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碭山縣突山為何有著奇異的傳說

碭山縣突山為何有著奇異的傳說

趙汗青

在偏僻的蘇皖豫魯四省交界處的安徽省碭山縣官莊壩鎮,奇蹟般地崛起了一座令人矚目的文化城。說它是“城”,是因為它按照城市佈局及花園式結構設計,說它是文化,是因為這座城確是因中國兩千多年燦爛文化優美的民間傳說而建。自2006年以來,已吸引周邊四省五縣的農民群眾3000萬餘人次,到這裡觀光旅遊,休閒娛樂。特別是那些步入婚禮殿堂的青年男女,必定要到這裡錄像攝影,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一番記憶。

這座文化城名字叫做“突山文化城”。其佔地面積約300畝,位於官莊集鎮東南側,碭官公路與嶽楊公路的交匯口,文化城隸屬於這裡的縣畜牧場。

所謂“突山”,意思是突然隆起的山。

據史料載:秦始皇二十六年,置碭郡及碭縣。《漢書、地理志》:“碭山出文石。”《水經注》:“獲水叉東逕碭縣故城北,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秦孟姜女千里尋夫,夜宿黃河驛站(今碭畜牧場),夢玉皇降旨,夫君得官,南天門開,立杆迎夫,孟姜女喜極而泣。恰逢驛站地動而升。因淚滴驛站,使地升而停。

又傳兩千多年前楚漢相爭,漢高祖劉邦得了天下之後,一日突然聞報碭郡(秦時碭山縣為碭郡)西北地表升高,隆隆有聲且伴有祥光銳氣,劉邦急派相國張良函實地察證,張良看後彙報說,這裡將隆起一座大山,日後還要出一位皇帝爭奪江山。劉邦害怕,忙討破解之法,張良獻計:王妃之尿可鎮之,但鎮壓之後王妃必死,可葬于山腳下,方可圖漢室江山永固。劉邦急忙命令大將軍樊噲押送一位王妃到隆起的最高處小解,果然停止了大山的隆起,王妃小解後便死了,於是被葬于山腳下。傳說當然沒有史料依據。況且王妃一泡尿就能鎮住大山的生成,更沒有任何科學道理。

嘉靖四十一年,碭山發大水,突山寺被沖毀,淹沒於黃河流沙之下。碭城也被淹沒,遷治於小神集。突山寺被毀後,碭山境內地震、洪水、乾旱、瘟疫等天災不斷。康熙十六、十七年又大水災。河臣靳輔奉旨大修河道,並在原址上重建突山寺,以鎮天災。

乾隆五十九年,“北山書院”建在突山上。清咸豐元年(1851年)黃河決口,再次沖毀淹沒突山寺及寺內北山書院。至咸豐三年,北山書院被遷到今縣政府大院,改稱安陽書院。

突山在全碭山縣以至河南,山東、江蘇周邊。這裡地表最高達54.8米,比別處高出10餘米,卻是不爭的事實。更為新奇的是:在2002年,碭山縣在一次公路施工時,意外的發掘出漢代紫檀棺木,內斂一名衣著華貴,屍體完好而且栩栩如生的年輕女人,看其穿戴,卻像王妃。如今,這具古屍珍藏於安徽省蕭縣博物館。於是人們又有了新傳說:這具女屍就是當年一泡尿鎮住大山生成的劉邦妃子。

另外,突山景區內還有狐仙樹與琉璃井的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狐狸修煉成仙,寄居這棵老楊樹上,樹下有一八角琉璃井,井中有一蛇妖。狐仙和蛇妖結成好友,興風作浪,禍害百姓。百姓受其禍害苦不堪言。土地爺將此事告知天庭。玉帝震怒,命雷公電母下界除妖。不想狐仙蛇妖特別狡猾,打雷時兩妖潛入井內,躲過一災。妖沒除成,卻誤將老楊樹劈死,觀音菩薩念其楊樹無過,用楊柳枝醮玉頸瓶中水灑在枯死的古樹上。古樹又綻抽新枝。狐仙和蛇妖也被菩薩收服,從此改邪歸正,造福百姓。凡有來此上香請願的善男信女無不靈驗。此樹也受觀音恩澤,代代相傳,雙甲子一輪迴,樹榮葉茂,持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