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你会给孩子选报课外兴趣班吗?

  兴趣培养已经成长很多家长特别关心的事情,自从孩子入园后,便想着如何给孩子报兴趣班。之所以,把兴趣学习问题做为专题讨论,主要是考虑到很多家长在不知兴趣为何物,不知道兴趣选择有哪些科学依据,不知道兴趣培养中哪些环节容易问题等前提下,完全不顾孩子的个性特点实际就草率做下决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埋下隐患。

  家长们通常对于孩子兴趣的选报,大多是参照周围家长选择热点,看哪种兴趣选报的多,就给孩子也孩子报什么,甚至我们还经常看到很多家长给孩子同时报多种兴趣班。在常见的兴趣班中,女孩儿在选学钢琴、舞蹈、唱歌、绘画、英语、奥数等较多,男孩儿学乐器、书法、武术、棋类、绘画、英语、奥数等较多。幼儿兴趣学习大都在周末时间里进行,也有的家长会利用幼儿园放学以后的时间里进行。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心态

  透过家长给孩子选报兴趣班现象,可以体现出多种心态,有的人持一种心态,有的人则持多种心态。不管持什么心态,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是真正爱孩子的,对孩子是绝对负责的,自已是一名合格的家长,自己做的并不比别人差。

  ●大家都给孩子报班,如果我不报,孩子就落在别人后面了。这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很多家长几乎都是在看着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样做。在这方面,家长有自己充足的理由——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们在孩子一上幼儿园开始,就四处打听兴趣班办班情况,看哪的兴趣办的火就往哪扎堆,听说哪个老师有名气教的好就带孩子去拜师。

  ●孩子在幼儿园没有课业负担,这个时候正好可以学学兴趣。这是一种见缝插针式的心理,每到周末的时候,家长们带着孩子就像赶场子一样,从这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凡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基本上不会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绝大部分都是强迫式给孩子报兴趣班。开始的时候,孩子还能够对兴趣学习有点热情,但随着学习时间推移,家长发现孩子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不逼不愿意学。

  ●孩子还小,不学点兴趣,光玩儿了,在家也没什么可做的。这是一种忽略式的心理,生怕孩子多玩儿一会儿就会浪费孩子的“宝贵学习时光”。如果我们细心观察有此类心态的家长,会发现家长们大都不大愿意花点儿心思陪伴孩子,总嫌孩子淘气,不听话,烦自己。这种把孩子推向家庭以外的做法,看似家长省心了,但是常常会给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埋下很多隐患,但家长并不会想到这些。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要从小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这是一种不当竞争心理,幼儿兴趣学习并不见得报的班越 多,将来能力就会越强。因为兴趣培养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见效的,并不是靠报班数量比拼来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竞争能力。凡是持有此种心态的家长,往往并不清楚竞争力到底取决于什么,只是凭简单的推理就做出了决定。越是想法简单的家长,其结果是越缺乏专一性培养孩子兴趣能力和技巧。

  ●给孩子报兴趣班,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心理,不管给孩子报哪一类兴趣班,都只家长一厢情愿,全然不顾孩子是否感兴趣。家长要清楚,参与兴趣学习的是孩子,并不是家长本人,并且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喜欢动不喜欢静,如果在整个幼儿园阶段,都用报兴趣班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的专注力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大量事实说明,很多孩子爱动注意力分散现象恰是兴趣学习惹的祸。

  ■过度关注孩子兴趣学习带来的隐性问题

  凡事都有一个过犹不及的问题,家长们在过度关注给孩子选报兴趣班的同时,如果你对兴趣学习缺乏真正的了解,并且不知道孩子对某种兴趣班是否真正感兴趣,你匆忙随意给孩子报了班,常常会带来很多隐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无助于孩子保持健康的学习兴趣,相反还会让孩子在兴趣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很多坏毛病,或者坏习惯。我想,这可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事,现在你感觉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旦孩子进入小学后,问题暴露出来时,你就会焦头烂额,后悔也来不及了。

  ●孩子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很多家长在咨询的过程中,常提到孩子不愿意去兴趣,有时怎么劝也无济于事,最后把大人逼急了,就得动用强制手段,非打则骂。甚至给孩子讲一番大道理,比如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们给你报班花了那么多钱,你说不学就不学了,你对得起我们花的那么钱吗?”“爸爸和妈妈容易吗?你看光买钢琴,交学费,我们花了多少?你不好好学,这不是让我们拿钱打水漂玩儿吗?”“我们培养你学兴趣,还不是为你好?你怎么就这么没有上进心啊?”不管家长们说,孩子就是不愿意学,最后家长在无奈之下,逼也逼了,打也打了,看到孩子实在不愿意去学,也只好放弃了。

  尽管孩子放弃一门兴趣的学习,但很多家长并不死心,这个不喜欢,再给孩子报其他的。就这样报一门,废一门,最后让孩子哪一样兴趣也没有坚持长久。当孩子习惯于放弃后,家长会慢慢发现,孩子做什么事也没有耐性,完全凭着情绪来,高兴了就愿意学,不高兴就不好好学。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将来进入小学后,会体现的非常明显,常常成为问题孩子。

  ●只关注兴趣学习本身,忽略培养孩子的习惯。别看很多家长平时对孩子兴趣学习抓的很紧,准时接送,督促孩子回家做练习。但恰就没有考虑到孩子在兴趣班学习时的习惯养成,因为在兴趣班里,老师只专注于教学,而不会抓孩子们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一来,有很多孩子由于年龄小,常常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爱动爱说小话注意力不专注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长时间家长不给予关注,就会逐渐给孩子养成坏毛病,既坐不住,手脚不知道放哪,眼睛四处乱看,大脑走神溜号。

  孩子在兴趣班学习的时候,这些小毛病开始阶段表现的并不明显,随着孩子对环境的熟悉,对老师的熟悉,对小伙伴的熟悉,慢慢就开始放开手脚了,不再安坐静听了。这个过程对孩子自己来说是完全不清楚的,只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过程。因为对于幼儿来讲,如果家长不进行专门的秩序感培养,孩子是不可能自己养成下意识遵守纪律习惯的。当幼儿在这种没有好习惯监督养成的环境下学习几年后,基本上会把不良学习习惯定格下来,直到带入小学里,为后续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

  ●幼儿注意专注时间有限,而教学时间又较长。现在兴趣班的教学往往是只专注于课时数,基本上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注意力情况设定教学时间。一堂课下来,孩子注意力放在学习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经常让孩子参加这种兴趣班学习,你会发现孩子即便课后回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需要家长辅导和监督,甚至有时家长在旁边,孩子也有很多固癖毛病很难改。家长有时就不明白,孩子怎么小毛病这么多呢?按理说小孩子学东西很快啊?

  我们都清楚一心不二用的道理,除非有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能够让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的前提下,同时做两件事,但对于幼儿来讲,是绝对不可能同时做两样的事的。要么听课学习,要么溜号走神想或者干其他的。当你明白这其中的因素后,你肯定就明白了,原来孩子每次到兴趣班上课,只能在注意力专注的有限时间里学到部分课,并没有完全把老师当堂教的知识都听进去,都学会了。现在问题找到了,我们再进一步想想,当在课堂上没有人培养孩子注意力专注问题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能保持最初的状态,或者因为有小动作分散注意力时间,导致注意力保持时间更短。这样一来,就会为以后进入小学埋下隐患,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上不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不愿意参加兴趣班学习,强迫中产生条件反射。曾经有多名家长给我提出类似的问题,有时孩子一听说要去兴趣班学习,就喊肚子痛,或者哪里不舒服。曾经有一个表现最严重的孩子,一听说妈妈要送他去学习,腿就发软。直到某一天,孩子妈妈突然发现孩子站不起来,走路都成为困难。经了解原来孩子从最初报班时就不愿意,是妈妈打着骂着强迫着把孩子送去的,去后孩子不愿意学,老师就告诉家长孩子某某“劣迹”,每次回到家后,妈妈都要痛打孩子一顿。这就是在孩子在厌恶兴趣的情况下,不断被妈妈负强化手段引起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反射。

  对于这些因为对兴趣班缺乏好感的孩子,每当说身体不舒服时,家长带着去医院做检查,都没有任何问题,只要停止学习兴趣,孩子的症状就自然消失了。但很多家长只相信医生的检查结果,完全不会从孩子的心理感受去做理性的思考,只是一味指责和埋怨,甚至是打骂孩子,用强迫的方式逼孩子就范。大家想想看,整天让你干一件你特别不开心的事,在重压之下,你能心理保持健康么?更何况是一个孩子。所以,请年轻父母一定要慎重对待兴趣班学习,如果你认为兴趣学习远比孩子的心里快乐更重要,可能你在不断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你一谈到学习,孩子就反感,这种反感情绪将会一直带入到小学,甚至是中学。请想想看,这些家长在干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

  ●缺乏学习的快乐感,同时又影响亲子关系。在很多缺乏真正学习兴趣的孩子身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家长平时越紧盯孩子的兴趣学习,孩子越反感爸爸和妈妈。这种反感情绪已经不仅体现在兴趣学习这一件事上,还拓展到在家,在幼儿园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之中。但在很多家庭里,年轻父母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只是单纯认为孩子不听话,或者孩子难教育。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时代。如果你人为剥夺孩子天性率真,喜欢自由玩耍的权利,孩子焉能在失去快乐的同时不反抗?但现实明明已经摆在家长们眼前,你仍不会认真思考,查找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偏要用畸形心态去强迫孩子学习兴趣,这不能不说是你做为家长的悲哀了。如果你仍然固守着你的观点,继续你的做法,在孩子小一点时,就不用心去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不断挑战你做为父亲或者母亲的权威,不断失去对你的信任。这对于培养孩子是非观,上进心,以及生活习惯、情感习惯和学习习惯会制造很大的困难。所以,请年轻父母多想想,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重要,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重要,还是兴趣兴奋学习比前两者更重要。

  ■如何给孩子选报兴趣班学习

  从素质教育的最初动机来看,让孩子从小喜欢上一些艺术类、体育类、语言类的兴趣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那些不顾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市场宣传,已经让很多家长都步入心态的误区,从而使众多家长如飞蛾扑灭一样,奋不顾身直入那火焰之中。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无知、盲目、攀比、从众心理在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真应了一句话:无知无畏!

  当你读完上面的内容后,你应该扪心自问了:我是否真的该好好反思自己了,我是否该给孩子减少兴趣学习的项目了,我是否该给孩子选择兴趣学习的权利,我是否该多关注孩子的心里快乐而不是强迫他(她)去实现我个人的肥皂泡般的梦想了。

  ●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每一门兴趣学习都不见得适合任何一个孩子,因为就孩子个体本身而言,在关注某种兴趣时,只有产生强烈的身心愉悦感,才会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参与感。如果孩子没有愉悦感、好奇心和想尝试的意愿,同时又没有兴趣学习的氛围,不管你如何引导,都激发不了孩子参与的热情。

  那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呢?你不妨花点时间去观察一下孩子。

  着眼点一:观察孩子对音乐的感觉。很多孩子受遗传因素和早期教育影响,会对音乐以及节奏非常敏感,每当音乐响起时,孩子会跟着节奏扭动身体,或者不由自主地摇着头,嘴里哼哼着什么。如果你经常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表现时,不妨多给孩子放一些他喜欢的音乐,继续观察孩子。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唱一些儿歌,或者健康向上的歌曲,看看孩子的音准和乐感,如果孩子对音乐的感觉非常不错,并且又一直喜欢,说明孩子在这方面有发展潜力。

  着眼点二:观察孩子对某种乐器的兴趣。如果孩子对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特别感兴趣时,他会特别专注地看别人演奏,用眼睛认真地观察着乐器,用耳朵认真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有时忍不住还想用手摸摸乐器。这时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下乐器,如果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某种乐器时,可以买一件便宜的乐器回家,让孩子当玩具用。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如果孩子总爱不释手,说明孩子真的有可能喜欢上这种乐器了。

  着眼点三:用心去发现孩子所拥有的天赋。天赋是孩子一生中极为珍贵的品质,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备对某种兴趣的天赋,只有极少一部分孩子在成长中可能表现出来,或者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才能让孩子对某种兴趣学习有着超乎寻常的接受能力、表现能力发掘出来。比如舟舟、朗朗、丁俊晖、候逸凡等,他们就是在各自领域里非常有天赋的人,父母发现他们有这方面的天赋时,采取保护和鼓励的方法,付出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去培养孩子,才让孩子取得成功。

  着眼点四:通过绘画看孩子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喜欢涂鸦,每天总是有机会就到处画,并且能够把画中的内容给你讲述出来。这可是好事,说明孩子在画画中感受到了快乐,并充分展示了良好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如果你发现孩子作品的质量不断有进步,注意力保持的很好时,就可以考虑鼓励孩子尝试报班去跟着老师多学一些绘画的知识和技巧。但在很多家庭里,年轻父母由于不懂绘画方面的知识,不知道幼儿最初绘画基本上都是写意画(在成人看来孩子画出的东西什么都不像),只片面追求写实画(和实物越像越好),总是不断指出孩子画画中的缺点和不足,你会就让孩子不能尽情去发挥想像力,有种被束缚不得自由的感觉,慢慢就会失去兴趣,转移对画画的注意力。

  着眼点五:通过孩子肢体协调性来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学习武术类的项目。武术类体育项目的学习,是以肢体的协调性为基础的。孩子肢体协调性越好,学起动作来就会越容易。当然,前提仍是要观察孩子是否对某种体育类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尽管有时孩子阶段性喜欢某个体育项目,可能也只是出于好玩儿和好奇,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失去了这种玩儿的兴趣了。如果你给盲目给孩子报上一个学习项目,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因为累和枯燥无法坚持而放弃了。如果你想通过让孩子报兴趣去锻炼身体协调性,那是达不到目的的,因为孩子动作不协调,动作学起来会很慢,当孩子跟不上教学节奏达不到规定动作要求时,就会感觉学习起来很难,逐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着眼点六:语言类兴趣学习要考虑到孩子口语和听力发展的能力。现在给幼儿报英语学习兴趣班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你想给孩子报此类兴趣班,必须要认真观察你的孩子在母语方面的发展情况。有很多幼儿母语口语和听力发展远远落后于正常水平,比如孩子说话时语句不连贯,语调很奇怪,或者有口吃现象。比如你和孩子说话时,孩子反应有迟钝现象,需要你一句话说两遍或者多遍孩子才能听懂,这时你就要做出判断了,孩子在听力方面发展不是很好,这时必须要加强母语听力的练习。否则孩子发音和听力都不足的情况下,给孩子报英语兴趣班,反而会让孩子听不懂,跟不上,同时又耽误了母语口语和听力的发展。

  ●兴趣培养的几个阶段

  对幼儿来说,在他们眼中什么都是好奇的,好玩儿的。正是这种心理,孩子才会不断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尤其是孩子玩伴儿的影响,对他们来说也对兴趣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孩子的玩伴儿去兴趣班学习回来后,在一起玩耍时,这些孩子就会说起学兴趣的事,这时你的孩子就会受到吸引,忍不住好奇也想参与。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兴趣班了解情况时,孩子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在学习不同的兴趣,也会产生好奇和想参与的心理。这时家长看到孩子想学习,就给孩子报了兴趣班。但孩子同意报兴趣班,意味着他们的兴趣真的足可以保持长久吗?

  第一个阶段:假兴趣阶段。别看孩子最初对兴趣学习要求很强烈,但这只是出于有趣、新鲜和好玩儿。当你真给孩子报了班以后,孩子随着对所报兴趣项目的接触和了解,最初的兴趣会一点点消失。因为孩子发现原来兴趣班也不过如此,并没有什么好玩儿的,还要受老师的管束,还有那么多的规矩,甚至还有些孩子吃不了苦,慢慢就会感觉兴趣学习很枯燥乏味,于是便开始偷懒捣蛋,或者干脆一到要去学习时就找借口。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表现,说明孩子假兴趣现象正在逐渐暴露出来,必须要及时停止孩子继续学习某种兴趣,观察孩子一段时间。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从此不愿意再提学习的事,假兴趣结段便宣告结束了。

  说到这里,家长可能就清楚了,原来孩子开始要求报班只是为了好玩儿啊?确实如此,在假兴趣阶段,一定不要匆匆忙忙就给孩子交了学费,把孩子送去学习,而是要给孩子制造点阻力,让孩子对兴趣的学习渴望感保持一段时间。

  如果家长平时根据观察,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天赋,或者出色的条件(见上面的观察着眼点),你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多了解一些自己想报的兴趣项目的情况,引导内容:

  1、平时多给孩子讲讲这方面兴趣学习的好处,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2、找来一些影像资料,陪孩子一起看看,进一步强化孩子对兴趣的了解。

  3、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与本兴趣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看演奏会、兴趣活动比赛等。

  4、给孩子讲讲本兴趣领域里成功的人成长道路,比如他们是怎样学习的,怎样不怕吃苦,并且风雨无阻地坚持。

  5、带孩子接触一下学习本兴趣时间较长的孩子,让他们谈谈兴趣带给他们的乐趣,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自己是如何坚持学习这么长时间的。一定要让孩子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并愿意为此付出。

  6、买来一些便宜的相关器材让孩子在家体验一下感觉。

  如果通过上述的努力,孩子最终还是没有继续学习的热情,基本上可以断定孩子完全失去了兴趣,就没有必要给孩子选报某项兴趣了。但如果孩子通过上述引导,孩子强烈要求去学习时,家长就可以考虑给孩子报班了。

  第二个阶段:真兴趣初期阶段。当孩子通过家长的引导,自己又了解了一段时间兴趣项目后,仍然保持着对兴趣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时家长就可以给孩子报班了。报班之前,仍要给孩子做一些约定,内容如下:

  1、兴趣学习是你自己选择的,绝不允许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一旦发现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妈妈(爸爸)会坚决给你停掉,不允许继续学习。

  2、兴趣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每次学习前要自己做好学习工具的准备,需要带什么,你都要收拾好,然后告诉妈妈(爸爸)我准备好了。同时要请求我们送你去,这不是我们必须要尽的义务,而是对你有限的帮助,等你稍大一些,就要自己去了,而不是我们陪伴护送你去(回)。

  3、不允许和我们诉苦,说什么学习比较麻烦,学习没劲,学习很累,老师对你不够好之类的话。一个有吃苦精神,并好学的孩子是绝对不会说出这些话的,如果我们听到三次后,就要停掉你的兴趣学习。

  4、去兴趣班学习时,必须要尊敬老师,服从管理,认真听讲和练习,绝不能向其他不认真学习的同学看齐。如果你学习他们的坏毛病,或者听到老师反应你不认真学习,发现三次后,我们就要停掉你的学习。

  5、要按着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后练习。如果发现你练习时不认真,边练边玩儿,或者心不在焉,发现三次后,我们就要停掉你的学习。

  做出上述约定内容,实际上你就给孩子立了规矩:坏毛病事不过三。让孩子清楚在兴趣学习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哪些方面的问题。无论从学习态度上,还是学习细节上,都让孩子清楚,如果我不认真,如果我不严格遵守约定,妈妈(爸爸)就要停止我的学习。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从心理方面有充足的准备,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给孩子报班之后,年轻父母不要总围绕孩子转,要学会抱平常心,恬淡的心态面对孩子。你越是对孩子的学习当做可有可无的事,不去过度关注,反而让孩子不会在去学习时,课后练习时受到情绪上的干扰,自然注意力也就不会分散了。

  孩子在做课后练习时,年轻父母不要总在旁边指手划脚,试图纠正孩子过多的毛病,因为你不是专业的老师,你的指导可能并不会让孩子信服,相反如果你的情绪管理不好,可能会在辅导孩子时出现亲子矛盾和冲突,导致孩子带着情绪学习兴趣,甚至会削弱孩子的兴趣。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可以在孩子练习之后,通过放松式的聊天,给孩子指出问题所在。

  如果你看不到孩子存在的问题,可以用录(摄)像设备录下孩子练习的过程。事后和孩子一起观摩练习录像,让孩子给你讲讲自己练习过程中有哪些细节不到位,或者有固癖毛病,老师给讲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然后给父母做一些正确的演示。让孩子反过来给家长当老师,可以进一步巩固孩子课上所学内容,有利于做自我问题矫正。如果孩子发现不了自身问题,年轻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带着录像去拜访孩子的老师,让老师从孩子练习录像中给提出一些改正的建议,然后再通过练习改正不足。

  真兴趣初期是孩子正确学习态度、学习姿势,学习方法打基础的阶段,很多孩子学习中存在的毛病和问题如果在初期改正,会在以后少花时间,少花精力去做纠错工作。只要家长成为有心人,做好孩子的助手,偶尔给孩子一些鼓励,帮助孩子走上一条正确的学习之路,相信你会越来省心了。

  第三个阶段:真兴趣中期阶段。在兴趣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兴趣学习的疲惫期,这种心理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学,而是孩子突然感觉自己进步不大,或者暂时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欲望。这主要是由于平时一直做练习,让孩子处于一种学习的饱和状态,感觉不到自己的提高。遇到这种现象,年轻父母必须要提醒孩子暂时停下练习,放松自己,暂时不要接触学习工具,而是花一些时间来阅读一些与所学兴趣项目有关的书籍、音像资料、或者参加一些兴趣活动去观摩别人的表演,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让孩子突破自我心事束缚,开阔孩子眼界,为下一轮的继续学习提供动力。

  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体会,比如我在多年练书法和家庭教育实践指导的过程中,阶段性总会出现大脑空白现象,这时一看到毛笔和做指导时,就感觉自己好象突然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做不下去。这时我就会停下来,不去动笔,也不做家庭教育实践指导。而是去看看相关书籍,欣赏一下别人的作品,给自己做一下“充电”工作。当充电一个阶段后,感觉自己又恢复了信心,感觉自己大脑里又有了丰富的内容时,再继续进入练习。这时会发现自己的作品,或者实践指导突然思路大开,眼前豁然开朗了。这说明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充电储备,让自己又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就是进步的表现。像这种学习的心理疲惫期是有周期性的,有一个由疲惫期密集逐渐进度到疲惫期越来越少的过程。当真正达到一定水平后,疲惫期就慢慢消失了,演变成一种真正的有水准专业爱好。每次一拿起笔或者进入指导实践过程中会充分享受专业所带来的无穷享受,这时全然感不到苦与累,相反会感觉特别好。

  可以说,现在绝大部分孩子在兴趣学习方面,都没有走到这个阶段,兴趣中期至少要经历5—10年以上的坚持。这里会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如果在这方面有极好的天赋,可能兴趣学习最后演变为专业学习(一生都会专于一项)。有的孩子可能始终不会放弃对兴趣的热爱,但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学习时间、悟性、家人的支持、环境的是否允许等,都可能影响到进步和提高。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孩子步入某项兴趣领域的大门,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有学不完的知识,因为一个领域里有太多的学习内容,至于孩子能走多远,全凭孩子自己的努力和热爱了。

  第四个阶段:真兴趣后期阶段。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达到的阶段,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坚持不辍学习,是达不到的,因为真兴趣后期阶段,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专业水准,并且这个专业水准足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

  然而,放眼我们很多年轻父母,有多少人曾经有过这样的兴趣学习经历?有谁曾经多年坚持热爱着一种或者几种兴趣呢?如果你一样兴趣都没有,是无法给孩子做拓展引导的,因为你的目光只能局限于孩子眼前的学习,更不能理解孩子学习兴趣时每一个阶段必须要面对的实际困难,也无法给孩子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支持。

  尤其在应试教育时代,很多在幼儿阶段,小学阶段都能坚持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到了初中以后,便会因为课程紧张而放弃了。一旦孩子放弃后,用不了几年,便忘光了,即便还有点印象,其兴趣表现力也只满足于茶余饭后的娱乐和消遣了。这对家长当初所设想的为孩子将来的素质提高,好象相去甚远。如果你的要求很低的话,那当初给孩子制定的学习兴趣的目标,给孩子报兴趣班还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