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郭圣通于建武十七年被废去后位,封为中山王太后,刘秀还活着,为什么是太后?

军人要有骨气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终于下定决心废掉了皇后郭圣通,改立原配阴丽华为后,虽然郭圣通被废,但刘秀并没有因此而冷落她甚至杀掉她,而是改封她为太后,地位依旧尊崇无比。

关于郭圣通这个“太后”的封号可能有的朋友不是很理解,毕竟太后是君王的母亲,皇帝还没死,怎能封皇帝的妻子为“太后”呢?

其实,郭圣通这个太后的封号是有前缀的,当年刘秀改封郭圣通的完整封号是“中山王太后”,“中山王”这三个字很关键,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大肆分封刘氏宗亲为王从而开启汉朝分封制的历史,待到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分封刘氏子弟为王的传统被延续了下来。刘秀与郭圣通育有五子一女,其中长子刘疆在开国之初就被封为太子,他也是东汉历史上第一个皇太子,而次子刘辅一开始是被刘秀封为右翊公的,直到郭圣通被废后,才封刘辅为中山王,封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所以,郭圣通这个太后的头衔并不是指皇帝的母亲,而是指封王的母亲。建武二十年,刘辅改封沛王,郭圣通则成为沛王太后。

另外就是,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分封同姓宗亲为王的朝代,在此之前我国从未出现过这种分封制度,所以对于汉朝来讲分封同姓宗亲为王是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因此很多涉及到分封的问题也得不到特别合理的解决,就比如郭圣通被封为“中山王太后”这件事,本来在封建王朝里是不应该出现皇帝还没死就封皇帝的妃嫔为太后这种事的,只有皇帝驾崩之后,妃嫔才可以离开皇宫到自己儿子的封地并居以“王太后”的身份,只不过刘秀对于郭圣通还是有很多愧疚之心的而且那时候的分封制度也并不完善,所以才会出现郭圣通被封为“王太后”。

如今看来,郭圣通的被废实在是刘秀的私心使然,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刘秀与郭圣通之间的结合是政治联姻的结果,随着刘秀地位的稳定,郭圣通被废是迟早的事。当年刘秀为了消灭王朗政权平定河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只能与真定王刘扬联盟从而获得刘扬的支持,而联盟最好最稳定的手段就是联姻,于是刘秀娶了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郭圣通为人谦和,本来她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婚姻,但当时对她来说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她只能成为舅舅刘扬手中的棋子,用以换来日后的前程,不过庆幸的是,未曾谋面的夫君刘秀并不是一个大奸大恶之徒,虽然没有感情基础,但刘秀对郭圣通也非常的好,只是两人之间总有一丝隔阂,一张永远捅不破的窗户纸,因为两人是政治联姻,这就造成了刘秀无法像对待阴丽华那样可以全身心的去疼爱郭圣通,即便郭圣通也非常的贤良淑德。

而随着郭圣通的被废,还有一个人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他就是刘秀与郭圣通所生的长子,当时的太子刘疆,郭圣通被废时,刘疆还是太子,而且刘秀也曾不止一次的安抚他和朝臣,郭圣通虽然被废但与刘疆无关,刘疆的太子之位还是很牢固的,其实咸鱼相信这也是刘秀的心里话,毕竟刘秀对刘疆的感情非常深,而且自开国以来便为他遴选天下饱学之士来教育辅佐他,寄希望与他,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明君。可是即便刘秀再如何安抚,刘疆心里非常清楚,随着母亲皇后封号的褫夺,自己若以庶子身份继续僭居太子大位,那么日后必然会招来横祸,而且这也是礼法所不容的,与其将来再遭大难,不如趁早隐退以明哲保身,刘疆位居太子之位已有十九年,这十九年间刘疆所听所看所学到的东西都在极力的劝诫他及早抽身。

所以刘疆先后多次向刘秀辞让太子之位,刘疆的执着最终令刘秀下了决心,建武十九年,刘疆被降为东海王,虽然成为废太子,但这一切的原因并非刘疆的过错导致,所以刘疆被废后依然受到刘秀,刘庄两任皇帝的重视,一生富贵,刘疆也成了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废太子。

其实郭圣通与刘疆的结局在刘秀初遇阴丽华的那天起就已经被决定好了,刘秀对阴丽华是一见钟情,而且至死不渝,这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阻止的,郭圣通再好也抵不过一见钟情,这就是天意。


咸鱼闲聊


汉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刘秀废皇后郭圣通,改立委身为妾十几年的原配阴丽华为皇后,最终以原配归位结束了这场原配为妾的政治闹剧。

众所周知,废后的结局都不是太好,如唐高宗李治的废后王氏、清高宗弘曆的废后纳喇氏,结局都是比较悲惨的,王氏更加是“不得好死”……但郭圣通却是一个例外,不仅她全身而退、得以善终,她的儿子——废太子刘彊最后也以诸侯王之尊寿终正寝。废后、废太子双双得以善终,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郭圣通被废黜之后,光武帝刘秀既没有杀了她、我没有将她“打入冷宫”,而是将她封为了中山王太后并将常山郡划拨给了中山国,专司供养郭圣通。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和提问者产生相同的疑问了,刘秀还活着,而且郭圣通是他前妻,怎么就成太后了?

此太后非彼太后

细心的人想必都会发现,郭圣通的太后头衔是有前缀的——中山王太后。换言之,她并不是汉王朝的皇太后!只是中山王的太后,又或者说是中山国的太后。汉王朝是中国第二次试水封王(第一次是西楚霸王项羽)、第一次试水封同宗为王。在此前,秦王朝并没有设置王爵,先秦时期的王、包括周天子的那个王与汉王朝的诸侯王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

既然是试水,说明汉王朝没有先例可循,唯一可以参照的只有西楚霸王项羽分封的异姓诸侯王。项羽分封异姓诸侯王时基本上是照搬了周天子的那一套,除了名号从公侯伯子男变为了王,与周天子的分封并没有本质区别。因此,汉初的刘姓诸侯王基本上也沿用了项羽的那一套。

在诸侯国内,诸侯王不仅拥有兵权,还拥有行政权、财政权。整个诸侯国的体制基本上就是微缩版的汉王朝,诸侯王的法定继承人和皇帝的法定继承人一样,也叫太子,只不过要冠以某王太子,以示与皇太子的区别,如被汉景帝刘启一棋盘砸死的那位刘贤,他就是吴王太子。同理,皇帝的嫡母和/或生母叫皇太后(明之前并不绝对,庶出皇帝的生母不一定是天然的皇太后,比如宋哲宗生母朱氏),诸侯国自然就是王太后。如汉文帝刘恒在受封代王期间,他的生母薄氏就曾经被皇太后吕雉封为了代太后(也叫代王太后)。郭圣通的这个中山王太后其实就是西汉薄太后当初的那个代太后。

光武帝为何要封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

众所周知,郭圣通的长子、废太子刘彊在被废之后被光武帝刘秀封为了东海王。那么,为什么刘秀不封郭圣通为东海王太后而是中山王太后呢?

郭圣通被废之后,刘彊并没有立即被废。为了防止废后事件无限发酵影响到时任皇太子刘彊,在废后的同时刘秀一再强调,废后与易储没有必然联系!换言之,郭圣通被废时刘彊还是皇太子,刘秀总不能封郭圣通为皇太子太后吧?且不说这个名号太敏感,汉王朝压根儿就这么一个东西!因此,刘秀只能退而求其次,将郭圣通封为了中山王太后。时任中山王刘辅同样是郭圣通的亲生儿子,这么封名正言顺。

刘彊被废之后,郭圣通已经是中山王太后了,刘秀如果将其改封东海王太后反倒是会让一些人多心,尤其是新皇后阴丽华和新太子——汉明帝刘庄,不是吗?因此,维持现状是彼时刘秀的最佳选择。后来,中山王刘辅改封沛王,郭圣通也被改封为了沛太后。建武二十八年,郭圣通病逝,入葬于邙山北陵。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郭圣通虽然被废,但刘秀对她老刘家儿媳的身份还是承认的。


农民工歪说历史


郭圣通是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真定王刘杨是汉景帝的七世孙,并且一直世袭爵位,而刘秀也是汉景帝的七世孙,但没有世袭爵位。按照排辈分,刘秀还是郭圣通的长辈,不过已经延续了这么多代也谈不上很近了。刘秀和郭圣通的婚姻是一场政治婚姻,换来真定王刘杨军事上的支持,对刘秀称帝帮助非常大。(郭圣通剧照,陪嫁是真定王的10万大军)

郭圣通为何被废?

郭圣通不是因为后宫争宠而被废的,根据历史记载,废郭圣通皇后的诏书中这样说:

皇后(郭圣通)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

这是罗列郭圣通的失误之处,经常和刘秀吵架,违反国家法令,并且有吕后、霍光家族的风气,不可能让她继续做皇后了,然后立阴丽华为皇后。

其实刘秀和郭圣通吵架完全是郭圣通为了保护外戚的利益,不遵守刘秀颁布的政令,郭圣通外戚势力的强大,极有可能使得郭圣通的外戚家族做大,威胁大汉王朝的国祚。

郭圣通被废的原因起始于刘秀的度田和清查户口政策,为了国家的安定健康发展,刘秀于公元39年开始在全国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目的摸清全国人口和土地数量,开始征税,满族国家的正常运转。为了政策更好的实施,刘秀在推行政策前两个月封郭圣通的几个儿子分别为:

刘辅(郭圣通次子)为右翊公、刘康为济南公、刘延为淮阳公、刘焉左翊公,以上都是郭圣通儿子,目的辅佐太子刘疆(郭圣通子),同时有助于推行国策,刘秀注重提拔郭圣通及其儿子的地位,希望他们拥护度田和清查户口政策。(东汉时期户籍人口统计图,东汉建立稳定后,人口数据是负增长,都是为逃避赋税)

刘秀推行这一国策时遇到了意向不到的阻力,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东汉的开国功臣集团和外戚集团纷纷和官吏勾结,少报漏报人口和土地,将这些隐瞒的人口和土地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刘秀的这一政策引起民众的反对,郡国的一些大姓也武力对抗度田和清查户口,刚刚稳定的东汉政权盗贼四起,叛乱不断,历时三年的度田和清查户口最终延缓了下来。地方豪强势力和中央政府达成妥协,地方补交税赋,中央延缓政策的执行,这为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

郭圣通为了保护自家亲戚的利益和刘秀争吵不休,刘秀在度田和清查户口时也了解清楚了郭圣通外戚的强横霸道和占有大量土地人口瞒报的情况。郭圣通外戚的强大令刘秀不寒而栗,刘家的天下如果交给郭圣通的儿子刘疆,将来外戚保证会乱了天下,于是刘秀分两步走,先废郭圣通的皇后位置,然后在慢慢处理皇太子。(刘秀剧照,忧心国家财政赋税收入)

郭圣通为何封中山王王太后?

公元42年,郭圣通被废皇后的尊位,刘秀长袖善舞,并没有忘记郭皇后的功劳。虽然郭圣通被废,但太子并没有马上废除,而且将郭圣通次子刘辅封中山王,其他几个儿子也被封王,郭圣通家族的主要外戚统统爵位升一级。如此以来安抚了外戚,平复了他们的不满,长远来看,郭圣通被废,他们发展的前景已经黯淡,对皇室已经形不成威胁了。

郭圣通的地位问题有西汉王朝的先例可以遵循,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当初不是皇后,而是嫔妃,汉武帝刘彻获封胶东王后,汉景帝活着就封她为胶东王王太后,是妾室中极位。以藩王儿子刘彻的名头获封,如果汉景帝去世,刘彻又不能登基的情况下,她就要在藩王属地被自己的儿子供养。汉武帝也曾经封去世的宠妃王夫人为王太后,她和汉武帝的儿子是刘闳,获封齐王,王夫人获封的全称是齐王王太后,算是一种恩宠了。(汉武帝母亲剧照,曾被封胶东王王太后)

为了安排郭圣通起居和地位,刘秀封刘辅为中山王,郭圣通封号为中山王王太后,居住在北宫,并将常山郡作为郭圣通的食邑。公元45年,中山王刘辅改封沛王,郭圣通改封沛王王太后,由次子刘辅奉养。皇太子刘疆辞去太子之位后,获封东海王,此时郭圣通的长子和次子共同奉养她。

郭圣通其实一直没有离开都城洛阳,她的儿子中山王刘辅也没有到藩属地就藩,那时刘秀没有严格要求成年的儿子到藩属地,很多王都在都城洛阳,郭圣通的五个儿子都和她住在北宫一起生活。公元52年,郭圣通病死,次年沛王刘辅就藩于沛县封地。


穿越再现彼岸


大家好,我是沉香,欢迎关注,每天与你为伴!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史称建武帝。

作为东汉朝的开国皇帝,他几乎未杀一名功臣,跟着他打天下的弟兄们,都得到了善忠。而且他是历朝历代帝王中学历最高的一名皇帝,军事才能也非常突出。因此历朝历代的史学家对刘秀的评价都比较高。

但是刘秀的一生也留下了几个污点,其中一个就是废除他的第一个皇后郭圣通。

郭圣通是刘秀取的第2位妻子,在刘秀最落魄的时候,是郭圣通带着娘家的舅舅的10万兵马作为陪嫁嫁给刘秀的。刘秀正是靠着这10万将士打下了河北的江山。可以说没有郭圣通以及她身后的10万兵马,就不会有后来的建武帝。

刘秀登基称帝以后,也将郭圣通立为皇后,但是17年以后,刘秀却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废除,改立自己的原配妻子,阴丽华为皇后。而郭圣通则被改称为中山王太后。

许多人都会迷惑不解,为什么刘秀尚在人巨,作为他曾经的妻子的郭圣通会被封为王太后呢?其实从这个称谓里,我们能看出刘秀对郭圣通其实没有什么感情了,甚至可以说刘秀对郭圣通的这个做法是心存报复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郭圣通被废以后叫做中山王太后。为什么会叫中山王太后呢?中山王是谁?刘秀封的中山王名叫刘辅,是他与郭圣通的次子。也就是说,被废以后的郭圣通其实已经和刘秀没有什么关系了,她只是刘辅的母亲。

在讲述东汉开国故事的电视剧《秀丽江山》中曾经这样描述郭圣通被废时的情形

郭圣通哭着问刘秀:“前朝陈皇后有长门宫,不知道陛下将如何安置臣妾呢?”刘秀回答她:"朕的掖庭,你那儿也不许去。朕要将你休离!“郭圣通听到这句话以后,直接就崩溃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郭圣通是彻底被刘秀逐出家门的。


沉香品历史


郭圣通的太后称号是中山王太后,这一封号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当时的中山王刘辅是郭圣通的亲生儿子,作为中山王的母亲,封为王太后符合礼制。郭圣通在被废黜皇后之位后,按照惯例,可以废为庶人,但是,刘秀与郭圣通毕竟夫妻一场,还育有多个子女,难以恩断义绝。为了让废后郭圣通晚年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刘秀就让她去儿子中山王刘辅哪里安度晚年,封王太后也是对其一个好的交代。

话说回来,建武十七年,郭圣通被废之后,虽然皇后已是阴丽华,阴丽华自己也有儿子,但太子仍是郭圣通的儿子刘疆,并没有马上遭到撤换。刘秀为了稳定局势起见,在废黜郭圣通之时,就宣称废后与更换太子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太子刘疆可不这么认为,他三番五次上书刘秀,希望辞去太子储君之位,另立皇后阴丽华的儿子刘庄为太子,经不住刘疆多次恳求,刘秀也确实知道了刘疆辞让太子之位绝非客套,也深知他的苦衷,最终同意刘疆退位,与刘庄互换身份,改封为东海王。至于刘疆封为东海王后,为什么郭圣通没有改封为东海王太后,主要是考虑到东海王虽然是只是诸侯王,但毕竟是前太子的封地,身份敏感,废后郭圣通转封东海王太后,可能会引起朝野内外的猜忌,也对东海王刘疆和郭圣通两人不利。


沧海拾遗录


简单来说,因为是王太后。

太后这个词,最早来源于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的生母,随后流传开来。

《史记·秦本纪》记载:“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
《事物纪原·卷一》记载:“《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在战国时期,太后只是诸侯王之母的称号,周天子之母是不是这么叫也没人管,而到了汉朝,汉朝也实行分封,皇帝即天子,下面有诸侯王,皇帝之母为皇太后,诸侯王之母便是王太后。

从分布情况看,不管是哪种太后,大多都是丈夫死了以后才成为太后的,这也正常,毕竟是帝王之母才会被尊为太后,帝王之妻(妃)另有称号,光武皇后郭圣通就是这大多数以外的另类,她在丈夫活着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后。

郭圣通在更始二年(24年)嫁给刘秀,建武二年(26年)刘秀立郭圣通为皇后,其长子刘疆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1年),郭圣通被废为中山王太后。

为什么是王太后呢?这得从刘秀废后的理由来看。

《后汉书·郅恽传》载:及郭皇后废。恽乃言于帝曰:“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已。”帝曰:“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也。”

从这段记载来看,刘秀承认自己是因私意废后,并且保证不会因此轻慢国家大事,而从他对郭圣通被废后的待遇安排来看,也充满了优容。

此前皇帝废皇后基本都是一撸到底,不管是犯了大错,比如武帝陈皇后“巫蛊”、宣帝霍皇后“谋反”、成帝许皇后“媚道”,还是纯粹不受宠,比如景帝薄皇后无子无宠,都是废为庶人幽禁之。

刘秀废后则不是如此,虽然他在废后诏书中说郭圣通“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但这些都只是废后借口,刘秀并不想将郭圣通置于太卑微的境地,如此一来,郭圣通的名号就成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参照的前例,刘秀只能自己想着解决,他排除了二后并立、废为妃子等方案,最终选择了最适合汉朝国情的王太后方案。

按照汉朝的分封制,诸侯国是臣属于汉朝的另一个国家,在武帝以前,诸侯国拥有独立的军权、行政区和财证权,俨然一个个小国家,在历经数代皇帝的努力后,汉朝中央把这些权力都收了回来,只给诸侯王收封地赋税为己用的权力,还要受到汉朝地方官员的监督,巩固了中央集权。

即便如此,名义上汉朝的诸侯王还是有一套独立的称号系统的,比如汉朝有丞相,诸侯国内也有相,汉朝有皇太后,诸侯王也有王太后。

一般情况下,要诸侯王之父(皇帝或者诸侯王)去世后,诸侯王之母方可离宫到儿子封地或新任诸侯王方才继位,但并没有说诸侯王之父健在诸侯王之母便不能成为王太后的。

刘秀就从这里入手,把他和郭圣通的次子刘辅由右翊公晋升为中山王,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

为什么不是长子刘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郭圣通被废的时候,刘疆还是皇太子,皇太子之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封为王太后,只能让他弟弟上了。

母亲被废也让刘疆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他麻溜地请求父亲封自己为王,给另一个弟弟腾位置。刘秀拖了两年,才废掉刘疆的皇太子之位,改封为东海王,这时候刘秀求的就是稳定,要是把郭圣通改封为东海王太后,废后废太子也太刻意了,还是保持原样吧。

后来刘辅徙封沛王,郭圣通也跟着成为沛太后。不过东汉初年“禁网尚疏”,并不强求诸侯王一定要离京就国,刘辅要到建武二十八年(52年)才离开洛阳到封地,郭圣通也正是在这一年离世,葬于北芒,由此可见刘秀对她的态度。


平沙趣说历史


有很多人陷入一个误区,比如电视剧、网文小说,只要说到太上皇的妻子的,很多说是皇太后,能够准确的说是太上皇后的很少很少,可见,有不少人都不知道,太上皇的妻子只能是太上皇后,如果太上皇和皇太后同时出现,只能说明他俩不是夫妻关系。

比如宋高宗的吴皇后,宋高宗退位后被尊为太上皇,吴皇后就是太上皇后;高宗死后,太上皇后吴氏才成为皇太后,只要皇太后的丈夫活着,她只能是太上皇后,而不是皇太后。

回到题目,郭圣通被废后,封为中山王太后,看清楚,是中山王太后,不是太后。

前几年在网上经常看到吹捧的说,郭圣通虽然被废了,但是被丈夫尊为太后云云,那就是典型的缺乏历史常识。一个国家的皇帝之母,可以是太后,皇太后,帝太后,圣尊后等。而一个藩国的藩王之母自然就是某国太后,比如郭圣通这个中山王太后,还有代王太后,齐王太后等等。

郭圣通这个中山王太后,就是藩属国太后,可不是汉帝国的太后。

按道理说,皇帝还活着,他的妻妾怎么也不可能跟着儿子去封地做太后,但是,郭圣通就是这个特例,是刘秀给她的尊荣,一个废后,总没有藩国太后来的体面吧!

这大概就是刘秀对郭圣通的亏欠心里下的补偿,所以,才出现皇帝还活着,儿子的亲妈也还活着,就可以称藩国太后了。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郭圣通被废去后位,封为中山国太后。这是两个问题。

前者是被废去的皇后位。后者是诸侯王国后位。当皇后的儿子继位为皇帝后,新皇帝必立皇后,如此,做皇帝的母亲的,应该升一级,叫皇太后了。但郭圣通的情况是被废了,她的儿子为中山国国王,而国王此时是有王后的,所以,侯国国王的母亲因此升一级,叫王太后了。这与刘秀活着与否没关系。因为皇帝的女人多,生的儿子也多,作诸侯王的儿子也就多,不像皇太子之有一个。


劉一千五


按常理来说,皇上还活着,自己的女人是不应该被封为太后,不过,刘秀改封郭圣通为太后,倒也不是先一个这么做的,汉景帝、汉武帝就在他之前先把这个事儿给干了。

先例

1

第一个干这个事儿的就是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刘启,而被一改先例封为王太后的也正是汉武帝的娘王娡。当时的王娡还不是皇后,汉武帝刘彻也还没当上太子。

刘启当皇帝那一年(公元前157年),恰逢刘彻出生。他对这个孩子也是非常的喜爱,刘彻也是从小聪明伶俐,很懂得讨大人的欢心。公元前153年,刘启一共做了两件打破先例的事情,一是打破太子与其他皇子不同年受封的先例,在立长子刘荣为太子之后,又立了刘彻为胶东王;另一件就是立王娡为胶东王太后,连皇帝在世不称妻妾为太后的世俗忌讳都抛却脑后了。

2

有了亲爹、亲娘打好的样儿,汉武帝做起这个事来似乎更是理所应当的一件事。

汉武帝第一任皇后是陈阿娇、第二任皇后是卫子夫,不过,很显然两个人都没能一直抓住汉武帝的爱,在卫子夫色衰之后,汉武帝就先后喜欢上了王夫人和李夫人(燕刺王刘旦之母)。而这位王夫人就是刘彻次子刘闳的母亲。

但是这位王夫人身体不太好,一直体弱多病,汉武帝曾问她,希望给她的儿子刘闳封在哪里,她竟答“洛阳”,武帝答道:“洛阳自然是没办法封的,不过倒是可以封为齐王,关东之地没有比齐国更好的地方了”。后来,果然把刘闳封为了齐王,不过很可惜,王夫人这时已经不在了。所以最后,汉武帝追赐了王夫人为齐王太后。

后来,另一位李夫人(昌邑哀王刘髆之母)也深得汉武帝宠爱,可惜刚生下刘髆后不久就死了,最后汉武帝也是下令,以王太后之礼下葬。

刘秀的婚姻

很明显,郭圣通与前面两个先例还是不太一样的,毕竟无论是景帝、还是武帝都是因为对妃子的宠幸,才封的王太后,而郭圣通本身就是废后,自然也就没有宠幸一说了。究其原因,还是有些特殊原因的。

郭圣通和光武帝刘秀在一起,其本质上就是一个政治婚姻,刘秀相中了郭圣通背后的势力真定王刘扬(郭圣通的舅舅),而刘扬显然也是看到了刘秀的潜力(当时刘秀还只是一个被刘玄派去河北略地的“外来客”),所以,二者一拍即合,好在婚后刘秀和郭圣通的感情一直很好。

但是,刘秀还有个原本阴丽华,“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刘秀早年间的愿望,后来能娶阴丽华,自然也有种穷DIAO丝迎娶白富美的喜悦,两人这对儿结发夫妻的感情更是远胜于郭圣通,所以在刘秀的内心深处,一直想改立阴丽华为皇后。

废后郭圣通

39年,刘秀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度田和检查户口。显而易见,平定天下后的刘秀开始要整顿了,查户口、查田地目的也即是要收税,而在豪族大姓之中,自然隐藏的“数据”多之又多,刘秀此举必然要涉及他们的利益。所以在39-41年这三年时间里,各地因此而起的动乱不断,恰逢这三年中又有两年出现日食。

天象与人祸的结合,原本是刘秀的压力,最后却转移到了郭圣通身上。刘秀借此机会,竟然废除了郭圣通的后位,理由是“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有不满这并不算什么,不过有“吕(吕雉)霍(霍平君)之风”,这自然就要不得了。

可是,废除郭圣通,刘秀心里还是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的,虽然随后他立了阴丽华为后,但是郭圣通的未来他还是需要解决的。于是在同一年,刘秀又封了郭圣通的次子刘辅为中山王,封地不仅包括中山郡,还增加了常山郡,以两郡之地奉养郭圣通,而郭圣通也理所当然地被封为了中山王太后。

自此,郭圣通成为继胶东王太后(王娡)和齐王太后(王夫人)之后的第三位皇帝没死就被封为太后的女人。


水一白聊历史


一般来说,皇帝仍在世、皇帝妻妾不称太后是世俗忌讳,但是,仍然有几个不顾忌讳的事,

比如公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刘启封刘彻为胶东王,王姪为王太后,

还有汉武帝的宠妃王夫人,但是当时王夫人已经去世了。

郭圣通为什么是意外呢? 她是皇后被废,并且遣送到诸侯国,由诸侯王赡养,怎么称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