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古代的時候,人民發明了哪些奇技淫巧的東西?

不才講史


熟讀歷史之人,會對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奇妙的發明大致會有一定的印象,例如由諸葛亮發明但已經失傳了的流牛木馬等。但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後,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我國在創造發明上被他們超過。

現在很多人會認為我國在創造發明的歷史上沒有西方國家強,這其實是個誤區。中國在創造方面上一點都不比西方國家差,甚至於還處於領先地位。對於奇特的發明,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專用名詞,那就是叫“奇技淫巧”,下面觀景就給大家說一箇中國古代非常有意思的“奇技淫巧”。

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木甲藝伶

在中國古老的歷史文獻《列子》中,就有相關木甲術的詳細記載。在文獻中記載了周穆王前去崑崙山狩獵時,在返回路途時,在巴蜀一帶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匠人——偃師。

當週穆王看到偃師時,他身邊跟隨著一位全身上下,全都是木紋色彩的奇異人物,由於好奇,就問這是什麼人?偃師的回答卻讓周穆王大吃一驚。

偃師告訴周穆王這不是真人,是他製作的木甲藝伶。周穆王走近去看,發現偃師所製造的這個木甲藝伶確實是太過於逼真,怪不得連他都看走眼了。

木甲藝伶的一舉一動,不管是抬頭、低頭又或者是一進一退,都彷彿與真人般無異。更讓周穆王感到不可思議的還在後面。

偃師在周穆王面前讓木甲藝伶表演歌舞,也是千變萬化。偃師所製作的木甲藝伶如此逼真,本該獲得周穆王的賞賜,但他卻差點因木甲藝伶丟掉性命。

原來周穆王覺得非常的好玩,就讓侍妾們過來觀看錶演,當表演結束後,這個木甲藝伶竟然朝著周穆王的侍妾們眨眼睛,勾引周穆王美麗的侍妾們。

周穆王看到這一幕就大怒,讓身邊的侍衛把偃師抓起來,對著偃師斥責道:“我對你這個木甲人信以為真,原來你只不過是找個真人貼上木皮,就把他當作是奇技,來欺騙我這個天下。”

偃師一看這禍被周穆王說得可大了,就連忙把木甲藝伶當著眾人的面給拆開。周穆王看著偃師的木甲藝伶全是以木頭、皮甲、膠漆等材料製成後,這才對偃師佩服得五體投地。

周穆王不由得感嘆道:“原來人工的技巧,竟能達到與天地造物者同一個水準,實在不可思議!”

讓人感到非常遺憾的是,偃師這一脈如此高明的“木甲術”竟然在人間失傳了。觀景認為《列子》中的記載雖然可能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但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觀景說史


看了些回答發現說了些木工製品但沒說到木工工具這塊。

我老爸是個傳統木匠,魯班祖師爺留下的一揹簍工具一樣不少。長中短鋸子、各大小鑿子、刨子錘子就不說了,我來說兩個工具。

1,墨斗(如圖一)。好傢伙,小時候最喜歡拿這個到處彈彈彈,我的腦袋也被老爸彈彈彈。回到正題,看圖示巧妙的設計。線經過墨盒到搖柄的卷線倉,只要墨線出鬥必定會上墨,入倉收墨。使用時一端固定線錐,移動墨斗對好測量物,輕彈兩下墨線就在木料上留下筆直的一條線。有了這步,後面鋸板、鑿孔就不會偏。

2,牽引鑽(如圖二)。這個可是力學的應用啊!鑽針、固定箍、重心塊讓它具備鑽孔能力。更牛的是上面穿過軸心孔的繩和橫杆,旋轉幾圈後往下壓,鑽針鑽孔的同時繩子釋放後又反繞,再往下用力又鑽孔。並且兩次鑽孔的旋轉方向是反的,木屑隨著就出來了,都不用手工清理。




鍵鼠俠


古人真的是很有智慧的,我在博物館看到一個摺疊凳子,竟然是用一整塊木頭做出來的,整個凳子,沒有一個鉚釘,連其他的什麼結構都沒有,我想,在做出凳子之前,得運行了多少腦回路的構思啊,還有在瓶子裡刻畫,比如說鼻菸壺,真是太精細了。


二十二甘雨


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奇技淫巧”這個詞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一點誤解,會認為有些少兒不宜。“奇機淫巧”這個詞一般指的是那些主流思想認為沒用,華而不實的雕蟲小技,是一個確確實實的貶義詞。


新朝的青銅卡尺

如今我們在生活中偶爾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坐長途火車,但是卻因為沒有提前購票而買了站票,這種時候往往就非常需要一件東西——摺疊椅。摺疊椅產生於中國古代,其本身形狀和其他材質方面和現在相差無幾,但有一點卻是例外,如今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在古代確實有錢人家的家居物品,並不是人人都有。

前些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在進行挖掘活動時,找到了距今2000多年前新朝的一把青銅卡尺,經研究發現:這把卡尺除了精度上的絲毫差距之外,其他的形狀等方面幾乎跟現在的遊標卡尺沒有任何區別。雖然如今的我們花一些錢就可以隨便買到,但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誕生的青銅卡尺確實罕見,不得不令人驚歎。



歷史上最早的煤氣灶

最讓人覺得耳目一新的是出土於商朝遺址中的一些食器,考古學家在商王武丁皇后婦好之墓中曾發現了一些擺放有序的食器。這些食器形狀不同,有碗狀、方格子狀,以及其他一些形狀,並且用泥土連接在一塊,形成了一個原始粗糙的“煤氣灶臺”。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就能有這樣的物件,屬實讓人佩服。


除此之外,咱們老祖宗還有很多有趣的發明,不過在當時看來並無大用,便被稱作了奇技淫巧的東西。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說到老祖宗發明的奇技淫巧的東西,那真的是太多了。我們都知道,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發明的東西,確實讓我們今天為之汗顏。不可否認,他們很多巧奪天工的發明,截至今天已經流失了很多。

下面我們選最為主要的來盤點一下吧。

摺疊椅

這麼高大尚的摺疊椅是不是很現代化,看上去很舒服。事實上這個椅子,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很普遍了。

你可以說坐在上面休息,也可以在上面睡覺,還可以在上面方便,當然了你若是想在上面做其它的動作,也不是不可以。

總之,有了這一把椅子,你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想在什麼地方,就可以在什麼地方。

冰鑑(冰箱+空調)

這個冰鑑是20世紀70年代,曾侯乙墓裡出土的。他的功能有兩個,一個就是儲藏東西,相當於冰箱。另一個就是空調的功能,因為他的蓋子上有小孔,從小孔裡可以散發出冷氣來,這樣還就可以調節室內的溫度。

你看看我們的老祖宗是不是很聰明呀。可以說現在我們享受的一切現代化成果,都是從老祖宗哪裡得來的啟發。

當然了這個材質為青銅的笨重東西,都是貴族才能用的起的,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是消費不起的,也沒有地方能買得到。

是不是很高大上的一種存在。

春凳

聽名字我們就知道這個凳子是在春天裡用的,大家都知道春天一到天氣轉暖,老百姓又沒有降溫的東西。

所以,大部分就會帶上一個這種凳子,既可以在上面坐著,又可以在上面躺著。是不是用起來很方便。

這種春凳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主要是我們有了取代品。

再說了現在若是帶上這樣的凳子出門,容易交不到朋友的,是不是?

但是,想想古人,他們在用這個的時候,是不是很帥?

木牛流馬

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主要是用來運送糧食的。

據說這個木牛流馬自己就能夠走,每天還能走20裡地。只不過它的製作工藝和原理,我們現在已經搞不懂了。

馬桶

這個蹲式馬桶,是不是現代感十足。我們現在的馬桶設計,估計也是受它的啟發。可能你不知道,這個馬桶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們就開始使用了。

圖片上的這個馬桶,就是從漢代梁孝王劉武的墓室裡拍攝到的。你看古代人的生活,是不是早就很現代化了。

對了你還知道哪些,古人發明的奇技淫巧的東西?


史學達人


一說奇技淫巧,大家總能想到馮小剛,因為馮導曾說自己的作品就是”奇技淫巧以悅婦孺“。福垊給您透露一下,這話最早其實是周武王懟商紂王的。在《尚書.泰誓下》,周武王怒斥道:

今商王受(紂王)……自絕於天,結怨於民……崇信奸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姬發這話就是批評蘇妲己她老公胡作胡為,就喜歡搞些新花樣逗女人開心。近代以來,咱們對西方科技都藐視地笑他們是奇技淫巧,古人的意思就是“洋會玩”。福垊總結一下,奇技淫巧是個貶義詞,其意思就是逗小孩、泡女生的裝×神器、裝×神技,這是讓玩物喪志的玩意或技能。比如今天的泡妞的小魔術,就是古人所說的奇技淫巧。咱們對奇技淫巧總會說城會玩,但您要了解古代的大招,您會後退三步,大呼:古神玩!會玩算什麼,古人是神玩,驚得您,只會說:神了!就服你!不過,這個奇技淫巧,最後還玩出了悲劇。就讓福垊帶您見識見識一下吧。

閣下何不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自古以來,多少人都有上天的翱翔的夢想。如鷹擊長空,似大鵬高飛。被於譽為我國航空第一人,就這樣華麗登場了。他就是萬戶,就是萬戶侯的萬戶,這麼霸氣的名字,不是真名字,而是朱元璋封他萬戶。他本來只是一個求長生煉丹的,可在一次煉丹爆炸中受到的啟發。他和他的弟子發明了武器,吳王朱元璋攻下婺州(金華)後,帶的火器和弟子來投,屢見奇功,被封為萬戶侯。



他的真名叫陶廣義,明太祖御賜其名為成道,大概是希望他能夠修仙成道,成為飛人。1390年,老大爺的他腦洞大開地創造了一件飛行神器,他這是要上天的節奏。只見這個飛行神器表面來看是一把椅子,但椅子綁有47支火箭。為了安全,他讓僕人將他捆在椅子上,他兩手各握一隻大風箏。僕人覺得又好玩還刺激,就是擔心發生意外。可老萬戶一定要飛,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還有一種說法是,老陶在椅子下方周圍綁著火箭,將身體固定在椅子上,他肩挎巨型大翅膀。他是通過火箭的推力加上翅膀的浮力,來實現大鵬展翅高飛的夢想。不能不說,他的腦洞大開還是有科學依據的,然而哪有試驗一次就成功了呢?



僕人點燃第一排火箭,成道就像修仙成道一樣飛起來了。大家歡呼雀躍,第二排火箭也自動引燃,只聽一聲巨響,這件飛行神器炸了。風箏斷了線,跟椅子一體的陶成道,從高空跌落,然後也就沒了然後。他也是拿生命為科學獻身,儘管他失敗了,但他的創新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為紀念他探索飛行的忘我精神,特將月亮之上的環形山,命名為萬戶,英語是wan hoo。


福垊


奇技淫巧在古代就是非“正常”的成就。

奇異而精緻的製品:《尚書·泰誓下》記載: “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絕於天,結怨於民……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商紂王為取得妲己一笑,竟發明了“炮烙之刑”,於膏銅柱下加炭生火,讓有罪之人光著腳在上面爬,因疼痛難忍,墮入炭火之中,被活活燒死。

奇特而精巧的技藝:《元史·阿沙不花傳》: “以蹴踘而受上賞,則奇技淫巧之人日進,而賢者日退矣,將如國家何?”

“以蹴踘而受上賞”,說的是踢蹴鞠的技術高超,受到皇帝的獎賞,這裡的奇技淫巧指的就是人的技藝了。

在古代那些技藝出奇、精巧之物數不勝數,我在這裡分別列舉一個代表。

出奇的技藝:畫物能動絕技

《古今秘苑》一書中記載:用老鵝膽一隻,不可見水,灌一錢明礬粉於膽內,懸掛於避光通風之處,然後用此膽磨成汁調顏色作畫。用這種方法畫的畫,日則不見,夜則明顯;晴則不見,陰則明顯。畫中的人物能慢慢行走,栩栩如生。

精巧的物品:五臟俱全的銅人

宋代野史《宋稗類鈔》記載:章叔恭在襄州任副職期間,曾得到一尊醫生試針用的銅人。此銅人是精銅所制,五臟俱全。體外顯示人體穴位的小孔,一應俱全,小孔旁還標出穴位名稱。這是為病人針灸治療前,試針所用。

在銅人的穴位內裝有水銀,外面用石蠟密封。刺中穴位則針入而汞出,稍有偏差則針擱阻而不入。這樣用以試針或練習,可以幫助醫生找準穴位,判斷深淺,這真是神器一件。


按史索驥


先解釋一下奇技淫巧,奇是指新奇,技是指技術,淫不要想歪了,淫在古代是指過度沉迷的意思,巧是指手巧、做工精美。



奇技淫巧雖然是指創新、發明新技術,但在古代大多時候是貶義詞。如果普通百姓搞奇技淫巧,基本等同於不務正業、搞歪門邪道之意。

因此古代的發明一般都是為了宮廷或達官貴人享受,而創造出來的。下面舉幾個例子。

七巧桌

七巧桌算得上稀世珍寶,它是由一件平行四邊形桌面、一件正方形桌面及五件三角形桌面組合而成,據說可以拼湊出100多種造型。

七巧桌有三大特點:1、無論怎麼拼湊都不會有縫隙,不知道古代這位發明這是如何做到的。後世有不少能工巧匠仿製都沒有成功。



2、七巧桌非常牢固,基本看不到縫隙,然而全套傢俱竟然沒有一處使用過粘合物。

3、這件稀世珍寶流傳了上千年,沒有一處掉色,並且沒有上過油漆,不知道如何做到的。

摺疊椅

這是古代朝廷大員出訪的必備用品,雖然京官們出門有轎子坐,但休息的時候咋辦呢?

這時候摺疊椅就發揮作用了,可坐著欣賞風景,可躺著納涼休息,這可比坐在轎子裡睡覺舒服。並且攜帶方便,可以說是古代王公貴族長途跋涉的必備神器。



春椅

這個椅子就牛了,比現代的躺椅還舒服。靠背及坐墊都包裹著柔軟的皮製品,並且中間還有個柔軟的圓筒墊腰。

靠背後面有一根可調節的支柱,使用者可根據需要調整到自己最舒適的姿勢。另外那個放腳的支架也是可以調整的,可以配合支柱使用。

大家注意到沒有,椅子的扶手部分有兩個圓柱體,這應該是兩個把手,方便使用者起身。

那個坐墊設計的也是腦洞大開,這樣上廁所也不用挪位,直接在凳子上可以解決,不得不說古代有錢人、官老爺們真會享受。

當然古代類似的奇巧淫技還不少,都彙集了老祖宗的智慧,不過如果不是受傳統思想抑制,我們後世應該會看到更多奇思妙想的東西。




花木童說史


什麼是奇技巧淫?也叫做是奇技淫巧,古書《尚書·泰誓下》記載:“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大致意思是說發明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專門用來愉悅女人。今天就來講一下慈禧太后發明的兩個核桃。

想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為了保住小命,來了一場庚子西狩,說白了就是往西邊逃命。不過慈禧畢竟是太后,就算是逃命,也得講究排場,也得帶上大大小小的東西。

這其中,光是專門給慈禧用的東西,就有十幾個車馬廂。慈禧太后在前面跑,後面這些車馬相跟著。而這十幾個車馬廂當中,有幾個還專門用黃布蓋著。

不僅如此,這幾個黃布蓋著的車馬廂,可謂是守衛森嚴,旁邊站著幾個士兵左右不離。這裡面不是別的東西,是慈禧太后平時在閨房裡的東西。

要知道當時慈禧太后年齡不小了,正所謂人老珠黃,想要留住昔日狀態,只能靠著化妝來支撐。不過,越害怕什麼,越來什麼。這走著走著,就突然出現意外。

原來剛從北京跑出去的時候,因為擔心八國聯軍的人追上來,所以經常是走小路不走大路。結果遇到一條河,河上面有一座橋,這座橋年老失修,但是勉強能夠通過去。


不過西逃的人太多,慈禧太后先行通過沒什麼問題,但是等到這一隊車馬過去的時候,只聽嘩啦一聲,這座年久失修的橋塌了一小部分,車馬直接歪到了一邊。

再加上週圍的侍衛都是大內高手,可謂是眼疾手快,伸手一拖,倒是沒有讓這些車馬全部掉下去。不過,手忙腳亂之下,有一個抽屜沒有蓋嚴,從車馬上滑了下去。

“哎呀呀,這可如何是好,會不會丟了什麼東西呢?”專門看著這輛車的侍衛瓦喜一臉的害怕,因為如果丟了什麼東西,他的小命不保。

聽到後面的動靜,整個車隊的負責人貝勒薩博哈走了過來。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他也嚇得不輕,一腳就把瓦喜踹在水裡:“要是真出了問題,我們這一個車隊的人都要跟著你受罪。”

隨後,薩博哈騎馬跑到前面,追到了一位大內太監的身邊,低聲問道:“勞駕問一下,太后後面那塊黃布蓋著的車廂,裡面有沒有什麼貴重東西,剛才掉下去一個抽屜。”


“哎呀呀,你們這群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最近幾天,太后心情都不好,我看你們是直接往槍口上撞。”老太監毫不客氣的罵著薩博哈。“在這給我好好等著,我去問一下。”

沒過多久,老太監回來了,滿臉愁容的問道:“我問你,抽屜裡面的兩個核桃還在不在?”

薩博哈回答道:“核桃?整個抽屜都掉進去了,哪裡見到什麼核桃?”

“完嘍,完嘍,趕緊回去給我找,如果今天晚上找不到,等著殺腦袋吧。”沒有等到薩博哈回話,老太監轉身就走。

看到事態的嚴重性,薩博哈轉身騎馬回去,張羅周圍所有的人,立刻下河去摸。當時已經10月份了,山溝裡面的河水刺骨的寒冷,但是沒辦法,總比腦袋搬家好。


這從中午一直摸到晚上,終於在下游挺遠的地方,摸到了兩顆核桃。不過拿在手裡面,感覺有點不對勁。兩個核桃光滑無比,似乎用了很久,但是並不知道用處是什麼。

在水裡洗了洗,薩博哈小心翼翼的捧著送給了老太監:“您看看這核桃對不對,是不是太后丟的。”

只見老太監沒好氣的說道:“你在這等著,我去給你問問。”沒有一會的功夫,老太監從裡面出來了。“剛才給你問了太后的貼身宮女,算你們運氣好,這次小命保住了。”

又輾轉了一段時間,慈禧太后終於來到了西安。來到西安之後,慈禧太后的心情大好,決定論功欣賞。而這其中,還有一份薩博哈的功勞。

由於薩博哈找核桃有功,慈禧太后就把自己的貼身宮女賞賜給了薩博哈。新婚之夜,薩博哈也顧不著床笫之歡,非要問個明白:“那個核桃到底是幹嘛的,為何這麼重要?”


宮女本來不想說,畢竟是閨房私事,而且還是太后的閨房私事。然而轉念一想,現在嫁都嫁過來了,有什麼不好說的?

只見宮女說道:“這核桃來的不容易,雖說是普通核桃不假,但是這核桃的外皮,是我和幾個姐妹輪流用肚皮磨出來的。因為太后老佛爺老了,兩個腮幫子都已經凹下去了,平時不好化妝。化妝的時候,只能塞上這兩個核桃。”

“聽說你還把這個核桃丟了,可把我們幾個姐妹嚇壞了。當初為了磨出這兩個核桃,我們姐妹花了幾個月時間,肚皮都磨破了好幾次。”

聽完了這些,薩博哈內心感慨道:“大清不亡,天理難容。”


史之策


中國歷史上令人震驚的奇技淫巧發明,當屬機器人。而我國古代製造的機器人,竟然比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科幻小說中提到的機器人(波蘭文Robota. Robotnik)一詞,還要早出至少2500年以上。不得不說,我們的祖先實在是太偉大了,在機器人研究這一領域不知甩出歐美、東洋人多少條街。

《墨子·魯問篇》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春秋時期的魯班,製造出的一隻木鳥,全靠機械助力,就可以在天上連飛三天三夜也不會掉落。

挑逗周穆王妃嬪的機械人

《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十四年(公元前962年),西極之國(中亞地區)有化人(魔術師)來見,能入水火,貫金石,變化多端,穆王為其所惑,遂西遊。途中得能工巧匠偃師,制木偶人肖似真人,能合樂拍歌舞。穆王攜其同歸宗周。《列子·湯問》記載:周穆王西巡狩,越崑崙,不至弇山……穆王驚視之,趨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領其顱,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穆王始悅而嘆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詔貳車載之以歸。

公元前3世紀,周穆王到國家的西方去巡查,經過崑崙,還未登上弇山,便打算返回。這時,遇到一個名叫偃師的工匠,欲向穆王獻其技藝。因此,穆王問他:“你有什麼本事?” 偃師回:“小人制造了一件奇物,希望大王能看一看。”穆王道“明天你把那件奇物帶來吧!”次日,偃師求見周穆王。穆王召見他,好奇問道:“跟在你旁邊的是什麼人?” 偃師回:“這就是我親手製造的奇物,是個假人,欲獻給大王。”穆王驚奇細觀,只見這個假人亦步亦趨,行動自如,簡直就是個真人。巧妙到什麼程度?不但會唱歌旋律節奏合拍,抬起雙手就會隨著歌聲節奏跳起舞來,而且動作千變萬化,活靈活現。

周穆王越看越高興,遂將最寵愛的盛姬以及其它妃嬪們一同召來觀看。表演即將結束時,這個歌舞假人竟然挑逗起了穆王的一眾妃嬪們,一會眨巴幾下眼睛,一會勾勾手指,惹得妃嬪們一個個花枝亂顫。這下,可惹怒了穆王,當場就要處死這個假人和偃師。雖然偃師很是緊張,但他知道穆王誤會了,將這個假人當成了真人。所以,他當場將這個假人拆開,全是用木頭、皮革、漆、樹脂、白堊、丹砂、黑炭、青藤等物料拼湊而成。同時,穆王也是一臉的好奇,湊上前仔細進行觀察,發現假人肚內置有肝膽、心肺、脾腎、腸胃等器官,其它部位輔有皮毛、筋骨、齒髮、肢節等身體構造。當偃師將這些部位全部裝好後,假人又恢復了原狀。當穆王試著拆下假人的心臟,嘴巴就不能言;拆下肝臟,眼睛就不會動;拆下脾腎,雙腳就會行走。穆王驚歎不已:“人的技能竟然達到了巧奪天工的地步!”接著,穆王重賞偃師,並令兩乘馬車將假人和偃師一同送回了王宮。

中國古代3000年前的機器人技術,幾乎達到了現代的機器人水平,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卻沒能傳承下來。

驚退匈奴的女機器人

公元前200年冬,漢高祖劉邦率32萬大軍親征匈奴,結果卻被匈奴的誘敵深入之計困於平城外白登山上七日七夜。謀士陳平通過與冒頓大單于王妃閼氏進行談判,漢高祖最終得以脫困。

對此,《史記》記載:其計秘,世莫得聞。

意為沒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唐代太原司法書佐段安節的《樂府雜錄》中寫道:陳平令人制造了一個美女機器人,在城牆上跳了一段舞,素來妒忌心重的閼氏聞知後,深怕冒頓單于喜歡上漢人女子,從此自己失寵,因此規勸冒頓單于網開一面。

其實,還有另一證據可以證明當時的機器人技術之高。1987年,在山東萊西縣出土了一座西漢墓葬,發掘出了13具木偶,全身骨節可靈活做站立、坐、跪、蹲等動作。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木偶頭中的髮際線處佈滿了凹槽,他們認為應該是放置假髮用的。

同時,《禮記》中稱木偶為俑,用於陪葬。漢代木偶製作精巧,內設機關,活動自如,同真人相似。

可見,段安節所言未必為虛。

會當女招待的機器人

據唐朝張鷟撰寫的《朝野僉載》記載:洛州殷文亮為縣令,性巧好酒。刻木為人,衣為繒採。酌酒行觴,皆有次第。又作妓女,唱歌吹笙,皆能應節。飲不盡,即木小兒不肯把;飲未竟,則木妓女歌管連催,此亦莫測其神妙也。

唐朝時期,洛州(即洛陽)縣令殷文亮,平時既喜歡飲酒,又好交友,更是心靈手巧。有一次,一眾好友來殷府飲宴。期間,殷文亮將自己製作的一個木人拿出來,給其穿上鮮豔的衣裳,令其依次為大家斟酒。關鍵是這個“女招待”還會唱歌吹笙,並且與樂律合拍。同時,如果發現那位客人的酒沒有喝乾,“女招待”就不會再斟酒;如果那位客人沒有喝高興,“女招待”便會歌舞助興,並鼓動客人暢飲。

由此可見,該機器人的內部機關有多麼的奧妙了。

為何在春秋戰國、漢初時期,中國的發明創造會如此輝煌呢?不正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結果嗎。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曾言:“中國在15世紀以前,科學知識水平遠超同時代的歐洲,西方文明望塵莫及。”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自從漢武帝之開始,歷朝歷代獨尊儒術後,便將這些科技文明打入了下九流的“奇技淫巧”行列。雖然有利於朝政對社會的管控,但是卻阻礙了整個中國科技的發展。真應了那句古話:“收之桑榆,失之東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