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朝经西方洋枪大炮的洗礼之后,依旧难从“天朝上国”的美梦醒来

都知道,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大清帝国一度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但是,再兴盛的朝代都有衰败的时候,清朝也是一样。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使得政治日渐腐败。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官员贪污腐败严重,终于,清朝进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清朝经西方洋枪大炮的洗礼之后,依旧难从“天朝上国”的美梦醒来

在镇压义和团的过程中,清政府因借助西方列强的洋枪队强势获胜,使得清廷在惊恐于国内造反势力的同时,深感铁甲洋枪之奇。正如李鸿章所感叹:“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的确,西方列强之所以能够如此横行于别国领土,不过是倚仗着坚船利炮而已。若中国能得其法而用之,想必也能早日摆脱受制于西方人的困境。

因此,中国一定要变,只有变才能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洋务运动”顺势而生,这场变革坚持中体西用,以期利用西方的工业技术,实现强兵富国的目标。客观来说,洋务运动不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更奠定了近代工业的基础。但是,其本质,还是在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场不触碰封建制度原则的“技治主义”。并且,洋务运动都是以官方采办的方式进行,所以,其本质上恶化了体制内的腐败情况。

清朝经西方洋枪大炮的洗礼之后,依旧难从“天朝上国”的美梦醒来

当传统小农经济与工业文明发生碰撞之时,李鸿章等洋务派大臣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他们认为:只要学了西方的“器物”之变,便能将腐朽落后的大清帝国带出困境。这种想法,实则大错特错。狭隘的器物之变,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之后,北洋舰队覆灭之果,也算是官方宣布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清廷经过西方洋枪大炮的洗礼之后,依旧难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来。他们坚信只有华夏可变夷,而非夷变夏,这一点,从清朝大臣对明治维新的态度中,便可见一斑。

1876年,清廷曾派李鸿章会见日驻公使森有礼。

会谈中,李鸿章说道:“听闻阁下向来赞赏模仿欧美,废除旧来服制,这不是将自国之独立委身于其它国家的制度吗?岂非遭人唾弃、羞耻之事?我大清断不会这样革新,只是不得不在铁轨、武器等器物方面学习西方,因为,这些东西才是西方国家最优秀的地方。”

清朝经西方洋枪大炮的洗礼之后,依旧难从“天朝上国”的美梦醒来

洋务派头号人物尚且有如此认识,可见,清朝的权贵大臣、八旗子弟,甚至是普通老百姓,会无知到什么地步。难怪步入蒸汽时代以后,中国会出现声称“进化”的“马拉火车”及“马抬轿子”。

甲午一战,中国战败。

之后,清廷派李鸿章前往马关与日本乞和,当时,他与日方伊藤博文的对话也间接揭示了中日两国对变革的态度。伊藤博文说道:“数年前与阁下在天津会见时,敝人曾进言:贵国之现状,实有改革之必要,想必阁下还记得此事。尔后,贵国却依旧不图改进,时至今日,实在深感遗憾。”

李鸿章听后答道:“实感遗憾……迩来虽常以素志未伸为憾,但夙愿未能一日或忘。唯限于时势积弊,以致虚度岁月至今。”昔日的大清,早已如将倾之大厦,粉饰表面也只是徒劳。李鸿章作为这一切的目睹者,其实对晚清之困境心知肚明。

清朝经西方洋枪大炮的洗礼之后,依旧难从“天朝上国”的美梦醒来

李鸿章在被清廷罢官后,晚年一直都租住在贤良寺。

那段时间,李鸿章屡屡谈及过去,他承认自己曾经所做之事都是纸老虎,但他认为是制度如此,自己也是无奈之举,并直言:言官制度误国坏事。由此,也可看出,李鸿章早已由年轻时“意气高于百尺楼”的豪迈,变为了晚年“落日旌旗大将坛”的无奈。

李鸿章作为曾经的晚清重臣,竟都自嘲是裱糊匠,可想而知,清王朝的倾覆之势确实已不可抵挡。鸦片战争后,马克思与恩格斯曾预言,大清“竭力以天朝上国之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后来,甲午战争开始后,恩格斯再一次站在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做出了精准的预判:“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锁国已不可为,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中国也必须铺设铁路,利用蒸汽机和电力,同时,创办大工业……整个落后的社会制度都在逐渐瓦解。”

清朝经西方洋枪大炮的洗礼之后,依旧难从“天朝上国”的美梦醒来

之后,上演的一幕幕,均印证了马克思等人先前的预言。

而到如今,全球已然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此时,中国又该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实现富国安邦的伟大中国梦呢?其实,今天的国力之争,早已摆脱了曾经单一的军事范畴,贸易战、货币战、舆论战等层出不穷。中国只有审时度势,时刻站在全球化的角度运筹帷幄,才能避免自己迷失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清代》、《清史列传·李鸿章》、《清史稿·卷四百十一·列传一百九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