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有人说“楷书学二田等于自杀”?

字画娱乐圈


↗这种说法过于极端。

→书法的本质就是人对美的追求。学书者千千万,审美追求各不相同,关键在于书法者在翰墨激情中实现内心的愉悦。若是想要通过书法,纯粹地实现文墨的经济价值,早已经偏离了书法艺术本身。心不纯,何以在艺术之路上更进一步?



↗另一方面,“楷书学二田等于自杀”的说法,用这种极端的形容方式,从侧面,强调了二田楷书,在书法艺术上的局限性。

“只要把落款名字遮住,谁是谁写的,也就全然不知了。”

这话可以说是对二田老师的书法,在艺术上的局限性最大、最通俗的解说。



二田在欧楷上的技术,可谓登峰造极。一个是仙,一个是魔。二人作品各有特色,但总体而言,区别不大。其二三十位关门弟子,也存在字体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缺乏个性,没有变化。

是否是学习二田的楷书之后,书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空间就会减少很多,鄙人到是不完全同意。

几十个人在一起,如梦如幻地研习二田楷书,必然不会在书法造诣上,有更精进之进步,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田楷的工整和精确之上,或已走火入魔,哪能有余力博览众家之长,汲取传统的精华,并融入个性和情绪特点,也就走不出书法艺术新的、遵循历史的创作之路。



若从田楷入手,汲取精华,再入古碑帖,循自身情趣之好,融性格之特点,融会贯通,博览古今,或许形成的书法,有更高的艺术性。

学习田楷没有什么不好,没有那么多人想当书法家,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若能在书海中自得其乐,有何不可?毕竟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国粹之一,能承启其责任,并最终修成书法大家者,必是天才,此类人终究少之又少,常人是做不到的。

用田楷来普及毛笔书法艺术,实际上很好!


蜀小叨


回答之前,请欣赏一下这幅原创作品,看看什么是书法,再读文章

没毛病,欧楷学二王无非是慢性自杀,我写欧多年,早期不知道书法的奥妙,看了几本田氏几本出的字帖,深受其害,至今在其阴影里走不出来,更有很多学生,上来就写田,到后来根本弄不清笔法,结构章法了。历史上很多优秀书法家的楷书作品,臣服于田楷的淫威之下,扰乱书坛秩序,谁爱学哪位古人的作品,是个人感情个人缘分,为什么非要二田你这个媒婆来搅合一下子,也不得不说现在网络力量的强大,跟风,媚俗,无知,对书法一知半解,摇头晃脑,提笔就写。

“二田”是指田蕴章和他的胞弟田英章,他二人的楷书作品,独步古今,横扫南北无敌手,徒子徒孙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各个省会城市都有他们的门徒在招摇撞市,他二人在书法界引起波涛巨浪,广泛争议,因此,对此二人的书法作品更是褒贬不一。

就这个问题而言,我觉得说的一点也不夸大,恰如其分,非常贴切,他们在书法上取得的成绩是有的,学术理论,研究,教学方法,认真态度是好的,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字,看看就好,古人云,学我者亡,似我者死。

  1. 田氏二兄弟,在书法教育上有很多中规中矩的教学理论,书学思想严思缜密,他们又在墨海沉浮了几十年,对书法感情无人能力,理解力也是相当的棒。

  2. 二田书法由欧阳询一家而来,里面掺杂着不少的个人情趣的表达,但是也不乏有狂躁乖戾之气。规范的美,是不符合艺术的再创造。起初看山是山,再者看山不是山,后来,看山还是山。学习古人,向古人书法取经,是唯一一条通向光明大道的正途。灵活变通的学习古人,也不是死学,田蕴章在欧楷里面有田蕴章的理解,田英章学欧楷又有田英章的见解,你学欧阳询,就要表达出你的性情。

  3. 当今社会,学二田者门庭若市,济南有慧之秃瓢,杭州有易之,还有王洪涛,荆霄鹏,夏梁等人,照猫画虎,是是而非的写写画画,美其名曰书法,不过话又说回来,就是你去学二田,达到他的地步,不下大气力也很难有如此成就。

对于问题中的说法,你同意的我的阐述吗?对我的答案您有什么高见,欢迎评论区留言,我是art严玊,感谢您的关注!


行露书画


1.大家好,我是兰亭书法日讲。非常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楷书学二田等于自杀”,我想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2.首先,二田指的是田蕴章、田英章兄弟两个。二位是当今书法界名气很大但是争议也很大的书法家,那么二田的书法能学习吗?

严格地说,田氏兄弟的书法不能够学习,不仅他们俩人,当今任何一位书法家的字都不能学,包括启功先生。书法准确地说是个纵向地比较,田氏兄弟的书法尚未得到历史的认可,即便是学也是后人的事了。那么田氏的楷书就一点不能学吗?


3.之所以有人学习田氏兄弟的楷书,多数都是学欧阳询的楷书的。我们学习欧楷可以选择欧阳询的化度寺、九成宫等碑帖。但是,欧阳询留下来的碑帖经过几千年的风化侵蚀,碑帖已经失真,甚至缺失,翻刻等。

对于初学者学习欧楷,如果直接临摹碑帖,可能不知如何入手。这时我们可以参考田氏兄弟的楷书,因为他们是当今著名的临欧大家。他们也是遍临前人临欧高手过来的,当点画不清,结



构把握不准时我们可以参考田氏兄弟的楷书。

由此可见,入门时可以把田氏兄弟的楷书作为入门的桥梁,有了基础以后再深入地临摹欧阳询。

4.好了,感谢大家的阅读!感觉有用的朋友,麻烦点赞转发,最后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清涵书法


没有学习过田楷,根据自己学习书法所感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还望谅解!

田楷问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加强作者的大力推广,广泛设学开教,有不少书法爱好者倒在了他的方正门前!

田楷是从欧楷中分流而来,其法确实有欧楷的影子,但是欧楷的精髓没有在田楷中出现,而且更加规整了字的结构,点化的规范,可以说说田楷是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口诀,按照规定套入汉字。

但是,也不能田楷一无是处,也不能说田楷不可以学习。田楷收编到输入法字体中,绝对还是很漂亮的,但是,作为书法去学习,不建议去学习,原因有:

1.刚刚说过,田楷可以说是一本字典,那个字,那个偏旁怎么写,查一查就知道,没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心境神采在里边,同一个字,在任何地方几乎没有变化,这大大束缚学习书法的认知和思考。

2.长期练习田楷,会让你从田楷中走不出来,以后想接触其他的书法,发现自己时刻都带着田楷的影子,无论是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等都是如此,这对你学习书法受缚太大。

3.有人说启功的是大字报,那田楷充其量应当是当属美术字的行列。作品千篇一律,没有节奏,疏密,大小,浓淡等书法元素,所以在学习田楷的时候,你的思想就会被眼前如出一辙的字所捆绑,无法接受真正的书法艺术。

影响有多大,看评论就知道!你可以说传承至今任何一本字帖不好,充其量内行中肯的做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但是,你要是说田楷不好。不把你祖宗十八代骂出来就很不错了。





壹庸诗书文


这和说法似乎太过于绝对,说不喜爱或者不能学则罢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二田”就是对田英章,田蕴章的合称,因他二人在书界引起广泛争议,所以对他二人的书法也是褒贬不一。

这个问题说得这么夸张,不外乎就是说二田的书法不能学!但我认为未必不能学。

第一,二田书中有很多中肯之言,学习书法几十年,自有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他们有我们没有的长处,我们就应该学习,而不是说三道四,那是自己的无能!

第二,二田的字继承传统,虽有个人风格,但不是狂怪之气,这样规范,美观的书法值得我们学习,难道学习丑书不成?有些人一味强调学习古人,但是需今人作为桥梁。二田的桥梁作用很是明显。

第三,学习二田之人多矣,诸如荆霄鹏,夏梁等人,也是学有所成,岂是题目所说的那样?如果真要学到二田的那种功夫,还非得花大力气不可!

对于问题中的说法,你同意吗?对于我的回答,你有什么见解呢?欢迎留言,我是铁匠的头发,谢谢支持!



存希斋书法


为什么有人说楷书学二田等于自杀?我个人并不认可这种说法,对于二田的楷书,个人一直有一个定位,就是将他等同于宋代的“院体”,明代的“台阁体”,以及清代的“馆阁体”,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楷书大小一致、千篇一律、缺少变化造成的。

但是,即便是这样,学习二田的楷书也并不等于自杀,一般情况下,能够将二田的楷书学好、写好并且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这个本身就需要有深厚的书法技巧方面的基础。而这一个基础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可以达成的。

我在上面所说的“馆阁体”,他的出现,其一,由于楷书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历史的巅峰,从那以后很难再有超越,这种客观的原因所产生的;其二,由于古代的科举制,当朝者喜欢馆阁体这种书体,并且有意进行推广所导致的。

但是,你不要看着馆阁体的书写大小一致,、千篇一律、墨色统一、缺少变化等这些特点,想要写好馆阁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有深厚的书法技巧以及娴熟度而不能。

馆阁体的学习过程:先学颜真卿,再学柳公权,再学欧阳询,最后学习赵孟頫。然后将以上的四个楷书大家风格进行融会贯通后,才形成了馆阁体这种书体。

理解了馆阁体的由来,对于客观看待二田的楷书会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

对于二田楷书的学习这个事情的本身并没有对错,他取决于自身对于二田楷书的喜好程度,只不过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而言,书法需要变化,需要达其性情,而不可千篇一律。


书法有云


每当有人一提到“二田″,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跟帖评论者甚众,何也?网络发达的今天,无疑“二田"的影响巨大,但争议也最大!

学习田楷到底是不是慢性自杀?我们来看下面的分析


一,田楷的时代意义

在中国快餐式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年轻人总想寻找一种立竿见影的快速学习方法。而 古代字帖,因其深奥、苦涩让不少学书者望而却步。田楷以俊朗、 飘逸的字形,简洁的用笔,超实用的价值而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因田楷 简化了欧楷的繁杂程序,让书法更好学习,而且上手很快,所以二田门生众多,追随者甚众。 近几年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二, 田楷的艺术价值

单从田楷的艺术价值来看与古代经典法帖仍有巨大差距,简化的书法恰恰失去了艺术性。这一点没有深刻的书法理论知识和广泛的读帖阅历是难以理解透彻的。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田楷和欧楷的用笔上的变化程度就能发现一二。

书法艺术也等同于音乐艺术,音乐是靠的节奏产生的美感。书法也同理。

三,学田楷是否是慢性自杀?

关于这一点,不可一概而论,有待商榷

1,学习田楷,如果仅作为书法入门的手段完全可以。试想一个书法有成就的人连最基本的结构都写不准的话,他也难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创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根之源。

2,学习田楷,切不可沉迷于田楷。被称为“现在馆阁体"的田楷,虽然俊美,但它的局限性也突出。如果拿出很大的精力来模仿田楷,那你要小心会变成一台制造印刷体的机器。你会失去个性,丧失了书法的个人语言,谈何借书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3,学习田楷要善于变通,田楷用笔规律性极强,机械模仿时一旦形成定势,那在学习其它书法的时候极有可能出现不适应,甚至难以逃脱田楷的旧有束缚,如果你是一个懂得取舍,爱动脑筋的人那另当别论。但对于过去田字定式化的用笔习惯,扭转也得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个人一点浅见,未必正确,欢迎大家批评,如果您喜欢请关注一下,共同讨论。谢谢!


大山校长


完全可以学习田楷!

因为田楷也是学欧楷学来的,学田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你学田楷后,要知道田楷和欧楷的区分!欧楷田楷有哪些不同共同之处,有哪些优缺点!

在学好欧田楷的基础上,再进行行书和草书的训练学习。要知道能学书进入田楷也能从田楷学出来,再取百家之长,完成自己独创的书风!


妙手文


“楷书学二田等于自杀”这句话确实有点过了,这些年二田在书法的普及和推动方面做了很多的贡献,以至于“田楷”风靡大江南北,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二田没有出头之日的意思,如果是这样的话,想法也有点太功利了,太强调“二田”就会忽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书法将来你能有多大的成就,关键还是跟自身有关,而不是因为跟你学不学“二田”有关。

我写过几十篇介绍古代书家的文章,从他们学习书法的经历当中,我将从以下两点帮助各位客观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二田”可以学,但不建议深入学,作为启蒙最好。而且似乎“二田”自己的定位也是书法的启蒙,特别是田英章老师,一直在做书法培训班和出版书法教程、教材,这都是跟书法启蒙有关。古代的人,不像现在我们这么便利可以随便买到各种各样的书法碑帖,他们的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都是在当地的学堂里接受学堂的老师的指导的,很多人启蒙也都是学习学堂老师的书法,也不是名家的书法。

二,过了这个启蒙阶段后,如果真的想在书法方面有所发展的话,这时就要向古代的名家学习了。一般这个时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都是我们可以师法的对象。这时我们就要讲究“取法贵乎上”了,从这四大家入门之后,要想登堂入室,一般都会上溯魏晋,去研究魏晋的笔法。这时推荐学习智永的《千字文》墨迹本,可以让你更好的理解琢磨什么是魏晋笔法,然后再去学习“二王”“钟繇”等名家的法帖。

如果一直以“二田”为学习对象,取法确实不高,赵孟頫之后的书法都不建议去直接拿来临摹,但可以去学习参考。“二田”的盛行造就了一个局面,就是书法的同质化非常严重。不说别的 地方吧,你就去看今日头条上,写毛笔字的人,一半以上都是“欧楷”或者“田楷”。

熟就俗了。

所以你学“田楷”确实很难有出头之日,参见个什么比赛一看,一半都是非常接近的字。很多人说学“田楷”都过不了书展的初选,估计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同质化问题。但说学“二田”等于自杀,也言过其实了。


翰墨今香


我觉得虽然没有题主说的那么严重,比如初学欧体可以参考一下田英章的楷书,或者他的教程,他对于结构的讲解说的还是非常好的,如果是实用性的硬笔楷书,学习他的字也是可以的,但是入门以后就要赶紧放弃,去学习更加高明的字帖,也就是去学习古人的东西。

学习书法的确不可以学习当代人的作品,学习当代人的作品肯定是写不出来的,这个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不管你是学田英章还是学启功还是学刘炳森,都不可以。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告诉我,学习书法最少也要学习三百年之前的东西,三百年以前的书法作品一般都有了公论,好就是好,不好的一般也流传不下来。

300年要经历几代书法家的品评,能经历住时间的考验,留下来的才是真正好的东西,我可以称为经典,我们初学书法是没有分辨能力的,需要时间和古人来帮我们筛选。

我之前教过一个学生,我一开始让他学习颜体,他写了一段时间,然后告诉我说觉得颜体不好看,写的不好,我喜欢某某人的字帖,我认为他写的是最好的,我说你现在认为好的不一定是真的好,因为你现在本来也是初学,就你这点书法知识,好分辨不出好坏,你还没有分辨好坏的能力啊。

后来学习了几年书法以后,谈到这个事情,他还深有体会,认为自己当时太幼稚了,知识太少又太自我,其实当时什么也不懂啊。

所以,经过古人的筛选,我们就方便多了,直接拿来就可以学习,而我们今天的人写的字帖,还是先放一放,让时间去检验一下,毕竟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