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哈军工当年如果不拆分和南迁,一直办学到现在,哈军工能够处在中国高校第几位,为什么?

山谷静静开放的百合花



从1953年建校到1970年拆校分建,哈军工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17年。其实一直从未有“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一称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为在哈尔滨,所以简称哈军工,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高军事工程学府,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文革中,哈军工被肢解,1969年经国防科委和各总部、军兵种协商后决定:学院主体(院直领导机关、4个系及基层单位)内迁到长沙;航空工程系迁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迁往四川省重庆市北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舰船工程系留哈尔滨,改名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风洞实验室,改名风洞研究所。除海军工程系外,各系陆续迁出,由不同部分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校。


哈军工当年如果不拆分和南迁,一直办学到现在,哈军工能够处在中国高校第几位?

这一问题叫人不好回答,因为这只是假设,现实是这所名牌国防院校实实在在成为历史了!

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军工解体之后衍生出来的学校也都非常厉害,有985(双一流)大学,有211(单一流)大学,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位于长沙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可以说继承了“哈军工”精华,另外学术科研实力确实强大,堪称“真正的哈军工”。

退一万步讲,假如哈军工还存在的话,实力肯定非常强大,也属于985(双一流)大学,在军事院校中肯定是顶尖的,但是大学综合排名肯定不会十分高,这你应该是懂的!

另外哈军工身处东北,经济和地理位置都不十分优越,未来发展肯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例如同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相当初也十分厉害,但是现在由于受到东北经济和地理位置局限,近些年也有所下滑,好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了摆脱东北经济和地理位置限制,现在已开始行动了,率先在全国实行跨省三大校区(哈尔滨、威海、深圳),如果哈军工还存在的话,如果不变革,拓展办学思路,前景也不容乐观呀!您说呢?欢迎讨论!


百win中学教师


哈军工存在的历史仅十三年,最后拆分成国防科大、西北工大、南京理工、海军工大等高校。如果不南迁和拆分,哈军工绝对是中国最强的大学,但哈军工的很多专业不会被纳入到高校的评价体系中,就像今天的国防大学、中央党校、哈工大、北航一样,哈工大在国内的排名不高,但是却名列世界工科大学第九名就是明证。

哈军工的南迁和拆分有历史的必然性,先说南迁,哈军工的产生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靠近苏联密切相关,随着中国局势的稳定,教育资源在全国的均等化是历史的必然。尤其是中国和苏联的交恶和三线建设,决定哈军工必须被拆分以避免一网打尽,在湖南、西安、南京等地也有充分的战略纵深。

再说拆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一个方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专门化也是一个方面。这个时期在北京市海淀区成立的八大学院就是明证,还有华北大学被拆分成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南迁和拆分是一个悖论,南迁必然变强,否则在哈尔滨没有地利优势;但拆分也会削弱哈军工的整体实力。


青年史学家


文革前就有“三所”(北大清华哈军工)之说,据说中央首长子女首选哈军工,中苏对峙,为了保持哈军工实力,上边决定拆解哈军工,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状况,国防科大,西北工大,南京理工都超过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历史不能重复,假如哈军工不解体,我估计国防科技大学现在可能就处于哈尔滨,也许就没有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南京理工,西北工大校史都写着陈赓大将担任过他们的校长。


闲情逸致


东北经济不行,有地域劣势,好不到哪里去,当然如果能迁到武汉,武大第一,华科第二,军工第三是没有问题的


小w先生1


这种假设没意思,应当看到军队院校不是自我和自由发展的,更多的是使命和担承。国家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国家安排规模多大就多大,为了安全需要分建就分建,需要搬迁就搬迁。国内国防科技肯定是第一,国际水平我国国防综合实力第几,它就是第几。但永远有许多密而不宣的独到的高科技水平的杀手锏。因此不要和普通高校按普通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去比较。


8431q


相当于美国的哈佛、耶鲁大学和西典军校对比一样,哈佛、耶鲁大学出的都是政商界精英而西典军校出的都是军界高层。哈军工分拆后的各个系成立的大学都是985/211大学,而且有些专业是保密的,不能按普通院校的评价体系来评价,不过可以确切的说:当年能考上哈军工的分数线也是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因为我爹就是哈军工毕业的。


中兴154881513


小w先生,你自己就能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