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现在才一个月没上班,就有很多人说无法生活呢?

叁贰贰


【花妖呀】的观点: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有一位朋友,参加工作多年,因为种种原因工作一直不稳定,家里房子的贷款全部由老婆负责,两个人又要生活又要养孩子,也没有多的钱可以存下来。

后来朋友的工作相对稳定下来,收入提高很多,日子开始过的滋润。在这样看似滋润的日子里,朋友的心开始躁动了,觉得现在的日子好了,想把现在的生活提高一个档次。于是,在资金还有很大一部分缺口的时候,想尽办法买了第二套房子,也开始过上有二套房子的生活了。

面对每个月要还两套房贷的生活,他觉得挺好的,有压力就有动力,老婆的工资负责第一套房子的房贷,他的工资负责第二套房子的房贷,付完还有结余,年底的奖金还借款,没有什么压力,日子过得很开心。

有时候还担心他,万一有什么意外,房贷还不上怎么办?他信心满满的说:反正公司不会少我的工资就行。

结果,疫情猝不及防的、也不打招呼就来了。为了抵制疫情的扩散,所有的人都被关在家里,不能出门,不能上班,时间已经长达40多天。

朋友所在的公司复工的时间遥遥无期,2月份的工资只按基本工资发放,根本不够他的房贷。

这下他开始慌了,到处找人借钱。加上整个2月份不能出门,他的家庭生活开支已经超过了他的预算,让他苦不堪言,本来以为可以等到发工资缓解,没想到更大的压力到来。

相信这种现象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有三个原因造成他们的认知能力下降。。

一,时代刻在他们身上的印记

他们出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物质充足,生活富裕,没有尝到过生活给予的打击,也不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

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东西没有就去买,没钱找父母,或者刷信用卡、花呗,反正下个月发了工资就解决啦,没有什么好操心的。

没有经历就没有收获,时代馈赠的礼品,没有把握好,到时候都要还回去。

二,分不清体制内的工作和体制外的工作的区别

很多人对工作的理解,就是有一份工作就行,每个月到时间拿工资,至于公司的性质、状态,不是他们操心的。

如果这个工作没有了,就再找下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工作可以随便找。只要上班一天就会正常发工资,所以他们无所谓。

他们甚至还认为,体制内的工作有什么好的,不灵活,没有发展前途。不如他们这样快活,想干就干,自在逍遥。

三,因为不怕,所以无畏

无知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不怕,不怕就无畏。反正这个时代,胆子大就能出英雄,束手束脚反而限制发展。

所以他们才敢在资金如此欠缺的情况下,也不思考一下未来的日子,就大胆出手。结果有任何风吹草动,就束手无策,甚至前功尽弃。

如果你看到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人,都会发现他们对金钱和物质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不在手里多留一些现金和物质,他们都会心慌意乱,日子无法过下去。

这个世界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我们无法控制,更不能预知风险。但是一定要做好风险防范,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对家人的照顾,这些都是一个成熟人士应该有的基本素质。


花妖呀


说一句实话,钱人民币在我们现在的人手里就像是流水一样。因为我们现在的消费观念就是紧着挣紧着花。往往工资在我们的手里还没焐热的时候就得交房贷,交车贷,交保险,交父母的抚养费等等。所以说每笔资金的去向几乎都等到开支以后马上就分发过去,这也就是资金运转的概率特别的高,所以说一下子出现了新型肺炎,让我们资金流一下枯竭,这就像是顺畅的水被堵截以后,很难流通,一下子我们的小河流就干枯了,所以说在这新型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宅在家里面心里在滴血,在焦急,因为没有工作的机会,可能就面对着没有钱的应对生活。所以说在这危机重重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真的就感觉到,生活举步维艰了,所以说这就是现实。

我也是这种中年状态,钱在我的手里,可以说每天都是新鲜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靠工资生活把钱拿到手以后,自然而然的就有各种用途,如果没有钱确实是举步维艰,很难继续,因此说没有钱生活无法继续,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存在的,所以说大家都盼着赶紧复工生产,让钱挣回来,让日子变得平稳安静,这才是大家盼望的。


伊春美食美客


现在很多人表面上光鲜亮丽,有房有车,但是真正的现金流储备是很少的,加之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不当家,是不知财米油盐贵的!

简单算笔帐!即使宅在家中

一日三餐,保证有荤有素,一天100要的!

100*30=3000

每日水果零食,宅家里,吃必不可少,不能小看价格,我过年粗略算了下,一个月约1000。

孩子宅家里不能总玩,报了英语网课1560。上月还有舞蹈课费3800已交,现在不能上课,提前支出了。

日用品,化妆品,消费约500,本人节约不用大牌

房贷2400。水电费240。宽带网费120。手机话费200。

过年新衣服我的980。娃的280。

3000+1000+1560+500+2400+240+120+200+980+280=9280

对,差不多这就是我和娃的二月开支。没算预交的舞蹈费。

如果没有上班,除了事业单位体制内还有一些良心企业!很多人是没有工资或者工资减半的!

再加之如果没有副业,没有现金储备,一下子就崩底了!

不上班期间,估计很多人会幡然醒悟后悔之前的消费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导致很难经受失业,断岗,降薪的打击!

面对不可知的环境,我们真是要做好理财规划,现金为王,储备现金是2020年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做的功课!


黛晓米


为什么一个多月没上班,就有人说没法生活呢?原因有三:一方面没有收入来源,一方面固定支出不会少,再一方面,增加了额外支出。

第一,除了上班,没有收入来源。现在社会,多数人,都是靠上班养家糊口,不上班没有收入。

第二,超前消费和负债。现在是负债的社会,房贷车贷信用卡,好像没点贷款都不好意思说出去。所以平时有工资的时候,发下来,很快就花光了,还要用花呗,借呗,信用卡支撑着。

现在没收入了,但是那些贷款,超前消费的账单是不会减少的,平时又没有什么存款,所以陷入困境。

第三,疫情期间,增加了很多消费,并且很多东西都贵,比如口罩,消毒液,不仅贵,还不容易买。

综合以上原因,生活真的很难。

那应该怎么缓解呢?

第一,增加副业收入,比如在家拍小视频啊,做自媒体啊,做社区电商啊等等,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靠这个挣了钱。

第二,减少生活开支,因为疫情不出门,可以减少衣服,生活用品的购买。

总之,困难都会过去的,有人生活没法过,有人却赚的盆满体钵。当面对困境的时候,多考虑一下,接下来,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


家有儿女的奶爸


这么跟你说吧,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两位朋友问我借钱了,各自借了2万元,总计4万元。

朋友A和我是同事,工作在上海,他们去年举全家之力在上海买了房,首付200万左右,其中有几十万是借其他人的,剩下的钱是双方父母和自己的存款。

朋友A一家人去年回的武汉,他是武汉人,因为疫情的缘故,到今天还没有回到上海上班,春节到现在休息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全部月光,因为有孩子要养,房贷、车贷要还,还有借别人的钱要还。

当初买房子的时候,他们计算过,预计到2020年底能把借别人的钱换掉,这么一来后面就要稍微轻松点了。可是疫情这阶段,朋友A的公司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公司规模不大,在家休息的只能拿到最基础的生活保障费。

他们的资金周转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工资收入没了,朋友的钱可以晚点还,但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怎么办,双方父母已经拿出了一部分钱买房了,肯定不能再向父母开口了。

所以,只能向我开口,在我这拿了两万,希望能够坚持到武汉解禁。

朋友B在苏州,他家里有两个孩子,汽车修理工人,每个月七八千块钱的收入,老婆在工厂里打工,一个月三千出头。

年前的时候回了陕西,结果因为疫情,在陕西老丈人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回到苏州之后,修车生意惨淡,每个月只能拿到一两千的基本工资。

他们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学,打电话给我的时候,差点连饭都吃不上了,我只好借了2万元给他,解决燃眉之急。

你要知道,在全国范围来讲,类似朋友A和朋友B的人其实非常多,很多人都是0存款,一部分人是因为收入确实有限,存不到钱,一部分人收入能力不错,但资金链也是一环扣一环,和企业经营一个道理,再大的公司,资金链一旦断了就歇菜。

目前来看,现在只是疫情的第一波冲击,疫情结束后,很可能还有第二波冲击,大量的企业可能会在疫情结束之后开始裁员,实际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我们之所以还没有感受到,那是因为工作相对稳定,手中多少有点存款,和我们生活的圈子也很相关,如果你自己的收入很差,身边收入差的人相对也比较多,这样你的体会肯定比较深。


八鱼先森


94年的堂妹上大学那会儿,生活费总比同学高三五百块。父母唠叨她几句,她常说,等我毕业自己工作了,知道赚钱不容易了,就肯定会省点花。
毕业那年,到了一家网络私企上班做平面设计,刚进去公司时,每个月4000元,到手3000多。第一年回家,没有给父母任何表示,按照老家的习惯,一般来说,工作第一年自己赚钱多少会给点父母,哪怕买两件衣服表示下。堂妹不但没有,反而这样说,自己刚毕业半年,一个月剩不到什么钱,等工作两年以后再说……

过了一两年,堂妹回来过春节,恰好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结婚,需要随份子钱,其他同学都随八百一千的,堂妹拿不出来,找父母拿。父母好奇为啥工作两年了,为啥八百都拿不出来?堂妹也很坦诚,说自己双十一当日花了四五千,各种鞋各种衣服,另外元旦还参加了周杰伦的跨年演唱会,一场两千多,靠前排的……

父母不明白为啥一个月才赚几千块的人,要花掉近半个月的薪资去看一场演唱会,堂妹也理直气壮地说,“周杰伦是她最喜欢的明星,这个演唱会三年才一次,错过了就没有机会参加了……”
其实她的父母可能还没了解到真实情况,除了花光每个月的收入,堂妹还有两三张上万的信用卡。她不仅是月光族,还是超前消费族。这次疫情突然的爆发,年前因为涨薪和老板没谈好,裸辞了,如今出去又不好找工作,只能宅家,靠父母养着。没有上班,连信用卡都无法倒腾……

所以,疫情当下,如果一个没有上班,对于很多没有任何储蓄的人来说,不靠父母,基本无法生活,一点不为过。类似堂妹这样的90后,或许十个有七八个没有不欠款的(包括房贷车贷)。

针对90后消费情况,尼尔森Nielsen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指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中国的90后、95后年轻人已然成为消费主力。通过这个报告,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90/00后是消费主力军。中国的“90后”“00后”约占总人口的24%,他们将主导未来5-10年的中国乃至全球消费格局。中国年轻人普遍有着成长发展的需求,有着追求品质生活的愿望,信用消费已经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

2.将近一半的人实质性负债。现在有各种信贷产品,据报告指出,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不过数据虽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贷产品当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内结清。扣除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后,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

3.收入越低,实质负债越高。调查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有着高收入、本科以上学历和海外经历的“高薪高知”人群中,拥有实质负债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小镇青年”和低收入者。
从以上三点可以充分说明,90后作为消费主力军,有一半的人有实质性负债,而且那些收入越低的人储蓄意识越淡,欠款越多。从这一点来说,90后也越来越多成为职场主力军,如果遇到一两个月不上班,没有收入,那么对生活肯定影响很大。

通过这次疫情,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储蓄、理财是多么重要,如果暂时无法做到,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意识:

1.开源重要,节流也同样重要。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这么说,反正省钱是省不出什么,最重要是多赚钱,努力增加开源,这个确实很重要,努力节流也同样不可忽视。因为很多时候,多一份收入不容易,往往无法掌控,但是节流少花钱,是可以做到的。

2.如果抵不住诱惑,那就远离诱惑。现在各种消费刺激,比如各大节日618,双十一,周年庆,商家都是打着降价促销刺激更多人消费,很多人都经不起诱惑,看到同事或朋友买买买,自己也忍不住。如果抵不住这些诱惑,还不如远离,比如趁那几天,少看手机,少用手机。

3.学会储蓄,从小事做起,比如记账。赚钱不容易,花钱真是太爽了,如何控制花钱,也就是上面说的,如果节流,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每一个月固定存款一定的钱,或者每个月开始记账,每天任何再小的消费都记录起来,养成习惯,最后就会慢慢有意识去减少各项不必要的支出。
总之,“借钱一时爽,还款悔断肠”。如果不能合理消费,别说疫情一个两个月,计算是几天不上班,可能生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理性消费,有助于年轻人更快实现美好生活。尽量储蓄,未雨绸缪,即使危机来临,也照样很好的渡过难关。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庄子说职场 ,专注职场&个人成长。【随手点个赞,留下你的评论,我一定会努力回答的更好】

庄子说职场


我也是失业状态,我们整个行业都失业,我身边几个朋友最近几天也无法生活非常焦虑,看了看身边人的状态,我想想应该有以下原因。

1、现在不少企业未复工,不少企业业务停滞无法开工,比如我们旅游业。整个行业的人,90%都在家待业,办公室的人拿着最低的补助,具体多少不方便说,但是不到两千在深圳是很难维持的,但就房租就全搭进去了。然而,我们导游领队的收入为零。

2、不少年轻人进入职场年份不长,还没有积累,月薪应付每月的房租吃饭等固定开销,能满足已经是很好,在没有积蓄,又想留在大城市的情况下,就只能想办法熬过这段时间。

3、青年中年进入职场有些年份的人,在生活上有长期规划,比如买了房子要还房贷,买了车子要还车贷,孩子嗷嗷待哺,学费补课费等经济压力繁重,每个月固定开销大,在收入骤减甚至零的时候就显得非常艰难。

4、平时生活无忧,没有理财规划,没有储蓄计划的年轻人大有人在,作为80后的我,上一次SARS时候还在初中,疫情对那时候的我们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网络不发达也没有现在这么广泛的信息传播,所以可以说在忧患意识上,很多人并没有储备的应急钱。

5、大部分的人在稳定的工作状态中,没有考虑过突发情况,也就没有副业去支撑一旦破碎的现状,这个时间,重新找同行的工作是找不到的,因为一个行业面临同样的难题,如果跨行,那就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很多人并不具备,所以进退两难。

6、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欠考虑,在待业的时候如果想要继续做本行,可以积累学习本行业的专业知识,等待东山再起;如果想换工作换行业,那么就要抓紧时间学习另一个想要跨入行业的专业知识,为了尽快换工作做准备,只是不是坐以待毙。

最可怕最无法忍受的是自己面对困难,无从选择。


念念旅行记


为什么才一个月没上班就有很多人受不了了。其实就几个原因。1.有贷款,没存款,还款压力大。2.物价高生活成本高入不敷出,何况还没有了收入3.以前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现在没有东墙可拆了。总的来说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想过几个月没收入怎么办。我爸妈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从那时候困难时期过来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小麦收了都要把我家的两个白铅铁粮仓装满留着可以吃到来年麦收。我妈没到秋天都会腌几缸各种咸菜和冬储千八百斤大白菜,今年储存时才一毛钱一斤,过了春节二块多钱了。色拉油成箱买,酱油醋料酒的都是买大壶的,盐买五十斤,还有粉条、木耳等各种干货也是完秋买,够吃一冬天。农村吗,冬天冷懒得出去,今年赶上疫情全派上用场了,只是少吃了点儿青菜。感觉还是老话说的在理:家有存粮,遇事不慌。当然了住城里楼房是没有办法存太多的,没地方放,但是平常可以存钱啊,买的米面粮油等至少可以吃一个月。


玉神龙逍遥客


资金警报是真实存在的,我就深有体会。往年,回家过个春节,要找人借钱;今年,情况稍微好点,由于疫情的影响,亲戚一个没走,但也身无分文。

我跟老婆专门核对了每一笔花销,真心吓死我了,2万块钱年终奖不够还。

第一,银行商业贷款90多万,每月房贷扣款5000多元;

第二,小孩奶粉每月4罐,大概1400多元;尿不湿、玩具等花了800多元;

第三,年前回家上坟,来回油耗、过路费,花了1200多;

第四,疫情期间,一家六口吃喝消费5000元多元;

第五,春节给小孩包红包、买新衣服、孝敬奶奶、双方父母等花了1万多元;

第六、物业费每平方2.6元,交了半年1600多元;

第七,假日期间,水、电、气约300多元。

第八,母亲慢性病,去了趟医院,花了1400多元。

全部算在一起,大概有2.8万多元,年终奖不够还。而且,平时我家基本存不到钱。因为老婆在家带小孩,就我一人工作;花钱事太多,一个接一个。

因此,放假一个月,很多人无法生活,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人数还不少,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是,春节向来花钱比较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都需要钱。同时,添置新衣服、包红包、孝敬老人,一笔一笔累计在一起,还是很高的。

二是,再加上疫情影响,蔬菜、肉等价格比平常的时候要高一些,生活费上浮比较多。

三是,现在很多家庭都有房贷、车贷或者其他贷款,每月固定扣款,这部分也很多。

四是,很多企业业余停滞,选择暂停发放2月工资,或者只发放基本工资。

五是,大部分个体户尚未营业,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就这样,钱只出不进,导致很多人过完有史以来最长的春节假期后,口袋就没钱了。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企业陆续正式复工,恢复造血功能。

根据官方披露得信息来看,目前只有湖北、温州尚未解禁、辖区企业未复工,其他大部分地区公司已经开门营业。

这意味着,目前卡内0余额的朋友们,终于能有收入了,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利好。

写在最后。

目前,今日头条“抗击肺炎”数据显示,湖北全省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除了武汉以外,其他市区连续多天没有新增病例。

钟南山院士的预测是准确的,希望湖北的朋友们再坚持一段时间,曙光即将到来,加油!

希望【HR拾壹】的观点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交流、评论,码子不易,由衷感谢每一个点赞,谢谢。


HR拾壹


哈哈,我正好也有这种感受,之前天天上班的时候不觉得,感觉上班好痛苦不想去,真的这次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家休息了快一个多月时,才充分认识到“钱”的重要性。

生活的话,方方面面都需要钱。再加上如果像我一样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而且还有房贷、车贷要还,一旦主业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的话,那么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我平时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这次因为疫情公司也延后了上班时间,并且发了通知说,2月份只发基本工资,没有任何绩效和奖金,相当于减少了一大半工资,好在还没有被裁员,所以只能说还凑合吧。

我老公在体制内工作,虽然也延后了上班时间,但是他们的工资还是照常发了,也没有减薪,所以辛亏他在体制内,不然车贷房贷以及一大堆信用卡账单会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

再加上这次疫情的原因,平常买菜啥的也不太方便,我们只好从网上订好了,让当地的超市送过来,但是菜价要比平常贵一些,每次差不多也得2百多,吃一个多星期。

而且大家都在家隔离,用电用水也比平常要多,还有小孩的各种费用,真的是支出大于收入,所以也明白了存钱的必要性。

当然,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弄个副业啥的,这样在出现这种特殊情况的时候,还会有个备选方案,不至于太慌乱。

总之,对于普通人来说老老实实上班是获得收入的唯一办法,所以一旦没了工作那么生活也就没了最基本的保障。

因此等疫情过后,还是放好心态,认真努力赚钱吧,不然真的只能吃土了。

我是@冯阿元 ,分享温暖、有料、走心的文字给大家,关注我,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