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書院?

要是你熟知“四大書院”

還能一字不落地背出來

嶽麓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白鹿書院

揚州古代其實也有家著名書院

幾乎與“四大書院”齊名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作為國內唯一專課舉人的書院

揚州唯一尚存的書院遺蹟

近日,它以書院博物館的面貌亮相

今天講述的

就是關於梅花書院跌宕起伏的故事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廣陵路248號,揚州梅花書院遺蹟所在地。

這家可上溯到明嘉靖時的著名書院,曾幾度遷址。

最初在廣儲門外梅花嶺畔,

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於東關街疏理道口,

兩年後又遷至左衛街(今廣陵路)。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它的首次亮相,還沒被冠以“梅花”這個美麗的名字,而叫“甘泉行窩”。

行窩,典出《宋史》,後指可以小住的安適之所。

明朝嘉靖六年(1527),國子監祭酒,即中央政府負責教學考試的官員湛若水,來揚州考績講學,一時間向他求教問學者很多。

他的學生葛澗、葛洞兄弟特地為其師在廣儲門外建“行窩”,作休憩、講道之所。

湛若水,號甘泉,而此行窩又在揚州甘泉山之餘脈,名、地正巧相合,遂命名為“甘泉行窩”。

湛若水可能沒想到,這裡會成為梅花書院的前身,日後更成為揚州的文化教育中心。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就在“甘泉行窩”建好後的次年,巡鹽御史朱廷立將其改建為“甘泉山書館”,後來又改名為甘泉書館、甘泉書院。

遺憾的是,甘泉書院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廢圮。

轉眼過去三十餘年,時間來到萬曆二十年(1592),

揚州知府吳秀浚城河,積土成嶺,上植梅花而成梅花嶺。又於嶺前建偕樂園,作為在揚州停留的州縣官吏休憩之所,並將這些建築作為諸生講學之所。

吳秀除了修造梅花嶺,還主持過幾件對揚州影響深遠的“民生工程”。

比如,重建揚州大明寺。

比如,重修揚州平山堂,此後的平山堂逐漸恢復宋代繁華景象……

後來,巡按御史牛應元來到揚州時,又將這裡改為崇雅書院。

明崇禎年間,魏忠賢大禁書院,崇雅書院被毀。

從甘泉行窩、甘泉山書館、甘泉書院,到崇雅書院,

數次改名,它又從歷史的長河中消寂,

梅花嶺上,它正等待著又一次重生!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從明到清,全國興建書院之風又起。

康熙南巡,賜“經術造士”匾額於揚州安定書院,激發了鹽官、鹽商和鄉宦辦書院的積極性。

清雍正十二年(1734),揚州府同知劉重選與大鹽商馬曰琯於崇雅書院舊址——梅花嶺建起了梅花書院。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這裡要重點介紹下馬曰琯,這位清代著名鹽商,不遺餘力資助揚州文化事業,還是“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貴人。

由於創辦人馬曰琯的經濟、文化特殊地位,加之政府官員的高度重視,全國教育界的目光,都投向梅花書院。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書院是民間的教育機構,初始於唐代,到宋代逐漸成熟,明清時期逐漸向官學化發展。

乾隆四十一年(1776),兩淮鹽運使朱孝純官辦梅花書院,邀請姚鼐出任梅花書院山長(院長)。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姚鼐,梅花書院第一任山長,“與時俱進”這個富有時代感的用詞,最早就是他說的。

梅花書院日後能夠如日中天,也得益於其“與時俱進”,敢於創新。

梅花書院附設“孝廉堂”,舉人們進京趕考前,在此集中培訓,接受名師指點,相當於現在的“高考補習班”;

兩淮鹽運使曾燠還親課諸生;

兩淮鹽運使阿克當阿為梅花書院“擴招”,提高“獎學金”,此後到書院就讀的外地舉人發展至一百餘人。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史料記載,梅花書院先後考中狀元4人,包括興化人李春芳、寶應人王式丹、儀徵人陳儼等。

清嘉慶十四年(1809),梅花書院實行官辦的三十餘年後,再次迎來它的“巔峰時刻”。

當年,一次送考有4人被選中,其中洪瑩殿試第一,中了狀元。這也是清代從揚州考出去的最後一位狀元。

洪瑩,字賓華,號鈐庵,安徽歙縣洪源(洪坑)人。其父在揚州經營鹽業,他隨父寄居揚州。

洪瑩考上狀元后,曾被人惡意中傷,儘管前行的道路障礙重重,但謠言最後都被一一破除。

當年10月,揚州鹽政使阿克當阿進京參加嘉慶五十大壽慶典,嘉慶皇帝親自詢問洪瑩家世,評價洪瑩有“真才實學”。

洪瑩後被授翰林院編修,並任內閣中書,掌修國史。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明朝嘉靖年間,廢圮

明朝崇禎年間,被毀

清朝咸豐年間,毀於戰火

梅花書院命運多舛,文脈從未中斷

同治五年(1866),鹽運史丁日昌在東關街重建書院。

兩年後,該處讓位於安定書院,梅花書院遷至左衛街(即今天的廣陵路)官房,即今址。

浴火重生、遷址廣陵路的梅花書院,又一次迎來鉅變。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清末新政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辦學堂、廢科舉。

揚州的安定、梅花、廣陵三書院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名為校士館。

光緒三十一年(1905),兩淮鹽運使趙濱彥又將三校士館合併為一,稱為尊古學堂,並將學堂課程改為經史詞章,另增加了算學一門。

光緒末年(1908),尊古學堂改為兩淮師範學堂。

延續千年的揚州書院教育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又一打卡地!近五百歲的揚州“最牛學校”

民國元年(1912),這裡改為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

民國四年(1915),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遷至城西隅大汪邊新址(今揚州中學所在地),原在缺口街以民房作校舍的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遷至此處辦學。1927年,設於揚城的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和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合併,定名為江蘇省立揚州中學。

1972年改為揚州七中。

1980年改辦揚州職業技術學校。

日前,經過布展升級的梅花書院正式對外開放。

作為廣陵小學的一部分,梅花書院日常管理與使用由廣陵小學負責。

從梅花書院到廣陵小學

近五百年時光

薪火相傳,絃歌不輟

“入禮門、樹仁心、走義路”

的教育核心流傳至今

梅花書院就是歷史的縮影

見證揚州重文興教之風世代綿延

參考資料:蔣曉美《梅苑書香》、魏怡勤《從御檔奏摺看清代揚州書院的發展變遷》等

文案:凌鵬

漫畫:沈江江

視頻/配音:季璇

資料圖片:王乃駟、王卓、張孔生、劉惠宇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