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對《西遊記》小說是怎樣解讀的?

年輕的農村老頭


首先我們先看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背景,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

生活的經歷一定會影響他的創作,所以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反叛,離經叛道就不那麼讓人意外了,再看西遊四人組,還要再加上一條龍,唐僧,金蟬子轉世,沙悟淨,捲簾大將犯錯被貶,豬八戒,天河統領犯錯下界!這三位都是曾經的高官的贖罪之旅,而只有孫悟空,是要爭取博一個好前程,比如鬥戰勝佛!就連白龍馬,也是出身高貴!取經以後鍍金成功!說明有背景的重要性,未嘗沒有諷刺官場的意思!

而一路斬妖除魔,斬的什麼妖?除的什麼魔?黑熊精,觀音道場看門人!老鼠精,乾爹是託塔李天王!一會來個老君的青牛,一會來個菩薩的坐騎!這些妖怪打不得殺不得,只有一次次去搬救兵,讓家長把這些下界的熊孩子領回去!難道這些都是巧合?

可能也反應的深刻的社會現實吧,而用大家都能接受的神話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難道不是一部活生生的諷刺文學?

當孫悟空舉起金箍棒殺向南天門,當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們看的熱血沸騰的時候,當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從這部書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點的時候,更別說西遊記本身的文學造詣,把中國傳統神話的整理,那西遊記成為四大名著也就順理成章了!



雪流星落


  •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 而且《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我們必須從不同的人物視角去分析《西遊記》這本書。

  1. 在小孩子看來,西遊記就是一個小猴子的逆襲人生。從小無父無母的孫悟空,經過自己的努力成了花果山的美候王。為了自由,為了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歷經千辛萬苦,拜得菩提老祖為師學到一身好本領。為了生死不被別人左右,大鬧閻王殿,擾亂龍王宮,後被招安成了齊天大聖,終不滿由於出身被人看不起大鬧天宮,闖下滔天大禍,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為了贖罪,在觀音的指點下,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終成正果,成了鬥戰勝佛。可真是神話版的窮小子勵志人生。

  2. 在史學家看來,西遊記不過是根據歷史上的唐僧取經的改編。唐朝貞觀元年,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於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3. 在道佛兩家看來,西遊記表述的是道佛爭霸,最後佛教勝利。西遊記當中,除了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白龍馬都是修道出身,由於各種原因都皈依佛門,包括牛魔王一家人,本來都是修道,此如牛魔王會八九神功(七十二變),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後來都被渡化。
  4. 在修行人看來,西遊記是一部講怎麼修行的書。在修道的看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唐僧分別代表金、水、木、火、土,取經的八十一難分別代表修練過程中的關卡,孫悟空和豬八戒代表一和四,沙僧、白龍馬代表二和三,唐僧代表五,五個人合在一塊就是三五之精。禮佛的認為豬八戒代表自身的慾望,孫悟空是自身的心性,白龍馬是自己的意志,唐僧代表自身的理性,沙僧是自己的行為舉止,取經的過程就是修練的過程,要明心見性,堅定信念,戰勝慾望,篤行致遠,才能取得真經,立地成佛。
  5. 在戀人看來西遊記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對你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這段來自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遊”的話就說明了一切。總之,《西遊記》是一部好書,一部能讓我們受益匪淺的古典名著。


湯姆數據排行


《西遊記》是一部童話。它對於激發少年兒童的想像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人在10歲時看《西遊記》和在30歲時看,效果絕不一樣。推理力愈薄弱的人,愈容易激發想像力,這就是為什麼孩子信《西遊記》的原因。孩子拿《西遊記》當報告文學看,大人拿它當神話看。孩子們的收穫大。

想像力是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社會發展離不開人類的想像力。《西遊記》能刺激和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孩子是世界的未來。

作者將80萬字的《西遊記》鉅著中最精彩、最能激發讀者想像力的故事情節提取出來,改寫為20 萬字左右的少兒版《西遊記》。原著中的

大部分冗長、重複,多數刪去。雷同的降妖故事,擇其優者保留。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這部少兒版《西遊記》對功課繁重的中國孩子來說,是有益的。無論是娛樂功能還是益智功能。

希望小讀者見縫插針地讀完這本書。希望這本書能給小讀者被作業整麻木了的大腦一點兒衝擊波。更希望爸爸媽媽們早日給自己的孩子取下緊箍咒兒。如果能這樣,您就真為自己的孩子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西遊記》是明朝作家吳承恩寫的一部神話小說,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個人西天取經的故事。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在這本書中,你可以認識心底善良的唐僧,忠心耿耿的沙僧,好吃懶做的豬八戒,還有天不怕地不怕、本領高超的孫悟空。特別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師徒四人雖然歷盡艱難險阻,卻始終不離不棄,一路保護師父,斬妖除魔,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了真經。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三打白骨精”。說的是白骨精想吃唐僧的肉,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姑娘想要接近唐僧,被孫悟空識破了,她又變成了老婆婆和老爺爺,可還是逃不過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師傅卻誤會他連傷三條人命,不但念緊箍咒懲罰他,還要把他趕走。白骨精一看有機可乘,抓走了唐僧,唐僧這才明白錯怪了孫悟空。孫悟空卻不計前嫌趕過來打死了白骨精,救了師傅,他們又踏上了取經之路。

我想,無論是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都要學習他們師徒四人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團隊精神,要像孫悟空那樣,敢於同困難鬥爭到底,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希望大家都來讀讀這本書!

我所推薦的一本書—《西遊記》

剛擒住了幾個妖,又降住了幾個魔。這是我們學過的、看過的、讀過的西遊記雖然很老套但我仍然喜歡。

今天我讀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這部名著是由古代一位名叫吳承恩的人寫的。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他吧。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了舉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浙江長興縣丞,晚年又被任為荊王府記善。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國有創作系統和豐富的藝術經驗的積累,也受外來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學的影響。除了神仙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產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漢以來方士、道士然後是藝術家、民間藝人和文人的虛構。《西遊記》的藝術虛構正是建立在傳統藝術經驗和這種社會的宗教性觀念和風習的基礎之上的,但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喜怒好惡。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神仙都是正義的化身,但在《西遊記》中,吳承恩卻將神與魔一視同仁,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釋迦如來,都是被捉弄的對象,不少妖魔倒是可親可愛、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形象,猴精孫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個。它是個玉帝口中的妖猴,不被天庭認可,但它率真可愛,不受天規約束,為了追求自由平等,它不惜大鬧天宮,敢和天鬥,敢和神爭,它是我最喜愛的英雄。在《西遊記》中,吳承恩還塑造了許多滑稽人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豬八戒,這是個取經路上最不誠心的人,動不動就要分行李回高老莊,還貪吃貪睡,偷奸耍滑,一路上鬧了不少笑話,是孫悟空口中的呆子、夯貨,但這個人物被吳承恩寫得生動活潑,不但不惹人厭,反倒惹人喜愛。在這本書中我最不喜愛的人物是唐僧,這是個迂腐無用的人,不辨善惡,不分忠奸,孫悟空為了保護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而他卻常受人挑撥,不去詳察,動不動就唸“緊箍咒”,還要把孫悟空趕回花果山,恨死他了。不過他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就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懼艱險,勇往直前。


文半仙兒


作為一個八零後,西遊記對我們有特殊的意義,今天就談談我對西遊記的認識,畢竟它是陪伴我長大的。

孫悟空形象有三個主要特徵:首先是他敢於鬥爭、藐視一切封建權威的叛逆精神。。在龍宮,他“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在冥府,他使十殿閻王躬身作揖。他敢自稱齊天大聖,高喊“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大鬧天宮,把那些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嚇得驚惶失措。平日裡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權威,在他面前一個個威風掃地。此外,他還敢於罵如來佛是妖精的外甥,罵觀音菩薩“該她一世無夫”。對人間之王,他更是蔑視。這種無法無天,敢於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間的一切權威挑戰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強烈願望,是孫悟空這一藝術形象的基本特點。這個特點體現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其次,孫悟空具有鮮明的愛憎。他仇恨一切興妖作怪、殘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對受苦受難的群眾和一切善良的人們卻有著濃厚的感情。正如車遲國的眾僧所稱頌的:專秉忠良之心,鏟鋤人間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他為車遲國的五百名無辜和尚解除了災難;在比丘國,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孩的性命;在隱霧山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貧苦的樵夫;他三調芭蕉扇,熄滅了火焰山的大火,既開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當地人民的困苦。他對唐僧總是委曲求全,哪怕是自己受盡委屈,對取經的事仍然竭忠盡力,對唐僧也一如既往地愛護關心。對豬八戒,他雖然不時挖苦諷刺,有時也捉弄一番,卻是善意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取經隊伍團結。可是,他對害人的妖精,卻毫不留情。三打白骨精時,儘管唐僧念緊箍咒使他頭痛難忍,甚至用斷絕師徒情義的手段來阻止,仍然動搖不了他除惡務盡的決心。孫悟空形象這一特點,寄託了古代人民要求團結鬥爭、爭取自身解放的堅決決心。再次,孫悟空還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絕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頭腦。他在菩提祖師處學得了七十二變和翻筋斗雲的高超本領,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了火眼金睛,在龍王處討得如意金箍棒,於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他不因為自己神通廣大就放鬆警惕,或不動腦筋,相反他能夠在異常複雜的情況下敏銳地發現疑點,尋根究底,揭穿妖魔的偽裝。孫悟空的鬥爭藝術,凝結著古代人民豐富的鬥爭經驗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對人們仍有著啟發和教育意義。





庸俗的萊德


西樓哥雜談認為:西遊記是一部勵志小書。小時候,看西遊記最喜歡孫悟空,他的本領可以稱王,孩子們崇拜他就因為他是完美的孩子王,大鬧天宮、無法無天、自由自在。

上中學後,開始喜歡豬八戒,好吃懶做,吃喝玩樂,還可以隨心所欲的談情說愛。

畢業工作後,開始喜歡沙和尚,勤勤懇懇跟著師傅幹,慢慢學到了很多技能,為自己創業積累了資本和技能。

財富自由後,開始崇拜唐僧,他是怎麼將幾個比自己厲害的多的徒弟馴服的服服帖帖。開始做老闆後,天天琢磨著什麼是緊箍咒,想著如何給下屬畫個餅,讓他們心甘情願為自己賣命,最後想想如何可以成佛!

老了以後,估計又返老還童,喜歡上了孫悟空,畢竟他有辦法長生不老,當然還可以喜歡唐僧,畢竟,吃了他的肉就可以長生不老。








西樓哥雜談


你如何解讀《西遊記》這本書的,

沒個人的回答問題都不一樣,我個人觀點,《西遊記》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



二次出征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四大名著是我們從小就看起的著作,小時候看西遊記就是覺得裡面都是神仙妖魔鬼怪的,很有意思。但不得不說,熊孩子壓根不清楚裡面所講的複雜人物關係,更不用說裡面講述的人生哲學。直到現在閒來製作了一張西遊記組織結構圖,才恍然大悟:《西遊記》就是一部把中國明代社會的組織行為學思想描述得淋漓盡致的著作!

現在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知道記憶中的取經四人組的問題不是那麼簡單。《西遊記》雖然講的是神仙妖魔世界,本質上仍然是一個政治故事。《西遊記》是出自中國明代著名作家吳承恩之手的經典小說,這本書的內容是描述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艱難過程,唐僧師徒四人所構成的組織雖然其組織規模很小,但是組織特徵十分鮮明,組織成員的構成合理,角色特徵明顯,角色作用突出,相互關係明確,組織管理手段健全,組織體系天衣無縫。

讀懂作者在寫下這篇驚世鉅作,結合當時的職場和政治基礎,考慮到每個人在這個模擬現實環境下的特點以及事蹟,十分神奇。打破了古時人們對妖魔鬼怪的非議。在介紹唐僧身份的時候,我們發現,玄奘的身世正符合當時人們對身世背景的重視。玄奘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是東漢名臣陳寔的後代,曾祖父陳欽,曾任後魏上黨太守;祖父陳康,以學優出仕北齊,任國子博士,食邑周南;父親陳惠,身高體壯、美眉朗目,平時潛心學問,博覽經書,為時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縣官,後來隋朝衰亡,便隱居鄉間、託病不出,當時的有識之士都稱讚他的志節。陳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個兒子。歷史上,玄奘的外公並非當朝丞相,但也有官職,任洛州長史。祖上幾代都是顯赫人物,都非常出眾,玄奘也算的上是當時的“高幹子弟”。這也是,這部經典主角不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天蓬元帥、捲簾大將沙僧、西海龍王三太子白龍馬。

通過這張組織結構圖,又再回味了一遍經典。組織行為學對於“組織”的定義是:“對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統安排。”唐僧師徒四人的特定使命非常清晰:去西天取經。他們從組織組建的開始直至組織的終了的一切活動都是緊緊圍繞著“西天取經”這個中心任務。重點要分析的是這個組織的結構與管理手段,也就是定義中所說的“人的系統安排”。

這段西天取經之旅,每個角色是每一個成員在群體中表現出自己的行為模式。在一個組織中一般存在兩種常見的角色:任務角色和維護角色。任務角色是組織中的業務骨幹,他們最關心組織任務的完成,在完成組織使命過程中作用重大,維護角色的作用是維護組織成員之間的關係,他們更關心組織內部關係的和諧以及組織成員之間的溝通。


富翁看電影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首!不僅因為其故事精彩,它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

《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

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嗎?三星不就是那三點嗎?),所以孫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於天堂地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

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正好是靈山的距離,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心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收伏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後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最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

心(悟空)引領著人(師徒幾個)不斷前進,一路上悟空降妖,說的就是心去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戰勝心魔!

對唐僧師徒而言,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於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

最後心(孫悟空)被封為鬥戰聖佛,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只要懂得約束自己的內心,終可成功。身體(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經。情慾(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情慾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終只被封為使者。本性(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因為本性像金一樣珍貴。意志力(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護法,我們要時刻捍衛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為護法。

結語: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讀同一段文字,他的體會是不一樣的。比如《西遊記》,同一個人在幾歲時讀和二十幾歲讀,他的體會是完全不同的!再過二十年再讀,體會又會不同!


我也不胡來


小時候,最喜歡看電視裡的《西遊記》,看了幾乎不下十遍,至今還愛看,這個寒假,我看了吳承恩寫的《西遊記》,不覺感嘆萬分!

漫漫長路,多年跋涉,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為的是普度眾生。

在《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他有七十二變化。在西天取經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不僅本領高強,而且機智聰明,隨機應變。當師傅落入敵手,他總是與敵人周旋,其中的坎坷都一一化解,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

儘管豬八戒給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但是他還是很可憐的,首先是錯投了豬胎,變得人不人,豬不豬的,到哪都嚇人,儘管老豬本性貪婪好色,但他在西天取經路上幫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他吃苦耐勞,善良正直。

在西天取經路上,沙僧肩挑旦扛的身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師傅,陪師傅打坐唸經,任勞任怨。

唐三藏是取經人的核心,本著一顆慈悲之心,他經歷了14年,風餐露宿,任何磨難都無法打倒他西天取經的決心。

唐僧師徒不畏千辛萬苦,歷經種磨難依舊不放棄,直到取得真經。

奔流的河,如果沒有暗礁的阻擋,就無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豐滿的小鷹,如果沒有暴風雨的搏擊,就無法實現展翅高飛的自由;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風雨的洗禮,才能“長大”。

《西遊記》讓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的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是他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才得以成功這又讓我懂得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大家好,我是峰哥,一個85後自媒體娛樂領域的創業者。

說起《西遊記》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特別是八六版《西遊記》 伴隨著我的快樂的童年到如今,每每看過還是意猶未盡,其實電視演譯與西遊記原書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你閱歷不夠,年齡不到也許體會不到西遊記的真實意願,下面說說我的解讀。

西遊記裡其實一共描述了個性鮮明的五個角色,分別是72變的孫悟空,肉體凡胎的唐僧,貪吃好色的八戒,吃苦耐勞的沙僧,任勞任怨的白龍馬。其實,這五個人是代表人的五個方面:

第一,孫猴子代表人的內心,孫猴子擅長72變,手握可大可小的如意金箍棒,而人心善變,人的氣度同樣可大可小,孫悟空最後被封為鬥戰勝佛,說明內心強大,才有可能成功。

  • 第二,唐僧是人的身體,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西遊記中受苦最多的其實是唐僧,每到一處,都會受到擄掠之苦,古語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想要成功心智必須堅強,身體也很重要。
  • 第三,豬八戒其實代表人的慾望,他貪吃好色也是人本身的慾望表現,孔子曰,食色性也,就是這個意思,人的成功不能沒有慾望,但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慾望。
  • 第四,沙僧其實是人的本性,他老實善良,古語說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這也是一個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
  • 第五,白龍馬代表人的意志力,重任在肩長途跋涉,代表人的曲折一生註定要負重前行,只有擁有堅強的意志力,才能走到最後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這五個角色,通過集體協作,鍛鍊了內心,錘鍊了身體,剋制了慾望,守住了本性,磨練了意志,最後取得真經正是向人們說明,人只有保持身心統一,意志堅定,恪守初心,剋制慾望才能戰勝心魔,最終成功。

這是我對西遊記這本書的解讀,希望大家能喜歡,如果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討論區留言交流。感謝大家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