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上海母亲与儿子因作业起冲突,情绪低落要跳楼,大家怎么看?

山安说


当然不查还不知道,一查吓了一跳,这个事件真的不止一起,去年12月份一起是母亲因孩子不上学而想跳楼,而最近的一起是在前两天,上海刘女士在家辅导孩子作业起冲突,一气之下深夜跳河轻生,幸亏消防员救得及时。

“不要救我,我太累了!”“谁不累呢?”消防员回答。“他就希望我死”,可是死了能解决问题吗?

我们来看看母亲的行为本质:毫无疑问,这个母亲是很爱孩子的,爱的特别深,深到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来推动孩子的学习,用死换取孩子的觉醒,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做作业!但这样的方式却真的令人咂舌,“不可取”!真的会有用吗?

退一万步讲,母亲真的以这样的方式推动了孩子的学习,孩子一辈子活在内疚当中无法快乐,那么有可能牺牲了孩子一辈子的幸福,值得吗?

我们生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一辈子陷入恐惧深渊的孩子是没有幸福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我们该关注什么呢?

1.看到这么多的案例,关心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该关心一下这届家长。用这样决绝的方式看到了家长的无奈和无能,且有着非常大的不安全感,加强家长的教育其实是刻不容缓的,毫无疑问,孩子发生这样的问题,家长的教育方式是不对的,平时教育也是过激的。多组织家长学习,教会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很重要,最好是个系统性的学习。

2.作为家长,不仅仅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这一结果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结果。孩子产生厌学行为,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肯定是有很多根源,因素导致的,不找到根本原因,那么你所有的努力都终将化为泡影。

最后:我想对这母亲说:生命何其珍贵,你应该真的把他当回事,不能有赌气的行为,轻生真地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家长真的很不容易,压力也很大,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哦!


教大育小


3上海母亲与儿子因作业起冲突,情绪低落要跳楼。我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都觉得这位妈妈太不理智。这让我想起我去年暑假听说的一件事。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我以前的一名学生身上。按理说这孩子小学跟我儿子一个班,现在本该大学四年级了,我听说他却还在复读高三。他妈妈一直希望她考一所好大学,她本来早就可以上二本大学,但是她妈妈一直要求他复读,如果不复读就爬到窗台上要跳楼,吓得他只好答应复读,一年又一年的复读却始终没能考上重点本科。

听说这件事后,我只是觉得真苦了这孩子。原本阳光开朗的孩子却因为考学变得沉默寡言。

再回到这个问题里的家长,这两位家长的本性是一样的,就是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孩子却达不到妈妈的要求,于是妈妈就演苦肉计,逼迫孩子们就犯。

她们可能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就应该十分优秀,也有可能认为自己的所有希望都押在了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没有出息,自己的人生也变得黯淡无光;当然还有可能是因为虚荣心作祟,希望孩子能喂她们光宗耀祖。不管是什么想法,最终的做法都是极端的错误的。

这样做的结果要么使孩子因为压力太大而崩溃,性格扭曲,要么是母子反目,这样逼出来的孩子真的是父母们想要的吗?

还有的母亲对孩子非打即骂,因为一件小事就可以在家里骂上几天几夜,结婚怎样?孩子孤僻、古怪,抑郁。

结束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不要把自己的爱强加给孩子,和孩子多做心与心的沟通,不要让自己的爱变成孩子的负担。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案情回顾:

12月22日14时50分许,嘉定公安分局嘉城派出所接到110报警称:塔城路某小区四楼阳台外有人扬言要跳楼。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发现一名女子正站在自家阳台外侧的墙檐上。

后来通过民警调查得知,上初一的孩子因为学习的事情经常和父亲发生冲突,这一次母亲也卷入了战争,想用这样的方式吓唬一下孩子。觉得这位老母亲的行为也是太不成熟了,除了加重孩子的焦虑,可能起不到好的作用。



和孩子相比,大人的心智应该更加成熟,采用的极端的方法处理问题,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我们先看一下这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话:

在民警的执法记录仪里,记者听到了这么一段对话,孩子疑似有厌学情绪,称自己焦虑、失眠、不想上学。这几个关键词瞬间点燃了老母亲的怒火。

家长:你干嘛不去读书?

孩子:我11点躺到床上,早上5点多才睡得着。

家长:那你在干什么?

孩子:我很焦虑。

我觉得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孩子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甚至是早期抑郁症。家长不是通过理性的沟通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根源,却是通过和孩子争吵,利用极端手段逼迫孩子学习,这样的做法只能导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母亲跳楼的举动,还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变得更加焦虑。
  • 孩子还可能模仿母亲的行为,也用不理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 如果真的是抑郁症,母亲这样的行为只会导致孩子更加厌学。



想靠逼孩子学习,往往可能适得其反。

教育好比一个木桶,如果你箍得太松,桶就会散掉,反过来如果箍得太紧,那木桶就不会经久耐用。因而,适度才是关键。

教育的适度原则,就是告诉我们对孩子的学习不能放任自流,完全靠天收。但是也不能逼得太紧,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初一的孩子已经渐渐进入青春期,敏感,冲动,叛逆,如果父母逼得太紧,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孤独,导致厌学甚至厌世。也可能积累对父母的仇视。

近几年发生了好几起弑母或者跳楼的案例,其中有好几起适合严厉的管教相关的。例如北大高材生吴谢宇弑母,就是因为母亲近乎高压一样的严厉管教,使他产生了对母亲的报复心理。所以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只靠高压,更需要疏通心理的交流。

  1. 经常和孩子轻松地聊聊天,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2. 给孩子一定的尊重和信任。
  3. 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
  4. 经常有一些亲子的活动,增强父子母子之间的亲密感。

除此之外,作为父母也应该适度调节自己的心理。不能过度的焦虑,更不能把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我们应该比孩子表现成熟。



总结:希望通过这件事情之后,父母能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能够通过实际的行动帮助孩子缓解焦虑,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退一万步说,孩子即使不能成才,我们起码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轩老师谈教育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请各位观众淡定。这个故事是旧闻被挖出来再次咀嚼,不过确实值得各位玩味。幸运的人也许能从中悟出人生大道理!

事件回顾:

12月22日14时50分许,嘉定公安分局嘉城派出所接到110报警称:塔城路某小区四楼阳台外有人扬言要跳楼。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发现一名女子正站在自家阳台外侧的墙檐上。

后来通过民警调查得知,上初一的孩子因为学习的事情经常和父亲发生冲突,这一次母亲不幸也卷入了战争,想用这样的方式吓唬一下孩子。

看到这个原因,老王笑了。同时也为不懂教育的万千家庭担忧啊。孩子的教育是通过吓出来的吗?吓的教育方式通常会培养出这么两种孩子,一种胆小如鼠,一种胆大包天!当然也有幸运儿,不过那是小概率事件!跟中彩票一样哦~请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你还没有这么大的福气。

这种教育方式很不好,一个时机不对。初中此时正当孩子模仿期结束准备进入转型期的关键时刻。父母的这样一种教育方式是想告诉孩子,遇到事情无法处理,就用跳楼的方式解决吗?可能父母不是这样想的,但孩子不一定能理解到你想要表达的那个点。他就会觉得事情不能处理就跳楼。

还有初中的孩子很多处于叛逆期,需要比较高超的沟通技巧来处理孩子出现的一些反常行为。这样硬钢很容易出问题的。然而事实证明这对父母的硬钢教育方式搞出问题来了!

明白了这些,那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无非就是小孩子作业不能完成,家长就火急火燎的想催促孩子完成。要明白赶鸭子上架很难的。那到底该如何做好一点呢?就去弄明白为什么作业完不成。是不想写还是不会做?

万事都会有原因的,小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基本是不懂怎么做,让他去写简直就是折磨。当然除了那种超级懒鬼。

作为父母可以多站在孩子这一方,多劝他学会先易后难的解题方式。再者就是尝试一些对自己有一些难的题目。自己不会的就读三遍,第二天找老师问。回家后可以与你分享。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慢慢的巩固了自己会的,学会了自己懂一点的。这样在孩子的心里极易形成我行我可以的种子。慢慢的就会培养出敢于挑战难题的勇气。这样的学习方式轻松又快乐还很有节奏感。同时可以用温柔的方式把孩子的叛逆期淹没在萌芽当中!

学习是一生的事,心急不得。而且人是有差异的,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人去理解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或者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多做一些有深度的自我反思。以免走入为了作业而学习的死胡同!


江右老王


最近各位母亲怎么了?不是跳楼就是跳河?难道是3.8女神节来了,开始难以控制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了吗?

12月22日14时50分许,嘉定公安分局嘉城派出所接到110报警称:塔城路某小区四楼阳台外有人扬言要跳楼。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发现一名女子正站在自家阳台外侧的墙檐上。

后来通过民警调查得知,上初一的孩子因为学习的事情经常和父亲发生冲突,这一次母亲也卷入了战争,想用这样的方式吓唬一下孩子。

无独有偶,就在今天,刘女士在家给孩子辅导作业,孩子非常的顽皮,注意力不集中,一刘女士特别生气,教训了孩子几句,孩子也不让步,最终母子二人发生激烈争执,刘女士一气之下选择跳河,幸好最终被解救。

两位母亲荒唐的举措体现了当代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知识的极度缺乏

不得不说这次疫情,把很多父母的真实的教育水平都给逼了出来。在网络直播课程这一段时间,我们见到了太多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手足无措,孩子出现的问题,父母只能通过抱怨,或者是暴力的方式来解决,这也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

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通过积极的方式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如果遇到和孩子发生争执无法解决的时候,应该请求援助或者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能选择错误的方式或者是自残的方式,寻求解脱。

这样不仅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这样的方式用多了,孩子以后就不以为然了教育孩子的难度会陡然提升。


宇宙最好老师


我谈谈个人看法。具体事情经过不清楚所以就只谈这种现象。首先我分析一下出现这件事情原因,孩子既然跳楼证明他当时对这个家很绝望,这种绝望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个,平时太过迁就,百依百顺,由于这些天隔离在家大家心情都不好,母亲看到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控制不住长时间的郁闷心情,突然将所有的气一下子全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长时间在家心情本来不大好,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妈妈突然这样对待自己,一下子心理落差大作出的行为;第二种母亲平时对孩子很严苛,由于隔离原因,孩子的本身承受能力,压断了孩子最后一根玄,孩子绝望作出的行为;还有一种情况爱的时候心肝宝贝,气的时候恨之入骨,这样的孩子一样没有安全感,加上疫情原因和孩子年龄偏小受一些不良思想影响(例如:不珍爱生命,心理你让我不好过,我让你们一辈子难过)容易出现这样的行为。

综合上边三种情况我个人认为,要防止孩子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家长和孩子多交心,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对你教育的心里所想,知道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教育的时候多让孩子心服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其二,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认为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孩子才培养;第三,社会教育要多正能量,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信息能不能不让孩子知道。


雪域孤松3


现在家长教育孩子不注重孩子感受,对孩子自尊心随意践踏。

亲子交流一定要照顾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


何时醒悟


看了这则新闻,说实话心情觉得很沉重,也很心酸。

一场疫情,一夜间改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也折射出了亲子关系的脆弱,还有教育问题的短板。这场疫情就是放大镜,放大了情绪的负面因素,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家庭教育中平等尊重、宽严适度的艺术。

朋友圈中看到一段话:

这场巨大的灾难,代价很大,我们显现出各种恐慌和不安,但这场灾难,是否也提醒了我们的自大和过错,我们是不是病了很久了而不自知?

深以为然。

这位要跳楼的母亲,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纠结,想要跳楼,用最极端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亲子关系到了相互抗拒的悬崖边,可想而知,在这种躁郁的状态下,她完全失控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其实就算是最亲密的母子关系,也是需要平等相处,良好地沟通。这件事情远非对错可以来衡量和评价的。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班级管理中我们都需要摸准孩子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生硬地说教和强势地要求服从,而应讲究沟通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处在家长的角色更应该需要耐心和包容,通过语言交流了解孩子看问题的观点和视角,在教育引导上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换个角度,面对妈妈的寻死觅活,对于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家庭成员之间支离破碎的关系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修复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这件事都会是他成长道路上巨大的阴影。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良好沟通何其重要。

在亲子沟通时,首先要倾听孩子的表述,表情要专注,这是沟通的第一步——使孩子产生信任感,拉近情感上的距离。沟通的第二步,要营造平和的气氛,以正常的心理状态进入各自的角色。

当然这一切都缘于爱。

要相信,宽严适度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赞可夫说过:不能把对孩子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但是首先应当表现在毫无保留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你是孩子的榜样。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爱与严是相辅相成的,严与爱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其一,父母的严格必须是以爱为基础,不能让它变成让孩子害怕,敬而远之的严厉;另一方面,严格又必须对爱有所限制,它要求家长不能完全感情用事,不能对孩子溺爱和放纵。从本质上说,只有宽严适度的爱才是对孩子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无比深沉的爱。

爱需要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细。

苛责换来的是冷漠敌视,没有心灵沟通的教育绝不是成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注重平等、期待,就能够收获真诚;注重差异、承认差异、理解差异,就能够收获进步;注重宽严相济就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注重交往、沟通,就能够唤醒信任。

以事为鉴。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愿每个家庭都能和谐共生。因为爱常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