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一千萬的范冰冰,有人不嫌貴

一千萬的范冰冰,有人不嫌貴​文|陳興傑


2003年馮小剛拍了電影《手機》,崔永元認為是影射自己,十幾年的恩怨由此結下。最近馮小剛宣佈將拍攝《手機2》,主創還是原班人馬。崔永元坐不住,在微博上各種嘲諷。娛樂圈的恩怨是非,這裡就不說。

挾私怨攻擊終究顯得小器,於是崔永元舉起公義的大旗。

攻擊對象是人氣最高的范冰冰,核心是范冰冰的片酬。片酬本是商業秘密,和外界沒什麼關係,和公義更沾不上邊。最近幾年,明星高片酬經常被熱炒,儼然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崔永元拿片酬說事,找得很準。

高片酬的爭議,說來說去,無非是“科學家和戲子”論。科學家貢獻那麼大,每年拿多少工資?戲子何德何能,唱一首歌比科學家一年收入還高。接下來就是各種世風日下,國將不國的哀嘆。這種說法很能勾起民眾共鳴。

崔永元大旗一舉,很多人忽略挾私報復的初心,把他當成仗義執言的勇士。你說崔永元罵范冰冰幹嘛呢人家又沒得罪你,會有粉絲板起臉來:天價片酬不該管一管嗎?

我的看法很簡單:無論范冰冰片酬是一千萬,還是六千萬,都沒問題。無論范冰冰戲份多少,演技多爛,或者她日常開銷多昂貴,都沒什麼大不了。雙方達成協議,范冰冰賺這錢就無可指責。

很多人也許不服氣。范冰冰憑什麼值這個價,她創造什麼價值呢,她這個身份就合理嗎,等等。一連串的質問。

這裡就涉及到經濟學話題。比如說,對價格和價值的認定。

勞動價值論認為,大家都是勞動,幹一天活賺一天錢,這樣才公平。憑什麼我累死累活搬磚一天才得兩百多塊錢,你動動嘴皮子,比我一年賺得多?

主觀價值論認為:以上全錯。價值和價格不是這麼來。先是有需求,才會有交易,交易形成價格。一個人的收入不是看他幹多少活,要看他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一個人的稟賦越稀缺,市場需求越大,他就能賺大錢。

有一次,記者問姚明球員身價的問題,姚明說:球員的球打得越好,他的價值越高,某種程度是對的。但是球員價值並不完全是他的水平決定的,而是由市場決定。說完這些,姚明拿起桌上一瓶水說,如果這是世界上最後一瓶水,它會比一塊鑽石更值錢,對不對?

我經常說姚明是很聰明的人。他退役後在上海交大讀書,選的正是經濟學專業。姚明不是NBA 球技最頂級的球員,背靠龐大的中國市場,使他成為NBA最有商業價值的球員。

兩種對價格的看法,哪一種更有道理呢?我想,聰明的你,並不難分辨。

回到娛樂行業。你可以說,某個明星演技很爛,不值那麼多錢。用姚明的話來說,某種程度是對的,但是明星價值不完全由演技決定,它取決於受歡迎程度。具體到電影市場,叫票房號召力。演技差的明星,也可以有很大的票房號召力,這是普遍的事實。

電影是投資高風險大的行業,找個有票房保障的明星,是投資者首要考慮的問題。某些明星就是帶流量,拉票房,你不服都不行。如果帶來上億票房,他拿走千萬片酬又怎樣?

有些現象級明星,一旦敲定出演電影,很可能劇本還沒有,投資也沒到位,只要出現他的名字,後續工作就簡單得多。投資人排隊上門,廣告商接洽代言,粉絲們自發宣傳……明星全方位的價值,電影投資人明白得很。片酬不只是演戲酬勞,而是全方位的價值體現。

當然,我不是說演員身價越高,票房越有保障。票房環境瞬息萬變,觀眾口味也在變。請明星拍電影其實是在賭,賭對了盆滿缽滿,賭錯了傾家蕩產。市場充滿著不確定性。

當年陳可辛拍《投名狀》,請到李連杰劉德華和金城武三大男星加盟,口碑炸裂,拿獎拿到手軟。由於檔期原因,《投名狀》票房失利。據說這部電影投資兩個多億,內地票房只有一個多億。李連杰一人就拿走1億天價片酬。

有人為陳可辛抱屈,他自己則認為,李連杰的1億片酬物有所值。他的出色表演和票房號召力這些不說,單單憑藉李連杰的影響力,使劇組獲得2000萬美元投資和對戰爭場面的支持,這些都值一大筆錢。

說完這些,你覺得范冰冰的片酬不合理嗎?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最具話題性的女明星,范冰冰拿一千萬片酬,我並不覺得奇怪。崔永元和他的支持者也許不服氣,幸運的是,市場對他們置之不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