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多管齊下 永嘉爭當土地資源利用“模範生”

2018-07-26 07:2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李風 李倩倩 記者 餘麗

多管齐下 永嘉争当土地资源利用“模范生”

永嘉楠溪景觀公路

永嘉,楠溪江穿境而過,取“水長而美”之意而命縣名,建縣已有1800多年曆史,也是溫州文化的起源地。

永嘉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東鄰樂清、黃岩,西連青田、縉雲,北接仙居,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全縣面積2674平方公里,人口97.85萬人,下轄7街道、11鎮、4鄉,素有“中國五金飾品之都”“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泵閥之鄉”“中國紐扣之都”“中國玩具之都”的美稱。

近年來,永嘉縣堅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作為發展的重大任務和重要舉措,進一步優化建設用地佈局和結構,通過“控制總量、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不斷引導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201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383.52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0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75.60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193.32億元,增長10.7%。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333元,增長8.6%。

多管齐下 永嘉争当土地资源利用“模范生”

永嘉上塘鵝浦河公園

聚焦高質量發展,盤活存量土地資源

7月18日,在永嘉縣橋下鎮小京岙村,一個佔地18餘畝的“消薄”項目已開工,鑽機正在進行前期地質勘查。

據橋下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90年代,溫州市建設珊溪水庫,該地塊成為水庫移民的一個安置區,土地徵用為國有建設用地後,因種種原因,移民項目擱淺,於是成了閒置地塊,期間曾被村裡作為臨時用地出租。如今,這塊供而未用多年的土地將建設標準廠房,計劃明年建成,招商產業主要為教玩具。屆時,周邊54個經濟薄弱村將從該項目獲益,每個村每年至少能獲得7萬元的分紅收益。

這是永嘉縣深入推進“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的一個縮影。永嘉縣出臺並實施《“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強化屬地管理,全面梳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項目清單,制定具體的清理處置方案,嚴格落實“一地一方案”和專人負責制;對涉及城市公共道路、公共設施、電力設施、文化教育、衛生、公益事業等公建項目,相關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加快辦理手續;發改、規劃、國土、環保、農業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針對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處置工作提出簡化辦理流程的方案,密切配合,加強業務指導。

與此同時,永嘉縣強化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及任務落實到位。2015年至2017年,全縣共消化4290畝,盤活存量1744畝,已供土地開工率達到了92%;2006年至2017年,總供地率達到了89.45%。

為加快閒置土地處置“清零”,永嘉縣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依法依規、以用為先;因勢利導、多方參與;明確責任、嚴格獎懲”的原則,逐項目逐地塊研究閒置土地的處置路徑和操作方法,結合實際情況明確處置方式,對症下藥。按照《閒置土地處置辦法》相關規定,對閒置土地實行核查銷號制度,處置完畢一宗銷號一宗。

2017年至2018年,永嘉縣共有77宗、2083畝土地被國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列為疑似閒置土地。經全力攻堅,目前已經完成處置74宗,其餘3宗土地正在加緊處置,預計今年7月底將處置到位。

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是永嘉縣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建設的重頭戲。自低效用地再開發工作開展以來,全縣每年均超額完成任務。2014年至今,全縣累計完成再開發面積4826畝。其中,退二優二1401畝,收購儲備165畝,提高容積率42畝,改變土地用途146畝,其他低效利用土地再開發3071畝。

在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中,永嘉縣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取得一批豐碩成果。近年來,該縣力推清水埠舊城改造、上塘中後村舊城改造等項目,重整橋頭商貿城,創建甌北珠岙產業園等。

甌北街道清水埠城中村改造是永嘉縣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大手筆”。

據永嘉縣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清水埠地處甌江、楠溪江兩江交匯處,這一帶原是永嘉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隨著甌北城市西移,逐漸成為典型的城中村區塊。該片區總佔地面積82.2萬平方米,拆遷面積52萬平方米,是目前溫州市體量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

如今,伴隨著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啟動,清水埠掀開新篇章。新建商住項目依山沿江而建,楠溪江以北已矗立起十餘幢高樓的碧桂園住宅小區,緊鄰的幸福裡樓盤正在建設中。據瞭解,根據規劃,清水埠拆除後騰出建設用地約700畝,新建商住、寫字樓面積約14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20億元,建成後有望成為甌江北岸的商住核心圈。

而位於珠岙村的時尚智造小微園,則是永嘉縣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精彩之作。

珠岙村自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步的同時,也進入違建高峰期,“髒亂差、低小散”成了珠岙村的代名詞。2015年起,通過大拆大建,這裡共拆除了12萬平方米,換來了美麗的時尚智造小微園,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據甌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佔地88畝的時尚智造小微園,共有4幢廠房和1幢研發大樓,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米,現已入駐24家服裝、製鞋等企業。園區內廠房整齊劃一,食堂、職工宿舍、超市、活動室等生活配套齊全。

時尚智造小微園的左邊是佔地61畝的流程裝備產業園,園區建立在廢棄礦地上,沒有佔用一分土地指標。園區規劃建設10幢廠房,其中4幢已結頂,6幢在建。目前,全縣在建或謀劃的小微園共有8個,總佔地面積達到627畝,建築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

永嘉縣還建立“標準地”制度,為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基礎。永嘉縣制定的《“標準地”實施方案(試行)》,內容包括了事先做評價、事前定標準、事中作承諾、事後強監管、信用有獎懲等。比如,對如期履約、畝均稅收高、示範效應好的企業,將給予獎勵扶持,通過達產驗收的畝均稅收達到50、80萬元以上的,分別按土地出讓金的10%、20%給予獎勵。未通過的、畝均稅收未達到承諾指標的,還要繳納差額部分作為違約金。

多管齐下 永嘉争当土地资源利用“模范生”

甌北街道城區

落實共同責任,堅守耕地紅線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這是“永嘉四靈”之一徐璣的詩句。如今,詩句中描述的景象在永嘉廣袤的田野隨處可見。

攻堅克難,真抓實幹,永嘉縣高標準謀劃推進耕地保護工作,扛起堅守耕地紅線的責任。2017年,全縣完成旱改水面積共計1917畝、墾造耕地面積998.11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96110畝,全面實現了“先補後佔、佔優補優、佔水補水”的耕地佔補平衡任務。

多措並舉構建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永嘉縣明確耕地保護“一把手負總責”,由縣政府主要領導與22個鄉鎮(街道)分別簽訂年度耕地保護目標管理責任書,加大工作目標考核力度,將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列入對各鄉鎮(街道)及主要領導個人工作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落實責任追究。開展領導幹部耕地保護離任審計,將耕地保護工作列入對領導幹部任職期間經濟責任審計要點,督促幹部守法、守紀、守規、盡責。

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和耕地保護平衡制度。永嘉縣將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示範區)落實到村、組和承包戶,明確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的保護責任,簽訂永久基本農田(示範區)保護責任書,層層落實保護責任,明確永久基本農田(示範區)的地界(四至)、範圍、地類、面積等內容。設立永久基本農田標誌牌,全面建立保護監管和補償的機制與制度,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

一手抓保護,一手抓保障。永嘉縣堅持有保有壓,重點保障基礎設施、重大產業、民生等項目用地,提高了資源投放的精準度。2017年,全縣工業建設項目使用新增建設用地75.59畝、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使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37.58畝、民生類建設項目使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02.12畝、保障型安居使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66.48畝、其他用地使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327.95畝。全面落實土地利用計劃精準化管理要求,發揮了計劃控制引導作用。

多管齐下 永嘉争当土地资源利用“模范生”

甌北時尚智造小微園(資料圖)

完善防控體系,嚴格國土資源執法

全面落實動態巡查責任制,完善區、鄉、村、組四級監察網絡管理,確保各類違法行為能夠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對違法用地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有力地推動了“無違建縣”創建工作。據統計,2015年以來,永嘉縣共拆除新建違建202宗、面積52536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積21882平方米。

完善執法防控體系建設。自2015年以來,永嘉縣不斷探索途徑,將基層執法力量“擰成一股繩”。目前,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已納入鄉鎮(街道)綜合執法平臺,整合了基層執法力量,提升了執法效能,真正實現國土資源違法監管關口前移、重心下移。

2015年以來,永嘉縣每年開展“亮劍行動”。2017年,共排查出1999年以後違法用地未依法處置5900宗、面積247萬平方米,其中立案查處175宗、面積60947平方米;移送追究刑事責任3宗、面積53707平方米;拆除復耕1381宗、面積599977平方米;移交鄉鎮或縣“三改一拆”辦3550宗、面積1434215平方米;申請法院執行762宗、面積288516平方米;規範完善19宗、面積36072平方米。今年以來,永嘉縣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共排查出農村違法用地突出問題69件、違法開採礦產資源案件4件,其中列為重點案件12件,目前整治進度分別達到了97.1%、100%、100%。

由於強力推進衛片執法工作,3年來,永嘉縣衛片違法佔用耕地比例均在5%以下。同時,全縣衛片執法工作各類數據呈逐年下降趨勢,2016年度違法用地113宗,2017年度違法用地降至48宗;2016年度初始違法用地面積為286.39畝、耕地面積97.81畝,2017年度違法用地面積降至153.71畝、耕地面積85.21畝,違法用地總量減幅達46.33%,耕地減幅達12.88%,管控效果明顯。

統籌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永嘉縣按照“四邊三化”工作要求,做好廢棄礦山的治理工作。通過實地走訪,面對面溝通,督促鄉鎮(街道)、施工單位推進廢棄礦山的治理進度。全縣需治理的10處廢棄礦山中,其中1處已完成交工驗收,3處正在治理,6處將啟動治理。積極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全縣需完成2處綠色礦山建設,其中1處已通過市級驗收,1處正在創建中。

改革破解難題,維護群眾權益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決策部署,2016年8月,永嘉縣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截至目前,全縣共辦理不動產登記22566宗,抵押登記26919宗,註銷登記13142宗,查解封登記3698宗,查檔證明91003宗。

為了全面提升不動產登記水平,夯實地籍管理基礎,永嘉縣積極開展城鎮村莊數字地籍調查。縣城鎮村莊數字地籍測區為170平方公里,其中50平方公里已完成調查並通過驗收,其餘120餘平方公里力爭今年底申請驗收。同時為了保持地籍調查成果的現時性,已著手製訂50平方公里城鎮村莊數字地籍測區的數據更新調查方案,其中上塘城區約11平方公里的地籍數據更新已開展外業調查工作。

自不動產登記實施以來,永嘉縣相繼出臺了《工業企業用地宗地分割登記暫行規定》《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轉出讓的若干規定》等文件,為解決企業融資抵押物個數不足、規範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轉出讓計收出讓金行為等問題提供了政策支持,保證了全縣不動產登記平穩有效運行。

農民建房是百姓一輩子的大事。2017年12月,永嘉縣出臺《永嘉縣個人住房建設審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率全市之先提出並啟動個人住房建設審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並在大若巖鎮、巖頭鎮、橋下鎮、黃田街道4個鄉鎮(街道)進行試點,群眾反響良好。今年以來,已審批(備案)農民建房2928戶,面積212242平方米。

個人住房建設審批“最多跑一次”的主要做法是:一是辦件透明化,將流程細分為“登記及前期服務”和“審批階段”,同時通過全流程管理,實現審批環節透明清晰。二是辦件標準化,避免因經辦人員不同導致群眾多跑、瞎跑,確保審查結果翔實有效。此外,進一步精簡通用表格,推廣一表申請、材料共享,方便辦事群眾。三是辦件一體化。一窗受理,實現私件審批一個窗口出入件,同時提供快遞送達服務,至少讓群眾少跑六趟;聯合踏勘,國土、住建等部門聯合上門踏勘,避免群眾重複指界;並聯審批,相較原部門間串聯審批方式至少壓縮16個工作日。

“船過甌江楠溪開,江上千帆相牽連。”開展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活動,永嘉爭當“模範生”: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不動搖,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土資源利用方式,為永嘉轉型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國土資源保障。

站在歷史新起點,永嘉再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