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目前成交量持续走低?买房现在该不该入手?

专注郑房


受疫情的影响楼市的成交量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跌,房企也正在以优惠措施来试探市场是否存在较强的弹力,如果后续压力依旧存在,那么短期内房价调整的概率在很多城市都会进一步加大,所以短期的房价受影响程度要看对疫情影响的消化情况,总的来说存在可以获取比平时更优惠的价格的可能,但以目前的楼市背景来看,还是应该结合购房的需求及当地的具体情况来考虑。

一、成交量走低已经对房企销售造成明显的影响,短期内的市场表现正在使价格松动成为可能。

1、受新冠影响,2月份楼市销售出现了明显的萎缩。

新冠的出现,让各行各业都大受影响,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继1月份楼市销售出现明显下跌以后,2月份的表现比1月份的数据更为糟糕。

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从其跟踪的国内21个涵盖了一二三线主要代表城市的销售情况来看,在2月份无论是环比数据还是同比数据,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数据显示,在2月份这21个主要城市的销售面积环比下降了77.61%,同比下降了67.44%。

同时据中指研究院2月份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整体住宅均价与上月相比下跌了0.24%,其监测的100个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当中,有76个城市的房价环比出现了下跌,价格下跌的数量比上个月增加了38个。虽然幅度不大,但压力比以前明显地增大了。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房企的住宅成交量萎缩严重,房价也正在受到影响,同时因为新冠的影响还未被完全消除,对房企销量的影响时间也将会进一步延长,这种短期的市场表现让房企面临着很大的销售压力。

2、资金回笼受阻,房企承压使优惠促销成为可能。

销售受到影响,房企资金回笼就会受阻,房企承压将使优惠促销成为可能。此前受楼市调控措施的影响,房企资金的来源与以往相比受到较大的管控。国内房企普遍存在负债率高企的特点,为了控制杠杆规模,房企的整体负债规模受到控制,信托融资中涉房的比例不能再扩大,房企从信托中已经很难再融资。

同时在去年中出台的相关措施中,规定房企发债只能用于借新还旧,即发债拿到的资金只能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以限制其负债的进一步扩大。而银行也严查违规进入房地产的资金,进一步收紧涉及房地产的信贷。在这种背景这下,房企的运营会进一步依赖自有资金,快速销售以回笼资金就变得很重要了。

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以资金密集和负债高企而闻名的房地产行业,面对销售的萎缩和影响时长的不确定,会承受很大的现金流压力,从最近不断有房企推出打折促销的活动就可以证实这一点。

当然房企也会在试探市场的弹力,如果市场反应比较好,回复较快,那房企自然不会投入过大的促销力度,但如果随着时间被拖长而发现受影响程度在进一步加大,那么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将是大概率的事,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为着急购房的人提供了相对松动的价格。

二、价格虽然存在有所松动的可能性,但也要关注当地是否会受房价分化现象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已经从以往高速发展的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相对平缓的发展阶段,未来房价走向在城市间分化将会越来越成为常态,所以可以关注一下所在城市是否将会持续受到涨跌分化现象的影响。

1、房价涨跌分化现象在不同的城市间将越来越明显。

以往房价的发展特点是普涨,全国房价都在向上发展,这是得益于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货币、信贷扩张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

但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增速与以前相比已经明显放缓,同时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和居民的杠杆都已经已经比以前高了很多,从最近两年央行明确并大力控杠杆的举措就可以知道目前的杠杆发展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支撑背景已经出现较大的改变。

同时,随着面向城市群发展垃规划的倾斜,以及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速、向产业聚集和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动这些特点,不同实力的城市房价就越来越容易出现分化。经济实力差、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逐渐而面临调整的压力,而经济实力强,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房价支撑也相对强一些,涨跌分化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

2、关注分化走向对自己的影响。

房价的涨跌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很大的影响。房子毕竟是大件商品,房价下调一些就可能超过一年的收入,所以不管是自住还是非自住的需求,如果可能的话,当然是在价格较低时买入比较理想了。

所以如果当地表现出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现象,同时本地中小开发商比较活跃,而经济和人口方面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城市位置也并非处于非常有潜力的位置,假如当地的价格本来就比较虚高,那么在楼市调控再叠加新冠的影响下,房价所承受的压力就会比较大。

而从驻马店市叫停公积金首付由3成降到2成这种情况来看,高层对“稳房价”和“房住不炒”的引导方向并没有改变,所以不太可能会出台非常激进的刺激措施来引高房价,如果身处上面这种背景的城市,可以留心观察房价的走向再作决定。

三、无论房价是相对松动还是出现较强的支撑,最好结合购房需求来衡量是否该入手。

无论房价是相对松动还是出现较强的支撑,“房住不炒”这个大方向都不会改变,因此购房也需要关注自己的真实需求。

“让房子回归居住的功能”是这次调控的宗旨之一,所以如果是出于自住的需求,那么寻觅相对合适的机会入手,其背后所代表的价值也可以消化一时的价格涨跌,而如果是投机赚钱的目的,那要面对的风险就要大很多了。

现在这种楼市背景虽然用以前的思维来看貌似有投机的机会,但要达成目的必须要以根本地改变楼市调控的基础为前提,而以目前高层反复倡导“房住不炒”的情况来看,取消调控的机率无疑是很小的,当消化了新冠的影响后,房价恢复平稳,然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分化加剧,亏损的风险就会隐藏其中。

因此,明确自己的需求是比较重要的,非自住需求需要面对更大一些的风险。

四、小结。

总的来说,目前成交量走低让房企需要面对现金流的压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期内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房价出现松动的可能性就会加大,急需购房的人有机会以比平时更优惠的价格购房。没有大太时间压力的刚需同时可以关注所在城市的楼市发展情况,因为新冠有可能会叠加城市房价分化发展现象而出现持续的影响,使房价持续承压。而如果是非自住需求就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这个阶段还是要谨慎一些。


CA红叶


针对目前成交量持续走低,买房现在该不该入手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如下。

第一,楼市成交量走低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造成。

A,从目前来看,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直接导致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

B,或者当地的楼市进入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导致成交量持续走低。

C,或者受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有些城市实施了限购,导致成交量持续走低。

第二,在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现在买房该不该出手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建议:

A,首先你要明确这个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因为限购这原因造成的,那就是你现在想买房,如果不具备购房条件的话,现在还是买不了房,出不了手。

B,排除限购因素,如果自己有购房钱,也有自己称心如意的目标品牌楼盘及户型,或学区房,其实在疫情期间买房对广大购房者来说是最实惠最合算。因为这个时候,房地产开发商急着要回笼资金,所以急着出手,这时候房子促销力度会很大,这是一年当中购房的最佳时机。建议该出手时就出手。


房地产小百科


作为一个常年从事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我认为现在还不到入手的最佳时机。

开发商好像都在打折促销,跳楼甩卖房产,其原因就是本月和下个月即将到期的各种债务,压得开发商不得不打折,可是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打折房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么好。

很多开发商对优质房产的态度仍然是惜售,将一些好房藏起来。当然这在商业行为中也无可厚非。先拿出一些无关痛痒的楼盘来试试水是很正常的。

随着这些开发商资金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他们也会拿出真正的好房子来进行打折售卖,那时才是刚需或改善盘入手的最佳时机。

当然资金问题,大多限于私企性质的开发商,对于国资性质开发商他们背后有银行的支持,不会缺少资金来进行运营,所以如果赶上国资开发商现在打折的话,如果也看上了,那么能买还是尽量购买。毕竟这些平时不打折的国资开发商,现在打折大部分是为了响应组织号召。

在历年的房地产周期中,每每房价大涨的时候就要进行调控,锁住流动性,而每次库存量多的时候就要降低利率来刺激流动性,最近的LP连续降低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显利率往下走就是为了让人们买房,所以短期内继续刺激地产的宗旨不变。


属狗的水瓶座


我认为现在买房是最好的时候,主要逻辑有三点

一、房价的大趋势是不会降的。房地产涉及上下游行业非常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从国家经济大局来看,是不会让房价持续下跌。那些想着等房价跌下来再买的人恐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房价慢慢上涨。

二、房价既然不会下跌,会不会暴涨呢?答案是不会了,房价如果来一轮暴涨,对制造业等行业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像诸如华为、比亚迪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都因前几年高涨的房价不得不逐步往东莞、惠州迁移。

三、疫情期间是买房的大好时机。房价的总体趋势是缓慢上涨,但是也会有所波动,平时一些让房价波动的因素,只会让房价稍微下降一点,而这次疫情影响巨大,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同时房地产企业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急需回笼资金。因此接下来这段时间,房地产企业会出台许多变相降价措施,比如打折,成交奖,定金膨胀抵房款等等,新房的实际成交价格会有一波下跌,我预计在15-20%,而对于二手房来说,许多人由于这次疫情也面临着财务危机,需要将房产变现。市场上二手房的供应量会大大增加,买方的议价能力也会更强。

所以,想要买房可以提前准备了,在4-6月份买房最实惠。


北堂茶论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目前成交量持续走低,关键因素是受疫情影响,导致大家无法买房造成的,并不能说需求减少了。

我认为,现在买房是个入手的好时机。现在成交量低,开发商才会给到足够的优惠价格,争取让客户在自己楼盘成交,尽可能快的回笼资金。一旦疫情结束,需求释放,房价就不好说了。现在买的人少,好房子你随便挑。若等到需求释放,好房子就不好找了。

目前成交量确实降至了冰点,需求被抑制,开发商回款压力大增。买房不像买菜,网上订购,送货上门。房子必须要亲自去看,详细了解后,才能交钱购买。但现在谁还敢出门呢?再急切的刚需,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虽说现在推出了线上买房,但看热闹的多,真正敢把一辈子积蓄通过网络交易的几乎为零。也就个别大开发商,承诺无理由退房,大品牌信得过。才会有一些客户敢不见面直接交定金的操作。

如果你对所要购买的城市很熟悉,在疫情发生之前也看过一些楼盘,如果有合适的房源可以考虑入手。

二手房交易目前操作难度比较大,咱暂且不论。对于新房来说,有了个别大开发商的例子,现在很多地方小开发商,也开始效仿。

五千元订房,五月份后,可选择继续购买或无理由退房,疫情期间价格明显比去年更便宜,优惠力度大等等各种政策。锁定客户,为疫情结束后来个开门红积攒客户。不然这期间所承受的资金压力可不小,疫情结束后不尽快解决回笼资金问题,开发商就要喝西北风了。所以这时候价格算是很低了,一旦回笼部分资金,解决了生存问题,想再让开发商继续降价就难了,不涨就不错了。

所以,对于买房者来说,现在是个很好的买房时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好好研究一下楼盘和房子,给自己选一套性价比最高,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好房子。感觉合适就先交个定金封房,反正疫情结束后或五月份以后,根据开发商的规定,不想继续买可无理由退房。对于买房者来说没什么损失。万一后期房子优惠力度小了,算下来比现在特殊时期的价格贵,那你岂不是捡到便宜了。更何况这套房子也是你经过千条万选,自己满意且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因此建议大家:成交量低只是暂时的,买房是自己的事儿。只要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内,有适合自己的房子,就可以入手。再说现在买房你还有一次反悔权,先把茅坑占上。等疫情结束后,觉得合适继续购买,觉得不合适就把钱退回来,对买房者有利无害。


京南房产置业经理


据相关报道,2019年的房产买卖,网签数量减了将近八成,这是什么概念啊,说明现在的很多家庭对如今的房地产是不看好的,像前几年房地产火爆的时候,只要楼盘开盘,一定会人山人海的,那也有人问,现在市场爆冷,成交量这么低,而且还有各种优惠活动,这个时候要不要考虑入手一套呢?

我知道有很多的家庭,现在也在担心,如果现在不买房,等房地产市场回暖后,可能价格又高了,不仅到时候没有这么多优惠,反而要交更多的钱,其实怎么说呢?这种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如今,随着国家大面积楼市调控,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房价已经基本稳定,虽然不会马上就大面积降价,但是未来是肯定会降价的。

所以,如果现在家里不是特别急着买房的话,不妨等一等,从今年的一系列楼市成交量来看,房地产成交量确实不高,跟往年相比真的差远了,像之前二线三线城市,跟去年相比足足跌了将近8成,也有人说网签成交量降低,说明不了什么,也许人家只是不想网签,但是总的来说数据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这半年来,楼市调控很猛烈,有将近一百个政策是专门针对楼市的,每个城市根据情况的不同,都在定制不同的政策,总之就一点稳住房价,不要让房地产再继续一路高涨,这些也都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家打击楼市的决心与毅力,很多城市被紧急限购,不让那些炒房客继续炒房,哄抬房价,这对于买房的刚需族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情,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在每年看着房价不断上涨,打一年工却还是抵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最后只能望房兴叹。

现在不同城市对于房价的政策,都略有不同,因城施政,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房地产,我们现在也能感觉到变化,像我们之前去买房,人家就好像只要你交定金,开发商会给你搞定一切,现在就不同了,还有各种手续要办,时间长度也都被延长,这里不是银行的审核员拖拉,而是银行的贷款制度现在确实很紧张,他们需要时间来审核,开发商卖房子也需要资金回笼,各种政策都要遵守稳定实行,所以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如今房地产成交量下降。









今天你微笑了没


我认为疫情过后要买房 第一:以国家政策为例, 1月1日央刚降准,释放8000亿流动,央行这次降准,引导房贷利率下跌,这样可以减轻购房者的压力,鼓励刚需购房者入市, 1月27日,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寅吃卯粮,:yín chī mǎo liáng,就是要用基建来拉动经济。 2月3日4日央行两日投放流动性累计达1.7万亿元。 这1.7万亿资金,放到目前全国的房地产市场上来看,不算多。 但这对房地产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央行的这种操作,将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所以说这次疫情可能对房地产企业是个难关,但对购房者肯定是好事,所以此时购房是最佳时刻 。

第二:各地政府偷偷的开始放松地产调控政策: 11月11日,深圳调整“豪宅税”标准,144平米以下住宅不用再缴纳豪宅税。 11月29日,佛山放开限购政策, 12月2日,深圳放开冻结的深汕合作区房产交易。 经济疲弱的态势没有改变,所以地产的刹车只能再松一下。


第三:以疫情情况中没房者为例: 昆山:安徽等7省人本地无房一律遣返;扬州:没房产证,擅自前来一律劝返;无锡:断水断电,租户不得进入小区!昆山如有租客坚持返苏,将被拉去集中隔离,隔离费用自行承担,14天费用4760元。谁都不知道疫情和明天哪个先过来,所以说疫情过后,买房很有必要 所以我认为疫情过后买房很重要。


请来一杯温水


一定要沉住气,不要着急入手。现在是房地产的调整期,成交量持续走低,房价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观望一段时间为好。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进入了价格下行模式,部分地区价格下跌。以青岛为例,平均价格下跌20%以上,局部地区价格下跌达到40%,青岛还登上了房价下跌城市冠军的排名。

2020年是否适合买房?这个要看个人需求,如果你是刚需,等房住,碰到合适的房,该出手就出手,投资客一定不要出手,搞不好就要赔钱。

不要希望房价会买在最低点,虽然总体上价格平缓下跌,但谁也探不到那里是底,唯一的方法就是房住不炒,长期持有,无关于赔赚,这才是最稳妥的。

董青岛供稿。


京漂追梦人


当前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整个二月的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都不容乐观。除了头部的三家房企之外,其他房企的销售业绩也未能在二月获得较快的增长,成交量持续走低购房者到底应不应该买房?

有这种疑问的人相信是对房子升值的预期还是比较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在房子升值的时候才会有大量的购房者追随抢购,不论是刚需自住的恐慌性抢购,还是投资者对于利益的追逐都会带来大量购房者买房的情况。目前房屋成交量持续下降之后,也就是说明购房者对于房屋的需求比较少,房价后续的上涨就会出现压力,所以就会有不少人觉得在成交量下降的时候购房者不应该忙着买房。但是这次疫情之后购房者买房却恰恰可以在成交量的低点上开始。

通过分析二月份开发商的销售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除了万科之外,排名前10的房企谁的折扣更低,谁的房子就卖得更好。也就是说当前的房企折扣还是比较到位的,就以恒大来举例,二月份销售超400亿,总体折扣相当于打下了七五折的水平。这对于购房者购房的引导是非常大的。所以恒大也在二月完成了销售业绩的逆袭排在了排行榜的第一位。

同样在排行榜中的其他七家房企,也是因为有折扣销售的原因,销售业绩从50亿到200多亿不等。从这些数据的表现来看,购房者对于房子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折扣的需求更大,那么既然现阶段成交量走低,开发商着急回笼资金下调房价予以购房者折扣优惠,那么这恰好就是购房者买房的最好时机。而在疫情过后,开发商的销售恢复正常,折扣的销售策略可能也会变成过去,那个时候房价就可以由折扣的水平直接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因此购房者借助这段期间的开发商优惠购房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房产老J


政策原因

1.低迷状态有所改变 --- 大涨之后的窗口期

2017年是房地产市场政策大年,国家明确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集中且频繁的颁布实施限购政策,十九大期间,国家再次重申强调,政策导向和落地细节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对于房产的投资行为,市场逐步回归理性,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但是房产毕竟属于类金融产品,有着独特的投资属性和升值空间,更有着基金、理财、股票等其他理财产品无法比拟的保值和低风险性,在北京这个凝聚众多优质资源于一体的国际化都市,在这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城市,越前置的资产布局显得非常重要,选择大于努力就是这个道理。回顾北京房地产市场,每2-3年就是一个发展周期,总体呈波动上涨趋势!今年的限购所产生的持续半年的窗口期无疑是购房者的最佳节点,尤其刚需购房者,本轮限购主要限制的是刚需,注意是限制,而不是解决。市场一旦适应,或者政策放松,亦或者政策依旧没有松动,限制的需求都会集中或者缓慢释放,那时房地产市场无疑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类似于去年930之后的今年二三月份。

2.市场缓慢回暖 --- 政策止步,利率高涨

首先现在市场在开完十九大以后有个明显的回暖了看看还会不会有什么政策出台。十九大没有发布关于房地产的一些政策。现在市场相比去年确实不好,而这个不好也不是房价不降了,只是成交量下来了,因为大批的人首套变成二套付不起首付买不了,导致了很多像您一样的人由要买房变为观望,目前从317政策出台到现在也有半年多了,北京的新房成交均价并没有下降,反而略有上浮。二手房确实有一些降了,但降的这部分二手房基本都是老社区,没什么环境物业的,在您看到这部分房子的价格降的时候,您要先了解一下去年它涨了多少,只不过去年市场太好,这部分二手房涨到了一个虚高价,今年回到了它的真实价格而已,相比前年,它还是涨的。

其次是现在银行迫于国家政策都已经普遍调高了,贷款利率,无论在首套还是二套,贷款利率都明显上浮,首套上浮到基准利率的1.05倍,二套上浮到1.2倍。现在银行很多都已经开始停止贷款了,很大部分原因并不是我由国家调控直接导致的,而是因为银行本身到年末也没有太多贷款额度了,17年整个年头,特别是年初的时候,房地产是发展的非常的快速的,银行接了大量的房地产贷款,银行同业拆借率达到4.7%,而带给买房人的利率基准利率只有4.9%,即使上浮也只有5.16%,其他银行寻求中国银行拆借,差额只有0.2%到0.3%点多。这样的话,在银行手里没有贷款额度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去找银行同行拆借,更多的是直接关闭贷款渠道。也就是目前二手房的放款周期基本都到了明年三月的原因。对于您而言,年初您购房和现在您相比,价格没有很大的降幅,单单是月供都已经多出不少,。您的观望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3.房价上涨的原动力

---需求始终存在

为什么黄河,尼罗河是母亲河?究其原因,因为有资源。要知道全球50%的人口住在1%的土地上,这就是马太效应,优势的资源会不断吸入更多优势的资源。所以任何人口均匀分布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日本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东京,而伦敦聚集了英国近50%的人口,为什么,因为这些城市的医疗,教育,交通,设施配套,产业,就业机会,发展前景的资源都是超一流的,人们为了共享这些优质资源,会不断挤入这样的城市。显然,北京就是这样的城市。

如果认识到这个逻辑,那接下来就容易理解了。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互联网综合中心的核心城市是不可复制的,全国想要享受优质资源的人依旧会不断涌入京城,所以从需求侧说,需求是永远满足不完的,150万套,稀释在目前就有超过2300人口的北京,无异于杯水车薪。说到依托雄安,和企业外迁梳理人口,我承认会有很多人因此离开北京,这就引出了一个背后的逻辑,能被疏解出去的一定是在北京无法生存下去的,因为不能享受北京的资源,才退而求其次。因为核心的资源是不会外迁的,所以但凡能留下来的还是会留下来,想进来的还会不断涌进,拨开说,政策只是为北京的常驻人口做了一次流动优化,优化的结果就是更多优秀的人留在北京,而对于房产市场无疑是一次购买力的优化,拥有购买力的人占比更高了。如果这一层您也认可了,我们就又回到了最基础的逻辑,供需关系,需求端并没有减少而且还会不断增加,且被政策优化,而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一个目前城市化率还不足50%就以有2300万常住人口的北京拿出的150万套房源的规划,平衡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长期来看,住宅市场不会持续走低甚至崩盘。如果以上您都认可,接下来的上半年住宅横盘,二手市场波动就好解释了,无非就是政策刚刚出台的短期效应,去年930出台,市场成交量下降30%,然而,房价上涨了4%。一个月前的数据显示,新房入市的速度和去化的速度是1;2.2,按照这个比例,北京的新房市场在接下来的8到10个月就很可能面临无房可买,而需求并不会随之减少。买房是大事儿,还是应该从事实出发,大家都幻想现在的售楼处应该是门可罗雀,可实际出来看的人都知道,有点儿产品力的房子都已是门庭若市。政策只能把需求短暂压制,并不能解决需求,等所有人都反应过来,需求再次爆发,必然会推动房价再次上涨

--- 十九大释放的信号

大会此次宣布,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15年;而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目标上了一个层级,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未来十几年增长速度不能掉得太多,035年要实现目标,人均GDP按现在的币值,差不多要达到2万多美元,那么从2020年开始接下来的15年,得保持5%以上的增长才行。也就意味着,未来20年,GDP增速仍将是中国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重大政策都将以此作为逻辑基石。决策层把增长率目标定到什么位置,就表明了它的政策取向和态度。不低的目标,决不可能给转型阵痛留出太多空间。这也符合高层一贯的逻辑,中国的很多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解决。从这点来说,楼市不太可能放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比楼市更能拉动经济的产业。我们可以预见,在接下来几年,经济放缓——放松楼市——投资增加——经济变热——泡沫出现——调控楼市——经济放缓,这样的循环还是会出现。

市场原因

1. 年底回款压力剧增 --- 开发商房源优质

在十九大之后的市场,明显感觉到了回温,从成交量和成交标的上看,相比于317之后,确实明显感觉转变。因为,大会之后,之前被冻结的购买力逐渐复苏,多数楼盘可见开盘被抢购的现象,最明显的例子,和园开盘210亿的销量足以证明市场的回温状态。

曾经的捂盘惜售神盘都逐渐浮出水面,比如首开的国风美唐、万科的长阳天地、以及市场很多曾经的明星楼盘,可选择的范围变广,吸引了大批的购买力注入,即使观望的客群都忍不住出来看房。

那为什么这么多开发商都争相亮家底了呢?很简单来做一份漂亮的年底答卷开发商或多或少都会做一些让步。

2.溢价房源纷纷入市 --- 房源价格优势

如果北京拿地政策不变,那么未来在供应端,特别是商品房供应段,我们能买到的都是限价商品房,这样的产品,和今天您看到的这个新房产品对比,开发商没有太多的动力升级限价房的产品力,所以,依照现在的现状,在未来的两年左右的时间内,现在在售的这些新房,或者说非限价房的这些地做出来的产品,就是市面上最好的新房产品。目前这些新产品相较于15年以前开发的产品来说,无论是从产品设计,还是社区理念上来说,都是更优的。那么一个优于从前优于短时间未来的产品, 必然是最为值得您入手的产品。

总结 --- 现在就是最佳的出手时机

总体来说房地产是市场内的一个行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包括:土地、建材、工程、金融等多个方面。这是我们社会内的一个产业,所以就社会内部的一个产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维持稳定,它不能拥有暴利,但是也不能就此倒下,所以整体来看,大的趋势肯定是要维持稳定。没有谁会有希望房地产轰然倒下,房价大降进而引起危机。

单独拿出房地产这一个行业去看过去的情况,它是呈周期性向上发展的,基本上是两年平稳一年上涨。16年是房地产市场爆发的一个年份,市场价格上涨达到50%到60%。今年3月17号的政策,就是为了打压从16年上升出来的这部分溢价。因此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偏向于平缓,我们也会在各种媒体上发现,很多二手房市场,由于房东对市场的预期不尽相同而产生些许降价的现象。部分新房在七八月份的时候,也因为8万红线的限制,出现了低于周边二手的售价(抛开其他捆绑协议不论)。这其实对于您来说是一个买房的好时机,因为政府在帮着老百姓压房价,在市场平稳期的时候,要抛开自己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因素,作为20%80%的房源,因为房地产公司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所以我们也会在今年发现很多一直压货不卖的优质楼盘(回龙观三兄弟,公园懿府,长阳天地)也在集中开盘放量。这对于您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因为我们可以在市场当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性。如果像是去年的市场,形式一片大好,一定会导致开发商把很多更加优质的资源留到明年,用来对抗像今年一样的地产冲击,所以这个时候,其实是一个买房更好的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