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白玉兰评委抨击爆款剧很可笑!国产剧病又加重,大佬开了啥药方?

文 | 叶实

上海电视节进入第三天,今日(6月13日)的关键词是“国产剧”。两场官方论坛 “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剧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创新”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均就当下国产电视剧创作的核心命题展开探讨。

而今天举办的白玉兰奖评委会见面会上,评委们同样围绕国产剧创作展开了讨论,但他们对于近两年国产剧的创作,更多地表现出了不满意、焦虑、担忧的态度。

“今年国产剧整体上看,大量电视剧价值观已经模糊、糊涂、不值一提,甚至于很危险了。”“很多制作粗糙、台词含混的剧,突然就变成了爆款,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出现。”

类似这样的吐槽和不满,成为本届评委会发表的主要观点,他们的声音或许也将给未来国产剧的创作敲醒了一记警钟。

评委痛批:国产剧价值观很危险了!很多粗糙剧成了爆款很可笑

在评委见面会上,本届评委会主席编剧刘和平,提出了对理想获奖作品的标准答案: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评委高群书则称,需要情感表达有独特性与个性、能引发观众共鸣;具备较高的工业技术的产品,技术标准很关键,服化道、摄影、表演等必须达到一定高度与精度;口碑等能产生比较好的影响。

白玉兰评委抨击爆款剧很可笑!国产剧病又加重,大佬开了啥药方?

但谈及入围的电视剧,几位评委直言特别不满意。

“不像电影这两年明显进入国际化大视角,电视剧发展很滞后,这两年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所谓的爆款是很可笑的,是对社会的一种破坏,对于社会整体道德标准、思想意识的破坏。”

高群书表示,很多制作粗糙、台词含混的剧,突然就变成了爆款,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出现。

在高群书看来,这种怪象是与行业对电视剧的认识有关系,电视剧已经成为谋生、圈钱、上市的手段,忽略了创作性,“我们小时候看到很多电视剧能达到思想性、艺术性等三性统一,我特别怀念《渴望》那个年代,现在的技术、资金越来越高端,为什么创作落后到这样的程度。”

“前两年还有类似《北平无战事》这样的戏出现,现在还会有人7年写一个剧本吗?没人给你钱了。现在所谓的爆款就是导演的糊弄,一看就不是很真诚去拍的,是当成行活拍的,甚至是执行导演拍的,这对于国家电视剧发展很不利。”

赵立新对国产电视剧同样槽点很多,他认为从今年国产剧整体上看,大量电视剧价值观已经模糊、糊涂、不值一提,甚至于很危险了,很多电视剧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受到虚假、不真实、胡说八道。

“特别可惜,今年能满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三个高度的作品非常稀少。”

对于一些爆款的存在逻辑,也让赵立新感觉不能理解,“背后可能是数据原因什么的,但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确实迎合了当下观众想探讨的问题,当然浅薄还是深入又是另一种讨论了。

我们创作者肯定反感一个词,就是谄媚、迎合,我相信刘和平能用7年写《北平无战事》,绝不是冲着迎合去的。”

在评委对整体入围作品不尽满意的情况下,如何评选就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高群书表示,总归还是有凤毛麟角的作品,“可能是70分,但还是凤毛麟角能得到褒奖的,给一个方向性吧,这样明后两年可以出现更完整、更好的作品。”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创新

白玉兰评委抨击爆款剧很可笑!国产剧病又加重,大佬开了啥药方?

Q1: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谈谈关于现实题材的创作心得。

何晴(编剧,作品《小别离》《买房夫妻》):第一就是我们要紧贴时代,要有变化。第二,要有识别度,识别度就是现在因为很多的情节故事已经写了很多,一定有跟别人不一样。

李潇(编剧,作品《恋爱先生》《好先生》):我永远在头痛下一个戏写什么题材?什么故事?我经常问一些周围90后00后的小朋友们,你们最近看什么东西?一个让我很沮丧的回答,他们现在看真人秀比电视剧要多。

我周围很多女孩特别喜欢一个真人秀,我研究一下好看在哪里?看了突然明白,他们用戏剧的理念做真人秀,从人物设置到感情线到爱情线,到转合,到人物高潮在中间有反转,完全有戏剧规律,就像一个电视剧。

我在琢磨为什么他们喜欢看真人秀胜于电视剧?他们一开始设定为真人秀,知道这是真的,所以这是现在大部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心态,他们愿意看真的东西。

而我们的电视剧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怎么把真实的东西和戏剧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我从电视剧之外的其他的形式得到的繁哺给我们电视剧的想法和灵感。

刘江(导演,作品《归去来》《媳妇的美好时代》):李京盛老司长讲关于现实题材有五字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他用排除法,哪些是不对的?假、旧、灰、偏、浅。

我们做就是要做真的,旧的对面我们做新的,灰不能做要做积极的,偏不能做要做普遍性,浅不能做,更做更深刻主题的东西。

Q2:如何鉴别“伪现实主义”?

何晴:我一直在考虑什么是伪现实主义?怎么来鉴别伪现实主义?我想主要看人物,所有呈现的人物在海平线之上仅仅是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四海平面之下观众看不到冰山部分。

五分之一中包括人物底气也好、真实性也好,在五分之四,包括人物性格、职业、童年、爱情,包括编剧、导演、演员对这个人物给予的情感、要诉说的东西,都是在冰山之下。伪现实主义不存在冰山之下部分,只有上面部分,这是鉴别的方式,还是在人物生动和它的扎实性上面。

李潇:何晴老师说的很对,我把冰山翻译一下对我来说就是人物逻辑和情感逻辑。

我们自己在做剧本的时候,包括导演导的时候,演员演的时候,对于故事、人物,从人物出生曾经经历过什么?谈过什么样的恋爱?有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走到了今天的这一步?每个人心里很清楚。

伪现实主义就是不想他的前世今生、不想未来、不想过去,只给你呈现我想给你看的状态。

沈严(导演,作品《我的前半生》《中国式关系》):就是关于娱乐和艺术,关于真人秀和电视剧特别大的区别在于

逻辑相信,这四个字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戏怎么演、怎么拍?演员问我关于剧本的问题我要答上来,这就是所谓真正的现实主义的基础,就是逻辑相信的问题,不要跟我说逻辑根本走不通的东西。

刘江:我觉得伪现实主义不光是冰山的事,悬浮剧或者玄幻剧也需要冰山,是逻辑,不是简单的现实不现实的事,是创作跟观众建立阅读关系的前提。

我理解的现实主义真的要反映当下的生活,反映时代,反映真实的人性,有很多玄幻也有很多真实的人性,是有折射,有时候很难分辨。

情感逻辑在任何主义里面都要讲究的,在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都要讲究逻辑,讲究情感逻辑、动机的,现实主义最大的就是离大家生活近,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个特征比较重要。

王雷(演员,作品《平凡的世界》《爱情的边疆》):

伪现实主义一看就是假现实主义,想说是现实但是不是现实主义,有的时候还是根的问题,根是烂的,用华丽的包装也长不出好的东西。

现实主义塑造的人物形象出来,首先目的为了打动观众,这是第一目的,现实主义对演员来说就是具体,越具体越好,越具体可能会表达越丰富。

Q3:现实主义又回潮了,出现好的趋势,有哪些新特征?如何创新?

沈严:在这个话题上要唱反调,到了上海之后,我和同行几乎谈的项目都是现实主义题材,这很可怕。

2015年我在拍《中国式关系》的时候也是最艰难的时期,2015年小鲜肉当道,到今天突然说IP不好,小鲜肉不行,一起重新扛现实主义的旗帜。

问题又来了,很多说我们做类似《情漫四合院》等等,这些是好东西,但是如果全部看这些吐了,我们倡导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特别怕好多人一窝蜂。

李潇:我们容易干什么都一窝蜂,市场规律就是这样。除了在题材本身,我们在座各位考虑一下有没有在拍摄手法、视听语言上再创新一下?

从去年到今年比较火的韩剧,或者是英剧、美剧,已经不再是一个镜头对着演员拍,中景、远景、外景就完了,表现一个人,现在我在台上,可能我的精神分裂成为两个人在台上打架。

好玩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创新,而这种创新对现代电视剧来说是缺少的,不是说非要像电影拍电视剧,电影属于电影,我们想出独特专门属于电视剧视听语言的方式。

何晴:艺术还是要有独特性,我自己谈的是批判现实主义,不管是审查关系也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现在没有了,凤毛麟角。但是在现实主义作品里如果带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意识,就会特别高人一等。

刘江:刚刚说的一窝蜂是国情问题,这个很难解决的,就是因为我们故事太多了,很多掌握着尖端产品的人很少,有很多人要保险就要跟风,这是出于自我保护。这是本能,跟自私是本能一样的,但是我们不能倡导自私,自律是约束。

但是创作不掌握在创作者手里,是掌握在老板资本手里,这是现状,大家必须面对这些。跟风很难,不是说想不跟就能不跟。

殷桃(演员,作品《鸡毛飞上天》《爱情的边疆》):在技术上面要创新要有新的东西出来,吸引观众来看,但是有一件事要往回找,不管技术怎么先进,理念怎么先进,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是要遵循的。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给时间,要有充足的时间才有可能所有的事情,

Q4:现实题材的创作往哪个方向去?新的爆款出现在哪个领域?

何晴:所有的爆款都有特质就是真诚,创作者真诚带来观众的共鸣,才能成为爆款。

第一,还是要紧跟时代,我希望一直感受到新鲜的东西体现在创作中;第二,还要有古典主义的初心,王安忆说人心总是古典的,不管是几千年文明,人类多少年,人的心真善美,对于爱的追求、对于自我不断局限努力的进步,这些是永恒的。

李潇:爆款出现不被关注的领域,冷门的地方,或者成本特别低不被人注意到的地方。从方向上来说,说了特别实就是怎么找题材?我在周围新认识的朋友,和他们聊他们的人生经历,会选择人生经历相对来说是最传奇的人物来创作。

沈严:未来的方向能够有可能成功的剧是两头的,一个是有想象力的剧,现实主义跟想象力是不矛盾的;另外一头特别接地气,特别扎实,比如说真的写职场戏,写会特别贴近生活的。

刘江:预知爆款找算命先生算一下,一般都是后总结,我觉得几乎没有太有规律的可循。

很多大师拍戏也不是为了爆款,这不是我们考虑的,真的是水到渠成,这是机缘,天时地利人和。

王雷:爆款这两个字是不是功利性太强了?有一些爆款经不住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作品是经得住检验的,它的重播率有价值,可能不是当年所谓最爆,最有话题和收视率,爆款在观众心里,我们要演到他们心里,字说到心里去,带着血丝、带着毛边。

Q5:如何看待网剧发展,有没有感觉到威胁,或者投身其中的愿望?

沈严:网剧大有希望,特别想尽快地投身到里面。我心里最大的事就是做电视剧,尤其做创作人员有一个苦衷,就是电视剧太长了,怎么也不可能说一年创作出30集,或者40集的电视剧,保证集集都好看,从物理上来说就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网剧不一样,网剧问了平台越来越灵活机动,三季每集12集的戏,两季总共24集,一季12集太厉害了,给编剧首先松绑了,对导演来说也松绑了,我很憧憬未来。

何晴:网剧最打动我的就是短,我一直觉得10、20几年前,电视剧是20集的时候是最好看的时代,编剧好写、导演也好做,非常精细,非常好看,但是现在越来越长,肯定会带来一些问题。

李潇:我先说网剧长,是另外层面的长,我们以前看国外的剧集,不管是《六人行》还是《欲望都市》之类的剧集,是伴随性的电视剧,很多人写这两部戏着从青春期到成家立业,中国电视剧很难做到这一点。

但是网络提供可以做伴随型的可能性,短和长不矛盾,反而更可以做到短小精悍,不停地置换发动机。只要各方面都好,观众喜欢接受可以做成品牌,从商业角度来说也是网站的品牌,这是网剧该走的方向。

刘江:对于从业者作为手艺人来说,都喜欢拍短的,这样更集中精力更加精细化,但是会带来很多问题,现在带来分层问题,观众分化的问题,有很多人愿意看长。

对于网络我发现可喜的东西,前途无量的东西,他们现在每个网站拒绝刷量。有人说根本刷不进去,而且刷了也会屏蔽掉。最关键的是几个网站的大佬有自觉意识,因为他们觉得数字是他们真正的生命力,这是他们生命线,这是值钱的要保住,所以很有意思。

信任度会吸引更多的广告在未来,现在慢慢事实也证明在往网络里面倾斜。虽然还在烧钱,但是还是能够吸引到更多优良的资源到网站上播出,包括他们现在开始要网剧很厉害,国家要保护电视台,否则难保。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白玉兰评委抨击爆款剧很可笑!国产剧病又加重,大佬开了啥药方?

苏晓(柠萌影业创始人、总裁):以前对走出海外,尤其是电视剧出口不太重视,因为赚不了几个钱,中国的市场也足够大,但是现在从文化意义传播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有价值。

原来更多的只是针对海外的华人,现在针对更多的全球观众;原来只是在古装剧题材类型上面走出去,现在越来越多都市爱情题材都能够走出去;原来更多的是海外非常小众的卫星频道,收费华人可以看,现在越来越多在他们的主流频道、主流的黄金时段都能播出了,这些都是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侯鸿亮(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定不要认为完全崇尚国外的大公司的制作标准,我说一个很冒昧的话,国外的影视行业思维僵化非常严重,真的不如国内的影视行业更有活力。

但是我们的问题也很显著,大家都希望未来能达成合作。现在电视剧过去是送给大家播,我们未来希望电视剧放到欧美的主流平台上播,真的很难,走出去只能是说从农村包围城市,先从亚洲周边国家开始,在世界上慢慢扩大。

傅斌星(华策影视集团副总裁):跟美国主流采购方,包括韩国同流谈到,中国价格为什么上不去?我们一定要抱团出海。

在美国,大量的中国内容被盗版,当很多用户免费看,盗版看的时候,自然而然不会付费看,中国内容出去未来前景还是有很大的前景的,大家要更加抱团,更好保护好国产内容的版权,维护好价格体系。

另外一点就是我也深深体会到,《三体》是伟大的中国小说,也可以被世界化,奈飞不相信中国的工业体系能制造出好的具备国际标准的作品,因为科幻这一类题材选题本身就是我们制作的短板,在前面没有涉及过的,这是工业化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一步步探索挖掘。

马筱楠(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剧集中心总经理):在过去一年到几年的时间里有突破,但是依然有困境,困境是存在突破圈层的问题,中国的节目出海更多的是给华侨来看。

我们自己内部团队沟通一直以来有成绩,比如已经有很多渠道上拓展,渠道的拓展比较容易,但是是不是主控项目都能够接近国际标准创作?

在讲故事的方法上,我们通过更多的视野打开,更多跟国际上优秀人才的合作,不断试错,制作出拥有国际标准,同时又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我相信具备国际标准的内容走出去并不难。

白玉兰评委抨击爆款剧很可笑!国产剧病又加重,大佬开了啥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