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何最近各大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利率均有上浮?

陆燕青


你这个问题两部分:一个是存款利率上浮;另一个是理财收益率上浮,我们分开说明。

存款利率上浮

近期存款利率上浮最主要的因素有两方面:

一是2018年4月11日,央行新任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的要求,要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央行松动后,对存款较为稀缺的银行率先发力,上浮存款利率;而市场上一旦有先驱,后进者只能跟上,否则存款必将大幅度流失。而存款作为银行最重要的资源,银行盈利关键(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息差),因此绝不可能坐由起流失;故而各个银行根据自身对存款的稀缺程度,均进行了不同比例的上浮;

二是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这项资管新规对居民的最大影响就是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也就是说,理财产品今后不再“保本保息”。银行不能发行保本保息的产品,必将导致大额的原保本理财资金流出,为了截留住该部分存款,银行提升存款利率也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理财产品利率的上浮

理财产品的利率上浮,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一是存款利率利率的上浮,特别是大额存单的利率上浮,对于理财产品的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理财产品属于带有风险的产品,其收益率一般情况下要高于无风险的存款才有竞争力,但目前不少中小银行3年期的定存利率已经上浮到4%以上,这个给各大银行的理财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今年以来,各大银行均上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目前普遍在5%以上;所以说银行间的竞争也是极其惨烈的,毕竟我国目前高达几千家银行,可以说银行根本就算不上垄断企业。

二是当前的历史,已经不是五年前的历史了,市场上的投资品种极其丰富,不说货币基金、P2P这些,单独对比理财产品,支付宝里面的理财产品起存点仅1000元,但银行的理财产品起存点却为其50倍(5万元),起存点高,本身收益率就要跟着高,否则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因此在面对支付宝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步步紧逼后,银行只能提高其自身理财的收益率。

当然,这次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利率上浮本身也是为了减少原本保本保息理财的资金外流,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作用的。

总结

事件皆有起因,但无论如何,近期利率(收益率)的上浮,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终归是好事。


鲤行者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郭鑫认为: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梳理得很好,银行吸储大法有哪些?上调利率、减费送礼、发债、时间错配四种,其中利率上浮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吸储方式。追究银行利率上浮的原因,如果不是央行的调控政策,那就是银行缺钱了。

4月份,就有媒体曝出多家银行上浮大额存单存款利率,银行之间大有掀起一轮“存款大战”之势。为何银行会缺钱呢?

从宏观方面来说,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近一年多以来,M2(广义货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的增速在持续放缓。根据M2的计算公式,就能直接对应出银行吸收存款(专家喜欢称为银行吸收负债)的困难。

以往,央行面对吸储困难还能通过拆借、同业存单、发债的方式来缓解,但当前,金融机构需要适应降杠杆的要求,同时监管在收紧,资管新规出台,银行也面临表外转表内的压力,直接影响了银行风控表的相关变量。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主体的存款对于补充银行流动性来说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上调利率也是自然。

此外,资管新规对于刚性兑付的打破,也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吸储能力外迁,资金流向收益率更高的产品,迫于压力,商业银行不得不上调利率。

从微观方面来说,利率市场化,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已经从央行行长的口中得到证实,商业银行自然会紧跟这一政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同业竞争激烈,存款作为竞争的核心资源之一,自然不会甘落人后。各大银行的大额存单平均利率纷纷上调,这是商业银行竞争的需要,这是一种“囚徒困境”博弈——只要有银行这么做了,那么其他银行就得继续跟进,如果不跟进的话,存款就会流失。


每日经济新闻


各大银行的存款理财产品利率不只是最近才上浮,一直以来都有,只是浮动的范围不同。

最近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大,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缺钱。

1、央行收紧银根



降杠杆、去风险是当前金融调控的政策主调,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存在杠杆比较高的现象,之前各路资金利用银行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和相对便宜的贷款利率不断的加杠杆,积蓄了较大的市场风险。

比如之前就有很多人利用房产抵押消费贷款不断加杠杆去炒房,30万的首付购买一套100万的房子,然后再利用100万的房子去抵押做消费贷款,拿到钱之后继续用于支付购房首付去买第二套房,以此类推。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过,深圳有一个小伙子利用手中200万现金,通过上面的操作方式不断的加杠杆,2年多时间资产就达到了5000万。

所以目前央行为了降低金融杠杆,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从2017年就开始控制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通过减少市场资金的投放量和窗口指导等各种手段降低信贷规模过快增长,所以各大银行的资金供应量减少。

因为市场资金的供应减少,而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并没有明显的减少,所以就造成银行资金紧张的局面,只能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和理财产品的收益来吸收存款。



2、市场竞争激烈

当前我国大大小小的银行有几千家,再加上余额宝等各种宝宝类产品的搅局,造成市场资金分流比较大。



以前竞争不激烈的时候大部分人只能选择把钱存在一些大银行,所以银行不用操心,躺着也能赚钱,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家可以选择的方式很多,可以选大银行,也可以选小银行,还可以选余额宝,零钱通等货币基金,也可以选p2p等高收益投资渠道。



相比于非银系统的理财产品收益,银行的存款利率是没有竞争力的,而理财门槛又高,所以很多人都把钱从银行拿出来投到别的地方,光一个余额宝就占去了1.7万亿左右得市场资金。



特别是余额宝限额限时解除之后,预计将会有不少资金从银行流出,资金的流出让本来就紧张的资金局面更加紧张,所以银行只能通过不断的上浮存款利率和调高理财产品的收益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


贷款教授


目前各大银行存款利率上浮的原因在于央行基准利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存款利率有所上浮是必然现象;而且,在资管新规落地以后,保本型理财产品逐渐退出市场,为了避免理财产品存量的流失,银行对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了上调。

  • 存款利率上浮

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就利率市场化问题做出了重要讲话。首先,易纲行长肯定了目前我国在利率市场化上取得的进展;其次,也提出逐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的要求。

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自此,各大银行纷纷上调了大额存单的存款利率,少部分地方银行也相应上调了普通定期存款利率。



4月14日,建设银行率先推出了利率水平相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45%的大额存单,起存金额为30万元,期限为1个月至1年。

4月16日,农行、中行也推出了利率水平相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45%的大额存单,起存金额同样为30万元。

4月17日,招商银行分别推出了起存金额为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大额存单,利率相较央行基准利率分别上浮40%、45%、50%。

总之,自4月份以来,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的影响下,各大银行纷纷上调了本行大额存单的实际执行利率,国有银行大额存单利率相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45%、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浮50%、地方银行上浮55%。

  •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浮

日前落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打破刚兑,规定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严格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要求,禁止资金池,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也就是说,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资产管理业务将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刚性兑付”,这也意味着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截至2017年末,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22.2万亿元,这部分资金银行也不想白白让其流失掉。所以,在“刚性兑付”被打破的前提下,为了避免资金的大范围转移,银行业机构有意识的用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作为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最佳替代品。而作为保本型理财产品“孪生兄弟”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更能吸引客户的注意力,上调其预期收益率也变得顺理成章了。

总之,在利率市场化和资管新规落地的大背景下,银行业机构上调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利率是非常正常的应对策略。对于广大的储户朋友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最起码我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息以及收益提升!


奇葩财经说


我要说是因为银行缺钱了你信不?

或者很多人听到这个答案会觉得不可理喻,银行也会缺钱?事实就是:银行确实会缺钱,并且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上浮、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上浮都是银行很缺钱的表现。



对于储户来说,把钱存在银行安全性上没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能挣一笔利息收益,不管存款还是理财,都是这样。

但对银行来说,从储户手里拿到的钱是有成本的,我们得到的利息都是银行付出的成本。作为一个商业机构,开源节流是不老的话题,银行也一样。

可银行为什么会愿意主动提高自己吸储的成本呢?原因只有一个:银行缺钱了。

银行可用于吸储的方式并不多:送个米面油是很多银行惯用的方式,不要看送的东西不高大上,事实证明这是转化率最高的礼品。当然也会送其他礼品,不过这都是支行自己的行为,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提高理财和定期存款利率才是最好的方法,在这中间,提高存款利率相对更麻烦,所以提高理财收益就顺理成章了。



不同银行对理财产品收益提高的幅度也不一样,对吸储压力更大的银行往往提高的幅度也会更大,所以一般都是六大银行<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

所以如果为了理财收益,可以多问问城商行和农商行。


逸然决然


朋友们好!近段以来,各大银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均有所上浮!对咱老百姓来讲是大福音!那么这种上浮能持续多长时间,还会上浮吗?为啥会上浮?明确的讲:主要是因为三大原因!


下面就和朋友们具体分析一下,理财产品为什么会上浮以及还会不会上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理财产品为什么会上浮

第一,比价关系,起重要影响!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咱老百姓冒风险买理财产品,就是图个收益高!除了这点和银行储蓄比还有啥好处?现在银行利息一直在涨,理财产品收益要是不涨,自然也就卖不出去了!

第二,市面上缺钱!国家又是发行国债,又是提高利息,又是控制贷款都是因为要把以前发的钱收回去!咱老百姓的话讲,啥东西少了就“贵”!市面缺钱,理财产品想要咱买,当然得拿出点好处!所以收益走高了!

第三,银行开始动真的!以前银行是老大,自己说了算,发行的理财产品无论收益高低,咱老百姓没得选!现在不一样了,理财产品多了,谁高咱就买谁,谁安全就买谁!反正银行也是不保本!所以银行,也拿出了自己的真功夫,毕竟是专业的金融,正儿八经搞起投资还是有两下子,所以发行的新理财产品收益也就高了!

那么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还会继续涨吗?

很明确的回复回答,还会继续涨!由于缩表紧缩银根,大白话讲,要往回收钱肯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多种原因,不可能一下收得太快!所以说,理财产品的收益还将会上涨!再换一个角度来看,目前理财产品的收益和早些年的收益相比还不算高!在以前,余额宝的收益达到过百分之七八,一些理财产品10%的收益都是非常正常!而这几年理财产品的收益一直在下跌,而且现在又不保本了,所以说,理财产品的收益将会有一个长期的回升过程!

总言之,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是理财产品的上涨还没有到位!还将继续上涨。二是理财产品之所以上涨,最主要的是由于市场化的原因,即市场缺钱!因此买了产品的,安心享受高收益,没有买的,也不用急,密切关注最新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低,合适的就出手!

投资理财,连接万家许多朋友,都有这方面的好经验!欢迎留言和朋友们共同交流分享多赢!


理财迦


问小村同志吧!印钞少点利率就高啦,如果好像津巴布韦这样,100万亿才可以买两个面包,谁存款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