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免費低價時代結束,小黃車“慌”了?

科技觀察

ofo取消免押,把用戶的行為模式作為信用依據,加上所謂漲價策略,是要剔除價格敏感群體,進而達到類似分時租賃的按時長收費模式。

摩拜落入美團囊中,ofo脫離阿里和滴滴的控制,裁員的同時謀求漲價自救,共享單車正從風口迅速跌落。

兩年前,創始人們發明了共享單車這個漂亮名字,希望PK早就存在的有樁公租自行車。但這個模式的本質就是自行車分時租賃,從來與公益或是公共服務不沾邊。雖然貌似有著更高的技術含量,但賺錢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遺憾的是,共享單車從一誕生就陷入野蠻競爭,不僅帶來諸多社會問題,主要策略也沒有跳出粗放經營、盲目擴張等慣用套路,作為重資產的線下業務,自然蘊含著巨大危機。

美團收購摩拜時透露的信息顯示,後者去年12月虧損超6億,ofo也差不多。相比於其他倒閉的同行,這兩家巨頭除了體量,沒有任何優勢,唯一的區別在於背後站著騰訊、阿里等強大金主。

當燒錢的規模和速度超過預料,早期風投紛紛套現離場時,絕大多數公司只能割腕自救。摩拜委身美團,而緊握控制權的ofo不願聽憑巨頭們的擺佈,當然只剩漲價一途。

長期以來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都靠幾個願景來支撐,如今大都被證偽。

其一,共享單車被描繪成未來智慧城市公共出行服務的重要節點。其用技術手段接駁公共交通系統,具體的辦法包括通過大數據預判需求,加強實時監控提升調度效率等,但其便利性仍然主要是依賴密集飽和投放、大量擠佔道路資源來實現的。

其二,快速海外化打造中國式創新的世界標籤。共享單車進入的海外市場越來越多,一度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創新對世界的貢獻,但擴張太快也導致進退兩難。ofo在新加坡就被曝出正以每輛30.56美元的價格出售小黃車,低於當初採購價的30%。

其三,通過下沉做增量宣告失敗。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近兩年完成了一個從四五線城市和農村的下沉,但共享單車並未從中受益。因為在這些地方,出行都有現成的解決方案,而且點對點出行的路況和距離與一二線城市不同,自行車不是最佳交通工具,加上剛需的通勤出行遠比城市要少,共享單車的優勢自然無從發揮。

摩拜和ofo處境不妙,一方面用戶的高增長期已經結束,另一方面哈羅單車和小藍車都在加速。所以,摩拜和ofo從原來的野蠻擴張迅速回到通過運營手段固化存量用戶的競爭上。

ofo放棄芝麻信用推出的新信用體系基本是這種思維的體現。取消免押,轉而把用戶的行為模式作為信用積分的重要權重,加上被官方解釋為灰度測試的漲價策略,很明顯是要剔除價格敏感群體,進而達到類似分時租賃的按時長收費模式。

這一波危機中的共享單車之所以在劫難逃,不是因為創始人固執地保持獨立,而是放棄了原來的共享理念以及曾支持他們的用戶,變成了曾經誓要顛覆的賺錢機器。

□蟲二(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