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对“字如其人”怎么看?

金色阳光文学


两个方面,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字如其人,性格不同的人写字的风格是不一样的,这个你应该比较好理解,例如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小姑娘的字迹,就因为性别、性格的不同而自然不同。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一个读过书的人和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写字肯定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古代,读书练字是必修的功课,读书越久,练字越多,书法功夫越好,从写字的功夫来看,也大概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


美好手记


字如其人只是一种表象,现实中更多的是人不如字和字不如人。比如宋代的蔡京、秦桧虽然写得一笔好染但却是千古的罪人,是百分百的奸臣,这就是典型的人不如字。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不喜欢书法、不去练习书法或写不好书法,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只要我们能守住做人的底线,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就是典型的字不如人。书法是一种技艺,有天赋、有兴趣我们可以去学,但学与不学它并不妨碍我们做人,作一个于家于国于人于社会有用的人,那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字如其人不能作为我们一把评判做人的尺子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一个书法优秀的人难免会在书法创作中或多或少流露出和表现出与其性格、气质、风度、学养等有关的东西,但这仅作参考,我们不能因字废人,也不能因人废字,这都是不足取的,都是片面的。



冀之笔


客观上说,这不是准确的。

有些人漂亮,但字写得不够好。

有些人不够好,但字写得很漂亮。

世界上绝对的东西是没有的。

有些人写字,笔法,章法像他的做人一般,

笔法,绝妙!

做人,地道。

确有,“见字如见人”之感。

比如王羲之的字。

稳而有力道。这与王羲之做事的循规蹈矩,不卑不亢,遥相辉映。

领袖毛泽东的字。

流畅,遒劲,洋洋洒洒。与毛泽东俊郎及博大的胸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领袖风采,相得益彰。

还有影星,唐国强的字等等。

这些就是”见字如见人”的名副其实的有力佐证。

总之,古代与现代书法大家漂亮的字,有很多很多。

还有“名不符实”的。

人与字不相匹配的。

遵循事物都是有特殊性一面的原理。

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个人的拙见而已。

如有不妥,海恳诸位多多见谅,

谢谢!


聚墨缘


但是,字如其人既有唯物主义的一面,又有唯心主义的一面。如果不加分折,一味强调字如其人,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字如其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书法学习中,经过读帖临帖的学习过程,往往会改变书法学习者审美观点,变得书不如其人了。这是通过书法学习,在思想,感情,文采等大量吸收了他人的艺术审美,丰富了学习者的艺术修养,字会逐渐变得不如其人了。

字如其人也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字不如其人的例子。如宋代卖国贼秦桧,民国时期的大汉奸汪精卫,单从字体上看不出他们会卖国,会当汉奸。秦,汪二人在书法上的造诣还是很高的。单用字如其人,解释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汉奸卖国贼的。


魏美智


“字如其人”;人,须“双修”,(一)品德要尚,无论干啥工作,首位是如何学好做人;(二)学习与天赋。这个问题很难寥寥数语说的清,简而言之,正确利用自已的天赋,坚持不懈的学习,两者叠加向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顽强的拼搏;(三)“字如其人”的要素与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连,也就是说,性格刚毅的人与性格柔和的人写同一个‘字’,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刚毅的人,写出的字‘浑厚、俊俏、苍劲’字达人意,出神入化,无论什么‘体’怎样写,都能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反观性格内向、柔弱的人,他(她)写字(包括书法)字的落笔、收笔;字的‘线条结构’,‘字’在纸面上的创作布局歪歪扭扭,都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编辑老师,你把“字如其人”这个题抛给我,既是鄙人的荣幸亦是个看似不起眼的“难题”。因夲人学薄识浅只能“胡说八道”几句‘粗话’搪塞您了,望谅解。借此,向关注《今日头条》一样关爱我的先贤、老师,同仁及众网友;特别是现我为数不多的‘铁粉’衷心的道一声,谢谢!

此致

痴人杜鹏年(草)

丁酉岁初冬九月二十九日于寒舍


杜鹏年


“字如其人”的典范,莫过于颜真卿。

颜真卿书法朴实端庄,无一丝一毫矫揉造作。刚毅雄强,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其志。


在以书信为讯息传递的古代,一个人的字,就代表着人的第二张脸。所以古人有“见字如见人”之语。一个人的字有他深深的烙印。其实就是现在,我们在学校里的学生,谁写的字不论好坏,他们的老师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现在对书写的要求远远不及古人。在古代,若是给别人的书信不堪入目,就好比衣着不整,蓬头垢面的去拜访友人,这是极其失礼的行为。

在唐代,朝鲜使臣对欧阳询的书法十分崇拜。使臣对唐太宗说,从观看欧阳询的书法,可以想象出欧阳询一是一位相貌堂堂的伟丈夫。请求见一见欧阳询。唐太宗听到朝鲜使臣夸赞欧阳询,差点没笑晕死!他传诣让欧阳询来和朝鲜使臣相见。当朝鲜使臣见其貌不扬的欧阳询,大感意外。



字如其人,和他外貌没关系。和他的品行德行也没关系。如赵高、秦桧,若不是二人奸佞险毒的品行,他二人绝对是要留名书史的。人奸字不奸,所以,字就如同人的外表一样具有隐蔽性。把善的一面展示出来,而阴暗的一面从字的表面是看不到的。


子衿书法


字如其人,

画如其人。

牌桌看人品,酒后读人性。都是一个道理。所谓“”书法道性”,藏不住也装不出。

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要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临帖,以及后来各朝代的书法大家临摹,没有一个像型的,更勿说神似。因为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人性所属。见字见人。

我的字就是我的人性,结构可学,人性无二,前无古人,后无来。

所以,老是跟风,不如自己。

率性而为,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昨天我写的《滕王阁序》局部


画家唐思源


你对字如其人怎么看?

书法艺术,不同创作者,就有不同的书貌,从而展示了不一样的艺术形式表达。

由此判断一个书者的精神风貌有别。书写的笔墨内涵就有迥然不同。


古人云,字如其人,从普遍性上具有的符合这个道理。一般情况飞扬外向者,书写的笔墨有狂放的境,比如喜欢籍以草书境来表达情性,中规者属于平和心态,喜欢书写规整的楷书,或草与楷之间的行书。起伏跌宕的笔画皆有情性烂漫者而为,遒美娟秀书属于雅静稳健者。

同样在不同的楷书表达也可以看出书者的不同的性格,有的合规合矩,一般属于崇尚古典书法作品的稳健性,继承性强,注重笔画的法度,对于个性不羁者有一种情性的奔突,喜自己的笔法的创新,突破古人法度,甚至脱法,追求自己的个性,



字如其人,在同样的书墨创制中,能够观照一个人的追求之精神面貌。

从古今书家来看,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书写狂草的怀素张旭,其性情都是疯癫类,清代的扬州八怪,书写的笔墨都具有非常个性化。


王羲之的书墨,表现了晋代文人的自由奔放的景观,颜真卿书,表现了忠正之雄厚庄重气象。也足矣证明颜体的浑厚的特征。米芾喜欢奇石,书写笔墨出奇之风格,苏轼的文气芊芊之气。赵孟頫的柔美艳媚貌,都可证明其个性的不同,便有不一样书墨风格。


狂喜淡墨a


只所以字如其人,是因为字是人们对中国母语汉字文化学习、理解、认知、崇敬的思想感情、学识、感化、应用过程中思想不断升华后的书写外化,直接表现人的不同性格和思想的心电图,写字如此,而书法书写更是如此。

书法不同与写字,书法是用毛笔以汉字为载体,以笔、墨、纸、砚为书写工具,来美化汉字的一种艺术,是通过书人长期大量而又深入中国传统书法文化学习,通过临帖摹碑集古圣贤百家之长而成自己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书写风貌的书法作品,而表现个人性格、学识、修养等的思想意识的精神境界。但无论是硬笔写字还是软毫书法都是能通过书写而反映人的性格特征,特别是软毫书法的书写更能反映人的性格性情和当时书写时的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因为书法的笔法藏、露、提、按、转、折,抑、扬、顿、挫……下所呈现出字的俯仰向背、呼应连带……等节奏、线条阴阳质感,字构大小、笔画粗细,章法布局茂密、疏朗空灵等等,亦毫不保留地反映出人的个性及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并通过作品的品质风貌看出书者的学识、修养、以及人的品性。正所谓书者忬也,书为心画,画为心声,书为心迹,字如其人是也。











孙伯伦草書


我认为:`字如其人'的说法是在一定场合中或特定情况下,来审美一个人的标志。故有"文注仪表,武重内涵"之说!

从字到文字再到文章,确实体现着一个文学与艺术的结合载体。也就是从结构到形势来表达自己对于事物的一种思想逻辑。

一个文学作品也如同一个厨师做一道好菜,有滋有味有色泽。一个好厨师这样说"一是刀功,二是火候,三是味道。

由此看来,字的工整,文字组成的题材,文章的仪表与内涵,代表着一个人的思想与意识形态!所以也就有"字如其人“之说了。

历代在皇帝身边工作的人,字的书写、文字的用法、文章的文釆都十分了得! 欧、颜、柳、赵为什么能成为楷模?楷书的来历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