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中國地大物博,經緯跨度大,地形地貌多樣,擁有不同類型的氣候地理單元,每個單元自有秉性不同的動植物產,催生出

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和飲食習俗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豐富多彩的華夏飲食

中國的各大菜系說

各地飲食早先稱作風味菜、地方菜或是幫菜,在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期間,有學者提出了菜系概念,起初是為研討之用,後來得到飲食界的關注及引用,並不斷為行業和廣大群眾所接受,因此就陸續有了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說。

四大菜系是指魯菜、粵菜、蘇菜(也有淮揚菜一說)和川菜,後來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閩菜、浙菜、徽菜(稍別於皖菜)、湘菜,形成了八大菜系,再後來又有十大菜系的說法,即增加了京菜和鄂菜(現稱楚菜),甚至還提出過十二大菜系、十六大菜系,加上盛行當地的豫菜、贛菜、陝菜、遼菜、滇菜、晉菜、黔菜等等,可謂是百菜競豔,千餚爭香。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八大菜系

首次全國廚藝比武

飲食風味不同則廚藝流派有別,為了讓廚師們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各地會舉辦很多學習交流活動,國家級烹飪比賽無疑是最高規格的舞臺。

1983年11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屆全國烹飪名師技術表演鑑定會在北京舉行,作為建國後飲食業的第一次廚藝盛會,得到了各界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主辦單位由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牽頭,地點設在人民大會堂,從3日一直持續到18日,期間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多位領導同志也出席了相關活動。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首屆盛會掠影

這屆全國烹飪名師技術表演鑑定會,後來又被稱為第一屆全國烹飪大賽,共有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83位廚師參賽,均是各地頂尖的烹飪好手,代表著當時中國餐廚領域的最高水準

川渝選手聯袂角逐

作為在各版本“菜系說”中均佔一席之地的川菜,也派出了當時最強陣容,因重慶在同年已成為計劃單列市,故川菜五人參賽隊伍由四川和重慶分派選手組成,他們是:

★成都市榮樂園餐廳的特級廚師,曾國華(69歲,成都金堂人)

★重慶市味苑餐廳的廚師長、特級廚師,陳志剛(57歲,內江簡陽人)

★重慶市山城商場的廚師長、特級廚師,李躍華(52歲,內江隆昌人)

★成都市飲食公司的副經理、特級廚師,

曾其昌(42歲,成都金堂人)

★重慶市味苑餐廳的白案組長、一級麵點師,李新國(38歲,重慶人)

注:當時簡陽隸屬內江;指廚師參賽時年齡。

本次大賽沒有一長串的贊助商名字,也沒有大眾評審團和才藝表演,只有純粹的廚藝比拼,分為熱菜、點心和冷葷拼盤三個評比項目,最後由大會組委會評出十名最佳廚師五名最佳點心師十二名優秀廚師三名優秀點心師,以及七名冷葷拼盤製作工藝優秀獎和五十三名技術表演獎獲得者。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活動後期相關報道

川菜代表全部獲獎

根據當時的比賽要求,每位廚師需要烹製四道參賽菜品,經過多輪激烈角逐,川菜五人組全部獲獎,其中:

李躍華被評為最佳廚師

曾其昌、陳志剛、曾國華被評為優秀廚師

李新國被評為優秀點心師

川菜五人組參賽菜品如下——

曾國華的參賽菜品:

家常海參、竹蓀肝膏

仔雞豆花、乾燒鹿筋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竹蓀肝膏,原圖翻拍,效果有損耗

陳志剛的參賽菜品:

蛟龍獻珍、乾燒巖鯉

雙味火鍋、官燕孔雀

注:雙味火鍋,以太極圖形制成帶隔斷的鍋體,第一次讓傳統毛肚火鍋與菊花火鍋同處一鍋,兼顧了紅湯的麻辣鮮香和清湯的清新醇厚,是該屆比賽的一大亮點,兩年後,“雙味火鍋”由川菜烹飪學大師熊四智改名為“鴛鴦火鍋”。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雙味火鍋,原圖翻拍,效果有損耗

李躍華的參賽菜品:

乾燒魚翅、鴛鴦海參

百花肥頭、鹹菜什錦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百花肥頭,原圖翻拍,效果有損耗

曾其昌的參賽菜品:

樟茶仔鴨、蟲草鴨舌

魚香兔糕、口袋豆腐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樟茶仔鴨,原圖翻拍,效果有損耗

李新國的參賽菜品:

纏絲酥焦餅、鴛鴦葉兒粑

全蛋金絲面、樟茶鴨粒角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纏絲酥焦餅,原圖翻拍,效果有損耗

川菜名師出奇制勝

斬獲最佳廚師殊榮的川菜特級廚師李躍華,出人意料地憑藉一道“鹹菜什錦

”斬落各路好手,躋身十佳行列,贏得滿堂喝彩,讓人拍案叫絕。

李躍華烹製的這道鹹菜什錦由二十品川味鹹菜組成,包括: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鹹菜什錦,原圖翻拍,效果有損耗

此菜選用了四川盆地常見的豆苗(豌豆尖)、豆芽、白豆、紅白蘿蔔、大頭菜、豌豆、海椒、榨菜、油菜薹等蔬菜原料,是一道全“素”菜式,囊括了炒、漬、拌、糟、醃、泡、炸等多種烹飪技法,涵蓋了鹹鮮、魚香、酸辣、薑汁、蒜泥、麻辣、糖醋、五香、芥末、紅油、香糟、糊辣、椒麻等極具代表性的川菜味型。

中國各大菜系首次廚藝比武,川菜出奇制勝

李躍華老師當年榮獲的獎盃

上菜時,用生薑雕成一座假山置於中間,以20個小蝶盛裝小菜圍於四周,放眼望去,五顏六色,滿目琳琅,形質各異,風味萬千。

以一道鹹菜登上廚壇之巔,不僅是川菜廚師醇熟高超的技藝使然,更是豐富的川菜味型和四川盆地物產所致,天、人、物三者融為一體、自成一脈,將天府之國的富庶寓情於菜,把平中見奇的技法熔鍊於餚,方才取得大繁至簡,大味至臻之奇效,天人合一,返璞歸真

(全文完)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