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宋高宗如果那么害怕徽、钦二帝回来皇位不保,为什么还禅位给宋孝宗?

一德格天1


文|小河对岸

在岳飞北伐取得节节胜利之际,而被宋高宗赵构连下诏书勒令班师,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遗恨。以致不少人都认为宋高宗之所以勒令岳飞班师,甚至最终杀害岳飞。乃是宋高宗畏惧岳飞北伐成功而迎回了徽钦二宗,致使自己皇位不保。那么,岳飞迎回徽钦二宗、真的会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吗?

岳飞最后一次北伐,是在公元1140年。而宋徽宗已於公元1135年去世,其时唯有宋钦宗尚在世间。那么,倘若宋钦宗被迎回朝,真的能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稳固吗?

其一,宋朝的文官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制约了宋钦宗再被拥立为君的可能。自宋朝建国之后,为防范残唐五代时期的“武人政治”再次上演,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式收缴了武将们的军权。自此,“以文制武”便成为了宋朝的国策。而自宋朝起,科举制已日益成熟,使得朝廷得以建立一套服务於中央皇权的文官官僚体系。

而文官政治,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宋高宗的大位已定,即便宋钦宗被迎回,也只能被当成“太上皇”去奉养。明朝的明英宗就例证(于谦言道:天位已定,宁复有他),而后来之所以有“夺门之变”。则是因为明代宗病重而不能理政、其又无子嗣的原因。

其二,乱世为君,更需才能与胆魄,宋钦宗也欠缺为君的资质。两宋之交,国家处於风雨飘摇之中,为君者更需才能与胆魄。尽管宋高宗也爱逃跑,但也有过英勇的表现。如靖康元年,金兵围困开封,宋钦宗遣人议和,需亲王为质。众亲王皆不欲往,唯有宋高宗自请前去,而与张邦昌同往金营。其后,宋将姚平仲却夜袭金营。史载:..金人见责,(张)邦昌恐惧涕泣,帝(宋高宗)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怀疑宋高宗是假亲王),更请肃王。

而宋钦宗在位期间的表现,却实在找不到任何亮点之处。倘若宋钦宗被迎回,宋高宗的声望更盛,宋钦宗更是不能与之争。在宋高宗的生母韦后被金国放还时,宋钦宗就挽住韦后的车轮,央请她务必转告宋高宗,若能回去,当个太乙宫主足矣,他则绝不敢望。宋钦宗与宋高宗争位,是既无能力也无意愿更无条件,所以,根本就不足为虑。

其三,宋高宗也并非那种异常痴恋权力之人。宋高宗是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长寿皇帝,一共活了81岁,而宋高宗在56岁之时便禅位於养子赵昚。而据史载,宋高宗的身体状况一直非常好,用今天的话来讲,完全可以再干二十年。但宋高宗还是在自己良好的身体状况之下,松手了权力,这在我国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从中可以看出宋高宗并非那种对权力极度痴念之人。

宋高宗下诏令岳飞班师回朝,其实并不是怕迎回了宋钦宗,而是畏惧对武将们的失控。历史上的北伐大业,成功者极少。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南方后期补给的软肋难以解决,以及南方军队骑兵的缺乏而不利於进攻,宋高宗对北伐的前景并不看好。

再则,宋朝一直是“文人政治”,“以文制武”乃是大宋的国策。而在两宋之交的板荡之际,却给了武将们抬头的机会,这对朝廷来说,乃是权宜之策,也是最忧心之事。两宋之交,宋军将领投敌、兵变、不听调遣等都已是常事,而继续北伐,则会使得朝廷对武将们更加失控。宋高宗的内心中,更惧怕岳飞以战功与名望而成为“赵匡胤”。虽说以岳飞的的品格高尚,绝不会做出来“篡逆”之事,但正如赵匡胤对石守信等将领说道:..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的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就身不由己了。故而,一旦宋金的关系得到缓和、南宋的安全警报解除,宋高宗便立马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的兵权。

参考史籍:《宋史》等等;


有知社


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提出禅位于宋孝宗赵慎虽然受到了官员的反对,但宋高宗不予理睬同年六月十一日赵慎继位。

宋高宗提前禅位于宋孝宗有施恩的意思。因为赵慎是宋高宗的养子,如果等到宋高宗临终再传位,赵慎可能已经年过半百甚至花甲,这样宋孝宗不仅不会对宋高宗心怀感激,反而会心存怨恨。

宋高宗的亲生儿子死了之后,按理他应该在太宗的其他嫡孙继位,但最后他选择了赵慎作为接班人。这种舍近求远,置宗室利益于不顾的行为,势必会招来各种非议还会有其他因循守旧的人的反对。宋高宗提前禅位可以确保传位计划的顺利进行,确保南宋政治稳定。

靖康之难中,除了宋高宗漏网外,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掳走了,终生都未能归国。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掩盖生母在金国嫁人生子的丑闻一直对金的和议未做出反应,这一行为致使诸王后妃惨死异国他乡。提前禅位可以维护自己死后的声誉,还可以阻止宋太宗裔孙登上皇位。

最后,因为宋徽宗和宋钦宗的被掳走使得宋高宗明白了皇帝就是金人的目标,做了太上皇目标就没有那么大了,关注度会下降,逃命就容易多了。




茻浅离


第一、法理上宋高宗确实不如钦宗皇帝正统。高宗的帝位是从伪楚政权张邦昌手里拿到的。跟宋没有任何联系,除了他的血统。因而高宗为了自保,他绝对不会有迎回二圣的打算。

第二、这半壁江山是我保下来的,只有我才有资格确定新的皇帝人选。高宗皇帝刚开始一路颠沛,甚至还有坐船出海的痛苦经历,在辛苦打拼了半辈子后才稳定下来。虽然国土面积又小了不少,可高宗皇帝已经心满意足。在这片自己说了算的小地方,下任皇帝的最终选择权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传给孝宗皇帝他会对自己感激涕零,还给钦宗他会认为理所应当,哪个对自己更有利,高宗皇帝还是很有数的。


最后,为什么高宗皇帝选择禅位而不是死后再由新皇帝继统呢?逃避现实,逃避责任,还想抓住大权不放,那禅位就是最佳选择了。新任命的宰相必须到太上皇那里接受“圣训”,关键的国家大事太上皇会出面掣肘,最后负责任的是皇帝,跟我没有关系,这样做岂不是两全其美吗?这性格倒是和他哥哥钦宗皇帝很像,一有事就把自己扔出去当挡箭牌。


泰山7001


这是后人的推论,关键是金国不放回来,后期金国扶持钦宗之子,他才坚决反对宗室南归。传位于孝宗,是因为一个传说,他决定把皇位还给太祖的后代


刘传录


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打了那些所谓赵构怕岳飞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而杀害岳飞的人的嘴巴!许多人在八、九十年代听了有关岳飞的小说演义,心理上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定势,再加上宣扬岳飞同爱国主义挂上了勾,就不允许有任何怀疑岳飞的言论和举动了。南宋建立后,把金兀术赶到江北以后,赵构的位子基本就坐稳了,还怕谁来抢位子?他是不会怕君威丧尽的亡国之君赵恒回来抢位子的。除非是武将做大自立,这也是岳飞之死的主要原因。岳飞当上节度使后多次抗命不听调遣,还经常撂挑子,再加上岳飞手下王贵、牛皋等众人揭发岳云、张宪谋反,使赵构更不放心岳飞了,产生了必杀之而去后患的念头。赵构当太上皇,不是彻底退休,还是经常干政的。另外孝宗也很听话,对赵构主动退位有感激之心,不会对赵构不利。但如果是被赶下台,那只有死路一条。


凤尾雄铁


古代宗法制度很严格的,同宗子弟过继给无嗣之人。法律上和亲儿子是一个地位,宋孝宗虽然不是宋高宗的亲儿子,但是理论上和亲儿子一样一样的。高宗死后还能吃上孝宗祭祀的冷猪肉,迎回二圣,尤其是迎回钦宗。钦宗在生个娃,高宗又没有生育功能。江山迟早得回到钦宗系手里,吃的上吃不上冷猪肉就另说了


北漂叔叔


可能是因为宋高宗没有子女,英宗系的后人又在靖康之变后基本被金一网打尽。宋孝宗赵昚是宋太祖的七世孙,赵德芳的后人。大多出与无奈,在加上对赵昚考验认为他如果当皇帝应该是位对国家对皇族有利的。这样他即能保住身后身边人的权益,也卖宋孝宗一个人情,在世人眼里也会留个好名声,对国家也会有利,即使徽,钦两帝回来带来的各方面负面影响也会降低,这也许是个对各方面都有利的最好做法。


小冉爱看历史


因为宋高宗在南逃的过程中丧失了生育能力,属于宋太宗一脉,没有后代,宋太宗一脉已经在靖康之乱中几乎死伤殆尽,剩下的都被俘虏到金国,不在南宋境内。只能把皇位传给宋太祖一脉也就是宋孝宗


曙光1900535


都说高宗怕二帝回皇位不保。去看看历史,哪位翻过去了的曾经的皇帝,现时的太上皇就又立刻、马上翻过来重新登皇帝位的? 明英宗复位那也是8年之后且明代宗无后又病重垂危,英宗才得以复位。历史上人云亦云的事太多了,可仔细想想,真是那么回事吗?


zhg789


1回答里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问题,宋孝宗是赵匡胤的七世孙,直到现在小编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政治智慧,宋孝宗既没有党羽没有嫡系,因为如果不是靖康之耻他怎么也当不了皇帝,这就导致了宋孝宗必须听话,其次北宋赵匡胤开国,后面是赵光义本人及其后代,南宋赵构(赵光义子孙)开国,其后是赵匡胤的子孙后代,无论是法理,清理,天道轮回全说的通,并且孝宗执政的合法性系于高宗一人。

2高宗确实怕迎回二圣(回答里是高宗不怕的,想想朱祁镇朱祁钰吧)怕迎回二圣的原因很简单,自己的帝位不保,做了朱祁钰第一。宋孝宗不同,他很听话,从谥号“孝”就可以看出来(皇帝的谥号宋朝时还不能随便根据皇帝个人的意志随便来个几十个字,这种没品的事只有满清干的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