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英国出了哪些“昏招”,把自己从日不落帝国的神坛拉下到目前的境地?

Crazy历史


最大的昏招是没有在地理大发现后,对世界地理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英国皇室把英格兰主体民族整体搬迁到美洲,在现在的美国和加拿大范围内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将现在的“英国”留给苏格兰民族,由苏格兰单独行政,实行高度自治。将威尔士民族整体搬迁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由威尔士民族高度自治。英国皇室作为这三个国家的共同“国家领袖”,掌管联合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任命。

对其他殖民地,如印度,南非等则由英格兰国,苏格兰国,威尔士国按照利益股份管理。

这样的话,“日不落”帝国或许长存。

所以说:英国皇室没有决策好最高战略是瓦解的最深层的原因。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误,战后的高福利政策等则是重要原因。

不知道,对中国的今后有没有启示作用。


藏像


英国昏招太多了,有些是形势判断错误,有些是为了面子死撑。


布尔战争

布尔战争被许多人认为是大英帝国衰退的起始。为了彻底消灭布尔游击队的活动基础,英国军队下令先后将13.6万名布尔人妇女,儿童和老人以及8万多黑人仆役统统从被焚毁的农场上抓走,用敞蓬货车或牛车运到一起,关进集中营。


在布隆方丹集中营里的帐篷。


南非的集中营首创于1900年9月,起初是收容那些家园被焚毁的布尔军人家属的难民营,基钦纳在1901年将其改造为关押所有布尔平民的集中营。南非境内的集中营有50多座,分布在开普、德兰士瓦、奥兰治和纳塔尔的铁路线两侧,以及约翰内斯堡、布隆方丹、德班等大城市近郊。集中营内实行严格而苛刻的配给制度。每人每天0.75磅淀粉(约340公克,可能是玉米粉、面粉、白米或马铃薯),一盎司咖啡(约28.35公克),两盎司砂糖,半盎司食盐,每周一磅肉(若是游击队亲属,就算是妇女、儿童亦不给肉[7])。婴儿和六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可以领到四分之一夸脱的牛奶。黑人集中营的情况更糟,但是他们可以得到黑人亲友的接济,也可以在宣誓效忠英国后被释放。集中营的四周环绕铁丝网,凡有试图翻越逃跑者一律射杀。集中营内人口密度极高,营养不良,帐篷、毯子、衣服和药物奇缺,瘟疫流行,死亡率极高,奥兰治地区白人集中营的死亡率在1901年10月曾高达40.1%。

在英国集中营里,被埃米莉·霍布豪斯访问的布尔人。

集中营的高死亡率严重动摇了布尔人的士气,同时也使英国人的形象在全世界面前一落千丈。英国妇女埃米莉·霍布豪斯为集中营的状况所震惊,向国内提交了一份长达15页的报告,描述了集中营内的惨状。霍布豪斯小姐被英国政府宣布为“祖国的敌人”,立即逮捕并驱逐出境。但是她回欧洲后坚持斗争,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野的自由党以青年的威尔士民族主义者大卫·劳合-乔治为首,猛烈抨击保守党和陆军的野蛮政策。瑞士、德国、荷兰、法国、美国派出了视察人员,欧美各国向集中营内的平民捐赠了大量物资。在国际和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国会不得不派出调查团前往南非。在对基钦纳和集中营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集中营的配给和医疗条件方得以改善,死亡率迅速跌落到2%。

在集中营中的布尔人妇女,儿童


整个布尔战争期间,死在集中营内的布尔平民共有27927人,其中包括1676名老人,4177名妇女和22074名儿童。这件事情使得英国人文明、开化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并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英国人的国际声誉。


一支布尔人突击队


更糟糕的是此战对英国国力的损害。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英国先后动员了45万军队(英国官方统计数字为448435人),其中25.6万为英国正规军,10.9万为英国志愿军,5.3万为南非英国殖民地军队,3.1万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通过海路运到南非的军队前后共计38万,此外还运送了35万匹马、10万匹骡子,134万吨军事装备和其他物资,先后动用了1027艘舰船。参加战争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部队共有1072名军官和20870名士兵阵亡。到1902年5月为止,英军已经在南非靡耗两亿两千万英镑军费,战死两万一千多人。



从各方面说,英国人在布尔失去的,远比他们得到的要多。这也是英国的第一个大错误。


二战绥靖

绥靖政策在欧洲的推行,以英法对德绥靖为主要内容,英国为主导。


1935年3月,德国退出裁军会议,由原先的秘密扩军转变成公开且大规模地扩军备战。英国与德国缔结《英德海军协定》。

1935年1月,法国与意大利签定罗马协定,怂恿意大利于10月挑起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英法操纵国联虽然不得不宣布对意大利经济制裁,但没有实施两项重要措施,即禁运石油和封锁苏伊士运河。1936年5月,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5年8月通过的美国中立法,在1939年11月作了修改之后是绥靖政策的变种。

1936年3月,德军进入莱茵非武装区,英法按兵不动。8月德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则推行不干涉政策,客观上是纵容干涉者,结果,共产主义领导的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德国借西班牙战场完成了军事实验。



此时,考虑到苏、法、捷三国彼此签订了互助条约,加上英法之间也有互助义务,斯大林曾建议,建立一个英、法、苏、捷反对纳粹德国的联合阵线,并制定一项对付德国的联合军事计划。可是,英法因为斯大林是共产主义者的缘故,不仅对此不热心,而且于1938年10月,把慕尼黑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让德国获得了苏台德地区,史称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最极端的表现。


此后,英法相继同德国发表了带有互不侵犯性质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而希特勒则得寸进尺,1939年3月,德国又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扬言进攻波兰,但即使在这个时候,英法依然采用绥靖政策,没有及时干预。最后,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但英法依然在前八个月宣而不战,使得波兰快速沦陷,而且德国在占领波兰后得以重整军队。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英国人被迫以一己之力(加点美国援助)对战纳粹一年之久,直到希特勒脑抽开启巴巴罗萨计划。


二战导致英国元气大伤,举国上下充满着厌战情绪。结果工党借机上台,大肆搞裁军政策。英国经济政策也从传统的“不干涉主义”转变为“社民主义”。这个转型非常致命,让英国人直接退出了列强行列,变成一个高福利的懒人国,直到撒切尔上台才得以扭转。


三桂历史


英国出了很多昏招,但根本原因是英国人的格局不够。

作为世界霸主,他整天想着怎么去做欧洲的搅屎棍,却忽略了一个霸主应该去充当世界的搅屎棍。

大英帝国崛起于16世纪末,在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他就像开了挂一样,在全球各地不断扩张。哪怕是仅仅利用东印度公司,也能够成功殖民巨大的南亚次大陆。

到19世纪,大英帝国达到极盛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的大英帝国)

在此期间他几乎击败了世界上所有称得上名号的大帝国,比如大清帝国、沙俄帝国、法兰西帝国等等。

此时的大英帝国就是无敌的象征,比今天的世界霸主美利坚合众国要威风的多。

但是,进入20世纪大英帝国衰落了。

到今天,他曾经纵横大洋排名世界第一的海军,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俄国总吨位都比他高,追忆往西给人以日落西山的沧桑感。

大英帝国沦落的如此境地,和他作为小岛国没有足够开阔的战略格局相关,哪怕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大英帝国还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欧洲,殊不知大洋的另一头已经崛起了一个巨兽美利坚。

所以,个人认为,大英帝国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19世纪的时候没有遏制美利坚合众国。

19世纪是大英帝国最辉煌的时候,也是他盛极而衰的时候,这个盛极而衰并不是指大英帝国的国家实力出现了衰落,实际上第1次工业革命、第2次工业革命,大英帝国都是重要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

只不过他的隐形对手美利坚合众国在19世纪利用大英帝国麻痹大意的机会,成功实现崛起最终把他从霸主的位置上推了下去。

其实,大英帝国面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崛起,有很多次应该能察觉出来这个国家对自己的威胁,只不过他的格局不够没有在意罢了。

美利坚合众国第一次挑战大英帝国就是著名的美加战争。

这次战争被称为美国的第二次独立战争,但是战争的挑起者却是美国。

美国当时已经独立了一代人的时间,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土地,而是试图向北兼并加拿大。

于是,和英国爆发了战争。

没成想加拿大人民对大英帝国忠心耿耿,他们配合英军对入侵的美军进行了坚决抵抗,甚至反攻到了华盛顿烧了白宫。

这场战争进行了2年多,美国阵亡3000多人,相当于战前的整个美军的一半,还有1.5万人因为其他原因死亡,英国的损失也差不多是这样。

达到最后,双方精疲力尽,签订了和平协议,并且持续到今天也没有发生冲突。

(美加战争一幕,面对美国的强势崛起,英国竟然愿意和谈,换做欧洲国家早就不遗余力的打压了)

其实,美国的这次扩张英国人应该有所警觉,采取手段遏制住美国人的野心,可是并没有。

利用大英帝国的麻痹大意,美国向南兼并了墨西哥北方的大片领土,并且成功实现了西进。

到了19世纪后期,美国终于成为一个国土面积几乎和欧洲相当,土地资源也不逊色的强大国。

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迅速工业化,开始了第2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美国工厂)

到1896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就已经超过了英国。

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的第2年,就把英国从南美洲赶了出去。

此时的英国仍然没有警惕美国的野心,而是老老实实从拉美地区撤走了。

大英帝国横行世界200多年,不占便宜就算吃亏的性格遇到美国就像遇到天敌一样。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大英帝国却似乎很愿意接受这一切。

19世纪末,欧洲各主要强国开始了军备竞赛,而美国和日本作为后起之秀也没有在这场军备竞赛中缺席。

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国,美国的潜力更是远超其他各国,即便如此,大英帝国仍然没有对美国的崛起有所警觉,而是把遏制目标对准了德国。

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偏居北美大陆的美国向交战国出售武器物资等狠狠赚了一笔,从英国的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

即便如此,英国仍然没有对美国有所警觉。

直到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利用战争成功在大西洋、太平洋、东亚、欧洲等地建立了无数军事基地,成为事实上的霸主国家。

(二战中强大的美国)

英国面对强大的美国也只好接受这个事实了。

本来英国还想在二战结束后维护自己的殖民利益,没想到美国霸主一点都不给面子,为了从英国手中夺取尽可能多的全球利益,他支持了英国治下的殖民地独立。

就这样,英国一点儿一点儿成了孤家寡人。

在此期间,美国为了让英国放弃殖民利益,不惜对这个国家进行严厉的教育。

例如,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英国想要扼守苏伊士运河的水道,保持这一点点殖民权益,美国不仅不允许,还使用强制手段扰乱英国经济,逼英国放弃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权和管理权。

失去了大量殖民地的支撑,大英帝国退缩到了小小的英伦三岛。从那时候起,他就再也没有能力和美国争一争短长了,只能作为他的小弟亦步亦趋。

所以,如果在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能够及时发现美国的野心和他所带来的威胁,利用自己强大的综合国力阻止美国向外扩张,并且将北美大陆碎片化,使之成为像南美大陆一样的众多国家。

这样就没有一个北美国家有能力和大英帝国对抗,而这些国家也必然会倒向大英帝国,成为他的小弟。

大英帝国利用整个北美的资源,照样能够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德意志帝国。


大英帝国格局不足,也让他在二战期间犯下了重大失误,那就是坚持绥靖政策对德国妥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英帝国一直希望德国能够向东方进攻苏联,不惜背叛了自己的盟友波兰。

实际上,如果没有英国的绥靖政策,当德国出动主力部队攻打波兰的时候,英法几百万大军从背后袭击德国,趁对方主力部队不在的时候可以轻松攻到柏林,完全有能力推翻希特勒的纳粹政府,扶植一个完全听命于英法两国的新德国政府。

然后利用德国、法国、波兰、北美各国等众多盟友的国力和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与苏联竞争。

如果这样,英国的霸权还能再持续个几十年。

此后,英国就算是衰落了,可以肯定比现在风光。


历史风暴


讨论英国为何会衰落,不能抱着落井下石的心态来看待。而应该客观视之,从其身上吸取历史教训。



因为,相比于昔日最鼎盛时期,目前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力确实大不如前。但如果纵向对比,也就是与曾经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早于英国先称霸的殖民帝国相比,英国的情况也不算很糟糕。毕竟英国目前仍然是世界排名前五的经济体,仍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伦敦仍然是世界经济、金融和文化交流中心。

并且,英国的军事也还有一定存在感。

比如,1982年的马岛战争和黎巴嫩战争,1991的海湾战争,1992年的波斯尼亚,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0年的塞拉利昂,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以及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英国佬无时无刻不在刷存在感。

现在的英国,算是几千年历史中,很体面的没落帝国了,它不仅没有亡国灭种,而且还通过和美国精神内核的传承,以及英联邦国家的链接,继续以强国身份在国际上持续它朽而不死的影响力。


因此,鉴于英国并非是崩溃式,死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的没落,所以它没落的实质,其实就是它被美国超越了。而又鉴于英国是被美国超越了才丧失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所以我们应该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英国为什么会被美国超越?


那么,为什么呢?

我觉得,原因有三点。

第一,英国人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没跟上国际形势的变化。

英国自从成为超级大国后,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防止欧洲统一,分化欧洲。这一点,英国人赢了。然而,英国人把目光锁定在欧洲的时候却忽略了它的西边突然出现了一个“新欧洲”,这就是美国。

美国的崛起,就好比一群羊在打架,然后突然来了头老虎大,把羊群一勺烩了。

当然,英国人在历史上并非完全没有注意到美国的崛起,但固有的欧陆观念太深,使得英国人没有足够重视美国。而没有重视的结果,就是美国对英国下死手。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后,当时欺负英国最狠的国家,不是死敌德国人,不是老冤家法国人,更不是被英国妖魔化的苏联人,而是美国佬。

英国被美国摆了一道后,美国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继续拆台,导致英国最终丧失了大部分殖民地,沦为了二流强国。

美国当时狠下心对付英国,其实就是美国人明白,绝对不能给英国喘息之机!否则便是后会无穷。


第二,英国的有效人口太少,国家体量不如美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在技术上一直有优势。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很好地支撑了本国的发展。但问题是,英国的有效人口总数太少了。

何为有效人口?说白了,就是真正被英国人视为“人”,而不是“牲口”的工业劳动力。

昔日鼎盛时期,大英帝国统治下的人口总数并不少,大约有四亿人。但是,英国人却不把这些殖民地的二等、三等公民当人看,始终没有同化殖民地人口。

后来随着殖民地人口的识字率不断提高,开启自己的现代化过程,殖民地人口的民族意识觉醒,而英国的本土人口又不足以压制庞大的殖民地,一旦发生战争国力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殖民地独立。于是英国的殖民体系最终也崩塌了。

相比于英国,美国在这一点做的很好。虽然美国也有很严重的种族歧视,但在美国,甭管你是白人、黑人、亚裔、拉丁裔,到了美国就一定是劳动力。最终这些人,都变成了美国崛起的助推器。

换而言之,如果英国人口和美国一样多,显然它也不会被美国那么容易就拉下了神坛。


体量方面与人口是一样的性质。

众所周知,如今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土面积只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而美国是它的四十倍。从对比上就可看出,英国的发展潜力是远不如美国的。

当年英国之所以击败荷兰,一个原因就是英格兰面积和人口都是荷兰数倍。而英国被美国碾压,也是这个道理。

有限的国家体量导致了有限的国内市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可以凭借生产力优势暂时领先,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生产力优势不再,英国的国内市场容量相对小劣势就体现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说,日不落帝国面积3350万平方公里,怎么会体量有限呢?


关于殖民地,不用多解释。英国的殖民政策虽然相对来说,是合理的,但英国人只是把殖民地视为单一的原料供应地,产品的生产地和商品的市场存在,只是作为大不列颠全球贸易网络的一部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土。因而这就意味着,各个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是存在缺陷的。再加之,殖民地又孤悬于海外,对于本土的忠诚不够。所以这就使得英国的霸权地位一旦不在,其殖民地必然会脱离出英国。

相比于英国,美国在这一点做的也很好。打下来的地盘,除了不想要的,都是美国的新增领土。尤其是林肯坚持打南北战争,使得美国对领土的控制力和开发度,远比英国高的多。

在美国,根本不可能出现苏格兰公投之类的事情发生。任意一州,只要加入联邦,那就别想脱离联邦。


第三,英国的贸易保护和工业萎缩。

英国工业当年冠绝全球时,英国政府的政策是鼓吹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咱们当年的大清就是这么被英国拉入世界贸易体系的。

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的工业水平落后了,开始被超越了。于是英国人就耍了滑头,将发展重点放到了盘剥殖民地,靠殖民地输血,而不是改善自己的工业水平。这种恶性发展的结果,最终导致英国掉入了所谓的“资源陷阱”。

虽然说,英国靠着殖民地,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都还能保持超级大国的身份。但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当美国拆散英国的殖民地后,英国也就被打回了原型。而当贸易保护也因为加入欧盟后,被强制取消了,英国的工业也就遭了殃。

阿斯顿马丁、捷豹、宾利、劳斯莱斯以及路虎等等,这些可都是英国品牌,而现如今的资本方,都不是英国人了。


劳动创造价值,创新驱动进步,靠掠夺和食利只会导致国家和民族的堕化,但这条恒古不变的真理敌不过人性中耽于舒适区的劣根性。西班牙帝国兴于美洲的黄金、白银,也衰于美洲贵金属;英国兴于殖民地,也衰于殖民地。正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历史的讽刺剧,总是在不断的轮回上演。


Mer86


还没有中国广西一个省大的英国,在1754年至1763年的7年对外战争中,却打出了“日不落帝国”的神话,并前独享百年全球霸权。

为此,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自豪地说:“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那么,如此强大的英国是如何掉落“日不落帝国”神坛的?对此,虽然人们的说法各有不同,但和英国出的以下两大“昏招”应该是分不开的。

昏招一:犯下了与希特勒入侵俄国时的同样错误,战线过长,后勤供应不济,不适应当地气候,不熟悉山地作战,低估当地人民的抵抗意志等。

人们常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话一点没有错。

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建立从北非到印度的势力范围带,于是在1839年至1919年的80年间,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阿富汗,企图与沙俄争夺对中亚的控制权,并三次入侵贫穷的山地国家阿富汗。

虽然,英国侵略军的兵力装备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由于劳师远征,交通补给线过长,造成后勤供应跟不上。同时,又屡屡遭到当地人民的袭击,又无法就地筹措作战物资,从而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在缺吃少穿弹药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战力绝对会大打折扣,显然胜机渺茫。此外,又错误预判了英殖民军对阿富汗地形气候的适应能力,以及低估了阿富汗人民的抵抗意志,更是对深山密林中的阿富汗普什图的游击队束手无策,处处被动挨打,士气低迷,逃兵倒戈时有发生。

因此,造成英国对阿富汗的三次入侵战争全部宣告失败。

英殖民者三次入侵阿富汗战争分别发生在:1839年4月,英殖民军出动2.1万人的部队(包括英国人和印度人),入侵阿富汗,1842年10月12日落了个惨败撤军的下场;1878年11月,3.5万人的英殖民军,分三路入侵阿富汗,1881年4月英殖民军再次因失败撤离阿富汗;1919年,英侵略军3.4万人,又一次分三路入侵阿富汗,结果又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1921年11月22日,英殖民者无奈之下,只好与阿富汗签订和约,承认阿富汗的独立地位。从而,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了一面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旗帜。

昏招二:错误预判了被殖者的反抗精神,在与布尔人的战争中,投入45万总兵力,却被8万多兵力的布尔人抵抗长达3年之久,战死近3万人,是当地军队人数的5倍以上,损耗更是高达2.5英镑。

在英殖民者入侵阿富汗期间,英殖民地南非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发现了一座人称“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而该矿脉的黄金储藏量占世界黄金储藏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见其价值的无可估量。

但是,当时该金矿又被当地的布尔人所掌控。

于是,为了争夺金矿的控制权,1897年英殖民者认为出动67000人的兵力,足够镇压布尔人统治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

结果,到了1905年5月英殖民者先后投入45万多人的总兵力,才将全国总人口44万的布尔人统治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镇压。

此战,虽然以英殖民者的胜利而告终,但英殖民者的战死人数却是高得惊人,约为22000人,而布尔人仅有4000人。同时,耗费更是高达2.5亿英镑。

不过,此战后英殖民者“纸老虎”的面目也被世界各地被殖民者所认识,从而引发了英殖民地的反抗此起彼伏,最终造成英国渐渐无力承担海外庞大的驻军经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推动了国内的通货膨胀。

因此,可所说英国对阿富汗和德兰士瓦战场的错误预判,是英国“日不落帝国”逐渐跌落神坛的两大“昏招”。


祥子谈历史


英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它昔日的辉煌众所周知,不用多说了。虽然今天的英国,国力在全世界依旧是名列前茅,但跟过去相比,可以说是今不如昔、霄壤之别了。

英国为什么会衰落,这是 一个非常庞大的课题。大体上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生不逢时、时代变了。

人类几千年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弱肉强食的历史。

谁拳头大,谁就可以欺负人;谁实力强,谁就可以吞并谁。英国的强盛,也是沾光了这个法则。

我的国力强大我就揍你没商量,吃你没理由。英国就凭着坚船利炮,到处耀武扬威,开疆扩土,变成了一个巨无霸,一个19世纪的超级大国。

可是到了20世纪,这个世道突然就变了。

出现了一个美国,一个联合国,有了国际新秩序。虽然弱肉强食的事情依旧在发生,但谁也不敢明火执仗地用武力去开疆扩土,哪怕是强悍无比,拥有核武库的俄罗斯,也不敢为所欲为。

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南奥塞梯,但非常不好消化。在全世界臭名远扬,成为孤家寡人,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两个地区已经成为普京的负累。

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二战之后,新沙皇虽然到处张牙舞爪,称王称霸,但很少敢于扩张领土。二战结束后,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已经成为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

英国是以扩张侵略发家的,必然也会因为不能侵略扩张而衰老。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英国控制下的殖民地,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缅甸,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纷纷独立,世界巨人一下子就被打回原形、风光不再。

在历史大趋势下,不管是斯大林、普京或者是拿破仑来领导英国,英国的衰落都不可避免。英明也罢,昏招也罢,都不能挽回衰落的命运,这不是因为英国出昏招,这叫生不逢时。

人类几千年历史,从来没有像20世纪后期如此文明,作为现代人,真的该万分庆幸。

如果没有联合国,没有国际新秩序,半个多世纪,全世界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场战争,各国的版图不知道变化多少次。高考的时候,历史和地理课的难度至少增加十倍。

即使是强大到极点的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立刻被全世界谴责,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哪怕是一向采取中立的咱们,也跟着国际社会一起抵制了当年在莫斯科举办的奥运会。

孤立无助的阿富汗,在国际社会的声援和支持下,经过近十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迫使苏联撤军,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也被彻底拖垮,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不是苏联不行,而是时代变了。

侵略扩张政策在18、19世纪时畅通无阻、屡试不爽。到了20世纪就走到了尽头。不扩张不会死,一扩张就完蛋。谁想逆流而动,一定是自取灭亡。

三、英国为什么走不远?

英国已经是个非常成功的国家,但它的体制和人文精神决定了,它只能永远跟在美国后面,当跟班,无法超越美国。除了国土和人口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上述两个方面的差距。

美国人有为了全世界而奉献的精神,以世界警察自居。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来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美国都参战了,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而英国却采取了绥靖政策,将祸水引向东欧。英国人喜欢实用主义,美国有责任感、使命感。尽管大家都在指责美国搞霸权,搞单边主义,但他们始终自我感觉良好,以救世主自居。在树敌的同时,也蒙蔽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美国因此也名利双收。

其次,美国的政体是世界上相对比较完美的,没有频繁的解散内阁,没有军人执政,没有敢喊出"给我20年",领导人始终按部就班。

而英国,一个脱欧协议,在内阁辩论争议了无数次,几乎流产。

美国也有争论,也有斗争,但制度设计的比较科学,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纵观全世界的邪恶国家,还真挑不出来能够与美国媲美的制度来。

必须指出的是,你认为英国已经日落,但人家英国还很傲娇。

英国衰落了,但英国依旧是联合国五常之一。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人家是老五之内,夫复何求?英国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国民经济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而且现在英联邦还有53个成员国,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低于美国。

平心而论,在世界上,像英国混得这么风光的国家,还真不多。


历来现实


实际上大英帝国衰落的伏笔早就埋下了,恰恰就是在大英帝国巅峰期——维多利亚时代。

英国的衰落根本,在于没有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

一些人可能疑问,这不对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点不就是英国吗?

的确没错,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从农业国步入工业国,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取代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但是当英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世界性帝国后,曾经的中坚力量,资本家和工厂主没有了新的动力去驱使他们继续新的改革,既然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维持自己最优等的地位,何必要再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呢?

实际上整个维多利亚时代当许多后起之秀例如德国投身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之时,英国的国家政策依然是保守和平稳的投入到纺织业和煤炭钢铁等旧工业,因而日积月累的情况下,英国在这种守旧气息中落伍于时代也是情理之中了。

另外,英国衰落的另一大原因是殖民地的存在让英国财政和整体面临的外交环境陷入了死局。

这里举个例子,布尔战争和印度问题。

布尔战争是英国和南非的白人移民布尔人所爆发的殖民战争,一共进行了两次,分别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初。这两次战争从表面看起来都是英国获得了胜利,但是相对的是英国的殖民体系发生了崩坏。

在布尔战争前,英国人所有维持殖民地存在的挑起的战役,其特点都是英国人以最小的战争损耗和最短的时间击溃抵抗者,最大程度缩减战争军费,但是布尔战争尤其是第二次打成了持久战,英国人在对南非的殖民地的维持上,从金钱和兵力上均付出了巨大的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却非常微薄,甚至可以说只是勉强维持了自己大国的体面。

而20世纪初,随着英国经济自由化和工业体系的完善,原本对殖民地市场和原材料的需求占据国家财政百分比重越来越小,相反以印度为首的大殖民地对英国意味着精力和政治成本的全方位投入和损耗,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已经被原本的殖民地拖累的日薄西山,英国殖民体系曾经让英国成为头号帝国强国,但是此刻却是一把双刃剑,暴露出自身的负面影响了。


最后,英国对两次世界大战投入巨大

一战和二战均发生在欧洲腹地,而英国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中心力量,为了保证自己“欧洲均势政策”的贯彻落实,英国人几乎把大部分的国家储备资源投入到两次大战,而自身除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战胜国头衔外,实际所得几近虚无。

可以说英国百年的国家力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消耗殆尽,这点也加快了英国衰落的速度。毕竟如果不是世界大战,英国很可能再吃几十年老本也未可知呢?

综上所述,这三点应该是英国衰落的几个最关键原因。


实说历史


对英国还是要客观看待,虽然不是日不落帝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不要以为这个国家差到了二流的地步。

其实就算它们从日不落帝国的神坛上跌下来,200多年里竟然还在全球前五名之内。

全世界有几个国家能在200多年前很牛,200多年后还是很牛的?

少之又少。

更何况这个国家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安全具有重大话语权,怎么能小看呢?

200多年来,英国经历了一战、二战、冷战、科技革命、互联网革命等各种重要事件,都没能让他们走进历史的故纸堆,而以上事件中,他们同时代的强国很多都死走逃亡。

这些都说明英国还是一个强势国家。

所以,不能说英国从日不落帝国神坛跌落,是昏招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一直往上走,这就像人一样,生老病死,都有规律。

国际关系和人际关系本质一样,一个国家的弱小到强大再到衰落也是一样的。古往今来都一样。

比如1000年前的蒙古帝国纵横欧亚,如今怎么样?

再比如二战结束后的两大强国,几十年的冷战后又怎么样?

封建社会的王朝如此,现代社会的国家也如是。英国自然也摆脱不了抛物线式发展的趋势。

日不落帝国是英国抛物线发展的顶峰和巅峰时期,从那之后,抛物线就开始缓慢下降了。

这个下降的曲线还算是平缓,没有特别大的起伏。

就如同木叔说的,如今英国还能维持全球强国的地位,已经200多年了,这反而能说明,他们的政策基本适当,谈不到什么“昏招”。

为什么说英国还是全球强国?任何具有国际视野的人都不能否认这点。

举个例子——

你身边的高材生留学,除了选择美国还选择哪里?英国是肯定的。

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和学识,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能选择英国的大学,就说明这个国家依然有话语权。

另外除了美俄之外,英国是全球第三大核武库国家;也是全球军费开支第3大国,还是全球科技创新排行榜前十名的国家,GDP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五。

这些都不是英国所谓昏招造成的。

如果真有昏招,英国还能在日不落帝国逐渐垮台后的200多年里,依然维持这样的地位和水平,那反而说明这个国家韧劲更大,昏招不昏。

未来英国的问题可能会大一些,比如面临苏格兰、北爱尔兰的分裂,这些可能才是200多年来对英国的真正考验。

之前所谓的日不落帝国的那些殖民地,毕竟都是抢夺来的领土,本来也不是英国的。独立也好,分离也好,没什么可惜的。

但英伦三岛如果出问题,那就是大问题了,所以对英国的考验,可能才刚开始。


木春山谈天下


英国以前是世界大佬,连美国的起源也是因为英国殖民地,所以英国在当时被世人称作日不落帝国,他们的英语传遍全球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然而当初在巅峰时期英国却做了不少晕庸行策,最终导致自己的霸主地位完全丧失。

这究竟是哪些昏庸行为让英国从神坛跌落的呢?

16世纪后期,英国军队成功重挫号称“无敌”的西班牙舰队,从而震撼全球一战成名,接着英国就从此崛起开启了他们向世界扩张的计划。每次只要有国家被英军征服,那么英方就顾名思义的派出“东印度公司”到这些战败国去驻扎,最后把该国发展成英殖民地。

到了十九世纪,英国舰队在海上已无对手,真正的感受到了无敌般的寂寞,于是人们就称其为“日不落帝国”。在那个时期属于英国的人生巅峰,他们的军队先后打败了同时期的三大帝国法兰西帝国、沙俄帝国跟大清帝国,所以在当时有这样一个英国经济专家感叹表示,在大洋洲有我们的牛羊牧场,北美西部草原跟阿根廷草原也有我们的羊群牛群,澳大利亚跟南非的黄金纷纷流向英国伦敦,中国人跟印度人正在为我们种茶叶,英国的咖啡、白糖香料种植园遍布那东印度群岛,数之不尽美丽极了。可以说英国人的这段感概言词很形象地描述了英国在当时的霸主地位。

后来,英国的殖民地几乎遍布全世界,就连没诞生的美国也曾是英殖民地,只是后来发生很多问题,当地人民才站起来正式建立美国。日不落帝国在早期,属于无敌之国的代表,虽然没有外敌,可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英国后来的沦落源于他自己的各种花式作死行为。而英国最昏庸的决策是,没能及时阻止美国的形成跟崛起,当初英军打败西班牙舰队,夺得英伦三个岛屿,就把注意力全放工业革命上面,想以此发展出更强大的实力去继续发展殖民地,所以就一直忽略着大洋对面正在变强的美国。

后来美国强悍崛起,英国回过头来才发现这个潜在威胁,可惜一切为时已晚,昔日的日不落帝国霸主地位受到美利坚合众国的公开挑战。于是美加战争正式爆发,此战被老美称之为“独立战争”预示着他们从英国殖民地里翻身做主独立起来了。当美国坐稳根基之后,就开始入侵邻居加拿大,此时的加拿大还是很忠诚于日不落帝国,十分配合英军作战,整场战争下来,英加联军一起把美军暴揍了一顿,还派兵攻入华盛顿放火烧了白宫,此战美军死亡3万人,几乎是国家总军队的一半人数,不过英军方面也损失不少。

战争平息后,英国人就做出了一次晕庸举动,他们既然攻到了白宫却不趁机占领或者签下严苛条约,而是选择跟美国友好的签下互不侵犯和平协议,这让美军又获得机会重新壮大起来。正是这个求和行为,让美国人觉得英国人自称是“世界无敌”但骨子里却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小人,于是美国的野心就再度膨胀向南出征,没多久久一下吞并了墨西哥等地。

发展到19世纪,美国的土地扩展得越来越大,地域资源十分充足,等到1896年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实力已超越了英国,而此时的英国早丧失优势,根本不再有实力去阻拦美国崛起,而大英帝国在多次释放“晕招”之后,最终还是让自己从神坛上跌了下来。


猫眼观史


英国的衰落并不是因为英国出了一些昏招,从而把自己从日不落帝国的神坛拉下来。英国的衰落从根本上并不是英国人的能力和格局不够,而是社会发展使然。作为曾经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在欧洲一直寻求各国之间的战略平衡,使其为本国利益所服务。大英帝国是从16世纪末开始崛起的,当时打败了西班牙的海上无敌舰队,一直是世界霸权的引领者。在世界各地不断扩张,到19世纪大英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在这一期间英国似乎击败了世界上所有的强敌如大清沙俄和法兰西。当时英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和支配地位实际上比现在的美国还要强。



然而进入20世纪大英帝国去迅速衰落了,曾经所坚持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变为了与美国平起平坐,并最终跟随美国,日不落帝国风光不再。个人原因而言大英帝国沦落如此境地,实际上与其是岛国小国有着一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关系。英国把斗争和发展的主要对象放在欧洲大陆而将其他大陆仅仅作为自己的殖民地。虽然这种殖民政策比葡萄牙和西班牙有很大进步,但是如果英国能够继续向前一步的话,将殖民地纳入英国整个体系当中那么英国的发展会更加迅速,但是由于其岛国心态作祟,所以始终把殖民地作为殖民地,但这并不是英国衰落的根本和最大的推动力。英国殖民地政策最大的失误,实际上就是逼得美国独立。



在当时经历了前两次的工业革命大英帝国都是实际的主导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在它影响下的美利坚合众国在19世纪也一直只是一个跟随者的角色。而且在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的过程当中英国也确实遭到了欧洲列强的围攻,这种局面英国实际上很难控制。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的问题,使得即便英国在此之前并没有因为欧洲军事和平衡而打击过各个国家。欧洲的各个国家也会连起手来趁此机会夺得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和主导权。所以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就是大英帝国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世界局势使然而非英国国家战略失误。而美国虽然在立国之后一直奉行中立甚至是孤立的国家政策,但实际上美国在北美洲一直不断的扩张。并且在北美地区逐步挑战英国人的主导权。由此爆发了兼并加拿大的战争。



当时的加拿大可以说对英国忠心耿耿,也可以说想要反对美国对自己的侵占,所以对美作战十分英勇甚至配合英军攻下华盛顿。最终双方签订和平协定一直到如今都没有再次爆发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美国这一次扩张也引起了英国人的警惕,并采取各种手段抑制美国。但很多时候美国在美洲地区只要进攻英国的殖民地就可以,但是英国有自己的世界霸权索求,而且又有欧洲国家和其他殖民地的羁绊所以分身乏术,美国北侵不成改为南近,占领了墨西哥北方大片领土,成为真正横跨两洋的国家。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国土基本上与欧洲相等,并且土地资源十分优越。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使得美国的工业化迅速推进,并在世纪之末工业产值超过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多的国家。



美国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还是由于美国周边没有强国不会受到国际争霸的影响。而反观英国以及其所靠近的欧洲大陆。个个强国相互争夺自己的商贸行运殖民地和战略优势。所以当时不仅仅是英国包括西班牙法国等等国家的对外殖民成本相比于美国而言更大。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但是现在的美国还没有绝对的优势,保证自己成为世界第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成功的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并且狠赚了一笔。发战争财不仅仅是美国国家,更是美国社会。而且战争财其实美国社会甚至是普通民众挣得钱并不比美国资本家少,所以战后出现了国内购买力旺盛,经济迅速繁荣发展的局面。如果仅是几个资本家通过售卖军火物资,而获得大笔战争财的话,那么对于美国社会而言不得不花一段时间来进行消化和资源分配。如果是那样,那么美国的战后经济发展应当比事实慢一段时间。



当然大量的财富涌入也使得美国人对自身的经济状况出现了偏差理解。被表面上的繁荣所蒙蔽,所以才爆发了1929年的世界萧条。然而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当中的反应也是迅速的,通过罗斯福新政国家很快走出危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个国家和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希望能有美国的驻军维护地区治安,美国也顺理成章的在全球部署军事基地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而此时的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自身都损失惨重。而且殖民地也纷纷闹独立,完全没有当初日不落帝国的底气与美国再次争夺世界霸权。而且内部工党的崛起也使得英国在二战之后的几年国家的性质出现了一些变化,也推动了英国殖民体系的完全崩溃。



曾有人说大英帝国如果不在二战之前实施绥靖政策的话,那么英国积极介入欧洲局势,可以使英国的霸权持续几十年。但是这么想实际上是违背历史规律的,英国之所以实行绥靖政策并非英国政治家,而是英国社会在经历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当中民主化逐渐深入,使得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当时的英国领导人即便实施不绥靖的政策,英国国会也不允许也不可能通过他的决议案。所以真正实行绥靖政策的并非英国政治家而是当时的英国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