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入摩”又“入富”,外資機構對A股影響將越來越大

“入摩”之後又要“入富”。繼全球第一大指數編制公司MSCI把部分A股納入其新興指數後,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27日宣佈,2019年6月開始將A股納入次級新興市場。分析人士表示,A股納入國際資本市場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外資持續流入將在潛移默化中改變A股格局,治理規範、注重分紅回報的行業龍頭有望繼續受追捧。

入富第一階段分三步走

根據文件,A股納入富時指數第一階段的初始納入因子為25%,第一階段共分三步:2019年6月納入20%,2019年9月納入40%,2020年3月納入40%,涵蓋大、中、小股票。第一階段第一步(2019年6月),A股在富時環球指數、新興市場指數中權重分別為0.11%、1.11%;第一階段三步完全實施後,A股在富時環球指數中的權重將達到0.57%,在富時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將達到5.57%。

也就是說,富時羅素正式納入A股要到明年,才會帶來資金流入。此外,中國政府債券也可能被納入富時全球債券指數的觀察名單中。一位從業人員稱,與A股被納入MSCI指數一樣,可能先期就帶來部分資金流入標的公司。

富時羅素是英國倫敦交易所全資公司, 2002年富時合併小盤股指數,並推出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 (GEIS),把涵蓋全球市場的比率擴展至98%,指數中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先進新興”和“新興”市場。目前富時新興市場指數對中國股票賦予的權重為32.2%,高於MSCI的31.2%,但富時新興市場指數目前主要集中在香港和在紐約上市的中資公司。

有券商統計,中國內地A股被納入富時羅素指數,根據目前該指數約10萬億美元的規模,第一階段預計為A股合計帶來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增量資金。

“入摩”又“入富”,外资机构对A股影响将越来越大

短期有望引資千億元

據富時羅素估計,跟蹤全球指數和全球新興市場指數的被動基金中,約有40%以富時羅素指數體系為基準,60%以MSCI指數體系為基準,即追蹤富時全球和新興市場指數的資金總規模小於MSCI。根據此前富時羅素公司CEO麥思平的表態,預計短期內納入富時指數為A股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與MSCI大體相當,在千億元人民幣左右。

他27日表示,此次A股納入計劃為第一階段,納入因子為中國A股可投資市值的25%,預估會有超過100億美元的被動新增資金流入A股,同時未來5年到10年內以跟蹤指數形式進入中國市場的被動資金可達2.5萬億美元。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27日發言指出,今年以來外資淨流入A股總體規模達2300億元。外資大規模湧入,成為A股市場的重要投資者,持股在A股市場的佔比連續提升。截至2018年6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股規模達1.28萬億元,佔同期A股流通股市值的3.18%;其中通過陸股通持股6606.07億元,約佔外資持股總規模的51.8%,已超半數,較去年同期的39.9%大幅提升。

在當前A股市場投資者仍以散戶和一般法人為主的格局下,外資的參與增強了長期價值投資者的力量。2015年—2017年,A股散戶的持股比例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小幅增加,而外資持股比例上升明顯,對A股市場的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形成了有力補充。

廣發證券研究員戴康分析,A股納入富時指數,預計帶來的短期資金流與納入MSCI相當,約為170億美元,將進一步加快A股融入全球資本市場步伐,以龍頭股為首風格將進一步強化。"當前外資持有A股規模約1.3萬億,與A股公募基金、保險公司的持股規模相當,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資金力量,外資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改變A股的生態。外資、主動型公募基金和保險資金已構成A股機構投資者最重要的三股力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他說,

富時指數追隨MSCI納入A股,MSCI又將大幅提高A股納入因子,在MSCI與富時兩大國際指數助力下,外資將持續流入A股,對A股的影響也將不斷增強。

行業龍頭股將強者恆強

“入富”標的股票基於富時中國A股互聯互通全盤指數,市值前五大為工業品與服務(16%)、銀行(13%)、食品飲料(8%)、醫療(8%)和科技(7%)。

富時羅素首席執行官麥思平27日指出,在初步篩選後,大約有1200只成分股。

戴康認為,以MSCI為鑑,納入MSCI後A股整體表現較好,大盤優於小盤。從歷史數據來看,外資配置A股偏好大市值、低估值、優業績、高股息的個股,尋找能夠從中國結構變化中受益的優質公司,包括消費、醫療健康、信息技術和保險等“新經濟”行業都存在機遇。

由於行業龍頭股往往公司治理規範、財務較為透明,在去槓桿大背景下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因此外資青睞A股的行業龍頭股。從當前北上資金持倉特徵來看,食品飲料行業偏好貴州茅臺、家電行業偏好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電子行業偏好海康威視、醫藥生物行業偏好恆瑞醫藥等等。A股納入富時指數,行業龍頭將繼續受追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