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大年初四,老祖宗留下三大習俗,不妨留意,關係著一整年的好運氣

大年初四,老祖宗留下三大習俗,不妨留意,關係著一整年的好運氣

春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一是因為春節意味著辭舊迎新,承載著人們對於生活的美好期望,二是因為這是一家人團圓共度,走親訪友的日子,春節熱鬧,就連每天的行程都是滿滿當當的。

大年初一是去長輩家拜年的日子,表示對長輩們的尊重;初二是“迎婿日”,家中有女兒剛出嫁的人家會擺宴席,迎新婿;初三是走親訪友的日子,有些親人甚至一年都沒有見過面,這一天就是聯繫感情的。

那麼大年初四是幹什麼的呢?總不能依然是走親訪友吧,大家這可就猜錯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這大年初四究竟都幹些什麼。

大年初四,老祖宗留下三大習俗,不妨留意,關係著一整年的好運氣

初四這天人們都會選擇待在家中,進行三項活動,這第一項就是迎財神,其實主要就是迎灶神、接五路,分別針對的是一般人和商人。

想必大家對灶神都不陌生,就是主管廚房灶火的神仙,雖然這個官職不大,但是很受人們的重視,都說“民以食為天”,灶神在民間是人們非常尊敬的神仙,人們在小年這天就要給灶王爺燒香,打掃廚房。

傳說灶王爺在除夕這天會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年的工作,祭灶就是為讓賄賂灶王爺,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些好話,這樣就能求得來年的順利。

大年初四,老祖宗留下三大習俗,不妨留意,關係著一整年的好運氣

可能大家對五路就不是很熟悉了,五路就代表著“五路行神”,就是財神爺。一般人家裡會對灶神更重視一些,而商人們更注重五路財神,畢竟是以做生意為生,所以家家戶戶對財神爺最恭敬。

常聽老人們說,初四這天是神明下凡的日子,所以各家都要恭迎神明,不能懈怠,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擺香案以表尊重,但是擺放的供品也不是說隨便拿些東西就完事兒了,這其中有很多的說法,為了顯示恭敬,雞鴨魚肉蛋缺一不可,酒水瓜果樣樣都得齊全,而且供品卻豐盛,神明看了越開心,就會保佑這家人來年萬事如意。

大年初四,老祖宗留下三大習俗,不妨留意,關係著一整年的好運氣

但是對於商人們來說這些還遠遠不夠,除了要像普通人家那樣擺供品、焚香,還有一套自己的做法,他們還會在供品旁邊放置一碗路頭飯,飯中間還要插上大蔥,大家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並沒有,那蔥管之間還要插一株千年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石楠”。

中國一貫喜歡利用諧音來展示好的寓意,蔥通“衝”,所以這簡單的路頭飯就有了興沖沖、年年紅的好意頭,來年一定會生意紅火,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好彩頭,很多生意人會選擇在初五開始出攤做生意。

大年初四,老祖宗留下三大習俗,不妨留意,關係著一整年的好運氣

這第二項就是扔窮。窮就代表著各種垃圾灰塵,把這些垃圾灰塵都清掃掉,不讓神明們看到,然後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地迎接新的一年,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在這一天進行大掃除,作為辭舊迎新很重要的一個象徵。雖然很多人在小年那天祭灶的時候都會打掃房子,但是在初四這天依然會象徵性地打掃一下,圖個好的開頭。

最後就是吃折籮了,在今天“折籮”這個詞已經很少用了,很多人都不理解它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初一到初三家裡都會有客人到訪,做的飯菜很豐盛,而且經常吃不完,加上以前生活條件不好,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見到葷腥,所以剩飯剩菜不捨得扔,為了好聽些,人們稱之為“折籮”。

大年初四,老祖宗留下三大習俗,不妨留意,關係著一整年的好運氣

因為剩飯剩菜不是很好吃,但是古代人們十分具有智慧,將其用多種方法制作成不同的美味,有些人習慣直接加熱,吃剩飯;有些人則喜歡裹上面粉再油炸,掩蓋不好的味道,但是隨著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加上人們更懂得適度的原則,漸漸的也就沒有這個習俗了。

不過剩飯剩菜本身對人身體也不好,還是多吃新鮮的食物為好。不知道各位的家鄉初四這天都會做些什麼呢?不妨在評論區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