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雍正继位为什么遭那么多人反对?

乐乐335536


康熙的众位皇子对于雍正的反对声音,实际上早在“一废皇太子”期间就已经形成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为由,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这便是“一废皇太子”事件。

然而,康熙“一废皇太子”却引来了诸位皇子对于皇位的激烈的争夺,而此时表现最为积极的便是八爷党集团的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雍正王朝》电视剧中,这两位阿哥之间是明争暗斗,也存在着竞争关系,进而相互碾压,可是在历史上,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因为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身份地位,所以他从小是由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抚养长大的,所以这两位阿哥虽非一母所生,但却是一母所养,所以这一时期两个人处于相互支持的状态。后来大阿哥被圈禁,原本支持大阿哥的明珠家族也开始支持八阿哥胤禩,其中的代表就是明珠的儿子、同时也是大阿哥胤褆舅舅的纳兰揆叙。

而最先跳出来的就是大阿哥胤褆。

就在胤礽刚刚被康熙废黜的时候,胤褆就向康熙建议,希望杀掉胤礽,斩草除根,甚至说出了自己愿意替康熙动手这样的话:

“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此言一出让康熙极为震惊,同时对于大阿哥胤褆是极度的厌恶,于是当众对其进行的严厉的批判。然而,自知将要无缘皇位的大阿哥,此时却将八阿哥胤禩拉下了水,继而引发了著名的“江湖术士张明德案”。

据康熙调查、审问得知,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豢养江湖术士张明德,私下擅自交流废立之事,张明德更是不断抬高八阿哥,贬损太子。

皇太子暴戾,若遇我,当刺杀之,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

事后,康熙皇帝将张明德问斩,参与此事件的包括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以及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等一众皇子,接遭到了康熙的训斥,可以说“八爷党集团”是全部暴露了出来。

而随后,大阿哥胤褆又被太子胤礽的铁杆支持者三阿哥胤祉查到了“魇镇”太子的证据,进而被康熙皇帝削宗夺爵、圈禁终身。

可以说,“八爷党”的众位阿哥为了扳倒太子是前赴后继,积极主动,而雍正在这一阶段的行为举动可谓是颇耐人寻味。

首先,自始至终雍正没有走到前台,而是又十三阿哥胤祥出面。

十三阿哥胤祥一直以来都是雍正的死党,同时他与太子胤礽的关系一直不好。

尽管同八阿哥胤禩等人政见不合,不属于同一政治势力集团,但是在扳倒太子胤礽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况且胤祥本就与胤礽关系非常不好。

于是所有出头露脸的事情全部是胤祥出面,而胤祥也是表现的非常积极,但是最终还是为康熙所察觉。然而在康熙对其的审问中,胤祥康熙了全部的责任,只字未提雍正,使得雍正可以从中全身而退,他自己却被康熙关在宗人府长达一年的时间,身体状况就此大不如前,康熙也不再宠爱于他了。

或许可以说胤祥侠肝义胆,都是他有意而为之,但是雍正这样一直躲在幕后,不冲锋在前,只等着享受胜利果实的,必然为人所不满。

其次,就是雍正在人前人后,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发现康熙又重新立胤礽为皇太子后,雍正在康熙面前积极劝谏康熙,应该册立胤礽,维系局势稳定。但是在其他兄弟们面前却拒不承认此事。

一方面为兄弟们对抗康熙、对抗太子胤礽的举动摇旗呐喊,另一方面却又在康熙皇帝决定要处罚他八阿哥等人的时候,在康熙面前积极替他们求情说好话。

雍正的兄弟们对于雍正如此这般“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法是极度的不满,就此开始有了怨恨。

也正是因为如此,从这个时候开始,雍正的兄弟们对于雍正已经有了极大的不满,对其的反对声音也就此形成。


而在此后,雍正更是凭借“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最终登基,更是招致了极大反对和反感。

后来,经过深思熟虑的康熙皇帝还是力排众议,决定“复立皇太子”,胤礽得以复位。

而对于在这一期间,对于康熙和胤礽起到支持作用的三位皇子,即三阿哥胤祉、雍正以及五阿哥胤祺,都被封为和亲王爵位。

三阿哥自不用说,可以说是太子胤礽得以复立的首功之臣,正是他找到了太子被“魇镇”的证据,进而赢得了康熙的好感。五阿哥胤祺则是因为此前“三证噶尔丹”时期的功劳,以及在这一期间保持了缄默和中立,也没有表现出觊觎之心,这是康熙对他的奖励。而雍正也因为他在康熙面前的所言所行,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进而也获封为亲王,成为了赢家之一。

尽管遭受到了打击,八爷党集团的并没有停下扳倒太子的脚步。

后来,八爷党重要成员,安郡王马尔浑去世。马尔浑的弟弟景熙举报太子党的重要成员托合齐在家中聚众宴饮,起初康熙皇帝并没有当回事,但是在景熙等人的一再坚持下,康熙决定彻查此事,进而牵扯除了“托合齐会饮案”。原来,托合齐等人聚众会饮是假,缘结朋党、扶保太子胤礽是真。

最终,伴随着“托合齐会议案”的看破,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并将其圈禁。

可是,八爷党的成员并没有因此捞到任何的好处,后来还因为“毙鹰事件”,让康熙大骂八阿哥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彻底失去了夺嫡资格。

而这一时期的雍正却是不声不响,既不结党,也不营私,而是将自己的夺嫡想法全部隐藏了起来,取得了康熙的好感。与此同时,在此期间他结交到了两个对他日后登基以及皇位稳固给予了关键性作用的人,一个是当时的九门提督隆科多,一个便是川陕总督年羹尧。

而在一众阿哥倒台后,对于雍正有实际竞争力的,也就剩下的雍正的兄长,饱读诗书的三阿哥胤祉,以及在西北立有军功的雍正同母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了。

只不过,最终雍正在隆科多的扶保下登上了皇位,在几乎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实现了弯道超车,可以说说是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招致不满和不服也就成为了必然。


而在雍正登基之后,对于他的这些这些兄弟以及当初支持了他们的重要朝臣,雍正都给予了打击和报复。

雍正登基后,除了十三阿哥胤祥,曾经那些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们对于雍正均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并不配合雍正的工作,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而雍正对付他的这些兄弟们,可谓是手段残忍,且态度决绝。

刚一登基的雍正就将十阿哥胤䄉圈禁,同时将三阿哥胤祉和十四阿哥胤禵安排去看守皇陵。对于八爷党的两位核心骨干,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则是更加的残忍,两人不仅被雍正圈禁后折磨致死,还被削宗夺爵、逐出宗室,就连名字都被改为侮辱性的“阿其那”和“塞斯黑”。

除此之外,对于当初支持了胤禩的两位重要朝臣,阿灵阿和纳兰揆叙,尽管这二人已经去世,但是雍正依然予以了羞辱,将其二人的墓碑分别改为了“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和“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

所以,雍正继位前的韬光养晦,更多的时候却是为人所不齿,再加上继位后的一系列清算和报复举动,更加招致了兄弟和朝臣们对其登基的不满,因而自他登基的第一天开始,他的皇位来源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谜团,至今仍未破解。


雍亲王府


雍正继位为什么遭到那么多人反对?


根本原因是因为雍正的改革损害一大帮既得利益集团的好处,你动了别人的奶酪,别人说你坏话不是很正常吗?雍正和历史上的改革家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一样,都是因为改革惹得骂名滚滚来。我们就来理一理雍正的改革,都动了哪些人的蛋糕?

1、 摊丁入亩——得罪了地主阶级!

康熙时代的徭役及丁银税制,说到底就是人头税!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人头税”的弊端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流民增多、百姓不敢生育、有钱人花钱规避、加重土地兼并趋势……康熙晚年深知此弊害,但无心改变!



雍正即位后,根据山东巡抚黄炳和直隶巡抚李维钧的建议,在直隶试点,根据土地等级,将丁银和徭役指标摊入土地。试点成功后,在全国陆续推广。

摊丁入亩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但损害了地主阶级包括拥有大量土地的官僚阶级的利益,自然引得地主阶级的非议。

2、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得罪了官僚阶级!

清朝前期规定,官绅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通俗地说,就是官绅不当差不纳粮。清朝的官绅来源有三个:一是满汉蒙古八旗的爵位继承;二是科举考试;三是花钱买官,就是捐官。当了官就不用交税、不用服役,这本来是对士民阶层的一个激励。但到了康熙晚年,发展成了官绅阶层与平民对立的局面,官绅阶层通过特权谋取种种不正当权益。特别是基层的绅矜们,“包揽词讼、武断乡曲、抗违钱粮、私润身家”等不法行为更是层出不穷,造成了绅民严重对立的尖锐矛盾。



雍正针对这一弊端,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改革。严禁官绅包揽词讼、并严惩带头闹事者。改革的推进,把从生员、乡绅到当官的得罪了个遍。

3、 火耗归公——得罪了各阶层掌权者的利益!

清初沿袭明制,征收的钱粮加收火耗。所谓“火耗”,就是散碎银子加工成三十两或五十两一锭时造成的损耗。这些火耗因不在上缴国库的定额内,造成“两个任意”的积弊:任意征收、任意侵吞!甚至连清官都收火耗。到康熙晚年,火耗引发的腐败日益严重。



雍正实行“火耗归公”改革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实行养廉银制度,火耗三分之一给官员“养廉”;二是三分之一的火耗弥补各级府库亏空;三是三分之一的火耗归地方政府公用。

火耗归公的改革使原本进自己腰包的横财变成了工资和政府支出,有征税权利的各级掌权者自然不满。

4、 清查亏空——得罪了借钱的官僚!

因为康熙的宽仁与纵容,康熙晚年官员贪污严重,以各种理由从各级国库借钱借粮的事情层出不穷,造成国库亏空,入不敷出,打仗的军饷、治河的钱粮都无法正常支付。



雍正一上台就大力清查亏空、追比库银。对亏空钱粮的,革职的革职、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像江字织造曹家、苏州织造李家,都是在这一次清查亏空的活动中被抄了家,家道从此败落。

但清查亏空也震慑了各级官员,官场风气更加清新。

5、 实行铜禁——得罪了投机商人和不法官僚。

在古代,铜有个重要功能,就是铸钱!市面流通的大多是铜钱,收税又是银子!一些不法商人和投机官僚,利用铜银差价,对铜大肆倒买倒卖,扰乱市场,牟取暴利。



雍正不得已,实行了铜禁政策,全国禁用铜器,并动用藩库钱粮收购铜器。得罪了倒卖铜器的投机商人和不法官僚。

6、 废除贱籍——得罪了作威作福的有钱人!

明朝时,曾将一些不服新朝的群体编入“乐户”、“惰民”、“蜑户”,统称贱籍。这些贱籍的“贱民”非常可怜,不仅没有人权,还被随意欺凌。



雍正元年,就下令废除贱籍,这些“贱民”统称“民户”,拥有与普通民众同等的权力,这项人权改革赢得了底层的民心,但引起了那些平时习惯于欺凌弱小的有钱人的不满。

7、 改土归流——得罪了少数民族上层人!



针对少数民族土司欺压少数民族平民的弊端,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就是取消土司制度,中央政府派人去管理少数民族,称为“流官”。这一举措得罪了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

8、 设军机处——得罪了内阁重臣!

为了管理朝政,努尔哈赤时设立了议政处、顺治时恢复了明朝内阁制度。雍正上台后,针对西北用兵需要保密的需要,为了提高效率,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



军机处成立以后,由于有利于巩固皇权、便于皇帝乾纲独断,便作为一项制度一直流传下来。

军机处成立,事实上架空了内阁,使努尔哈赤的议政处形同虚设。因而得罪了最有权势的内阁重臣。

9、 兴文字狱(这不算改革)——得罪了读书人!


文字狱在清朝屡兴不绝,雍正朝也不例外。雍正朝的文字狱最著名的就是“吕留良”案。文字狱的大兴,自然引得读书人对雍正口诛笔伐!

10、 得位不正(这也不算改革)——得罪了其它兄弟及其集团。

雍正到底是正常继位还是篡位?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定论!不管雍正是正常继位还是篡位,民间老百姓无所谓,但对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们来说很重要,对于皇子后面的官僚集团比如“八爷党”、“三爷党”来说,很重要!在他们看来,本来是自己的蛋糕被抢走了,能不骂娘?



另外,雍正在巩固皇位后,毫不犹豫地对参与九子夺嫡的兄弟们下手,皇三子、皇八子、皇九子先后被雍正找各种理由下狱,并死在狱中……他们的家人、门人,对雍正恨之入骨,就会在各种场合煽动对雍正的不满,诋毁雍正的各种改革,对雍正的各种怀疑、辱骂、诋毁滚滚而来……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皇帝得位不正,比如李世民,但民间根本不在乎。说到底,谁当皇帝是皇家的私事,老百姓不管,只要你是个对老百姓好的皇帝就行!雍正即位,推行的一列改革总体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老百姓的,但得罪了官僚、士绅、权贵甚至读书人,因为笔杆子掌握在这些人手里、舆论掌握在这些人手里,他们把个人怨恨付诸笔端,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出来,就营造了强烈反对的氛围……其实,真正反对雍正的还是少数!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日批奏折万字,宵衣旰食、朝乾夕惕……对这么勤政有为的皇帝,还是送上一份敬意吧!


一叶碧云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被诋毁被编排最严重的皇帝,很是可怜,其实他是少有的勤政皇帝,清朝因为雍正而得以中兴,是个封建时代典型的明君,他的种种政策和措施是很得民心的,怎么历史口碑会这么差呢?咱们按照对雍正的损害程度依次来说一下。


被质疑篡位

雍正这一生最被质疑的一件事就是篡位,民间关于雍正怎么篡位,怎么害死康熙,怎么残害兄弟,怎么杀戮功臣,版本太多了,形式多样,而且一个比一个更精彩更狗血,大家相互攀比看谁把雍正说的写的更离谱。

谣言大致有这几种来源,宗室和兄弟,及其他们的利益相关人,如仆人姻亲等,夺嫡失败诋毁雍正;反清组织,经过康熙60年的治理,满清入关已近百年,反清复明基本没戏,只能过过嘴瘾,编排雍正,篡位是编排的重头戏,当然还有宫廷艳史,乾隆不是他儿子等故事情节;最后是被雍正处理过和伤害过的人,雍正一朝对贪污庸吏打击力度很大,被处理的官员和家人痛恨雍正,因雍正新政而利益受损的官绅阶层也痛恨雍正,行为上不敢反抗,口头传点儿闲话发发怨气才爽呢。


雍正篡位,甚至弑君篡位的故事,通过各种小说、演义、评书、戏曲等多种容易在民间传播的形式,快速在百姓中传播,这皇帝影像算是毁了,甚至出现一个百姓给岳钟琪写信,劝他起兵反对雍正这种奇葩事情的发生。

薄情寡恩

这是篡位剧情的续集,既然你是得位不正,心里发虚,对待兄弟不是杀就是关,尤其是对八阿哥和十四阿哥迫害最深,这两个人都是当面康熙传位的候选人,雍正直接篡改传位诏书,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所以即使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也是长期软禁迫害。


因为得位不正,遭到宗室的抵制,雍正采取残酷手段暴力镇压,手段越残忍说明他越心虚,甚至把自己母亲,皇太后给气死了,大不孝。为了镇压宗室,成立血滴子,到处暗杀,人人自危,传的有模有样,细节绘声绘色。

统治残暴

这部分传播性差一些,但是故事依然精彩,主要是雍正采取多种改革措施,损害了许多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大家团结起来编排雍正,而受益的普通百姓大多不识字,没法歌颂雍正,而且即使会写字歌颂了,也传播性有限,所以雍正不仅得位不正,而且还被编排成个暴君。


接着得位不正和刻薄寡恩两个主题,雍正写部分第一个污点就是杀功臣,杀人灭口,兔死狗烹,处理了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个人也因此成为清朝少有知名度极高的大臣名字,连普通百姓都知道。在清查亏空中,雍正穷追不舍,抄家流放,人死了家属还,不论大臣是否是皇亲国戚,立过多大的功劳,通通拿下,多少官员家族一个个接连倒下,搞的朝廷血雨腥风,够狠!

这部分第二大罪,就是有违祖制,对祖宗大不敬,其实是改革反对派力量太强大,雍正不到60岁就死了,和改革压力过大有直接关系。例如,摊丁入亩,改革了上千年的人头税,减轻了社会底层百姓,尤其是无地百姓的负担,但是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必须骂雍正;例如,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个新政阻力更大,当官有特权,读书人有特权,这是上千年的规矩,官绅纳粮当差还做什么官啊,这条新政把全国的官员、乡绅、读书人全部得罪了,雍正太有勇气了。例如,火耗归公,取消了地方官员腐败收入,遭人恨啊!

雍正要是放在今天绝对是个网红,一个人人喊打的网红,故事和流量全是负面的,一个人所有的痛苦,编排雍正的故事里基本都全了,不孝不仁不义、残暴、绿帽子、儿子非亲生……虽然雍正被他们编排的如此不堪,但是今天雍正的形象还是很受肯定的,一个勤政励志爱民的皇帝,堪称皇帝劳模!


小义老师扯历史



一是名不正言不顺。康熙的两次废储,导致了“九子夺嫡”事件。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定,康熙宣布不再定立太子,选择了“秘密立储”,这样虽使朝局稳定下来,但增加了对传位诏书真假的猜忌。尤其是九子夺嫡后,使得继位的人选更加扑朔迷离。所以,在隆科多宣布胤禛继承大统的时候,整个八爷党大感意外,包括老十四胤禵也认为皇位应该是他的。

二是朝廷各党派利益根深蒂固。胤礽当了三十多年皇太子,在皇子中处于绝对突出的地位,导致尾大不掉,在他身边积聚起了一批以重臣索额图为首的隐形势力。大爷党,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等各党结党营私谁也不服谁,严重影响了康熙晚年的政局和雍正初年的朝局,


使康熙死的不安宁,也使初继位的雍正处处难受。

三是雍正新政得罪太多人了。素有“ 冷面王 ”之称的雍正帝生性 “严酷”、好佛法、性格坚韧,做事认真而执着 。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改革,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火耗归公”得罪了官员,“摊丁入亩”得罪了地主和地方士绅,“改土归流”得罪西南地方权贵势力,“整顿旗务”让旗人自谋职业,得罪了旗人。这其中还包括读书人,所以“矫诏篡位”、“违背祖制”、“刻薄寡恩”这些恶名就都来了。废除贱籍还允许他们的子孙参加科举考试。连乞丐都跳着脚反对:“什么?那些贱民也有机会成为官老爷,我们以后还欺负谁去?雍正新政连乞丐都得罪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雍正改革吏治,惩治腐败,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使大清国力蒸蒸日上,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小哥话军史


《致不知道如何上位的你》:雍正如何继位的,其实历史应该远远比影视剧残酷,人性的黑暗不加以美化和润色谁敢把它搬上台面,雍正继位后杀了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甚至更多人反对过他,今儿老龙就和大家说道说道!



因:太子势弱~九子夺嫡

康熙在位期间,开始时重点培养的是太子胤礽,从他小时候就确定为了皇位继承人,但胤礽在担任太子时候,骄纵妄为,甚至还想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其个人表现让康熙很失望。在先后经历了两次废太子事件后,康熙最终在晚年,不在表态谁为接班人了。

老龙:面多这种大好局势,各位皇子及其他们后面的支持者都走上前台,开始大显神通,以此来获取康熙的认可,有机会成为皇位继承人。这就出现了,历史赫赫有名的九子夺嫡局面。


果:亲情缺失~兄弟阋墙

雍正代表的四爷党,和大爷党、太子党、八爷党争得是死去活来,最后雍正得到康熙认可,成为了真正的接班人。这造成结局就是,其他皇子失去了执掌天下的机会,使得皇族内部多方势力对雍正的不认可,对他的继位提出种种质疑,必然是极力反对他的。

老龙:在雍正正是掌权后,对反对他的兄弟们也没手软,把八皇子、九皇子关进监狱,最后都惨死狱中,还把十四皇子囚禁在景山寿皇殿内。


利益:雍正继位~会损害朝廷大臣的利益

继位之因:康熙8岁登基,69岁去世,整整在位61年。在他执政期间,大清王朝发展迅速,但后期的发展也有一些弊端,他任用大臣中也有违法乱纪之人,但作为他的老臣子,康熙已经不太想处理他们。康熙想需要一位能够与朝廷臣子关系不太亲近,严于律己的接班人。


结怨之果:而呼声最高的八皇子,素有八贤王之称,和朝廷官员关系也不错。而雍正此人正好与此相反,如果雍正继承皇位,朝廷中不少大臣会感到有危机感,自身的利益有可能不损害。

基于这中情况,朝中大臣们也是对雍正作为接班人是反对的。这从雍正继位后,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以此扼制朝廷官员任意摊派,贪污犯罪的行为。就可以看出,康熙在位期间的大臣反对雍正,是有明确的经济利益诉求的。

夏慈史


从清朝的官书记载来看,雍正的即位是在父皇康熙去世以后才开始的,属于正常而合乎法理的。

但很多民间传说都说雍正即位是非法的。说康熙先前写了遗诏,遗诏当中有这么一句关键词,“传位十四皇子”,是有人把“十”改成了“于”字,这才是胤禛夺得了皇位,有说是胤禛府中所收养的武林高手改写的。

还有人说当时康熙把遗诏写在隆科多的掌心,而隆科多将“十”字抹去了。

另外,清书上也有记载,说康熙非常喜欢雍正的儿子弘历才传位给他的,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

雍正是按照遗诏之言顺利即位的,还是想方设法成功篡位的,这已成一个历史谜案了。


千形万象


不论正史还是野记杂文,都都否定不了雍正的功绩。做为康熙朝后期的九子夺嫡胜利者,雍正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肯定是不错的。初登帝位,面对的是表面的盛世,背后的国库空虚,治水救灾无钱,出兵平乱无银。强力追缴国库借银是所得利益者对雍正的第一恨。这一场运动,多少官僚贵戚被迫还钱,更甚者被抄家抵债。施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是对雍正的第二恨,乾纲独断,推翻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官绅特权,让他们失去太多利益和优待。火耗归公是对雍正的第三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雍正下力气整治这个弊端时,又是所有既得利益的官僚们彻底心凉,没有了贪污的来源,少了花天酒地。虽然有在野在朝的污蔑,但是雍正还真算上是个好皇帝,有作为的君主,勤政,爱民,治贪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


檀栋杰


说起这个雍正皇帝,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记载,抑或是民间流传。都是版本多多,真真假假,诡异传奇,莫衷一事!

那么,雍正皇帝继位为什么遭那么多少反对呢?

说到继位,又牵涉及到九子夺嫡的腥风血雨之争了!雍正皇帝之所以继位遭多人反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有名的“冷面王”,不善跟人结党营私,不拉帮结派,更不会为了上位去拉拢和收买人心。恰恰是这些世人眼中致命的“缺点”,在康熙大帝的心中成了优点,所以成全了他!

康熙大帝的皇子众多,晚年时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演绎了刀光剑影,骨肉相残!特别是太子第二次废了后,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阿哥党,在八阿哥的运筹帷幄之下,四处出击,明里暗里,又是砸钱收买,又是要挟齐上,一副志在必得胜券在握的神气!

这样的操作,很多臣子都支持八阿哥,认为跟着他有好日子过,甚至还联名上书举荐八阿哥做太子!就是这样的明目张胆结党,才让愤怒的康熙下定决心不传位给八阿哥!

而雍正刚好跟八阿哥相反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康熙大帝全明白了!

而那些已经站到八阿哥队伍的大臣,没有想到事情反差太大,最没有上位机会的雍正竟然继承了皇位!于是很多人反对,但是反对无效!



二,无战功,又没实权的雍正,继承皇位,是很多人不服!

纵观康熙大帝,典型的上马就可以杀敌。

坐下来,就能治理朝纲!真正的文武双全!

那么雍正呢?在上位前才刚刚出来办事,处理刑部,吏部,等等。既没上阵杀敌统兵挂帅的战功,又没手握实权,更不要说是重权!!!还没有一些小喽罗的追随!

这些很重要的条件,雍正都不具备,刚刚上任很多人反对一点都不奇怪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雍正皇帝的继位典型的一匹黑马!!!



三,知道雍正在做四阿哥王子时冷血,担心他做了皇上不好相处,所以在雍正继位时反对他!

雍正在做四王子阿哥时,对人对事的冷血寡情在外人的心中个个皆知!

其实这些是冤枉了雍正!

那些臣子担心雍正当上皇帝不好相处,就在他继位时反对!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八阿哥党是幕后黑手!

这样一来,反对雍正做皇帝的人很多不奇怪了!



总结:雍正的继位,不是康熙大帝一时糊涂的决策!而是反反复复,细心思量才决定的!后来也事实证明,雍正皇帝是个了不得,也是了不起的皇帝之一!

欢迎关注!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雍正继位遭到众多人反对,有主管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主管原因占多数。



一 、九子夺嫡时,雍正是个孤臣,本来拥护者不多,成功登位后,对反对他的兄弟过于残忍。因此遭到皇族很多人反对。

九子夺嫡,雍正隐藏得比较深,按康熙说法,他是个孤臣,也就私下里与隆科多、年羹尧和十三阿哥胤祥联系。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支持者就太多了,特别是八阿哥胤禩,群众基础特别好,曾经被公推太子,支持者云集。雍正成功上位,他阵营里那几个人,和胤禩胤禵阵营里的人比,简直少得可怜。这是客观存在。



就是因为自己势单力孤,他担心自己的皇位坐不稳,所以下狠手打击反对派。先是圈禁胤禵,然后整死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䄉,最后整死八阿哥胤禩。胤禵是雍正的胞弟,胤禩、胤禟、胤䄉是他的异母弟,雍正对兄弟过于残忍,士大夫们都希望自己的皇帝是个仁义之君,雍正的残忍把这些人推向了对立面。这是主观问题。

二、坐稳皇位后,雍正锐意改革,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他刻薄寡恩也得罪了很多人。因此遭到士族阶层的反对。

所谓改革,实际上就是利益再分配,纵观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无一不是反对声一片。“摊丁入庙”地主要多交税,地主不高兴,“火耗归公”当官的没有了额外收入,官员不高兴,“改土归流”土司失去了土皇帝的位置,他们也不高兴。改革老百姓受益,对社稷有利,这是客观原因。



雍正刻薄寡恩,隆科多和年羹尧是他坐上皇位和坐稳皇位的大功臣,但最后也难逃一死。康熙朝时,王公大臣借国库银子不还,雍正追讨欠银毫不手软,还不上银子就抄家,被抄家的王公大臣恨雍正恨得牙根疼,能不反对他嘛!这是主观原因。

三、雍正执导的《大义觉迷录》巡讲,让社会底层老百姓也知道他反对者云集,从而使更多人加入反对者队伍。因此他的反对者扩大到社会底层。

雍正反对者很多,这些反对者都是有文化的人,他们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编一些故事黑雍正,给雍正定了十大罪状:“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这也是客观原因引起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正确看待便是。



可是,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皇帝?雍正心理压力很大,又百口莫辩,于是出一昏招,自己亲自写了一本书叫《大义觉迷录》,让造反被抓的秀才曾静全国巡讲,以驳斥坊间传播的十大罪,结果越描越黑。老百姓猎奇心特强,只听故事传故事,不管是真是假,结果全天下人都知道雍正是个极坏的皇帝,这样的皇帝得打倒,于是又有很多人站在雍正对立面。这是主观原因。


有得观史


关于雍正登上皇位的事情,我们从一些民间传闻中就可以知道雍正这个皇位当的不是很顺心。民间很多传闻都说,康熙原本把皇位传给的是十四阿哥胤禵,后来雍正在隆科多的帮助下“将传位十四阿哥”改为“传位于四阿哥”。雍正在很多民间传闻中,不仅夺取了弟弟的皇位,甚至还有着弑父弑母的嫌疑。一个皇帝的名声如此不好,必然是得罪了诸多的人,受到了很多人的诽谤。据说关于皇位篡位的传说都是从宫廷里边传出来的。那么雍正为什么有如此多不合适的传闻呢?


首先雍正有很多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以胤禩为主的“八阿哥党”。雍正登基以后,八阿哥胤禩气急败坏又毫无办法,他的同党老九胤禟在信件中说“机会已失”,老十拖病不办差,手书“雍正新君”表示不满。康熙末年爆发的“九子夺嫡”虽然大阿哥,二阿哥都被圈禁,“八阿哥党”人多势众,本来表面上看最有机会登上皇位的老八,老十四都没有竞争过老四。老三身边聚集着天下读书人,但是雍正一登基就将其圈禁,读书人的笔墨可不是一般人挡的住的。拿破仑就曾说“一支笔胜过1000支枪”。


接着就是四阿哥胤禛在皇子时表现的冷面孤僻,自诩“天下第一闲人”,基本上和官员们没有往来,仅仅和隆科多,年羹尧几位关系密切。这位皇帝登上位以后,如果一直保持着皇子时期的冷漠,那么原来和和八阿哥胤禩一起共事有着牵连的官员都会提心吊胆起来,生怕受到牵连。所以雍正在皇子时表现出来的性格很不讨喜,不是文武百官所喜欢的性格。雍正登基以后,确实对“八阿哥党”进行了处理,这批官员的数量可不小,自然心生不满者居多。


还有雍正登基以后为了解决康熙朝留下的吏治腐败和国库空虚的问题推行新政。这些政策包括火耗归公,士绅一体挡拆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分别得罪了官僚集团,士人集团和地主集团,损害了这些人利益,自然很多人不满。雍正设立军机处,粘杆处加强了皇权,监督百官这要比康熙晚年政策高压很多,在加上文字狱更多的限制了文人。所以说雍正推行的政策虽然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百姓,却把其他阶层几乎都得罪了各遍。但是雍正又大权独揽身边四大宠臣张廷玉,田文镜,李卫,鄂尔泰各个都精明强干,其他官员士人只能敢怨不敢言,悄悄写书诽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