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 最美的时光如约而至,而青春这班车只留下朦胧的旧影,没有太多浮华的名词,那一个个炎炎夏日发生在稚嫩而又美好的我们身上的故事,没有苦恼没有压力。肆无忌惮的傻笑,一切都那样美好。”

01

忆往昔,思温情

想起去年的那个时候,时光正好,怀揣着不安与激动,携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北航这个校门。明媚的阳光,热情的前辈,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事物,但凡一切所能看见的,接触到的,全都是陌生的,夹杂些新奇与试探,就这样草率又不失严谨的开始了大一的生活。

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当初入学报道的迷糊劲。

和爸爸坐了十多个小时的高铁,懵懵然的在深夜抵达北京,如迷失了方向的孩童,来到陌生的城市总是有些局促不安,站外有不少拉客的、举着旅游牌的、提供住宿的形形色色的人,好不热闹。应该是要用天真单纯来形容我和爸爸的,想着在学校买生活用品不方便,于是差不多把能带来的都给捎来了,两个沉重的大箱子,两个大背包,就这样一路艰难的来北京了,当然才不会告诉你期间行李箱出现缺胳膊断腿好几次,但它们还是坚定的完成了它们的任务,捍卫了主人的物品。

那时已经很晚了,什么都没有提前准备好,看新生群里说最好提前预定酒店,和爸爸商量了一番,还是觉得不方便也不安全,于是就有了这样走在黑漆漆的大街上一幕。当时一个拿着旅游牌子的阿姨很是热心的想帮我们提行李箱,或许是爸爸阅历丰富,总觉得主动帮忙的人不安好心,其实当时我也没想太多,傻乎乎的跟着,想着不会有什么特殊情况。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最后的最后,当然是入住了阿姨提供的宾馆以及报了她提供的旅游团啦,说起价格等一系列事项时,期间爸爸甚是可爱的给我使了几回眼神,我一直纳闷,后来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用家乡话和我说:“录下来。”我反应了好久才突然醒悟,于是傻乎乎的掏出手机悄悄的手下行事,等阿姨走了,我才问爸爸为什么录音,爸爸一脸忧愁的望望我,可能觉得我这个样子今后进入社会太吃亏,才道:“当然是留下有用的证据啦,要是被坑了怎么办?”接着就是一堆道理啦,当然我当时听得很是认真的,我当时还觉得爸爸大惊小怪,后来经历了些事才觉得爸爸很有道理啊,留一手果然是必须的啊。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想想觉得自己也挺有趣的,那时其实已经很晚了,但是很多东西都不知道,于是就打电话询问梦拓,在此特别感谢博哥的帮助,请忘了当初那个傻得可以的我,因为突然发现自己问的问题太傻了,比如出站往哪边走之类的问题,现在想想,我真是可以的。又给桂林的学长打了电话,不知道怎么描述,就和爸爸用家乡话说了说,正好电话那头的学长听到了,发出“噗嗤”笑声,我迟钝道:“怎么了?”学长用家乡话解释说:“其实你说的我都能听懂啊,所以那你为什么要用普通话和我说呢?”我想想似乎有点道理,但还是用普通话完成了接下来的全部交流,我觉得我真是太棒了。

到大学报道那天,是博哥领着我和爸爸的,一路上博哥滔滔不绝,我就显得比较沉默了,后来班上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可能控制不住自己了就自嗨了,于是博哥和我说:“你把我给吓到了,原来你是这样的!”我一脸懵逼,回答道:“我挺正常的啊。只是报道那天你说话太快了我听不懂就一直没回你而已。”博哥恍然大悟:“我说怎么都不说话呢,心里还想着你也太文静了。”我才不会告诉你们其实我是真的挺文静的,恩,就是很文静。(后续文可能会提及这方面吧)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离别总是这样猝不及防。

那天,爸爸开完家长会就要回去了,我其实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依依不舍的,只是面上没有表现出来,看到一对母女离别在即,悲伤难掩,女孩一直流着泪,说着不想离开妈妈之类的话语,那位母亲一直安慰着女孩,我当时就想这么难过的吗?为什么我没有这种感觉?

这么想来,我和爸爸的离别似乎有些与众不同,只是简简单单的两父女坐在校园某个角落的台阶上,父亲如往常一样和我讲着人生大道理,我依旧是认认真真的听,期间我问了爸爸几个问题,比如:“我要是被骗了怎么办?”比如:“我想你了怎么办?”很多很幼稚的问题,但爸爸都很耐心的一一回答了。或许觉得画面不应该是这样,于是爸爸就问:“你不会想哭吧?”我抬起头望了望爸爸,一脸震惊,道:“怎么可能!你女儿这么脆弱的吗?”(虽然后来事实证明我在某个时刻或某些事上确实是挺脆弱,但我才不会承认的)爸爸又问:“你要觉得难受就说出来,没啥可哭的。”我正了正脸色,无辜回答道:“没有啊。”后来证明我想多了,我只是比较迟钝而已,那之后几天我就不太能绷得住了,尤其是深夜发烧的时候一个人躲进被子里默默闷声哭泣,那个时候,其实是想爸爸想得特别厉害的,甚至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抱爸爸抱久一点,再多撒娇点。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如同众大学,毫无意外,自然而然要参加军训。

在北方这种极其干燥的地方,竟然难得的未能时常的听到知了聒噪的鸣叫声,反而有些不习惯,似乎这个夏天少了知了的陪伴,不太能感受到天气的炎热。然而现实告诉我,我想多了。这样强烈的阳光比家乡更甚,难以言喻的酷热,带给人很强烈的焦躁。

但意义非凡的军训之旅还是冲淡了这份浮躁,甚至彻底清除掉。回忆总是美好的,因为大脑总是会控制不住的回想那些让自己兴奋的事件,而自动忽略伤痛的记忆,这或许就是潜意识里的躲避现实。

那时,初见面,岁月静好。

有些回忆不起是如何与教官首次相见的了,但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断断续续的画面。第一次的单排齐步走便很是美好,虽然过程有些令人莞尔,但结果相对而言还是好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认真的走着自认为最帅的姿势,却听到后面传来一阵阵很压抑很克制的低沉的笑声,有些莫名其妙,竟然到最后,教官也实在忍不住,叫不下去口号,边带笑边控制不住的出声提醒:“第二个顺拐了!”我在心里默默的数了数自己的排位,发现第二个不就是我吗?心里却是想着,我怎么可能顺拐,一定是教官看走眼了,于是很淡定的继续走,丝毫没有觉得自己顺拐,后来向同学打听,才知道自己是真的顺拐,自此,每次齐步走就克制不住同手同脚,这种现象持续了好久,是什么时候消失了呢?应该是午饭后自己又加练才稍微好些吧。其实我的这种现象也是很让教官头疼的,后来教官直接把我拎出来,单独训练,却惊奇的发现我不顺拐,然而一放进队伍里,又顺拐了,如此,即使我是教官,我也会无可奈何。

显然我的教官对我是无能为力了,最后实在没办法了,鼓励我说:“你就像平时走路走。”我一脸认真的回答:“我就是像平时正常走路啊。”这一番解释,至今回想起来,还真是觉得自己耿直得可笑。这种耿直似乎越来越明显,比如会模仿教官的小动作,像掰手指掰到一半就忘了接下来的话这类,又比如大声“报告听不到!”虽然后来得知当时很多人厌恶我,我还是不得不解释一下,我当时确实是真的听不到。我的性子里,我的骨子里,其实是带着很深的执拗的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说来你可能不会相信,其实我还是挺喜欢军训的,那种严于律己一直都是我向往的,或许是受家庭因素影响,莫名的就对军人、对部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情。第一年高考结束,就想着去部队,母亲也是极其赞同的,因为母亲也像我一样对部队有着非同寻常的执念。说实话,要是我是男生,去部队是铁定的事了。后来在大学里,军训那段时间,和同学讨论过这个话题,谈到自己对部队、对当兵的认知,大多数人都觉得不能理解,这种又苦又累又不讨好的身份,枯燥乏味又无趣的生活,甚至觉得当兵者,打架斗殴厌学之徒,无法想象他们在部队的生活,也无法想象今后他们退伍后的状态。当时的我还是稚嫩的,至少行为言语上是,极力的想解释,想表达,这种大家很深的误解。

在我们那个地区,当兵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大家对当兵的人都有着很浓烈的钦佩和尊敬。挂在街上的横幅“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好男儿,当兵去”这种简洁明了的其实都能刺激大家血液中的躁动因子,当兵,当好兵!毫不夸张说,还是挺多人的梦想。甚至我的高中班主任,同时也是我的英语老师,她就说她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去当兵,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大家对当兵的敬仰。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经常和我说,当兵的人的风采,说到外公年轻时在部队,那可是一个英俊潇洒,不少女孩喜欢的对象。后来长大了,有了很强烈想去部队锻炼的想法,母亲竟然也觉得我就是当兵的一块好坯子,又喜欢说起我小时候,就喜欢穿军装的叔叔抱,一个劲一个劲的黏着,屁颠屁颠的跟随其后,每次听到母亲说起我的这段经历时,我一脸惊讶,表示不相信。至少我觉得母亲是过于夸张了,虽说我喜欢军人,但也不至于饥渴到这种程度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后来,我的兄长,也入伍了。

那时,我可是在同学面前炫耀了好一阵子。还记得那天,我一放学就跑去看那庄严的仪式,一路紧跟,看到哥哥胸带大红花,英姿挺拔,目视前方,虎虎生威,简直帅得不行,一边崇拜着哥哥一边和同学炫耀:“看到没,那就是我哥!”一脸傲娇,一脸蔑视,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 ,我同学应该是想揍我的吧?

哥哥离开家乡那天,我如今还是记忆犹新。那会儿,很多其他兵哥哥的家属都来相送,我和爸妈也毫不意外,都来送哥哥。看到很多母亲对儿子的不放心,唠唠叨叨的叮嘱,有的甚至红了眼,但是那些即将入伍的军人们,一个个都志气昂扬,这一刻,虽然我还很小,但是我还是被这样的场景感动到了。妈妈也是依依不舍,拉着我和哥哥、爸爸一块拍了张合影,后来又让我与哥哥也拍一张合照,我带着红领巾,哥哥带着大红花,就这样,定格在了那个美好的夏天。

家里突然少了哥哥,总是有些不适。好几天都不知道哥哥消息,每次爸爸回来偶尔带来几句哥哥的情况,都凝神细听。于是,那个时候,最期待的就是等待爸爸回来。后来,收到了哥哥所在部队的来信,信中提到哥哥表现优秀,为此,还赠一块“优秀军人家属”的牌子给我们家,我为此还得意洋洋好几天,兴奋得不行,信中还附上了好几张哥哥在部队的照片,我看到了,哥哥变壮了,变帅了,也变得更坚毅了。虽然妈妈每次都说是部队伙食太好了,变胖了,但我就是很努力的辩驳,才没有!

于是那会儿,就又有了另一个期盼,等哥哥的来信。虽然当时还小不能理解哥哥信中的内容,无非就是爸妈告诉我,哥哥让我在家懂事些之类的话,但我还是很兴奋,疯狂的画各种卡通画,厚厚的一沓都想要寄给哥哥,但最终还是不能全部寄去,为此我还失落了好一阵子。等到我长大了,明事理了,再回过头看当初哥哥写的信,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这样感性的,简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泛黄的信纸上,跳动着哥哥那时稚嫩又丑丑的字,一个一个闪现在我眼前,才有些理解撒贝宁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说过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兄弟姐妹的重要性,或许就在于父母百年后,还有一个人能记得你的名字,你的回忆。那时就被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所感动。

前段时间和妈妈视频的时候,母亲把镜头切到哥哥,说笑道:“快看你哥,奶爸嘞!”我一瞅,就看见哥哥背着我侄子,小心翼翼的挪步,后背吊着粉红的毯巾,一甩一甩的,甚是可爱。

于是就想起母亲常说起我和哥哥的童年,说我特别黏我哥哥,天天囔着要哥哥抱,出门去也要哥哥背,男孩发育期总是要慢些,那时,哥哥也不过十来岁左右,个子矮小,背着我一吊一吊,一甩一甩的,熟人见了总要责怪母亲一番,说:“你这个妈妈哩,这么偷懒哟,让八两背半斤嘞。”母亲也总要解释我这个小黏人精要我哥哥背。说到这的时候,母亲总是挂着很欣慰很幸福的笑容。于是每说到这,哥哥总是要情不自禁且异常骄傲的补上一段:“

我那时带着你到草坪,然后想着你也不小了怎么还不会走路,我就把你放在草坪上,自己走到离你远一点的地方,朝向你,拍着手,说道:“来!到我这里来!”你看着我,担心我不理你跑了,你就开始急,开始是爬着,后来就站起来小碎步小碎步,一颠一颠的过来我这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说到这,妈妈接着补充:

“你哥知道你会走路了,兴奋的跑回来,吓我一跳,就看见你哥手舞足蹈,兴奋说:‘妹妹会走路了!妹妹会走路了!’”

那个时候,我是极其依赖哥哥的。偶尔看到小时候的照片总会情不自禁的露出傻笑。照片中,我和我哥处在几棵树中,哥哥拿着玩具手枪,指向镜头,自认为做了一个很酷的动作,半匿在树,我在离着哥哥不远的树旁,小手摆出手枪的姿势,也同样冲着镜头,口微微张开,满脸傻笑。后来妈妈和我解释,哥哥口头配音,模拟手枪发出的声音,我跟着哥哥也发出“砰”的声音,及时抓拍,留下了这珍贵的回忆。

到了我这般年纪,前年的时候吧,家里多了两位新同志,哥哥的温柔分给了他生命中第三个女人,洗衣做饭,体贴入微,说实话我和我妈还真是有些小吃醋,也怪不得我妈说:“刘家的男人都是好男人哩。”这简直和我爸宠我妈的样子一个样啊。

有一次,我妈说到小时候我都是我哥背着,我就说:“现在哥哥才不背我了哩,也肯定背不动我了。”于是我惊讶的发现哥哥还是和小时候一样,背起我一甩一甩的,宽阔的肩膀带来童年的回忆。我那时就想,今后一定要找一个像我爸像我哥这样的,而且还一定是要背得起我的人。现在想想,有时候自己还真是傻得可以,但是就这样也挺好的,不是吗?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有经历过了,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