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成都天府新區不修在城北發達的成德綿經濟圈,而修在南邊?

羽幻輪


為什麼叫“新區”,我理解的意思就是新的背景,重新定位,整合資源,佈局產業,提升效益,而上面的問題應該是解釋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為什麼劃在城南。

依稀還記得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國家對廣東深圳定位為特區,利用國家政策及資源打造出了一個特大城市;也還記得1992年上海浦東新區的成立,為現在超級大城市上海打了基礎,這兩個都是一個“新區”概念,都是對城市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有有所不同,特區還在為經濟原材料“奔波”,而新區則是為經濟注入“動力”!

而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為成都市經濟發展注入動力;設在城南是理由的:

一、成德綿經濟圈由來已久,是四川產業經濟高峰地帶,屬於四川省GDP前幾名,可以說是拉動四川發展的發動機和加油器,科技、交通、教育、產業集群、城鎮化(人口集群)都已經很成熟了,已經不能重新定位,佈局產業,更不能疏解城市發展產能、功能等作用,需要新的地區承擔,那麼設在發展中的城南更有意義,更具活力。

二、既然是新區,就需要有大量可開發產業功能的承載地,而且土地整理比較方便,開發成本更低,規劃起來更加快速和完善,成德綿雖然是經濟圈,但是比較一下還是有產業產能距離,不具備這樣的優勢(雖然可以整合資源),設在城南“生地”,開發即快速也高效。

三、“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畢竟是要建成國際國內的示範區,那麼城南的“航空港”樞紐和緊密南下“長江經濟帶”的趨勢所決定,保證成果共享;一是城南作為成都市航空樞紐所在地,對外交流的便利性增加,二是成都市的發展需要周邊的地級市兄弟城市參與和分享成果,成德綿已是一條成熟的經濟帶,德陽和綿陽已經參與和分享了成果(四川北部城市),那麼剩下的疏散成都市的產業集聚也就是川南城市的優勢了(比如資陽市與成都一體化,未來將承接一些汽車產業、成都製鞋產業等)。

以上僅為淺談,當然一個新區的建立是國家經濟發展和戰略考慮,在這裡不作過多解釋,歡迎大家發表看法,謝謝關注!


大內密探達康


成都北邊是成都發展比較早的區域,且位於四川經濟最活躍的成德綿經濟帶。成都天府新區優先考慮的確實應該是城北,而最後卻落戶城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成渝城市群概念的提出。

成渝城市群規劃提出以後,成渝城市群的定位是全國第四大城市群,要建設未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群。在這種大背景下,四川原來的一號工程----成德綿一體化,開始為成渝城市群讓位。而成都、重慶相隔甚遠,且重慶在成都東南方向,因此,成都大力開發東南方,開始與重慶進行對接。這種情況下,天府新區落戶城南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成都北上期望低於預期。

成都當然還是想往北發展的,北邊基礎更好,地形更好,同時北邊的綿陽、德陽基礎也不差,且更方便成都北出秦嶺、前往中原。但是,成都以北腹地太短,德陽對成都也存在競爭關係,協調難度較大,成都往北只能到達廣漢邊界。這裡的限制條件主要存在德陽一方,大概當時德陽也想憑自己條件成長為大城市吧。不過現在......

三,成南高新區取得巨大成功。

高新區在城南取得的成功,不僅給城南奠定了巨大的產業基礎,還產生了巨大影響力,並吸引了大量人口,成功把城南推向了成都的熱門區域。同時,高新區的成功,也是天府新區落戶城南的強心劑。


四,天府新區在南,可以有效帶動川南、川中大多數城市的發展。

天府新區如果在北方,對綿陽、德陽等少數城市是有益的。但是天府新區在南方,則川南、川中等城市密集地帶都會隨之受益。

五,城南開發成本更低。

城北因開發時間早,城市化水平較高,再開發難度較大。而城南開發晚,大部分區域是未開發的處女地,開發成本較低。


也是這些原因,天府新區最終落戶城南。後來加上成都與資陽的合作出奇順利,簡陽也為成都所代管。天府新區的地位更加牢不可破了。


蘇綻


天府新區是以國家的戰略,首先,天府新區為副省級單位,與大體量的四川省省會城市-成都市,是平起平坐的級別,全稱現在應該叫四川天府新區,大部分土地都是成都的轄區,所以有的時候叫成都天府新區。


成都的主戰場是在向東向南發展的,改變了成都千百年來固有的圈層城市模式,圈層城市模式在城市還為中小城市的時候,發展城市是最為經濟的,但到了城市需要向更高級別的奮鬥的時候,圈層城市模式的交通受到嚴重的制約,所以在十多年前,成都就提出了成都向東向南發展的口號,為什麼要向東向南發展呢?因為成都的東南面為成都的丘陵地帶,是不適宜土地耕種的,向東向南發展的好處還在於,把西邊和北面沃野千里的,富庶的成都平原,留與子孫耕等等好處。


現在簡陽市也迴歸了成都,成都更可以大展拳腳,穿越昔日的東郊龍泉山脈,成都城市的發展主戰場,延伸到了龍泉山脈以東,廣闊的丘陵地帶,成都高新東區。

昔日的東郊龍泉山,將打造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從傳統的圈層城市模式向一山兩翼的城市模式邁進,龍泉山以西為傳統的中心城區,也就是五環路以內,龍泉山以東為成都新城區,將著力打造淮州新城,簡州新城,天府空港新城。



如此,更契合了成渝經濟群,特別是成都和重慶相向發展,為打造中國強有力的成渝經濟區圈,而埋下伏筆。成都已經在向世界城市邁進。


見解派


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高度國際化的大都市!


成都正北,是彭州,什邡等城市,多丘陵,配套主要是物流、商貿!而南邊原本就有高新區!一馬平川,配套完善,定位匹配!


天府新區,提出的目標是”再造一個新成都”,和成都成為中國第六大中心成都目標一致!


餐先鋒幫轉鋪


最主要是基於用地的考慮,天府新區規劃面積600平方公里,如果是向北發展,必然在新都、青白江、金堂和廣漢之間佔領大量的基本農田,這麼大的土地指標,在全省甚至全國不容易通過,而南邊則多是丘陵荒地,不屬於基本農田,便於徵收拆遷,大幅降低開發成本。

另外就產業基礎上講,當時的雙流的航空、龍泉的汽車製造,高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條件比新都和青白江更好,更容易快速的發展和提升。

事實上,看這兩年成都北部的交通現狀、北改的落幕和德陽互通的滯後,也證明了當初的選擇的正確。


什葉藏


個人愚見僅供參考,第一南邊離機場近,交通是第一大優勢。天府新區主要承接技術和服務類,要知道以後發展這兩樣是重要引擎;這些產業佔地要求並沒有那麼高,而南邊地形基本是一馬平川,開發建設起來,效率會更高!而周邊配套像酒店、超市、醫院、銀行、學校又比較完善,免除了很多後顧之憂!再來說北邊,很多設施很陳舊了、急需改造,改造可是個大工程,耗時、耗錢;其次北邊工廠多,環境不太好,這與新興產業不符。所以天府新區選址南邊而不選擇北邊!


逛吃逛吃專列


簡單的來說,南部地區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靠近陸空交通樞紐中心,更利於發展,北部地區間隔多丘陵溝壑區域及遠離機場交通樞紐。

成都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佈局未來城市,長遠發展規劃是氣勢恢宏。天府新區提出的目標是”再造一個新成都”,天府新區規劃了"三橫三縱"的軌道交通線,將串聯立體城CBD等重大項目。修建鐵路新客站,將打通川南等地區。 新設計天府國際機場已經開建在即,待機場成熟運營後,規劃年客運量將達到8000萬人次以上,將是雙流機場的兩倍多,設計年貨物吞吐量達到約200萬噸左右。未來的成都新機場,將成為繼北:、上海、廣州之後的中國第四大航空樞紐。以上規劃與成都市想躋身於中國第六大國際都市圈的目標一致。天府新區優先發展,也會直接拉動南部經濟崛起契合成都市的健康長遠發展思路。

而北面成德綿經濟圈位於北面,由於地理缺陷無法成點連片,更不能帶動南面的發展。





筆者:曾周遊全國大部分城鄉,多年獨立創業者,才疏學淺,卻喜歡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希望與您一起學習、討論、分享!喜歡請關注我哦,期待與您在思想上的交流。


學而不才


首先要搞清楚天府新區的定位:

打造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先行區、西部地區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和內陸開放高地,成為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樣板。


那麼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支撐起這樣的天府新區呢?


1、交通:

作為對接國際的戰略規劃,首先是國內外航線的通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距離天府新區核心地帶僅有二十多公里,加上在簡陽新建的機場,雙機場將成為中國第四大國際航空樞紐


第二城市軌道交通在成都聚集,而且成都也是西南乃至整個西部的交通樞紐質疑


2、區位優勢:


成都作為西部重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城市服務功能,不管是商貿、科技、產業聚合能力都領先西南,依靠成都已有優勢資源,天府新區建設也會有基礎。


3、地理位置:

現目前的天府新區位置自然條件優越,規劃區域原來工業甚少,水系發達,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有利於建設公園森林城市,開發成本相對較低!而且農業也相當發達,農產品數量繁多,天府新區的規劃不僅僅像成都高新區全是高樓大廈更具有全面性、可持續性以及多樣性的特點,宜居、宜商

△ 天府新區直管區特色產業小鎮規劃佈局圖

成德綿經濟圈雖然較為發達,但是重工業區多,天府新區主要發展高科技產業以及商貿,所以選擇天府新區現有位置還是有所考量!


4、成都的主導地位


成都作為省會城市,有著重要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成都也在實行“東進、西控、南拓、北改”的策略,甚至有“成都向南”的口號,天府新區直管區在成都南部,有開發價值以及潛力,可謂是一拍即合


如果成都想把規劃留在這裡,在城市博弈中是佔優勢的


天府生活派


修天府新區的目的是發展四川大成都的經濟!經濟是要講口岸的。無論是小到一間鋪面或大到一個經濟區,都和口岸有直接的關係!口岸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今後的經濟發展,甚至是生死存亡!在定調之前,我想有許多專家早已看到了這一點。向北,一個地勢,一個人口,決定了對經濟新區的限制。向南,地勢和人口是經濟新區的優勢!所以,把天府新區的建設定調南面是政府的英明決策!首先,它的幅度廣,人口密度大。其次,所涉及的地區經濟基礎強,基礎設施好,地勢開闊平坦交通發達及區縣較多,這就為未來的天府經濟新區打下了良好發展的基礎!謝謝!


快樂王子128281691


上個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為了發展中國經濟,大力發展東部沿海,特別是北上廣深等城市迅速發展,超越了中西部;大城市發展起來了就需要轉型,發展第三產業,把多餘的資源轉移到省內其他城市,像廣佛同城化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佛山承接了廣州多餘的資源,大城市帶動了身邊的小城市,拉動了經濟。而如今為了可持續發展,中國各大城市有必要發展成為城市群,中國最厲害的就是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這個時候國家要大力發展中西部,以成都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應運而生,它是西南的發展高地,代表了西部地區的最高水平。然而成都重慶距離300公里,這中間還有遂寧資陽等部分小城市,這些丘陵小城市發展的很慢,經濟不是很好。為了共同打造成渝城市群,成都重慶需要對向發展,即成都向東南方向發展,重慶向西北方向發展。想發展這些地級市真的太困難了畢竟成都不想北上廣深那樣有多餘的資源,成都自己的資源都不夠吸收,所以這時候需要一個政策,需要一個引動資金流入的東西,天府新區應運而生,它就是為了引進資金,引進資源的,如同一個跳板一樣牽動成都重慶。所以把天府新區設立在南方向龍泉驛雙流新津的比北方的德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