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一个善意的谎言化解了清末一场兵变

1860年,太平军终于从天京事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在天朝青年统帅李秀成的带领下,第二次攻破了清朝江南大营,太平军势力日益昌盛,各路清军纷纷溃散,只有冯子材镇守的镇江还依然牢牢地掌握在清廷手里。

一个善意的谎言化解了清末一场兵变

被太平军击溃的清兵见镇江还固若金汤,于是把镇江当做避难所,一波一波地都涌了进来,最后都挤在小小的镇江城中,合计有两万多人。

这些溃兵来历复杂,有少量的满洲八旗兵、蒙古八旗兵以及汉军八旗兵,当然最多的就是绿营兵了。绿营兵在清朝尽管人数最多,却长期处于协助八旗兵作战的地位,待遇非常差。朝廷只给绿营兵提供军饷和武器,作战装备和军服都需要绿营兵自己筹措。

一个善意的谎言化解了清末一场兵变

按照朝廷规定,绿营兵每月可以领到饷银四两,但是满清朝廷非常的抠门,就是这四两军饷都要驻军所在地提供,可是镇江城已经被铁桶般围困了五年,与外界联系都被切断,以前积攒的粮食也都消耗殆尽,从哪里给这些绿营兵发饷呢,老将冯子材一筹莫展。

当时已经寒冬腊月,尽管地处南方,但是镇江风大,天气潮湿阴冷,大风吹过,士兵们冻的连打寒颤。士兵们饥寒交迫,却领不到军饷,个个衣裳单薄,蜷缩成一团。有的士兵光着脚守城,脚上长满了冻疮,惨叫声屡屡不绝,士兵们的怨气越积越大,眼看就无法收拾局面了,军事哗变一触即发。冯子材无路可走,召集起总兵、副将等军官以及镇江知府等地方官,商讨对策。

一个善意的谎言化解了清末一场兵变

所有官员都黑拉着脸,表示毫无办法,会议开的异常沉闷,此时镇江知府为了活跃会场气氛,开了一个玩笑:“我看大家都想不出办法,我回去就对兵勇们说,城北的北固山下有宝藏,是长毛撤退时偷偷埋下的,让他们去挖,免得天天来衙门找我要钱。”,会场的军官们被逗乐了,哈哈大笑,可是冯子材却听进去了。

第二天,整个镇江城内流传起一条消息,说长毛撤退时把大量的财宝金银埋在了北固山下,饿的眼冒金星的兵勇们听到消息后,嚷嚷起来,都要去挖宝。冯子材不准。

又过了几天,流言越传越邪乎,说长毛留下的金银堆满了整座山,随便一锄头下去,都是金灿灿的黄金,一辈子都用不完,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一辈子逍遥快活了。

一个善意的谎言化解了清末一场兵变

见时机成熟,冯子材召集众将校到大堂听令,对大家说:“刚刚得到消息,朝廷下发给镇江的军饷马上就要送到了,你们要安抚好兵勇,最后关头不能出乱子,听说北固山里藏有毛子的金银财宝,从今天开始,每天派出一个营的兵勇上山挖宝,挖到的一半归兵勇所有!”

将领们不是傻子,不会天真地以为山里有宝,大家面面相觑,搞不懂冯子材是什么意思,甚至认为冯将军脑子糊涂了,但是,军令如山,谁也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冯子材排好了日程安排表,一个营的士兵兴高采烈地扛起锄头出发了。

500余人涌进了大山,挥起锄头挖起来了,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再也不觉得冷、不觉得饿了。突然,咣当一声,一个兵勇哇哇叫到:“我挖到银宝了!”,众人回过头去,见一衣衫褴褛的兵勇举起一块大银锭,焦虑地喊道:“这银子是我的,谁也不许抢!”,领队军官见状,立即安排称重,然后兑现了承诺。没过多久,第二个兵勇挖到了银块,然后第三个,第四个,一天下来就有十余人挖到了银锭并得到了奖励。

一个善意的谎言化解了清末一场兵变

这一下子,北固山有宝的消息被彻底坐实了,兵勇们个个盼着自己能够尽快上山挖宝,再也没有人嚷嚷着讨要军饷了,十来天后,几乎所有人都上山挖了一次宝,有的人挖到了,更多的人空手回来了,尽管如此,兵勇们有了理想,有了盼头,没人闹事了。

这十几天的时间非常的宝贵,冯子材四方筹措军饷,各地饷银陆陆续续送到了镇江,终于化解了将士们的闹饷风波。冯将军用一个谎言和区区几千两银子就搞定了一两万随时可能兵变的饥兵,巩固了镇江基地,为清廷下一步镇压太平军提供了有利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