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周国怎么出现的呀?

创想新时代


武王伐纣,周武王接替父亲周文王的事业,讨伐商纣王,最终灭掉商朝建立周朝。纣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史书记载他残暴不堪,治下民不聊生,国家陷入危难,是被压迫之下的反抗。

周朝和商朝的先祖。商族始祖名子契,是帝喾与简狄之子。而周族始祖名后稷,本名姬弃,母亲是姜嫄,而父亲,也是帝喾。如此说来,原来商周两朝的始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样说起来,商和周在最开始可都是一家人,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子契主管火正,后稷是五谷之神,农耕的始祖,两人都是很厉害的。

子契是成汤先祖,成汤创立了商王朝,前后延续约六百年,而且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流传下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朝代。之后的周朝,由周武王建立,虽说后来诸侯割据争霸,但是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西周与东周加起来,一共延续了八百年左右,是历史上存在时期最长的一个朝代了,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个奇迹,再后来的历史朝代,都没有这么长命了。

周朝是周朝,在此之前,周国只是商王朝的众多诸侯国之一,姬发的父亲姬昌正是西伯侯。

姬昌非常重视人才,礼贤下士,他寻找到奇才姜子牙,制定军国大计,称王之后,在姜子牙的辅佐之下开疆拓土,灭邘、密、黎等国家,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国家,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而且还逐渐对朝歌产生了威胁。迁都之后,姬昌将势力继续扩展,使得当时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势,周国已经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西伯侯姬昌还特别注意发展农业,发展国内经济使人民过上好日子,使人心像周,为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

同时由于商纣在国内宠信妲己,国内统治残暴不仁,人民生活民不聊生。武王伐纣在牧野进行了决定性的战役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后商纣再也没有能力抵抗周的大军。最后以商纣的自焚宣告着商的灭亡,周的建立。


独钓心雨


西周灭亡

1、「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

2、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

3、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西周灭亡。

东周灭亡

1、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我似潘安


周公旦的封国是周,周在“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 周,地名,在岐山之阳,本周太王所居之地,后以为周公之采邑,故曰周公。即今之扶风雍东北故周城是也。谥曰周文公,见国语。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周原遗志,也是周王朝的发源地。

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时(前315年),东、西周分治,赧王徙都西周。前256年,秦攻西周国,西周君降,国灭。

东周国为西周国的兄弟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其始封君为东周惠公。关於这位东周开国君主的身份、东周国分裂的原因存在不同说法。一曰东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西国公的弟弟;二曰东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孙子,西国公的儿子。传统观点认为,东周惠公是周显王二年(前367年)周威公死后,被分封至巩国旧地的。椐《史记·周本纪》、《韩非子·内储说下篇》等文献,东周国实乃周威公死后,因兄弟不和,小儿子根在赵、韩二国的唆使下独立出来,于巩伯国旧地建国。东周国故都约在今河南巩义市孝义镇西的康北村一带。


奇说历史


周部族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兴起的一个古老部族。因其所居地为周原,故号为“周。"《史记周本纪》云:“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从而产子名弃,姜原是周部族的女姓祖先。

弃长大成人后,“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舜闻之,举弃为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史记·周本纪》)邰,《正义》引《括地志》云“: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有后稷及姜嫄祠。毛苌云:"邰,姜嫄国也,后稷厅生。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因封於邰也。”"后稷是周部族的男性祖先,以后稷为首的周部族是一个农业部族。周部族兴起在尧、舜之际。


山西青年了没


西周灭亡

1、「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

2、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

3、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西周灭亡。

东周灭亡

1、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