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都有谁?

您违规发帖将永久停封


陈寅恪曾经送给学生一副对联:

南海圣人,再传弟子。

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这幅对联中,康有为自称南海圣人,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所以说是南海圣人,再传弟子。王国维曾经是溥仪皇帝的老师,所以说,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所以清华四大国学大师就是,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他们每个人都是神一样的人物!



陈寅恪是我国学术界公认的泰斗级人物,文化昆仑。陈寅恪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他是百年一遇的天才,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大师中的大师。

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陈寅恪学贯中西国学深厚,又会英文,法文,德文,波斯文,突厥文,梵文等十种语言,在西方巴黎大学,柏林大学,哈佛大学留学,但是从来没有学位和文凭,陈寅恪对学历不屑一顾。

陈寅恪对传统史学,特别是隋唐历史有着很深的研究,晚年的陈寅恪花费大量时间写了《柳如是传》,这值得深思。



梁启超,早年有神童之美誉,后来和康有为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留学日本,梁启超参与了我国近代很多重要历史事件,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

据说,梁启超坐上去日本的船开始学习日语,到日本后,就学会的日语,可见天赋之高。

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很深。



王国维,著名的历史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教育家。对甲骨文,敦煌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美学思想受德国悲观哲学家叔本华影响,王国维把西方哲学思想,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文学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美学体系。《人间词话》是其代表作,也是宋词研究的最高峰。

王国维自杀于清华昆明湖,陈寅恪在墓碑中着写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赵元任,是著名诗人赵翼(他的诗作,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他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赵元任聪慧异常,会多数十种外国语言,最厉害的是会几百种方言(厉害吧)。

赵元任相比与上述三人,还有个明显不同的地方,赵元任文理通吃,他在国外著名大学获得过物理,数学,哲学,音乐,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多个博士学位,可见赵元任有着惊人的天赋!



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清华四大国学大师,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高峰,他们既有雄厚的传统文化底子,又有西方留学背景。可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是一个小书虫


点击右上方"阿狸掌柜“头像,关注狸掌柜,和我一起翻历史、听故事,寻找那些快被遗忘的烟尘,走走停停,记住历史的痕迹,让我们的人生更浓郁,聊天更有趣。昨天刚刚看完《无问西东》,我想题主也是看完电影后有感而问吧。

清华大学在近代曾经拥有四位很杰出的学者,分别是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者被誉为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曾在电影中出镜的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那个思想刚刚解开禁锢的年代,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以四大国学导师为代表的一批出色的思想家、学术领袖,在创办两年后其声望就超过了其他同类学校,并且由此开始独立思考、独立发声,建立了中国学术独立的传统。

早在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演讲时,引用了《易经》里的话来勉励清华学生要做君子,树立“完整人格”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这次演讲对清华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的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来源于斯。

陈寅恪是一位历史学家,是公认的本世纪最有学问、最有成就的学界大师,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除了与梁启超等人并称“四大国学大师”以外,还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在清华国学院成立之初,梁启超向校长推荐陈寅恪时说:“我梁某也算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足见当时梁启超对其推崇备至。

王国维,是四大导师中第一个来到清华的。王国维年轻时学习语言、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社会学,30岁之后研究文学。中年之后,又治中国古代史,在甲骨文方面取得了优异成就,奠定了他国学大师的地位。1927年6月2日,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代表作有《红楼梦评论》及《静庵诗稿》、《人间词》。对中国戏曲史进行研究,撰有《曲录》等多部著作,为《宋元戏曲考》的完成奠定了基础。相信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很多都对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不陌生吧。

最后一位大师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早年从事国语运动,后致力于语言学研究,在音位学理论、中国音韵学、汉语方言以及汉语语法方面有重要的贡献。

在那个纷乱迷茫的年代,很多人都在思索、寻找,坚信自己的珍贵,爱自己所爱,行自己所行,听从自己的心,无问西东。


狸叔话北京


这个问题准确来说应该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是谁?

他们分别是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

若论他们四个人谁的贡献大,是没办法比较的,因为他们各自研究的领域不同,有交集的地方很少。

梁启超

梁任公先生是近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涉猎的范围很广,而且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既写下了读书指南这样指导普通人学习国学的著作,也写出来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样的学术著作。他创造的梁启超体,曾经风靡一时。他为李鸿章写的传记更是不可不读的名人传记。他在章太炎那里继承了史学处于周代王官学的观点,并且撰写了一系列史学名著,开辟了新史学。

王国维

王静安先生最著名的成就是甲骨文方面,但是他的成就又不仅仅局限于甲骨文。他的史学成就汇编成了观林堂集,他不仅利用文献资料,而且结合考古学出土的文物,让中国的史学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陈寅恪先生盛赞他: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赵元任

赵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如果没有他,中国现代的语言完善不知道该如何完成。他还培养了大量的语言学人才,比如吕叔湘,现代汉语字典的主编,比如王力,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著名的语言学家。为了普及白话文,他还为刘半农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作曲,让人们感受白话文的有点,同时也将“她”推广出去了。

陈寅恪

陈寅恪先生是大众最熟悉的国学大师,具有文人风骨。陈先生没有一张大学文凭,但是学识渊博,上课旁征博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他写的每一部著作,都是“稿”

,因为他认为还有修改的可能。陈先生出身名门,他的家族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由于这个缘故,他当时研究近代史,因为他怕自己不够冷静乐观。他是中古史的泰斗,他所留给后人的很多关于隋唐的研究为后人研究这一领域打下了基础,研究中古史是没有办法绕过陈寅恪先生的。

陈先生最著名的一部书就是柳如是别传。他用晚年大量的时间去考证柳如是以及围绕在柳如是身旁的男人,达到了以诗证史的巅峰。


诗书君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都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他们,创办两年后,其声望就超过了早于它创立的同类学校,并且,清华国学院由此开始,建立了中国学术独立的传统。

门道文化为您解答!欢迎浏览更多我的原创中国传统文化类文章,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