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吉炳軒、南振中、胡葆森……牛人為啥都出在老鄭大14號樓?

鄭大新校區建好之後,老校區就日漸冷清。曾經叱吒風雲的文科區十四號樓也改頭換面,你可能不會知道,當年這座樓上有跟著鄭大一起成立的文科專業,走出來的大咖牛人數不勝數,比如現任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原新華社總編南振中、黃河科技學院董事長鬍大白、建業集團董事長鬍葆森等等。在鄭大校史中,老鄭大十四號樓的地位無可撼動。

吉炳軒、南振中、胡葆森……牛人為啥都出在老鄭大14號樓?

張生麗 | 文

十四號樓是鄭大文科區靈魂

走出了無數大咖

我的母校是老鄭大,也就是現在鄭大南校區。

它坐落在大學路西,金水河穿校園而過,將校區分割開,河南岸到桃源路之間是理科區,河北岸到中原路之間,是文科區。

文科區內正對北校門,是一座軸線對稱、主樓高聳、莊重大氣的五層建築。這就是建於上世紀50年代,被稱為十四號樓的文科區主教學樓。

吉炳軒、南振中、胡葆森……牛人為啥都出在老鄭大14號樓?

現在它有了新的名字叫“佛羅里達國際學院”,曾經懸掛在最東側外牆上的“文化與傳播學院”的牌匾已經不見蹤影。

據鄭大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近百歲高齡的王碧岑回憶,當時國家一窮二白,要求校舍儘量樸素簡單,十四號樓誕生於中蘇關係友好時期,帶著蘇式氣質:它牆壁厚重、框架闊大、採光充足、冬暖夏涼。

更重要的是,從這棟蘇式風格的大樓裡,走出了許多大咖。

既然是文科區,中文系自然是頂樑柱。

1964年畢業於鄭大中文系的南振中是河南靈寶人,曾經是新華社總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退休後的他依然為新聞事業奮鬥著,2013年白髮蒼蒼的南振中來到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擔任院長,2016年被聘為鄭大新聞與傳播學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還有從中文系出來的中央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十大女傑、黃河科技學院董事長鬍大白,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李彬,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研究員、2008年度華語文學傳媒獎、文學評論家獎獲得者耿佔春等。

吉炳軒、南振中、胡葆森……牛人為啥都出在老鄭大14號樓?

而外語系(外語學院)走出來的胡葆森,估計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是熟悉的。他是建業集團的董事長,也是創始人,中國富豪排行榜上總有他的名字,跟王石、馮侖被並稱為“中國房產三君子”。

他一直堅守在河南老家,是一位鄉愁滿滿的慈善家。2016年12月23日,他給母校鄭大捐了一億元,設立“本源教育發展基金”,支持母校的教育和體育事業。

還有畢業於文科其他院系的,比如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作家青青、艾雲,梨園春主持龐曉戈等,數不勝數。

毫不誇張地說,十四號樓是文科區的靈魂。

在鄭大校史中

十四號樓的地位無可撼動

自1954年鄭大建校,十四號樓就隨之誕生。

而中文系則是鄭大設立的最早的院系之一,1956年,創建伊始的中文系就在這棟樓上辦公。當時一起在這裡辦公的還有政治專業和歷史專業。1960年加入外語系。

1996年底,中文系與新聞系合併,成立了文化與傳播學院,於是十四號樓最東邊的牆上就掛上了文傳院的匾額。

吉炳軒、南振中、胡葆森……牛人為啥都出在老鄭大14號樓?

2004年,文傳院撤銷,分別成立文學院和新聞與傳播學院,也依然在十四號樓上辦公。

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專業——法學院,我就是從這裡畢業的。

1980年初,十四號樓上有了鄭大法律系的辦公室,當年就有100多名學生。1981年底,第一屆(1977級)鄭大法律專業畢業生走出校園,共有26人,當時在全國,有1977級法律專業畢業生的院校只有四個。

鄭大法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也是那時打下的基礎。

當時,在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從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北京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學院等調入近30名優秀教師,其中包括劉國任、肖乾剛、葉高峰、金凱、潘永隆、霍震、沈紹芳、胡仕湘、呂泰峰等。

我上大學那會兒,常常看到這些任課教授每天騎一輛舊自行車,神態從容藹然,往來於南生活區和十四號樓之間。

吉炳軒、南振中、胡葆森……牛人為啥都出在老鄭大14號樓?

印象深刻的有身材高大、廣東口音濃重的刑法學泰斗葉高峰。他研究的是中國刑法學、犯罪學。因為他,1990年鄭大獲得了刑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實現了河南法學碩士點“零”的突破。

他是鄭大法學院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為鄭大法學教育及法學院的組建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名字被收入我國刑法學泰斗高銘暄教授主編的《中華法學大辭典·名人錄》。

還有和藹親切的民法學翹楚胡仕湘、銳氣年輕的環境法新秀肖乾剛,這些著名學者,都是當時參與相關法典制定的權威人物,卻平易親切,如同自家父兄。

1985年,鄭大法律系設立經濟法專業,是全國首批,經濟法專業後來獨立成經濟法系,1994年與法律系合併組建了鄭大法學院。

第一個法律專業碩士點建立後,各類法律相關專業的碩士點隨即紛紛建立。2005年鄭大法學院獲得了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授予權,這是河南省第一個法學博士點。2010年又獲得了法學專業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

可以說,作為十四樓成員之一的法學院在鄭大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筆。

不論學習還是生活

十四號樓都有故事

往年的每個秋天,當文科新生,揹著行囊,從四面八方走進鄭大北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座南北通透、莊嚴樸素的十四號樓。

在十四號樓頂層最西邊,那間法學院小閱覽室。它偏僻安靜,正對著通往樓頂的樓梯。有時看書累了,我就上到七層高的主樓樓頂,俯瞰遠眺。

當時十四號樓在鄭州,算是比較高的建築。樓頂視野開闊,不但能將整個校園盡收眼底,還能望見遠處的二七塔。

大一法學大課讀完後,專業課不那麼緊張了,我常去中文系蹭課。

吉炳軒、南振中、胡葆森……牛人為啥都出在老鄭大14號樓?

圖書館

中文系有幾個知名作家、詩人,他們的課不但吸引本系學生,還常引得外系學生慕名旁聽。

於是,十四號樓那能容納百餘人的階梯大教室裡,一座難求。窗戶下、過道里、甚至講臺邊,站著坐著的,都是如飢似渴聽講的同學。

剛剛獲得2018年“柯布共同福祉獎”的中國著名生態批評家、黃河科技學院生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魯樞元,當時年曾在鄭大開過一門“文學跨界研究”課程,他的課觸類旁通、啟人心智,語言風格亦莊亦諧、駕重若輕,頗受學生推崇。

還有風趣儒雅的詩人、評論家單佔生,聽他的課,如沐春風。

除了學習,生活中的十四號樓也很有趣。

常常有男生女生到十四號樓頂看星星,我的同學裡也有這樣的,畢業後還結婚了。有次同學聚會,遇到這對同學,問他們當年是不是常去十四號樓頂約會。兩人極力否認,男主說:“咱那時候,校方明令禁止談戀愛,操之過急,會被開除學籍”。

吉炳軒、南振中、胡葆森……牛人為啥都出在老鄭大14號樓?

而操之過急,是文科區的一個小典故。

一個同級外系女生,來自豫東農村,高中時經過數次復讀,考到鄭大後,已是老大不小。她們那有早婚習俗,高中時家裡就給定了一門親,未婚夫是在部隊服役的同鄉。

大四春天,男方休探親假,從外地來鄭州看她,情濃之時,一對鴛鴦忍不住去校外開房,被巡防隊員逮住,送到校保衛處。

女孩因此被學校開除。白紙黑字的佈告,就貼在十四號樓門口醒目的位置。

不過,幾年後,不甘心就此被開除學籍的女孩,復讀後再次考入鄭大。反觀如今大學生不但可以結婚,在校期間還可以休學回家生兒育女,社會是越來越開明瞭。

時代總是不斷向前發展變化。

吉炳軒、南振中、胡葆森……牛人為啥都出在老鄭大14號樓?

走過半個多世紀風雨滄桑的十四號樓,日益空寂。它青灰色的外牆,已被塗刷成白色。但在許多老鄭大文科生的心中,它永遠是外表樸拙低調、內心虛懷若谷的十四號樓。

如今,變身為鄭大佛羅里達國際學院的十四號樓,學科專業齊全,涵蓋了文理工醫等各個領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科區這個靈魂級的存在用另一種方式繼續書寫著它的輝煌。

張生麗,畢業於鄭州大學法學院,供職於河南省農行營業部,業餘寫作。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