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话说明朝洪武年间,有宦官余秀三游玩到湖北武汉黄陂木兰山某地,偶然发现木兰川一带有处风水宝地,有诗云: "左有青龙游,右有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斗,后面金线吊葫芦,中间流水太极图"。1369年左右,在江西的余秀三等五兄弟迁移定居在此,因余姓为主,故改名为“大余湾”。

2002年11月,大余湾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国建设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大余湾人牢记祖训两个字:“耕读”。“读”就是读书的意思,曾经有“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典故。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游客

大余湾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风格。用一、二米的长条石建筑,称为"滴水线石墙“。大门凹进去大约一米,意味“退一步海阔天空”,且进大门必须上一台阶,寓意人往高处走。进大门后一般是天井。没有影壁和大白墙,也没有高楼大院。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后山

后山。金线吊葫芦就是沿着这条路,延伸到湾子里,远处废弃的水塔依然孤独的屹立在山头。在大余湾有五个水塘点缀在湾子里,称为“五星映月”。后山最高峰还有一座庙宇,可惜香火不旺,无人驻留。半山腰有一处怪石,如飞来之石,立于山亭不远处。在山上左边远远望去,正在新建新农村。如果顺着山下的公路往左继续走进去,就是风光一马平川的木兰川。每到春天,大片的油菜花如油画遍布木兰川。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游客

来自仙桃的游客在后山上的亭子里休息。当我提议拍照时,他们欣然同意。小女孩更是早早摆好姿势,面带微笑,专业精神值得夸奖。后来,我又建议他们如果时间宽裕,可以去木兰川或木兰花谷去游玩。都离此处不远,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杀鸡

湾子里,余爹爹和张婆婆正在为来自汉口的游客杀鸡。湾子里的土鸡基本是村民自家散养,游客看中那只现场宰杀哪只。如今的武汉对生态保护的意识逐步加强,没污染纯天然的农产品很是畅销。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玩耍

汨(mì)云农家饭庄老板娘熊女士正在与猫玩耍,除了这只白猫还有只黄猫。老公喜欢钓鱼,生意不忙时总到湾子附近的水塘附近活动。汨(mì)云农家饭庄的房子有三百多年历史了,以前是药房,在湾子里属于保存相对完整的建筑。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汨(mì)云农家饭庄

以善待人,熊女士对我们的来访很是热情。谈到这只白猫,她介绍有天雨夜,她在武汉上学的姑娘偶遇落难的小猫,当时已经分辨不出什么颜色,好心带回宿舍后,洗干净,才发现是白色,猫眼分两色,很是逗人喜爱。后带回湾子,喂养至今有两年有余。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等待

某农家乐的余老板正在看着屋里忙活的妻子王女士。由于景区仍在修建中的缘故,游客比往年相对少。招牌菜是:野山羊炖火锅。这些年由于植被保护比较好,野猪野山羊之类野味偶见山间。野山羊相对家养的个头比较小,但味道别有风味。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甘爹爹

甘爹爹今年73岁,是从隔壁湾子搬过来的。对湾子里的历史很是了解。住在进湾子口附近,房屋在湾子里算比较大的。甘爹爹和我交谈中,对正在进行的搬迁计划很是担心,毕竟现在自己年龄大了,创业基本是不可能,只能守在湾子里,卖点土鸡土鸡蛋等基本可以维持生活开销。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李婆婆

来自四川的李婆婆,年轻时嫁到大余湾。所住联排房屋以前是五兄弟,老大因为吸鸦片,败了。其余几兄弟在外经商发展壮大后不断反馈祖屋,后解放前去了台湾,房子也交予老大。在屋子后院,李婆婆热情的给我介绍房子以前的结构。婆婆住的房子以前规模很大,“连三间”结构,五排房子连在一起,光过道就很长很长。可惜后来损毁,变为菜地了。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最大的村民

中国式好媳妇:黄女士。屋里的婆婆已经93岁了,算是湾子里最大年龄的。已经卧床好多年。黄女士是其小媳妇,每天都需要她一个人把老人背到院子里晒太阳。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黄女士在屋外洗衣服忙碌着,略显疲惫的眼睛很是坚定“慢慢熬吧”她总给自己不断打气。丈夫在外面打工,家里大小事都得自己处理,这么多年了,不也过去了吗。农村的养老是个社会问题,养老院一般不愿接受,收入低,没有养老金,全靠子女照顾赡养。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最小的村民

目前湾子里最小的,刚出生几个月的小毛毛。妈妈正在和游客谈论卖土鸡蛋。目前妯娌三个在湾子里并排开着三家农家乐。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想老伴了

村口小卖部85岁的余爹爹,今天开着门。我在外面喊了半天,爹爹才出来。这个小卖部房子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卖点小副食油米等。爹爹谈起往事,很是伤心。以前婆婆中风九年,爹爹一个人照顾过来,现婆婆已经去世。爹爹有四个儿子,七个孙子,一个曾孙,算是四世同堂。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后院

85岁的柳婆婆在后院里忙碌着。有两个儿子,都在湾子里经营农家乐。现和小媳妇住在一起。院子里有个水井,虽然湾子里通了自来水,但勤俭的婆婆总是用这井水洗菜洗衣服。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中堂

柳婆婆住的老房子里至今还挂着以前的手工画中堂。由于没怎么保养,中堂已经褪色不少,但还依稀看出是红梅。这所老房子,是以前斗地主时分下来了,现在也没修缮过,所以厨房的木窗花门,窗户等开始腐朽。厨房还是土灶。婆婆说年纪大了,用煤气怕忘记关火,还是土灶用起来顺手。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聊天

柳婆婆的小媳妇(右一)经营着邱氏农家饭庄。每次经过,门口总是看到不少人在聊天,很是热闹。看得出和邻里的关系很是融洽。右二是别人家的“小媳妇”,热情大方。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余永奇和孙子

照片中的是余永奇老人。说到大余湾,不能绕过的老人和故事,就是今年86岁的余永奇老人。1960年他被评为湖北省劳模,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1994年老人退休后,回到大余湾,修建了“随园”,同时不需余力的宣传和介绍大余湾古村落“耕读文化”,为大余湾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随园和余永奇老人

随园更是"随缘"。我走到院子的门口,张望着时,里面的老人热情的招呼我进来喝茶。余永奇老人,去年中风后,腿脚很是不便,但思路清晰,和我娓娓道来大余湾的历史。感叹”五潭星光“的美好过去。人值得尊敬有时不是地位,而是他为大家做了多少有益的事情。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布告

贴在告示栏上的通知。大意是大余湾出去的族人,今年要回来祭祖。大余湾外出发展的族人很多,村里流传“门前通天路,学子走五洋,苦读东方书,欧美上学堂,走遍天涯路,故乡永不忘,学富五车回,家国作栋梁”。余氏宗谱记载: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曾经还有专门修建的“百子堂”专供族人居住,意味人口众多的意思。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后山

后山,废弃的设备,周边杂草丛生,不过仔细看,这里似乎是拓展训练的场地。早在2007年是就有人开发过大余湾,但总总原因失败告终。现又是一家开发公司。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砍树

正在废弃拓展场地砍树的余大叔。有一个儿子,曾孙一岁多,婆婆在城里带曾孙。余大叔看得出很勤劳,还给我介绍住在湾子里的中间,如果去了一定要来喝茶。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棉花嫂

棉花嫂—余小琼。大余湾耕读客栈的创始人之一。2009年8月棉花哥(棉花嫂老公)租下大余湾闲置多年的朝阳小学,创办了耕读青年客栈。后核心人员发展到七人,称为“心湖团队”。耕读客栈长期宣传读书文化,注重人文文化,不断探索传统文化和商业环境的关系。有如果不去客栈,白来大余湾的说法。朝阳小学,以前也是大余湾宗祠的旧址。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湾子里

为了两个字,古村落大余湾人在这里守了三百余年

菜地

据2015年统计,大余湾总共108户,人口365人,原有水田260亩,旱地60亩。目前实际耕种只有10%左右。

随着景区的不断开发的进程,村民可能面临整体迁出。从去年开始,我渐渐意识到,大余湾厚重的人文文化,有可能会在哪天消失。湾在人不在,村民的彷徨不安,如何与时代接轨,没有答案。现在湾子里多数是留守的老人,年轻人基本到城里定居。湾子里目前务农的很少,农家乐和卖点土特产是目前湾子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图文写于2019年3月3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