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考研和早起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六点起真的有必要吗?

1王亚坤


个人认为考研是个持久战,讲究的是方法和效率,拼的并不是时间,打疲劳战可能会事倍功半。考研的话有的学校是统考,有的学校是自命题,那么首先要清楚自己所报考学校的具体要求,即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个人认为考研,尤其英语,除了掌握必备的单词,语法之外,反复练习历年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历年真题来培养自己的语法。不单是英语,比如说医学综合,我们也需要买来历年真题,反复练习,知道考研如何考,侧重点是什么。考研的过程是看书和习题相结合的过程,单纯看书或者一味做题效果都会打折扣,二者相结合则效果更佳。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安排学习和运动,消遣的时间,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祝好,加油!


文韬武略—志在四方


本人研一,二战上岸的,觉得可以说一下这个问题。

一战的时候在校,和大多数考研党一样,制定了计划,每天固定时间段学习,早上大概七点起吧,因为六点起确实有点困难,然而我还是高估了自己。

七点起床的后果就是吃完早饭真的困啊……经常困到不能控制。当然也不会任凭自己堕落下去,困的时候就去走廊上阳台上吹吹冷风,低温环境确实不困啊,可我的注意力全在不舒服的环境上,真正放在学习上的注意力没有多少。后来断断续续的也还是坚持下来了。

最后两三个月的时候也试过六点抹黑起床背书,拿着厚厚的笔记穿着拖着裹着羽绒服在宿舍阳台上背,或者早早去图书馆门口排队,一边跺脚一边背书。

考试的时候专业课也是实实在在的写满了,最后总分差两分过线(文学)。

接着是二战,本来毕业之后被考研失败的结果打击了,没想着二战,家里让去一所住宿学校实习,工作了一个多月,感觉就是一眼看得到未来,天天围着一帮小孩子的生活琐事转,身边没有那种能让我提升自己的人与机会,就是被困在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小鱼缸里的无畏斗争。后来和家人说要准备国考,同时试一试二战,家人也支持,但是不允许我辞职,因为都不想去冒这个险。

但是考研嘛,没有大块的时间是不行的,我第一次自己做了一个决定,没有和家人商量就擅自辞职回家了(我是独生女,家里管的还是比较多的那种),这个时候距离考研只有不到三个月了。

一开始把重心放在国考上,后来岗位表发布,没有合适的职位,于是放手一搏,二战降低难度选了本校,相关专业,和一战时的专业课相比还多了四本没有看过的书。把所有需要考的书一起整理到桌子上的时候,内心真的觉得走到绝路了,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加快速度硬着头皮背书。

这一次我没有再和大家一样早起晚睡严格在时间上要求自己,而是大概规划了相应时间段的复习内容。我会在早上八点甚至九点起床,绝对不会在意识模糊的时候强迫自己出被窝,对我来说精神充沛或者起码不是特别困才是最好的状态。学习的地点也放弃了低温环境,甚至在供暖之前最冷的时候连书桌都不坐,因为在温暖的被窝里背书我会更有精神,不会被不良环境分散走注意力。

总之一切都以自己的最佳状态为准,不要跟随别人强迫自己的生物钟。

最后也不是什么高分大神,普普通通上岸吧,可能在身边人眼里三个月上岸的经历值得拿出来说一下,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第一次犯了多大的错误,在多少宝贵的时间里我的状态是十分勉强的。而二战只是纠正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


vlog王先生


我也经历过考研,当时在河南上的大学。

这里必须狠狠吐槽一下河南人,与他们一起自习压力真的很大,他们学习都和不要命一样。

每天我八九点钟才晃悠到自习室,时常会被身边的人嘲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同学说:“你这考研考的真轻松,跟度假似的。”

直到有一天我早上去火车站送站,5点钟赶去了自习室,当时自习室是5:30开门,我心想这回我可是最早的一个了吧。

结果去了之后傻眼了,门外的队伍已经从二楼排到了自习室大楼外,大家就在走廊里大声背诵。从此之后我就放弃了早起,改成了晚睡,因为我是属夜猫子的,晚上特别精神,每一天晚自习都是最后一个走,回去之后还要熬夜再看看书。

接下来我每天去的更晚了,有时候十点多才去,但是个人感觉效率比早起高很多,因为我确实是不太适应河南那边早上都要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把所有记忆的内容都朗读出来(害十贺难扣银)。

夜晚安静的环境能让我更善于思考,能让我有动力去探究枯燥的文字背后的逻辑,我背书不快,但是背了之后记忆很深。

做了考研辅导老师之后,我一直致力于是把文字背后的逻辑讲给学生听,大家能养成一种带着脑子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我想这应该也是得益于当时我在夜深人静时安静的思考。

所以我认为,没有什么普遍的真理,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早起也好,晚睡也好,结果最重要。


小张带你侃视频


如果让我讲实话,我就事实就是地讲给大家听。干每一行工作,都要有天赋,有天赋的人,干起来省时省力,效率又高。就拿我姐的两个孩子读书来讲吧!老大,从小读书不肯用功夫,尤其读小学,家里基本不做作业,说是学校里已经做完了,晚上最想看看电视,玩玩电脑,我姐不肯,外甥女只能看课外书。到了要升初中时候,才见外甥女用功学习一下,晚上8点前,肯定睡觉。但每一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小学毕业,直升重点中学,到了中学也不见得她这么努力,一直考进浙江大学本科,现在还考进浙大研究生,年年拿奖学金。

我姐第二个是儿子,从小读书很努力,也很自觉,不看电视,不玩游戏,成绩却是平平。为此,我姐到处请家教,从小学到初中,化了10几万家教钱,只进了职高。

你们说,是不是智商决定一切。高智商加一点点勤奋,就气死智商一般的人。所以,勤奋不见得有好的成绩,好成绩是有高智商来决定的


寒谷居士555


考研成功和是否早起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很多考研人都有自己的思维误区,觉得自己越努力,就越可能上岸,但是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大家:并不是的。

我自己在考研的时候,身边的同学都是5点起床,5:30到图书馆占座,然后10:30回来。看起来很忙很充实,但其实学习的效果并不好,我经常听大家回来吐槽,说自己一到图书馆就睡着了,背书总是打哈欠,效率特别低。

这时候我和大家说,要不就给自己放一天假,好好休息一下吧,结果他们总是说不行,不幸,一定要早起占座,一定要学满16个小时。看着他们这样,我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我自己经常由一套自己的方案,我平时会依据自己的生物钟来学习,状态好的时候,就6点起床,吃早饭再去学习。偶尔身体累了,我也会允许自己早点回去,甚至有的时候学习效率不高,我也不会在图书馆死磕,自己回去放松。

身边人看我这样都说我指定没戏了,可恰恰是我当年考了班级的最高分,去了最好的学校。当学弟学妹们问我,是不是一定要早起晚睡,是不是一定要学满多少小时的时候,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下面我也想给准备考研的人一些我的经验之谈。

01不要盲目从众

在一个大环境中,我们很容易依据别人的所作所为来判断自己,比如考研时早起,很多人本来自己的生物钟不是这样的,但是每每看到别人都早起,都晚睡,也就自己也模仿,从众,丝毫没有依据实际情况判断自己。

每个人的生物钟不一样,有些人是早睡型人,有些人是晚睡型人,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体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效率才会高。

02及时奖励自己

我自己经历过考研,那是一段很苦很累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消极被动的学习,可以给自己每天,每周,每月安排一些小任务,任务如果能够按时完成,那么可以奖励自己吃一顿好吃的,买一件衣服,看一场电影,这样就会让学习变成一件有期待的事情,学习会开心高效。

03保持好心态

考研到最后,其实更多的是在拼心态,心态好的人会很努力,很相信自己,什么都不怕。而一些心态不好的同学, 就会觉得自己肯定不行了,考不上了,开始打退堂鼓,弃考等等,而这样的人真的多半都考不上,相信自己的坚持学到最后的,考完最后一科的,结果基本不会怎么失望。即使成绩不好,也不会有遗憾。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考研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心态好,坚持到底的同学往往会如愿以偿。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怀左同学


我认为考研复习过程中,主要还是看自己的习惯,根据自己的生活作息来,没必要特别地早起,最重要的是讲究效率。

我也是刚从考研的经历中走出来的,之前复习的时候,也没有刻意的起的很早,因为当时学校还要上课,我一般也就是七点起床,能够赶上七点四十五的早课,下课就留在教室里自己复习,或者去图书馆、实验室等等。有时候也会在宿舍学习,大多是晚上的时候。我是不喜欢在那种安静的地方学习,特别是复习感到烦躁的时候,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会让我觉得很压抑,学不进去。


我们宿舍四个人,当时都在准备考研,我们每个人的作息都不一样,在这里把我的一位舍友的作息表晒出来,仅供参考。

6:30 起床(严格执行)

6:40——7:00 跑步,跑步速度不要太快,慢跑

7:10——7:30 吃饭,少油、少糖、有粥,吃八成饱

7:40——8:20,背单词,在空气新鲜的教室

8:30——11:40 做训练,做练习的速度要越快越好,最好看着手表做

11:50——12:20 吃饭,有肉,多菜,九成饱

12:20——13:00 小憩 午睡不可超过一小时(严格执行)

13:00——17:00 做练习

17:00——17:30 跑步,有时候去打篮球,时间会久一点

17:30——18:00 吃晚饭,要八成饱,多吃青菜少吃肉类

18:00——22:00 背书、做练习

22:00——23:00 背单词

23:00——23:30 娱乐

23:30——6:30 睡觉(严格执行)

这里附上他的考研成绩,复试正常发挥肯定能上岸。


我觉得他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合理,前提是没有课的情况下,如果有课的话,自己得合理安排一下时间,上课考研两不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高效,注意劳逸结合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谢谢阅读!


水族侦探一十六


看个人,重要的是效率。我看见过有的人在自习室待的时间是很长,可是学习效率低啊,不是用手机、平板玩游戏就是刷剧,真正看考研视频的不多。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必须有充足的睡眠。我17年准备考研的时候,我都是早上睡到自然醒,然后去自习室待到晚上10点左右回寝室,我中午不午睡,因为怕晚上睡不着,中午自习室的同学早起了的可能会睡午觉,我就中午继续学习,最后考了394,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其实适合自己的作息才是最好的。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在自习室的学习效率高不高。


Aurora0001


本人是从一所普通本科考上985,211学校的研究僧,已经毕业快四年了,说说自己在考研的这段时间的一些感想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段时光真的很充实,每天早上一睁眼,心里想的就是今天的目标是什么,又是能量满满的一天,总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一样,也有人劝我说,还是报个一般的学校,比较保险,可是我没有听,我觉得年轻就要敢尝试,而且当时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就是感觉自己能考上[捂脸],每天三点一线,宿舍,图书馆,教室,并不觉得累,但是我好像并没有说每天必须早上六点起,或者说起多早,宿舍还有好几个考研的同学,往往都是我起来了,人家走了,说实话,我们学校图书馆大早上要早早排队进去的,要不然没有座位,可能我没有排过队,图书馆坐不下,我就去教室,心里安静了,去哪儿都能学,给自己定个每天的小目标,每天的目标完成了,不仅觉得过得很充实,而且也会让自己很有信心,学习不在于时间的长短,用功是必须的,但是效率更关键。同时也不要和别人比较,和昨天的自己比较,有进步就很好。


沈默1118


真的没必要,先阐述一下我的经历叭,20考研,省属重点一本土木工程专业,报考中部某工科211比较强势的相关学科,6月份之前课比较多,只有下午跟晚上才能学一会儿;暑假就是早7点起床,晚10点回宿舍,而且还在搞两个比赛,后期还因为自己动摇荒废了十来天[泪奔];等9月份开学后,又决定考研,恢复了早7晚10的作息,准备考研的同时也上着三门专业课,就这样一直到考研前一天,最后比较幸运,392分,虽然还没复试,但上岸还是比较稳的[呲牙]您可以参考一下。

另外,考研并没有别人描述的那么苦和累,关键看你怎么去看待它,千万不要被弱者们铺天盖地的描述所吓到,是骡子是马只有你亲自去看看才能知道……大多数人无效的努力都是自己感动自己罢了,而无效的努力注定与成功南辕北辙的。还有一件事☞一定要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苦中作乐哦[耶]。



且拂心尘


普通二本考研某985的来答一下。

考研很大一部分靠努力,至于6点是否必要则看个人。我考研那会早上起不来,我听人家早上四五点起来,我从来没有这么早过。我一般睡到七八点起床,但是会学习到接近十一点。我感觉早起晚睡这个并不是必要的,主要是适合自己的作息,最重要的是不要假装努力自我感动,效率很重要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