06.19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粽子究竟是甜是鹹?這個問題時常伴隨著南北之爭,活躍在風口浪尖。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東漢時的《風俗通義》記載了最早的粽子類食物“角黍”,是以茭白葉包黍米,而不是糯米。用混合草木灰的水來煮成的黑暗料理。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如今貴州一些地區,依然有將草木灰加入粽子的做法,可見真要追本溯源,甜,鹹,那都是異端,草木灰才是正統。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類似這種用葉子包裹食材的食物,其實早在屈原前就已經存在,外國也有用葡萄葉包裹的“希臘粽”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用玉米葉包裹的“墨西哥粽”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這可以理解為早期人類缺乏有效的烹飪手段,只能用泥土包裹食材放進火中加熱,為防止食材被汙染,所以用葉子來隔離。粽子正是這種上古烹飪手段的遺留產物,最早記載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文獻,是南北朝時《續齊諧記》遠晚於粽子被髮明的時間。而除了紀念屈原以外,在江蘇許多地區也用來紀念伍子胥,甚至在《蘇州府志》中還非常有地方特色的強調“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既然用來祭祀,那粽子味道到底是怎樣也就不重要了。唐朝時,國家強大了,經濟發展了,粽子才從草木灰的陰影中解脫。從祭祀臺上落到了大眾口中,不過唐朝對於粽子的記錄,更多注重的是形制。有角粽、菱粽、筒粽、秤砣粽、錐粽、庚家粽、九子粽、百索粽等等,鮮有講到粽子口味的。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韋巨源燒尾宴食單》中倒是曾有過一種《賜緋含香粽》,以糯米慘紅花香料製成,食用時切片,淋上蜂蜜裝盤,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有味道的粽子,應該是甜的。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後來那就是甜粽子稱霸的歲月了,比如宋朝,無論是《歲時雜記》還是《東京夢華錄》亦或是《武林舊事》記載的幾乎都是甜粽的,有加紅棗、松子兒,也有加板栗、胡桃的,甚至還有加生薑、麝香這樣重口味的。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直到明朝中期,《竹嶼山房咋部》記錄的海量粽子餡兒中,才出現了“豬肉醢(hai)料”也就是豬肉醬,鑑於並沒有說明口味,是甜是鹹,無法判斷。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但從清朝中期的《中饋錄》來看,這會兒包的都是棗、慄、銀杏,紅豆,連乾隆十八年舉行的“粽席”,從食材清淡來看,也都是甜的。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出現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鹹粽子,得等到後來袁牧《隨緣食單》中記載的火腿粽子了。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這才讓制霸千年的甜粽子地位不穩,近年更是有鹹粽子席捲八荒之勢。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那麼問題來了,一般情況下,中國人的口味都是南甜北鹹,為何種的卻是南鹹北甜呢?大家可以在評論區隨意發揮。

甜粽子、鹹粽子大戰?有什麼好爭的,古人早有定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