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您认同“英语无用论”吗?

风宪台不及阁大学士


我以为在世界上,还没有只用汉语,汉文之前英语是有用的,等世界上只有汉字一种文字的时候,英语就不用学了。


菩提本无树463


基本认同。我退休前就是一位英语老师,从教几十年,亲身经历告诉我,很多人学了英语几乎用处不大!虽然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少,但是,英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用处微乎其微。更令人不解的是,英语分值太高,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增加了学生负担。令人惋惜的是,有些学生因为英语改变了人生轨迹。

多年来,因为英语不知道害苦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毁了多少人才!

因此,英语不能成为主课,可以作为副科(或者选修课)来学习,最多分值60分(20听力,20口语,20写作)。


音乐成成


有用,但它的用处被夸大了。语言文字是交流工具,在现在的世界环境下,多掌握一种工具当然好。可是,工具都有局限性,它有自己的适应人群 ,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用它。而且,工具一旦不用,就会废了,语言文字不用 ,就要忘掉。英语看来用途很广,其实是很窄的,何况还有替代物,比如翻译,译文。我曾学过10年俄语,工作后从未用过,也就都还给俄罗斯。我妻子学过俄英德三种语言文字,工作后除了考职称时用过一次英语,再没有用过。当然时代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不能完全用老眼光一成不变地看今天的事。但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未必是正常的。其实,从根子上看,造成今天这种局面,未必与一些人的崇洋媚外思想没有关联。


朱企泰


我从初一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学英语就是为了考试: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考博。此外,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一生中最好、最多的记忆力都用在了英语学习上,这是浪费。

很多高校都有外语学院、英语系或英语专业,培养了很多英语人才,他们毕业后,大部分并没有从事英语翻译和英语教学,而是考公务员、考研,这也是浪费。

我拜访过一位老教授,他英语学得好,曾经翻译过英语著作(英翻中),但是他后来也不会说了。因为基本用不上,就撂荒了。

我自己的导师,曾经在加拿大留学,回国后从事外国教育和英语教学研究,他对我说,回国时间长了,英语都不会说了。

总之,我觉得网上热议的“英语无用论”是成立的。


慈善文化研究


先不说英语有用没用,说一下个人经历:

曾经是一名造船工人,随社会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船上设备也不断更新,进口设备随之而来,比如舰船上主辅机及配套产品接口全为英语标识牌,不懂英语就是个傻子,还好当时孩子正在上大学,我把铭牌拍下来发给孩子翻译好再发给我,省去了去技术部分查资料的麻烦,从那时起我知道了英语对普通工人来说也是有用的,更别说对科研人员的重要性了。

目前我们只是个发展中国家,离强大还差的远呢,所以学习好英语很重要!


洋柿儿


我是农村的小孩儿,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双科),到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突然加了一门英语课程,全校就一个业余的英文老师,一个星期就一节英语课,而且英文还算在考中学的分数上,结果就是因为这该死的英语我没有考上好的中学,到了初中后还是英文拖了后腿,最后万念俱灰,干脆三科都不学了,心想着反正语文数学读得再好有屁用,英文考不好依然上不了好的高中和大学。讲真的,这个英文真的害了很多和我一样的人,英文可以学,但没必要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吧?我现在看到很多和我一样偏科厉害的人


永创未未来


这种观念我绝对不认同,如果你想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老一辈那样默默地生活一辈子也就罢了,但凡现在这个社会不说不懂英语就寸步难行,但在工作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不方便,拿我自己亲身经历来说说英语的重要性。

1980年高考,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我考了359分,不包括英语成绩,政治没考及格,语文刚刚及格,理化九十多分,英语只考了11分,完全是连蒙带猜得到的分,当时本科录取360(含英语,算百分之三十分)我加上英语三分,刚刚搭上本科线,本来想上大连海运专科学校的,因为搭上本科,老师叫填几所本科院校,说本科毕业是21级干部,工资要比大专高一级,结果这英语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被服从分配录取到一所农业学院畜牧专业,对我这种喜欢无线电电子的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差点想退学,后来靠同学们的帮助以全系倒数第二的成绩毕业了。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英语能考及格我就达上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学我喜欢的电子专业完全没有问题,也许中国现在就多一个雷达专家了[捂脸]

后来业余爱好还是离不开电子无线电,但直到九十年代后期电脑的出现才真正体会到不懂英语是一件多么难受的事情,当时自己办公司,为了省钱,几十台电脑都是自己组装,自己装操作系统,但系统一出毛病就歇火了,不懂英语,不知道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进口的东西也看不懂说明书,还有好多方面都是不懂英语带来很多麻烦。

鉴于自己在英语上的问题,所以一开始就告诫儿子一定要把英语学好,后来儿子考上名牌大学,由于贪玩游戏,大学居然没有毕业,好在他英语不错,现在深圳机场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因为英语好主管对美国业务,总算有口饭吃。

过去老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虽然说英语不是什么特殊技艺,但有一个特长总比没有强,在目前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看,以后不懂几门外语根本就跟不上时代潮流,所以我认为要想不被这个世界淘汰,一定要学好一门以上的外语,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


云游四方的云


英语有用。但是那只是对少数人来说,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没用。所以,今后英语最好作为选修课,让愿意学的人学。没必要全民动员。


怀财捕鱼


学而致用,如果学而不用,那就是浪费。不论是英语还是其他国家的语言,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都显得特别重要。

英语的学习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根刺。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甚至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我们刻苦学习英语,真正实应用到的,恐怕千万分之一都没有吧?大部分的人,我们用大把的青春资源,去学习这种根本没用的东西,你认为值还是不值?

我确实没有看到英语到底有多重要,为什么我们要用大把的时间去学习它?还把它纳入高考的范畴。是我们青春的时间太多了吗?现在的知识量大,课程紧张。如果我们把这些时间用在,其他知识的学习上,我们是否会学得更好,更轻松。

国家的教育体系我无意评判,让我真心的希望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疏通渠道,更好更快捷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普通工作的人群,还给他时间,让他们学习更轻松,不要再做这些无用功了。


驭风访友


初高中还是要学的,但高考和大学就没必要趋之若鹜了。

其实物理远比英语重要!这几年中国人在英语上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真的太不值得。。。

英语用得着当然有用50万人,用不着十年青春化作土900万人。每年近千万学生招收700万大学生,最后有多少人会出国?有多少人做外贸?又有多少人需要踏踏实实地在国内做好眼下的事情?英语必考把巨大的人力引向无用的工具科目,而不是实用的素质和技术,刷掉了太多人才。现在正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候,此时最该推广的是中文啊,为了全人类。。。

上个世纪之所以把英语作主科,首先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曾经英语是很重要,因为当年我们很白痴,什么都得跟洋人学。其次,当时没有翻译软件,就只能依靠人力。而大学英语专业课程与技术背景脱节,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所以只能全民背单词,自己解决。

但此一时彼一时,时代变了,现在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洋人更对更先进。我们已经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有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培养出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人才,也积累了很多的科技类文献。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已经有很多翻译软件可以完成文字和声音的转译。人人面壁苦背单词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

只有让中文立足,才能完全摆脱对洋文的依赖。全民学英语,不仅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更是对洋人的纵容。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再是唯洋是瞻,而是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完善中文文献,特别是内部文献和权威期刊。英文刊物由专业翻译制成中文文档,整合到国内知识库中。让所有读者可以不必再关注洋文。

其实中文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只有两种语言,中文用于交流,英文用于编程。中文国际化,不仅可以减轻国人负荷,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当前存在的问题:

1)英语专业的课程没有与技术背景相结合

解决办法是高考翻译类需在数理、生化、政史哲地三个方向上选考一个方向,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改为以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为目标。

2)没有专业翻译机构

解决办法是扶持创办基于互联网的私人翻译社,投入科技类文献翻译事业,同时解决英语人才就业。

3)知识库和权威期刊有待完善

解决办法是整合内部资源,建立安全易用的权威知识库,并鼓励百度、知乎等完善中文知识体系

4)英语必选且分值高导致的资源浪费

解决办法是把英语改为及格考,过了就可以上大学。除翻译类外,仅对于英语成绩前10%的给予最高20分的加分。

附高考最佳方案:

初高中全科教育。高考除翻译和艺术体育专业外,语文数学物理必考150,然后生化、计算机、政史哲地三选一,英语自由选择仅对成绩前10%的人给予最高20分的加分。统招按对口专业和规划比例录取!

这样通过初高中全科教育,和物理高考必考,就从根本上实现了文理不分科。这才是文理不分科的真正内涵!

原理:从科目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人才,就是接受过初高中全科教育,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语文)逻辑思维(数学)和科学素养(物理),又在专业领域和专业交叉领域(如计算机、生化、政史哲地)有较强技能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长为大师,才能担当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