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横山:46个试点村引领236个村庄再出发


横山:46个试点村引领236个村庄再出发

横山北庄村发放分红现金

陕西农村报讯(记者 鱼玉军) 初春的榆林,阳光明媚,生机盎然。 3月15日,对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来说,又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一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村民送来了大红包,全体股民及贫困户分红83万元(包含45540斤大米折价)。这也是该村合作社继2017年后的第二次分红。

记者了解到,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横山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推动117个村完成了改革,全部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此同时,横山区成功打造出北庄村、吴家沟、黑峁墩和元圪垯等不同模式的试点村,引领全区236个行政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矫健的步伐。

北庄村是省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北庄村支部书记陈登业介绍,2017年初,村党支部带领24户村民集资100万元,成立了业雄农林牧专业合作社。2017年冬,该合作社贯彻新的改革精神,转变为以村集体牵头的北庄村经济合作社,全村414户村民全部入股,筹集股金207万元。2018年,横山区扶贫办为村集体注入扶贫资股60万元。至此,该经济合作社共筹集股金267万元,设立534股;2年流转土地2324.5亩,规模化种植水稻。

“我们注册了‘稻香党岔’品牌,所产大米出口至日本、德国等国家。”陈登业说。

横山区在改革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改革模式。党岔镇北庄村全体村民入股集体经济合作社,是典型的“村民变股民”模式。横山街道办吴家沟村集体筹资建设基础设施,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发展休闲农业、供担风险,是“筑巢引凤”模式。白界镇黑峁墩村以土地入股,引进公司打造乡村旅游,合作社除享受保底分红外,还发展稻田养蟹、养鱼等特色产业和水稻规模化种植,成为“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模式。武镇元圪垯村作为市级农村改革试点村,栽种了2520亩山地苹果,成为“一村一品基地”模式。

“目前,全区236个行政村2349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区镇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已经成立,各乡镇也建起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中共横山区委书记王效力介绍,“下一步,横山区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