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目前國家25萬億基建來臨,普通人如何把握住機會?

縱橫廣告-徐飛


在每次遇到經濟困難的時候,基建投資都是必不可少的拉動經濟增長、維護經濟穩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那麼,基建投資對普通人有什麼機會呢?筆者的觀點是,有機會就會不大;有好處,好處不多。

首先,就是就業機會增多了。毫無疑問,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此,基建投資能夠有效彌補就業的不足,增加普通人的就業機會。

其二,可以增加普通人的投資機會。我們所說的普通人當然不是工人,而是投資者。他們可以在基建投資中分得一杯羹。儘管量不會大,但總是機會。

第三,可以帶動一些行業的發展,給這些行業的員工提供更多就業和收入增加的機會。


譚浩俊


首先先請大家瞭解一下這25萬億基建項目具體是什麼。

有些不瞭解內情的人會以為,基建就是基礎建設,像修鐵路,修公路,修橋樑之類的建設項目。我想說你要是這麼想就錯了,現在所說的基建已經大不同從前了。

現在的基建不是指傳統的房地產,公路橋樑建設,而是指互聯網基建,像有人工智能,5G,智慧交通,工業互聯網等以科技為中心的建設。


而這些項目都是需要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術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與老基建不同。所以作為普通人要想有抓住機會,就得多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相關技能,才能投入到這場建設當中。

至於要想炒股這方面就安上面所說的幾個概念去選相關的公司股票就可以了,但是還是奉勸大家,股市的錢不是那麼好賺的,把自己當下的工作做好,用閒餘時間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才是上上策!


勇往直前阿坤


我必須給“25萬億”潑一盆子冷水了!先不要被“25萬億”唬住!先冷靜的認識一下“2020新基建”:

1.“25萬億”不是在2020年一年內完成的,只是一個“計劃”的總規模,全部完成需要很多年,今年的項目總額預計在4-5萬億內。“25萬億”相對於2019年的“27萬億”、2017年的“45萬億”來說還是降低了。只是當年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度而已,所以不用過度解讀“25萬億”這個數字,別忘了我國的稱號是“基建狂魔”。

2.基建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機會並不是很大,普通人想要參入進去很難。

今年新基建的短期目標是為了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穩定就業,穩定宏觀經濟。長期目標是為了提高新興行業的競爭力、釋放經濟增量。

3.在乘著基建的東風“把握機會”之前,先多考慮一下“風險控制”。雖然本次基建項目是傳統基建和新項目基建的綜和體,很難引起“存款貶值”和“樓市過熱”,但是短期來看對普通人的“錢袋子”有“收縮”的效果,因此普通人還是多考慮一下如何預防“貶值”的問題。

4.2020年基建屬於“新基建”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傳統基建”。回想2008年的基建,大多圍繞“傳統基建”項目,比如鐵路線、公路線、城市間高鐵輕軌的建設。而本次新基建的主角是“新基建”,包括5G、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等。“新基建”是需要專業人才專業技術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參與進去,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盈利點”。

傳統基建只是新基建的“周邊”,例如5G發射塔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新材料新能源“發電廠”建設等。

總結

因此我的建議是先冷靜下來,不要被“25億元”的龐大數字唬住,當前疫情防控之際,說句不好聽的,“不賠錢就相當於賺錢了”。先把握好當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有能力有資金的前提下多關注一下5G、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基金和股票就可以了。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縱觀“新基建”的七大領域,無一例外都是屬於技術高度密集型和資金高度密集型的行業,普通人要想直接參與,簡直是臆想。但不妨從技術+資金兩大維度,間接參與,也有大機會!

1.資金維度;

“新基建”是未來20年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石,是大趨勢。萬億元強勢推進,將是這7大行業高速發展的絕佳機會。而一個行業的“黃金髮展期”,必然伴隨著一批行業內頂級龍頭公司的崛起。

這就是普通人參與“新基建”的機會——價值投資;跟隨趨勢,擁抱龍頭上市公司的成長。

10年之前,百萬億資金開閘放水,進入了基建和地產行業,同時也開啟了地產行業的又一個“黃金十年”。

以“新基建”中的特高壓為例:

新規劃的“7交5直”,帶來約1800億的投資,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2-3年的時間裡,特高壓核心設備領域中的龍頭上市公司的業績將會持續釋放。

2.技術維度

行業的利好,作為行業的從業者一定會受益。房地產市場“黃金二十年”,也讓無數房產中介發家致富,號稱是“三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

本輪的“新基建”,其實也是如此。至於如何把握“風口”,想必作為受益行業的從業者應該比我更清晰。

“風口”已至,你準備好了嗎?


益趣財經


現在有13個省份,已經公佈了今年的重點基建項目,其中7個省份之和就已經達到了25萬億,如果等待全部公佈出來,怎麼都超過了100萬億,可能還多!這又一次吹響了我國經濟的前進號角,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還是焉知非禍?

1.未來這鉅額的新基建投資,能帶給我國經濟多大的增長?還是能帶給物價多大的壓力,還未可得知。在一個大發展的時代,並不代表每個人都能賺取到時代的紅利,如果你的進步速度比時代的速度更慢,那未來你就是失敗者。在過去幾次時代大變化過程中,命運就是一次次這麼演示著,不斷的螺旋上升,不斷的輪迴驗證。

2.對於普通人來說,跟上時代的進步,尤其是在這種突飛猛進的變化中,有時候只能看地利人和。那就是說你從事的行業是不是包含在新基建的直接受益行業中,你周邊的資源能不能幫助你青雲直上。如果你現在的行業不在其內,你還有沒有機會,還有沒有能力,還有沒有資源能轉換到這些行業中?

3.如果除了本職工作之外,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極的投資,積極的參與這些行業中的龍頭公司,看能不能分享他的紅利。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進入證券市場,去做權益類的投資。但是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那就要求你不斷去學習,不斷去進步。這可能是看到的唯一普通人能最快和最佳參與新基建的機會了。

4.此次新基建涵蓋的行業還是非常多的,高度也是非常高的。有很多篇幅都在論述這個問題,德先生就不擴展講了。但是如果去做投資,一定要找龍頭型的企業,一定要找行業前三名的企業。不要去做那些夢想百倍增值的小概率事件發生企業。在中高風險的投資之中,要去找尋更穩健的公司,這才是有效降低投資風險的方法。也就是巴菲特所說的價值投資方法。

5.我們此次新基建提出的目標,其實未來就想領先於世界,能讓我國未來受益幾十年。所以在未來移動互聯的基礎建設方面,高新技術材料的應用和研發方面,智慧城市的配套實施方面,將會有著巨大的機會。抓住這些機會,就可以保證我們不落後於時代了。

總結一下:面對時代機遇時,要麼自己參與進去,要麼自己投資進去。除了這兩條道路之外,再不會有更好的選擇。否則可能最後就是時代大發展的被拋棄者。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國家的經濟肯定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在保GDP的大前提下,國家所有可能,或者說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搞基建。那作為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把握這個機會呢?第一,可以從事基建方面的工作;第二,可以銷售基建相關的產品;第三,如果自己本身有穩定的工作,可以在證券市場購買基建板塊就指數基金或者個股。希望對你有用!


王子燕青


此次基建不僅包括鋼鐵、水泥、煤炭、工程這些老基建,也包括5G、智能電網、工業互聯、智慧城市、醫療等新基建。作為普通人,我們很難直接去投資這些基建項目,那麼有什麼途徑去參與並把握這次機會呢?

個人認為買新基建或老基建相關的上市公司股票、或基建類基金會是不錯的選擇。畢竟普通人很難直接去投資基建項目。

股票或基金投資門檻比較低,幾千塊就可以投資了,如果對股票有一定研究的可以選擇股票;如果沒有那就買基金,選擇基建比重較大的基金就好了。基金由專業的基金經理管理操盤,省心省力!


傑哥說創業


首先,25萬億的概念需要清楚,不是特指2020年實施的,而是總的規劃;

其次,25萬億規劃當中,當前各地基建並未增加多少,只不過時間提前了;

第三、對於企業來說,有了更多的項目機會。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機會在於增加了就業;

第四、注意的是此次基建非傳統老基建,而是補充基礎基建、推進新基建建設。

具體來看:

1、所謂的“25萬億”,其實僅是一個重點項目投資規模,而且還是很多媒體統計的。這只是一個“計劃”項目規模,其中包括前一年已經開工需要繼續建設的、今年計劃開工建設的、甚至處於備案審批階段的項目總規模。而且這些投資規模並不會在2020年一年內全部落地,很多項目需要未來多年建設。例如河南省2020年列出了3.3萬億的重點投資項目,但僅僅在2020年一年內完成的投資計劃只有8372億,只有總規模的1/4左右。

2、實際上,如果按照總計劃規模進行比較,今年公佈的計劃項目規模不僅沒有增加,還有所減少。我們統計了雲南、四川、福建等11個省市2020年公佈的重點項目投資規模,總計約27.68萬億,相比2019年公佈的27.74萬億,還減少了500多億。此外,很多地區是加快了項目推進的節奏,目的是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

3、很多項目有了規劃,而且也加快了節奏,那麼就需要很多熱人力和物力。對於企業來說,意味著會有很多的項目投資機會,各處去招投標,而普通人來說,是增加了就業的機會,可以多出去找活兒幹。

4、傳統基建發力的同時,“新基建”會成為未來穩增長邊際發力的主要方向。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指與高技術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重點領域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多方面。同時,“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所以,更廣義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還可以包括軌道交通、環保建設等補短板領域。

因此,現在的基建已經不是傳統的老基建,比如公路、鐵路、機場等,而是補充傳統基建的基礎上,推進新基建的建設,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


郭一鳴


這個問題最大的意義是:普通人如何把握機會?!

下面從三個層次,分析下這個問題:

25萬億新基建的基本信息解讀

1.這次基建大潮注意要突出一個”新“字:3月4日,高層會議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原文如下:

可見具體新基建總體範圍是圍繞著高科技領域展開的,同時補齊短板的農村地區屬於傳統基建範疇。

2、25萬億的數字是由各省市推出的計劃累加而成的,例如

河南省發佈980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3.3萬億元;

雲南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

福建省重點項目1567個,總投資3.84萬億元;

深圳計劃實現全年重大項目2000億元投資目標......,可見這些投資計劃有很多是早在規劃之中,很多在春節前就已發佈上報。

3.實施的時間週期:

25萬億的金額是圍繞著國家級、省市級各項重點投資工程投放的,所以不會一年裡一呼嚕就花乾淨,而是根據項目週期會持續很多年,2020年涉及到的投資金額僅為3.5萬億元。

基本的信息說完了,下面進一步分析下這25萬億新基建的含義。

此輪新基建大潮的背景與原因

1.整體經濟環境與社會環境:全球經濟處於下行軌道,中國經濟處於轉型期,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非常大,三重壓力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需要打一針”強心劑“。投資拉動在經濟疲乏時是屢試不爽的靈藥,這一點上無論是傳統基建還是新基建,作用是一致的。

2.貿易爭端的警示:2019年的貿易爭端,讓國人接受一次徹底的”自力更生“教育,所謂的全球化分工在技術霸權面前是脆弱和無奈的。所以,激發出了強大的只爭朝夕彎道超車的危機感。

3.高科技爆發的推動:特高壓、高鐵、新能源汽車這些領域中國已經不懼競爭,甚至引領發展潮流;而5G、人工智能、大數據的高科技領域的技術積累也處於爆發的窗口期,此時強力推動相關項目扎堆落地,是引導技術研發與突破的重要基礎。

4.中國製造2025總體規劃之必要組成:

2014年中國就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這一概念,致力於打造世界製造一(long)流(duan)強國。當時明確的十大領域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個重點領域。我們可以對應一下,和這七大新基建投資的重疊程度有多高,關聯性有多強。

5。此時將25萬億的信號集中釋放出來,對外在國際社會釋放中國進入經濟強提振週期的信號,吸引外資參與;對內也有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作用。

此輪新基建所要達成的目的

這輪新基建大潮覆蓋的七大主要領域,:

1)5G基站建設;

2)特高壓;

3)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

4)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5)大數據中心;

6)人工智能;

7)工業互聯網。

這七大領域還能歸歸類,這樣大家能理解的更清楚:

A.通路打造:

特高壓---強電輸送,保證能源安全

5G基站建設---信息高速公路

工業互聯網---製造業信息流網絡

高鐵和軌道交通---人流、物流高效輸送

B.終端服務:

大數據中心---流量與信息交換的服務中心

人工智能---製造、服務端的效率提升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解決新能源汽車通用的瓶頸

有什麼發現嗎?傳統概念裡,一提基建我們想到什麼?道路、房子、工廠、產業園、開發區.......,基本圍繞著土地開發和支持土地開發的思路走,而這次的清單裡,概念完全顛覆了,除了輸電網絡、軌道交通、充電樁之外,大部分的項目會讓普通人覺得”虛“,有點概念,不明覺厲。能說得清楚的人並不多,徹底理解的就更少了。

讓我說,就一個字:鋪設道路、提升效率

不過這裡鋪設的道路,是奔跑數據和流量的信息化高速公路;提升的效率,是在中國已建立了完備的製造體系之後,提升軟件來釋放硬件的生產效率。

自改革開發後,中國用30年左右的時間,建立起了一個大而全的實體工業生產體系,雖然不夠先進,但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發展到今天,擺在眼前的是普遍產能過剩、資源瓶頸、就業壓力常伴,而出路就是產業升級,也就是”供給側改革“。簡單點說,就是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在虛擬空間再造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邏輯和傳統基建也很類似:修路(5G、工業互聯)~造廠房,建設原材料基地(大數據中心)~安裝設備積累技術(人工智能)~完整的工業體系(全面的製造業、服務業升級)。

特高壓是在全國範圍內有效解決能源均衡分配問題;

高鐵和軌交是讓人流、物流跟上數據奔跑的速度;

新能源汽車是讓房地產之外的第二支柱產業再來一波狂飆突進。

一幅波瀾壯闊的圖景已然展開。

普通人的機會

面對全是看上去高大上的新概念、新技術。傳統行業一定有焦灼感,普通人可能更是感覺不得其門而入。那機會到底在哪裡呢?

1.資本市場:25萬億的海量投資對相關行業、企業的推動與促進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將持續很長一個週期。這在資本市場會得到充分的反應。今年伊始,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股票、基金已經節節攀升,屢創新高,但這只是開始。美國的高科技行業支撐了其十年大牛市,接下來會否就是A股的表演時間了?

2.不要恐懼新技術,要主動擁抱:技術的確會讓一些崗位或行業消弭,就像電商衝擊了傳統線下商業,但同時又會創造很多新行業,比如淘寶店主、自由職業者、自媒體、網紅等等,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只不過在技術改變我們社會和生活時,早一步邁入了陌生的領域。我們可以不懂技術,但不能迴避,不能喪失對改變的關注和敏感,永遠記住:技術不是與人類競爭,而是為人類服務,除非你主動與之為敵。

3.未來打磨一技之長,培養出內容輸出與整合能力至關重要:傳統經濟以企業為核心進行組織運作,未來經濟將以IP為中心,這個IP可以是機構,更多的是個人,隨著信息化、智能化的無限提升,批量生產和服務將越來越向碎片化生產和服務演化。未來的社會將是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的世界,而文化與內容創造將越來越稀缺,人力服務將越來越貴。有一技之長和內容輸出、服務輸出的人,將會如魚得水。

4.新基建所推進的方向,都有傳統產業予以銜接:上面的表格詳細體現了這一點,新基建毫無疑問會新創造海量發展機會,惠及你我。


我是@玄同商道,商業地產二十年運營,頭部金融企業合夥人。

嚴肅財商、有趣分享、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玄同商道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 25萬億有點少,十年前的百萬億才是真正的機會。十年前,我們從4萬億開始,到開閘放水百萬億資金,進入基建和地產領域。也就有了我們現在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同時也開啟了地產行業黃金十年,我們也進入了城市化加速推進的10年。與其說把握機會,到不如說跟著國家走,跟著趨勢走。

2十年前地產拉動經濟,百萬億資金流入地產領域,那些跟著國家節奏走,相應號召買房的,把存款變投資的,都實現了財富自由,成為了贏家,而存款不動和工薪階層則需要面對錢貶值的問題。沒有趕上十年前的百萬億開閘放水的機會,也是城市化和國家發展帶來的機會

3這次25萬億,算是小版本的開閘放水。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工業4.0,5G物聯網,基礎建設等都是這次25萬億放水的投資方向,而這次疫情帶來的經濟暫停,也需要這麼一次開閘放水來刺激經濟和恢復生產,過去的基建說鋼筋混凝土,現在的基建則與科技,醫療,教育的等基礎建設有關,以前是硬實力的基建,而現在需要提升的是軟實力的基建。


你覺得這次25萬億的軟實力的基建投資,對於個人來說,可以把握到什麼機會呢?

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每一次的趨勢和方向,我們都看得到,但有多少人做到又是另一個層面的事情了,對於我來說,我當下能夠做的事情就是多存錢儲備足夠現金流,還有就是從現在開始發展一個副業,而不是依賴一份工資。

至於跟上趨勢和未來,實現財富自由,這個就看運氣吧,做好眼前事情,剩下的交給這個時代。投資房子,投資車子,最後都不如投資自己,你自己就是下一個十年財富的蓄水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