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未来20年,贵阳老城区大十字、喷水池附近会变成什么样?

下课站住别跑歪


老贵阳人,也要与时俱进。 现在的新大贵阳市区是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小河开发区的黄河路长江路等。。 这样才能:第一够大,第二和其它城市才能比,第三功能才能完善。 当然,新贵阳人也不能贬低老城区,北京路,人民大道,花冠路,中环路,中华路,人民广场,黔灵山公园,甲秀楼,文昌阁,花果园商圈,南明河等,毕竟还在老城区。 双核的存在。。 再说具体将来,观山湖区只通2条地铁,老城区通3条,1,2,3号线。 其它没建的暂时不算。


贵阳青男


如果一个人看待贵阳城市的观念,还是局限于所谓的传统老城“大十字”“喷水池”这样的格局,那么只能说太out了,首先,“疏老城,建新城”的方针肯定是会坚持下去的,因为老城区的人口居住密度太大,而贵阳的新城区,包括观山湖区、双龙航空港、新花溪、大学城等板块,都还有待人口和产业来充实,所以,老城区的人口居住密度,在未来三五十年内,大概率是会有所降低的。

△老城区喷水池附近,楼宇都比较旧,街道狭窄

而且,最近棚改货币化收紧的说法,也比较流行,对老城区进行改造的投入和回报比率,还不如直接建设新城来得更加划算,光是拆迁的成本,现在老城区有一些土著动辄狮子大开口,所以,光是拆迁的成本,就是不小的,与其把这些钱补给那些暴发户们(然后暴发户拿着钱又进一步推高房价),不如把这些钱拿来多给新城或者新建的城区多改善优化一些公共设施。

总体来说,贵阳的城区,根据人群居住社群,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仅仅是老城区的“老贵阳人”。就可以分为原先家庭条件处在中上阶层的,现在不少家庭已经移居到新城区观山湖区来的,剩下还固守住在老城的,有些是错失了观山湖的机会,现在房价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有些是家庭条件一直就不那么优渥的,所以现在老城区居住的人群相对比较密集。

△新规划的城区花果园,交通枢纽四通八达

另一部分人群,大致上包括2010年(花果园等大盘兴起的年代)以后,从贵州省内富裕市州、县份置业贵阳、迁居到贵阳的“新贵阳人”,这一部分人相对来说经济能力很强,据我所知,当年还在2011年左右的时候,很多县市上来贵阳豪掷千金在花果园买房的土豪,有的一买就不止1套2套,而且还有不用贷款直接全款付了的。

新贵阳人的特征一般是文化素质较高,学历层次、生存技能和经济能力相对偏中上,而且年龄结构偏年轻化,看花果园那么多年轻人居住就知道,这些人群一般居住在贵阳的新兴城区,包括花果园、观山湖等板块,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一般比较高,让他们去住在老城区的城乡结合部、棚户区,很多人大概率上是不愿意的。

△新城区观山湖区,高楼林立

而老城的喷水池、大十字等原先的传统“地标”,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口社群的迁移,逐渐剩下一些纪念意义,上面所附着的经济、地段等价值,也会随着城市商业中心、商圈的转移而发生转移,所以,现在一些有眼光的全国一线的品牌开发商,很少见到在老城区布局的,一般他们都把目光瞄准了贵阳的新城区,包括新老城交界处的花果园,及其周边的万科翡翠系、碧桂园贵阳中心,以及观山湖板块等片区。

而老城区,可能只有等到三五十年后,那些所谓的 “老房子”房龄到达一定年限,到时候房屋的价值量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才会有房开愿意进场布局吧,毕竟,谁也不愿意做亏本的生意。


贵阳小数据


贵阳老城区在改造的进行中,老城边上的花果园改建后焕然一新。











竹林堡人


老城区的人文历史、环境地貌不可替代,但基础设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老城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而不是一味修建高楼大厦!保留大概原样,“修旧如旧”才是老贵阳城的未来!


黔岭歌飞


阿哈湖水库北面和西面地势较高,阿哈湖水库的水还能喝吗?如果有危害了,就不要当饮用水源了,阿哈湖基本处于贵阳中心地带,建议将阿哈湖打造成贵州的西湖!集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


梦校学员


在贵州几年,见证了贵州的发展。但是个人觉得长远来讲还是存在问题的,由于东北经济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元气大伤,因此短时间内难以很好的恢复,这是伤筋动骨的,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可以维持一定的经济。而贵州这些几大搞基建,个人觉得这也是国家政策的倾斜,是长远计划的一步。最近几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简单说就是有钱了,那么既然有钱了,此时就不能不管西部了,不然不利于国家稳定,西部穷了太久,有闲钱了就该去建设,改善民生,也利于地区发展。那么纵观整个西部,川渝经济做为西部发展最好的地区,已经发展完善,而西部特别是西北那边,山多人少,暂时还顾不上。而西南地区的贵州一带,刚好可以是上接川渝,下接广西云南的地方,同时以前因为支援三线建设,这边迁了一些工业过来,包括因为当年为了国防需要,将一些航空军工等迁来发展,但也是因为地理位置,难以发展,只要打通贵州,可以说广西云南全通了。因此选择投资贵州是有道理的。这也是这几年贵州大肆搞基建,这哪里是一个小数目,村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高铁架了无数世界级的大桥,挖了无数世界级的隧道,这不是本省内那么点GDP可以玩的起的,因此还是来源于国家支持。这也使得省内GDP增速长年处于第一位置。但是问题是,再过十年,所有该搞的基建都已经建成,接下来交通便利,但是再便利也是内陆偏远地区,如何发展,靠旅游业?靠大数据?还是一些工业?或是农业来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在一定时间内,比如十年间,贵州经济追上东三省几乎是没问题的,但问题时。十年左右,东三省在元气大伤调整好后,后续发力是不容忽视的,从地理位置来讲,还是有优势的。而如何维续发展,十年后肯定是贵州面临的一大问题。那时候大批基建没了吧,所有人看似富裕因为拆迁迁就的那些富人也该把钱花光了吧,那么GDP上的数字,还能否继续发展,我想真心要在这十年内准备好。未来制造业,科技等等,都需要人才,贵州目前只有贵州大学是一所211高校,而且在全国高校中实力也不是很强,缺少高精尖人才,未来是人才的争夺战,没有人才,肯定会输。而目前的局面是,高精尖的人才几乎不来贵州,连一般高校的学生也会外流。近几年贵州的优势是气候好房价低,但去年以来,贵阳房价逆天破万,在这样一个山城里,有多少人愿意去花一万多来此买房,如果如此,为何不去其他城市买房,要知道,一万多,在大连市也能买的上房子了,更何况在沈阳,在沈阳也能买到浑南好地段的房子了。而贵州的物价高的难以置信,常和人说贵州的物价不输北上广,同样的钱在贵州生活比在东北生活要难很多。这么多年来,来贵州连一整个西瓜都没买过,在街上也都是切成一条一条的卖,甚至一条还要再切开几个人吃。三块钱一斤的西瓜,和我在沈阳市每晚夜市里十块钱买两到三个大西瓜抱回家一个人吃一个星期,吃一整个夏天的日子相差太大。很多人说空气好,说东北空气差,这个的确如此,但空气指数只是影响健康的其中之一。阴冷潮湿的气候难道就对身体有利吗,而医疗卫生条件,更是一个城市核心问题。就像目前癌症问题,医学家总结了那么多原因包括空气质量,但从来没见过活在空气好的的地方的人癌症率和空气不好的省份的癌症率有质的差别。

未来二十年,我更看好东北的发展,但是也希望贵州能够在这百年一遇的机遇面前,不会错失良机,决策者能够有长远的目光,为百姓未来找到更好的出路,在几年后,不要重蹈东北经济衰退的覆辙。





晓岑尼小日子


掏空老城致其繁荣不在的作法是严重的错误,搞了几十年还是那窄窄的:两城区;,难道就不能往外扩大吗?!;夜郎:就井底那片天。总觉得贵阳发展很大,其实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才发现自己的位置仍然不变,:老幺;呢。


彩云追月117075651


希望保留老城的模样!不要千篇一律的都改造,应该节约有效资源...,用在其他更需要的建设的方面!因为它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和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