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先给各位亲们讲一个故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不知道多久以前。

在某一个地方的乡下住着一对父子,他们共同管理着一个菜园,生活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可以算是衣食无忧。

时间一天天流逝,父亲迎来了生命的终结。但是在他心里有一件事非常不不放心。

那就是他怕他离去之后,他儿子会变得懒惰,荒废了菜园。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于是临行之时,他把儿子叫到床边,握紧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孩子呀,我就要离开你了,再也不能照顾你了,所以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在咱们的菜地里,埋藏着我一生积蓄下来的金子。我死后,你就去把这些金子挖出来,你就能成为百万富翁。”

说完,父亲便咽了气。

儿子听说有金子埋在地里,于是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之后,开始了找金子事业。

春来秋去,儿子把菜园翻了个底朝天依旧没有找到。

但是儿子心想啊!

父亲临终之时说的话,不可能骗他啊!

于是拿起锄头继续挖,结果没有失望!

果真没有金子,并且菜园也被荒废了!

菜地里有没有金子,那当然是没有的,没有金子那会不会有别的东西?

很可能有,只不过是他运气不好,没有挖到而已。

就比如在1937年的安阳,同样是一位农夫,同样是挖地,但这位农夫运气真的是好到爆棚。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在风和日丽的一个中午,农夫一锄头挖下去,挖开了三千年前的一个王朝的大门。

当时他的锄头离这个王朝只有0.03米的距离,于是他决定再挖一锄头,这一锄头下去,一个巨鼎被他给挖了出来。

这位农夫名叫吴培文,三代都是务农者,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他不知道这个鼎叫什么名字,他只知道这玩意是青铜的,并且很大,是一个古物,至于啥朝代的他不知道。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他挖出这个大鼎之后,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引起了许多古玩商的注意。

比如当时中国最大的古玩商肖寅卿就专门从北平来到安阳,看完鼎之后就跟吴培文说:这鼎留在您这儿没有用,干脆卖给我!

说完肖寅卿比出了两根手指放在吴培文面前!

“两千大洋?”吴培文瞪着眼睛问道。

肖寅卿摇了摇头。

“两百大洋?”吴培文稍微皱了皱眉头。

肖寅卿依旧摇了摇头。

“二十个大洋,这也太少了吧!这么大一个铜鼎,我搬来搬去费了多大力气知道吗?”吴培文有些急了。

“我给你20万大洋!”肖寅卿笑了笑说。

当时20万大洋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现在的四五千万人民币,面对这个数字吴培文双手开始颤抖!

卖卖卖,你现在就搬走!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肖寅卿摆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买肯定买。这么大的鼎,我得想办法运出去。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安阳,如果被日本人知道了,那肯定会被没收的。

可是还没有等肖寅卿找到运送方法,日本人已经知道了。吴培文为了方便将鼎藏起来,于是打算将鼎切割成10块。

吴培文当时也不懂啊!

买来锯条就直接进行切割。可由于这尊鼎特别结实,锯条都断了也没切割成,锤砸也没有砸不烂,从而这尊大鼎才逃过粉身碎骨的命运。

由于无法将鼎切分,吴培文只好将它整个埋在了他的马棚下面。等到日本人找到他家时,吴培文早已出逃,不知所踪,从而日本人没有能够得到大鼎。

直至抗战胜利吴培文返回了家园,为了这个鼎吴培文颠沛流离数年。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1946年吴培文返回自己家,将这个大鼎从马棚下挖出来,但当时安阳政府的一个参议员找到了他,告诉他这是国宝,应该捐献给国家。

要知道,早在1937年就有人出20万银元要买,20万银元价值现在四五千万,但吴培文是一个有着民族大义的人,这是国宝,是属于国家的。

吴培文一想:这个说法非常对,于是大鼎被运送到了安阳政府。原本这个大鼎应该送往古委会,但这个时候恰逢蒋公过寿,安阳政府官员为了讨好蒋介石,居然把吴培文捐献的大鼎送给了蒋介石当作贺礼。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此后这件国宝被存放在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博物馆内,当时蒋介石对于这个大鼎非常喜欢,因为鉴定出来是3000年前商朝的青铜器。

蒋介石有多喜欢这个大鼎呢?

1949年蒋介石败跑,临走时还不忘了要把这个东西运走,结果太重了:重量达到了832.84公斤 。

所以扔在了机场,后面就被送到国家博物馆,成为了镇馆之宝。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这个国宝级青铜鼎就是后母戊鼎,最开始它的名称为司母戊鼎,为郭沫若先生等考古学者们以鼎内部的字形而命名的,但后来验证郭沫若先生将字形看反了,现在史学界基本都称它为后母戊鼎。

当然了,博物馆里面的文物非常多,每一件文物都有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样逛博物馆才会有灵魂。

现在咱们的生活水平上来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出去旅游也会带着孩子去博物馆逛一番。这是很好。但是,家长们也应该发现了,逛博物馆往往孩子会觉得没什么意思,匆匆看一眼就过去了,顶多是在镇馆之宝前仔细看一眼。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而家长也很难给孩子们讲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其实咱们国家的博物馆里面隐藏的知识点很多,但如果孩子没有一点国宝的知识,看不懂,自然会觉得没意思的。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比如为什么商周青铜器多,这些青铜器式样不一,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到了后面,又变成瓷器为主流了。为什么宋以前的画很少等等。

孩子要逛博物馆,一是需要一个好的讲解,一个是必须自己有一定的文物知识,至少知道什么东西是什么。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超好的东西:2020年国家宝藏日历。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这个日历的每一页就是一张国宝。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一面文物一面日历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365天就是365个国宝。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每张图片下面都有详细的介绍,以及这个国宝在哪个博物馆里。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孩子一天看一张,就能认识我们中国的一个国宝。知识就是这样慢慢无形的积累了起来。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另一面,还有一段摘录自《菜根谭》的优美文字,对孩子的语文也有帮助。

农夫种地挖到三千年历史国宝:由于体型太大,于是他拿出了钢锯

而且这个日历也不贵,只要49块钱,一顿肯德鸡的钱,就能让国宝呆在孩子桌前一整年。当然,成年人也可以用,用来送礼也很大方,送人日历,余香一年。

成人看也很好啊,多一些文物知识是有好处的。

点下面的横条购买,今天下单,第二天就发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