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十堰」厉害了!房县这个村里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房县野人谷镇甘霞村距县城40公里,全村以种植业为主,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偏短,加上春迟秋早的气候特征,粮食作物单位产量极低。不过,这里的农民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把一种叫做阳荷姜的地方蔬菜搞出了大名堂。

「十堰」厉害了!房县这个村里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房县野人谷镇甘霞村的农户谢承爱正准备把一袋袋装好的淡紫色“小疙瘩”装车运走,这些都是他自家地里采收的阳荷姜。

「十堰」厉害了!房县这个村里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阳荷姜是生长于秦巴地区和毗邻宜昌恩施地区的一种植物,其根茎可食用,含有较多粗纤维和氨基酸成分,营养价值较高,是鄂西北山区人民比较喜欢的一种地方菜。

「十堰」厉害了!房县这个村里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谢承爱告诉记者,每年除了他自家的,还会收购村里其他农户的卖往十堰、陕西等地,每年他能销售20多万斤。

「十堰」厉害了!房县这个村里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同样,在村民邹清华的生态农庄,记者也看到了70多亩大面积种植的阳荷姜,不同的是,他在地里同时套种的还有黄柏、厚朴、魔芋等经济作物。

「十堰」厉害了!房县这个村里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邹清华介绍,他研究阳荷姜种植已有20年了,目前各项种植技术已经成熟。阳荷喜荫喜潮,一年种可以收三年,十分适应山区农作物套种。虽然目前受到外地市场一定冲击,阳荷姜上市价格从过去的每公斤35元下降到目前的每公斤10元,但是利润空间仍然十分可观,每年亩产值还能上万元,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十堰」厉害了!房县这个村里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据了解,2016、2017年房县阳荷姜相继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十堰」厉害了!房县这个村里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自2017年以来,房县野人谷镇把发展高山蔬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鼓励农民推广种植阳荷姜。

「十堰」厉害了!房县这个村里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目前,野人谷镇已经形成了以杜家川村、东蒿坪村、西蒿坪村、甘霞村、千家坪村、木瓜村、三座庵村为一线的阳荷姜产业带,年产量可达2600吨,是全国阳荷姜产业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房县农业局等单位对口支援、指导野人谷镇阳荷姜种植产业做大做强,并通过政协下基层等活动为阳荷市场销售出谋划策。

「十堰」厉害了!房县这个村里的淡紫色“小疙瘩”,竟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下一步,野人谷镇将联合农户推广春季阳荷笋,提升高端阳荷产品消费,加大阳荷产品深加工研发,积极扩大阳荷姜知名度,争取纳入绿色食品运输通道,让房县的小小阳荷走的更远,让山区人民脱贫奔小康的路走的更踏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13807280110,报料电话:0719-8110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