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康熙王朝》李光地为什么要在明珠的寿宴上弹劾他,有什么特殊目的吗?

青灯问史


四个字形容李光地:小人得志。

在《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出道很顺利,被康熙赏识不是说,还得到了蓝齐格格的青睐,在帮助姚启圣平台后,也被顺利调至京城,与索额图、明珠二人分庭抗礼,可谓前途无量。



来到中央朝廷后,李光地被夹在索额图、明珠两党党争之间无法抽身,竟然大胆揭露二人勾结大阿哥和太子结党营私的事实。康熙鉴于形势,没有挑破索明二党的平衡局面,反把李光地投进了监狱。

也就是在此时,李光地逐渐失去了曾经的踏实和沉稳,变得歹毒起来。康熙也有意继续利用李光地去平衡索额图、明珠,于是又将李光地放出,并委以重任。于是李光地为了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开始暗中收集证据,立志有朝一日能够扳倒索额图和明珠。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揣摩圣意,看到康熙有意对索额图、明珠两位权臣下手后,便建议康熙重开风闻言事。在大量弹劾明珠的内外奏折面前,李光地最终上了一道关键性的奏折,弹劾明珠。



但这份奏折最先却不是递到康熙那里,而是趁明珠六十大寿,他代表康熙送寿礼时当众宣读的,好好的一场寿诞被李光地搅黄了。看着众宾客目瞪口呆的神色,看着明珠面如死灰的表情,他看着自己此时身居高位,呼风唤雨,而面前的明珠则垂垂老矣,即将失势,想到当初被明珠逼迫、坑害,而现如今他也能趾高气昂地站在明珠面前,当众弹劾这位权臣。别说李光地了,换了任何人估计都会有点小人得志般的飘飘然吧。



不过李光地从一个热血青年逐渐沦为一个歹毒小人,归根结底少不了康熙的“助攻”。李光地之所以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一路高升,除了自身能力出色在外,康熙对他的刻意提拔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康熙早早就看到索额图、明珠两党坐大的趋势,甚至还勾结皇子,于是他提拔李光地来平衡索、明两党,遏制他们的进一步膨胀。当然,作为康熙的武器,李光地的命运自然也是鸟尽弓藏。在索额图、明珠两党先后被一网打尽后,康熙便将李光地远远地放逐到了台湾。


达摩说


李光地之所以敢在当朝宰相,明珠的60大寿上当众弹劾明珠我觉得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 有康熙的旨意,康熙历来一直是知道,明珠索额图,党羽之争斗的,而且愈演愈烈有威胁到自己的意思,所以才让李光地弹劾明珠。

二 是在场的人大多数都是位高权重的人,在现场弹劾之后,一旦李光地途中遇害,必定是明珠所为,所以李光地自身的安全可以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即便他现在口出狂言,也不会有人当场致他于死地,而且李光地的背后是康熙,康熙也会保全李光地的安全。

三 李光地当众弹劾明珠,是因为李光地是为了报复明珠以前对他的打压,让明珠在寿宴上丢尽脸面,也让明珠尝到了绝望的滋味。

四 选择在纳兰明珠的寿辰上揭发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救纳兰明珠一命,毕竟在别人寿辰上这样,从面子调度来看这样是不道德的。李光地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康熙帝看见与纳兰明珠以往的情分上留他一命,事实也是如此,康熙的确饶了他一命。






影视斯耐客


明珠和索额图的朋党之争愈演愈烈,明珠知道自己即将失宠,康熙打击自己是迟早的事。在自己六十岁生日来临之际,为了试探康熙对自己的态度,他决定办一场生日宴,看看康熙有什么反应。

没想到康熙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的寿辰请求,这似乎出明珠的意料。明珠是绝顶聪明的人,他知道要是康熙答应自己,自己的时日就不多了,如果不答应,反而没事。只是,明珠不知道康熙的水到底有多深,会把自己到底怎么样。

可以说,明珠是战战兢兢的举办这场生日宴的,但却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过完这个生日,估计也就完了。

李光地其人。

李光地,因为一纸万言书而受到康熙的重视,然后被派往福建,和姚启圣一起办收台的差事。台湾收回后,到上书房任职,可谓一路青云。

这位和康熙的心头肉蓝琪儿格格谈过恋爱的人论人品真的不怎么样,在丁忧期间逛青楼,要知道,那时候他还在和蓝琪儿飞燕传书。到上书房后,因为夹在索额图和明珠之间,被搞得身败名裂,不知所以。要不是康熙爱才,估计李光地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可以肯定的是,李光地道德水平一般,办差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要不然,也得不到康熙的重用。

为什么李光地这人一直不讨人喜欢,有一则史料道出原委:康熙的三儿胤祉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对政治没有多大兴趣,但是对编纂书籍很有见解,著名的《古今图书集成》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而胤祉的两个助手,一个叫陈梦雷,一个叫杨文言,他们可是当时最优秀的学者。

陈梦雷和李光地是福建同乡,同年进入翰林院,所以关系一直很要好。一次,他们请假回福建探亲的时候,偏偏遇上了三藩之乱,鉴于陈梦雷的名声,耿精忠胁迫陈梦雷参与叛乱招揽知名人士,而恰恰杨文言当时也深陷叛军之中。期间,陈梦雷和杨文言秘密策划了一个击败耿精忠的计划,力劝李光地回京向康熙帝禀报。李光地照他们的话做了,结果,清军大获全胜。然而,这项天大的功劳让李光地一人独占了,他并没有说起成陈梦雷和杨文言二人。因为当时陈和杨在耿精忠那里被关押,李光地因此受到康熙重用提拔后,也没有为陈梦雷和杨文言洗刷冤屈。

为此,陈梦雷写了一篇著名的《绝交书》。虽然李光地受康熙帝宠信,但是却为正人君子不齿,成为康熙朝著名的伪道学家。

有人说,李光地丁忧期间逛妓院是出于自污,我看未必,以这件史料来看,李光地的道德人品的确也不咋地,他完全有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来。

为什么康熙还要重用这样一位品德低下之人呢?其实,看过《大明王朝1566》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嘉靖帝要让从容大度,处事有方的吕方退休,而重用心狠手辣的陈洪?道理都是一样的。当明珠和索额图这对天平失去平衡之后,新的天平会逐渐产生,康熙必须要利用得力的人来对付其他的人。帝王之术不在于人品高贵如何,而在于是否能为我所用。李光地其实就是另外一个陈洪,他只不过是康熙用来对付其他臣子的一颗棋子。比如这回,他就要用李光地来对付明珠。

所以,一方面,康熙让李光地给明珠送一幅字以表彰,另一方面,李光地迎合康熙的实际意思,在寿宴上去狠狠弹劾他一把,还可以报之前明珠欺凌自己的一箭之仇。康熙都说李光地你太不近人情了,但是依照李光地的人品,他的确做得出来。

但是显然,李光地的所作所为康熙是认可的,也是默认的,甚至是欣赏的,这有利于他打击明珠一党。

李光地当然也有自己的算盘。明珠寿宴上的弹劾大戏必定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好处和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宣传效果好。康熙要打击明珠一党是大势所趋,在所难逃,利用明珠寿宴这么好的机会进行打击弹劾,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又让明珠自己抬不起头来,真可谓脸面尽失,无地自容。

二是公报私仇。明珠没有少欺负李光地,李光地这人是睚眦必报,耿耿于怀,在明珠的寿宴上弹劾他,正好是公报私仇。一面宣布康熙的表彰,一边打击,巨大的落差怎不能让明珠绝望之极。

三是搜集证据方便。明珠寿宴,多半都是朋党之人参与,都要送礼记录,明珠一党的人可谓悉数尽在,无一漏网,证据确凿。李光地只要拿着礼单,就能顺藤摸瓜,收集到明珠一党所有成员的名单,岂不是很方面。

其实,李光地和陈洪一样,都是被皇帝利用的小人,有这种人当道,只恐有损康熙千古一帝的名声。


青灯问史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李光地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一个满腔热血的书生,最后掉进了京城的大染缸里,最后虽然没有同流合污,却也沦为了权力的工具,这里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不过更多的,是李光地内心的性格问题。

从李光地给明珠拜寿一事就能看出,李光地从来都不适合宫斗。尽管他做了内大臣,是康熙身边的红人。

首先说,李光地劝皇帝开风闻言事的时候,康熙就知道李光地有所谋。而且康熙也知道,如果自己不表态,李光地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因此,康熙在引着,逗着李光地把心里话说出来。其实,在这一点上索额图远比李光地强大得多。索额图就知道康熙借明珠之手调整上书房,就是要进行权力的再分配。

不过,李光地却仍做着春秋大梦,觉得皇帝离了自己不行。因此,在那一晚上写下了弹劾索额图的奏疏。不过,当他得知索额图在尼布楚谈判成功的消息之后,他便意识到索额图不会轻易倒下。因此,调转枪口奔着明珠去了。皇上允许明珠办寿宴,明摆着是最后的晚餐,李光地这个时候逢君之喜,“趁你病要你命”。说白了,李光地觉得,明珠倒下了,他的位子会是自己的。

再者,李光地恨明珠索额图呀。是他们俩贿赂自己,搞得自己两头为难。是他们俩把自己的忠臣梦打碎了呀。不收贿赂,不为人情,两袖清风的办事,这是李光地入京时期的志向。只可惜,是明珠和索额图亲手把李光地给埋葬了。

不过,李光地不恨皇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李光地看清楚了京城的大染缸,他知道皇帝才是最后的裁判,因此他在逢君之喜的同时,要狠狠的为自己出一口恶气。当年明珠害的自己不人不鬼,差点死在大狱里,如今我要亲手把你明珠送上断头台!

最后,李光地是希望借此来为自己立名。朝中势力,无非就是明珠和索额图两分天下,我如今叫板明珠,对索额图也不屑一顾,摆明了自己的势力。他还是进京时候的他,他要澄清御宇,他要把京城这染缸变得清则无鱼。这是他的抱负!

只可惜,他这辈子都没弄明白,不是明珠和索额图把京城变成了染缸。是紫荆城把他们俩染成了政治的颜色。这是皇帝想看到的颜色,这叫帝王心术。

这也注定了李光地的结局,康熙说他为人太狠。其实哪里是他太狠,是他太单纯罢了。


月晓YB


纳兰明珠,其人为满洲正黄旗勋贵,其也是康熙皇帝的心腹手下。

纳兰明珠在康熙王朝,曾经权倾朝野,满朝文武百官,莫有敢不顺从者。

从表面上看,明珠绝对是康熙皇帝极为青睐的朝中重臣,但是如果仔细看一下明珠做的事情,就能发现,明珠不过是借着康熙皇帝对其的信任,在朝中肆意妄为,结党营私,建立自己的势力,打击异己。


明珠被打压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康熙皇帝自始至终都看不到明珠背地里的所作所为,他也算不得一代明君了。

朝中与明珠作对的人,正是索尔图,而笔者本次要讲述的李光地,其实也算是成了康熙的一把利刃,将明珠与索尔图的均势打破。

明珠表面上是一副翩翩君子的形象,看似不卑不亢的,但实际上他却经常在背地里构陷政敌,索尔图是太子一派的人,明珠便也索尔图成了死对头。

李光地是个怎样的人?李光地其实也是康熙皇帝极为信任的朝中要臣,但李光地的人品实在不怎么样,虽然办事能力还不错,但是却因为其卑劣的品性经常受到弹劾。


帝王之道,在于均衡权术,明珠和索尔图是一个均势,但康熙却不会允许两人一直这样相持不下,为了打破两人之间的均衡态势,康熙皇帝决定用李光地来将明珠拉下去。

康熙的目的是很明显的,因为在明珠六十大寿到来的时候,康熙也派人为他送去了寿礼,负责运输礼品之人,正是李光地。

要知道,正是在这次寿宴上,李光地将明珠的种种恶行一一揭发,最终使明珠身败名裂,从曾今的皇帝眼前的红人,一瞬间落得了发配边疆的悲惨下场。

李光地虽然是康熙用来打破明珠与索尔图平衡的人,但像这种在别人大寿之事,进行弹劾的事,从面子上来讲,的确又有些说不过去。


之所以会选择做出这种损人的事情,李光地自然也是要从中获益不小的。

首先,在明珠六十大寿上揭发其罪行,能够将这件事情影响力放到最大。

如果想将一件事情尽可能广泛的传播出去,找到这件事情的卖点是很重要的,李光地无疑就是找到了一个大卖点,在明珠六十大寿之上,揭发明珠的种种罪行,虽然不道德,但也却是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此外,寿宴之上,将明珠的罪行全部揭发,也能够让明珠从此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明珠与李光地素来就有仇恨,这一次李光地的确是用刀子狠狠的捅了明珠一刀,基本上让明珠没有还手之力了,何止如此,明珠的一世英名也被毁了,毁的彻底,毁的干净。


明珠下台是一件注定的事情,但怎么下却也是一门学问,康熙重用李光地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扳倒明珠,只是可惜李光地下手太狠,这也间接的让康熙对他没那么多的好感,相反,康熙对他也是比较讨厌的。


魏青衣


根据我的理解,李光地这是在暗戳戳地报复康熙,打康熙皇帝的脸呢!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得先看看,李光地第一次是怎么栽在明珠索额图手里的。

这件事还得从选拔督抚道台的任升说起。

朝廷通过年察,要简拔空缺的督抚道台,大部分都是肥缺。然而,面对这几个空缺,明珠和索额图两党,都觊觎已久,开始活动负责甄选的李光地。

索额图为了把自己的人安排进去,对李光地是威逼利诱,用尽手段。

首先是掌握了他的软肋,就是他在母丧守孝的三年期间,曾经嫖妓。

更严重的是,他在此期间,还跟康熙最宠爱的蓝琪儿热恋。

李光地毕竟是一介书生,听了索额图的一番话以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不得不屈服于索额图的淫威之下。

接着索额图又对他进行一番安抚,又是许诺他保密,又是给他五千两银子的安家费。索额图自以为已经拿下了李光地。

而明珠呢?比索额图还要狡猾,采用的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和“贿赂”的策略。

首先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他直接就给了李光地一个名单,让李光地照办。李光地不办,恐怕他自己推荐的人员,在明珠那里也通不过。

其次,他在甄选名单里,夹了一张银票,要贿赂李光地,李光地如果照办了,就等于收了明珠的钱。必然落下收受贿赂的把柄在明珠手里。

但是,李光地此时做官,还有点书生气,还搞不懂官场的规矩,说好听点,还有点良心。他便去找苏麻喇姑求教。

面对明珠和索额图两党的挤压,他根本没法办。

因为空缺人员是七个人,索额图和明珠,再加上太子大阿哥,总共给他安排了13个人。远远超出了李光地能安排的数量。

更可怕的是,这四个人,要么是当朝重臣,皇亲国戚,要么是太子阿哥,皇子皇孙,其中任何一个,李光地都不敢得罪。

面对这种局面,李光地突然头大了,胆怯了。于是他就去找苏麻喇姑。想通过苏麻喇姑给康熙递话,让康熙放他回家,说白了就是要辞官。

可是,当苏麻喇姑得知李光地是自己的初恋伍次友的学生以后,苏麻喇姑变得冷淡了,他知道康熙欺骗了自己,竟然连伍次友的任何讯息都不告诉自己。

于是苏麻喇姑教给李光地,向康熙坦陈一切,包括他自己做过的龌龊事,还告诉李光地,只能忠于皇帝,要不然死无葬身之地。

她苏麻喇姑,因为爱上了伍次友,没有忠于皇帝,不就落个青灯古佛相伴终生的结局吗?甚至连自己爱的人,八年前去世了,康熙都不告诉她。

李光地毕竟还太嫩了,他虽然听了苏麻喇姑的话,却没听懂。苏麻喇姑的意思是,你要忠于皇帝,皇帝却不一定会忠于你。李光地却以为康熙对他的忠心会理解,谁知道康熙背叛了他,出卖了他的忠心。

李光地随即就上了一道折子给康熙,表示要辞官。康熙看后勃然大怒。带着明珠索额图太子大阿哥,一起去质问李光地。

这时候,李光地的书生气就犯了,竟然直接顶撞康熙。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更严重的是,他当着那么多的面,把明珠索额图两党安插人员到甄选名单的事说了出来,还有太子大阿哥牵扯在内,竟然也说了出来。

李光地他犯了为官的大忌。这种事,怎么能拿到台面上来说呢?这不是让所有人都下不来台吗?

明珠索额图被当众揭穿结党营私还好说,把皇子,太子大阿哥也牵扯进去,这不是打康熙的脸吗?

这不等于说皇子也结党营私?康熙能受得了吗?

于是康熙又一次勃然大怒。这时候,明珠索额图为了自保,出卖了李光地,把李光地干得那些龌龊事都给抖落出来了。

康熙帝顺势,也出卖了李光地,把李光地的忠心扔在地上,用脚反复摩擦碾压。

李光地本来以为自己尽了忠心,康熙会维护他,谁想到,康熙竟然听信明珠索额图的。李光地死的心都有了。

从此以后,李光地不但对明珠索额图恨之入骨,恐怕在他心里某块地方,也怨恨康熙。

康熙对明珠索额图两党党争无法再忍耐以后,要对明珠下手了。但是,下手之前,他还想给明珠一点面子,不想羞辱明珠。所以,他准许明珠大办特办自己的六十大寿,临倒台之前,也最后风光一回嘛。

可是,李光地却在宴会上当众弹劾明珠。百官立刻明白,康熙要对明珠动手了。

而在场的大部分人会在心里想,李光地敢这么干,背后肯定是康熙的支持。是康熙要当众羞辱明珠,目的嘛,自然是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康熙说,我冤枉啊,我确实是想办了明珠,可是我没想羞辱明珠啊。都是李光地自己的主意啊。

康熙心里想,好啊李光地,你够阴险,朕的脸,这次被你给打了!


西堤君


李光地在明珠的六十大寿上当众宣读弹劾奏章,此举既报了当年他深陷在明珠和索额图两人中间所受的夹板气,又料定了明珠已失圣宠,弹劾他便可在康熙面前表功邀宠。一石二鸟之计,何乐而不为呢!

明珠是康熙少年时期便起用的朝廷重臣,妹妹慧妃又替康熙生下了大阿哥胤禔,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随着时间的推移,明珠结交朝中大臣拥戴大阿哥胤禔组成阿哥党,与国丈索额图组成的太子党之间明争暗斗,互不相让,甚至愈演愈烈,迫使康熙决定下狠手整治一番,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朕一直以宽仁为本,以德才取人。两个丞相这么斗来斗去的,非逼着朕下死手。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康熙将第一个整治的对象放在了明珠身上。先是从外地调来张廷玉、郭秀等四名青年才俊入值上书房,将首席大臣明珠架空。然后又将历年文武百官密奏明珠、索额图朋党之争的奏折悉数展示在李光地面前,并问他“有什么法子可以让百官公开上疏弹劾?“

有一点朕不大明白,为什么这些臣工们只敢给朕上密奏?为什么不公开弹劾他们?光地啊,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京内外的臣工们公开上疏?

李光地敏锐地察觉到康熙准备行动,便建议重开“风闻言事”,文武百官可以凭风闻上疏弹劾各类不法情形,以广开言路,且言者无罪。“风闻言事”一开禁,上书房收到全国各地弹劾奏章1533份,其中有弹劾明珠和索额图的,也有弹劾太子及大阿哥的,一时间可谓是“谁人背后无人参,谁人背后不参人”。

可奇怪的是,唯独李光地没有弹劾任何人。按说李光地当年深陷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一个拿捏着他在居丧期间嫖妓的把柄,一个用甄选名单上夹银票公开行贿的方式迫使他徇私枉法,害得他走投无路,竟然当着康熙的而公开揭露明珠与索额图,还牵连了太子和大阿哥。李光地指责他们协迫他欺君罔上,被罢官下入大狱,差点死在狱中。幸亏康熙网开一面,在西征时让李光地坐在囚车中随军出征,这才侥幸逃脱狱中迫害,李光地对他们二人应该有着满腹怨言才对,为何现如今一言不发呢?康熙召见李光地,让他把一肚子的怨言写成折子递上来。李光地回到府中把满腹牢骚拜统统拜折上奏,却先在明珠六十大寿的寿宴上当众宣读弹劾奏章,声称明珠深受皇恩却辜恩负义,犯有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欺君误国等十不赦之罪。

这下弄得满堂宾客不欢而散,热热闹闹地一场寿宴被彻底搅黄了,李光地这回结结实实地打了明珠一个响亮的耳光。太监李德全向康熙报告此事,康熙虽然表面上责骂李光地处事操切,不留情面,可实际上李光地这么做完全是出自圣意。

因为李光地当众弹劾,即使康熙抹不开情面,想要维护明珠也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而康熙却因此落得一个圣明天子、处事公正的好名声。事后李光地也并未因此受到任何训斥。说白了,李光地就是康熙用来扳倒明珠和索额图两大权臣的一颗棋子,而对于李光地来说,他当众弹劾明珠既报了当年之仇,还可讨得康熙欢心,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历史茶坊


殊不知纳兰明珠是李光地的“第二意愿”,其本意是想先除索额图再除明珠,那到底是什么让李光地改变了计划呢?而且在纳兰明珠庆生的时候让其名誉扫地。

先分析下李光地最初为什么把索额图定位首先除掉的人呢?

李光地对索明二人一直怀恨在心,李光地要将二者除之后快是出于私心还是公德,李光地自己也分不清,他说的这句话应该是出于真心话,因为李光地狱中轻生,幸好苏麻喇姑巧遇,将自己救下。

李光地获宠后先后想康熙匿名举报索额图和纳兰明珠的罪状,之所以选择先索额图因为其被康熙外派在异国他乡,其党羽不足轻重,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坐镇假代王。

其实康熙对索额图的罪行多数知悉,只是差一个抓人的借口,而这个执行者则是李光地,李光地恰恰也是看出了康熙的意愿,于是在索额图外出他过谈判之机,想向康熙弹劾索额图的罪状,不料索额图谈判成功,凯旋而归,李光地不得已,将矛头转向了纳兰明珠,将提笔写的索额图罪状焚烧。

李光地之所以在明珠寿辰上公然念出自己弹劾明珠的折子,也是想让其感受下自己当年受宠之际突然被摔入万丈深渊的羞耻和心痛。

李光地入狱原因:

在姚启圣收台期间举荐了施琅和李光地,李光地的“万人孤儿手印”打动了康熙,外加康熙之女蓝齐格格看中了这个穷书生,于是康熙愿意给李光地在官场这个平台上一展宏图的机会。

索额图和明珠为了加固自己在朝中的党羽,各施法术,拉拢李光地,李光地虽受隆恩,但是在两位权臣面前却是如履薄冰,如坐针毡,食不香,寝不眠。

就在李光地万难之际,竟然选择螳臂挡矩式自杀,弹劾康熙心四位顶梁柱:索额图,太子胤礽,明珠,大皇子胤褆,不料被此四人围攻,康熙无奈将其入狱。

李光地自雨中被苏麻喇姑救起后,幡然醒悟,官复原职之后,一直把索额图和明珠为师为友,暗藏祸心,终于等到两人油尽灯枯的时候将其一一点名。

索额图谈判成功后,李光地看出索额图余光未尽,得知康熙允许明珠大摆筵席过大寿,李光子明白这是明珠“最后的晚餐”,所以才敢公然让明珠出丑,弹劾其多年来的罪恶罪行。

李光地卧薪尝胆多年,为的就是这一天的到来,相信李光地在明珠寿辰上弹劾明珠有以下几点原因:

1,报当年险死狱中之仇,(私仇)

2,替康熙铲除大清的朽木(公仇)

3,让其晚年不得安生的羞辱。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在《康熙王朝》里李光地选择在明珠的寿宴上弹劾明珠,把李光地此人的刁毒刻画得淋漓尽致。


李光地进入康熙视线的时候,就是因为他”刁毒”。

但那一刻的李光地还只是一个为涉足过官场的普通仕子。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在”迁界禁海”对百姓造成伤害的时候,他用了一个特殊的方法引起了康熙的重视。那就是集合了一堆孤儿给康熙上”万言书”,康熙知道朝廷准备不足,必然对百姓造成伤害,康熙好面子,其他真实情况通向康熙的渠道实际上是堵死的。但是面对这种软刀子,康熙不得不接招,所以康熙让李光地协助姚启圣去办理台务,负责赈济灾民。


一来康熙的确缺人;

二来实际上把球踢给了李光地。

李光地因”才能”受康熙重视,奉命进京。


结果李光地在福建做得很好,台湾收复后。康熙觉得李光地人才难得,就默许了他和蓝齐儿之间的关系。 并把他调入京城,放在身边使用。

一来继续磨练李光地;

二来有意识培养他成为第3个能够维持局面平衡的人。

因为索额图的赫舍里家族世代功勋,从扶持顺治继位开始,就可谓功不可没,更别提扶持康熙亲政,擒鳌拜,平三藩这些功劳了。索额图逐渐由一个功臣变成一个权臣。而明珠恰恰就是用来制衡索额图的。康熙忍受了明珠与索额图20多年来的缠斗,但是由于皇长子胤禔和太子胤礽同样被纠缠其中,当原有的平衡逐步被打破的时候,康熙意识到有些问题不得不解决了。

到了京城的李光地坠入酱缸,处处碰壁,痛不欲生。


但是结果很糟糕,李光地夹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左右为难,痛不欲生,连丁忧时眠宿青楼的事情也被索额图抓成把柄要挟自己。所以在吏部推选督抚人选的时候,李光地无法平衡各方面关系,最终崩溃了,在康熙面前公开了明索之间的矛盾,甚至牵连进了胤禔和胤礽。

李光地此举深深触怒了康熙,结果被打入死牢。因为李光地犯了一个大忌,解决不了的问题,谁捅破谁倒霉。此前康熙与明索之间保持了心里明白,但是谁都不捅破的默契,此刻这个矛盾被捅破了,明索之间必然紧张起来,弄不好就会狗急跳墙。后来索额图就是看到了密折,知道康熙知道自己在联合朱三太子的阴谋,才决定先下手为强的。


但是康熙没有杀李光地,甚至连出征的时候都带着李光地,就是怕自己不在,索额图杀李光地灭口。这就说明康熙已经下定决心铲除明索二党了。当然担起重任的人必须还是李光地。

”受压蜕变”后的李光地心思更为”刁毒”,几乎成为明珠与索额图的加强版。

因为李光地对明索二人心中有恨。但是要问铲除明珠还是要铲除索额图,康熙更倾向于先铲除索额图,毕竟明珠是自己扶植起来制衡索额图的,算是有功之人。


然而事情发展的结果却是李光地为了谋求索额图放松对他的警惕,决定先让明珠倒台。明珠快要过60大寿了。战战兢兢地试探康熙,自己还能不能过这60大寿了。康熙念及明珠这么多年来的功劳和苦劳,让明珠安心回家过寿。


但是明珠过寿的那天,康熙派人送来寿礼,以彰明珠多年来的功德。这本是件盖棺定论的好事。那是康熙派来送寿礼的人正是李光地,让李光地来,用的就是他的刁毒。


所谓大喜大悲,李光地刁毒的地方就在于,当明珠看到康熙送来的“亮辅良弼”四个大字的时候,应该是大喜的时候。然而恰恰在此刻,李光地要明言弹劾明珠,列数罪状,这是大悲。人经历极喜极悲容易崩溃。明珠顿时堕地,面如死灰。

这种报复人的方式,非刁毒之人不可为也。时候,康熙再次暴怒,大骂李光地丧心病狂,为人歹毒。然而康熙忘记了,李光地为了斗倒明珠和索额图,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明珠和索额图的加强版,正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炒米视角


康熙朝中后期,以索额图和明珠为首的朋党之争愈演愈烈,甚至于威胁到了康熙的统治。为了铲除佞党,巩固皇权,康熙启用了曾经被索额图、明珠陷害的李光地,并接受了李光地的谏言,开了风闻言事。
李光地


大开风闻言事之后,弹劾索额图和明珠的奏章纷至杳来,两位权臣的把柄掌握在了康熙的手里。在康熙的授意下,李光地开始着手扳倒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个奸臣。

李光地原本是想先从索额图下手,但索额图此时刚出使俄国回来,签订《尼布楚条约》有功,还不是动手的时机,况且,索额图是皇太子的亲舅舅,牵涉面很大,因此,李光地将明珠作为他铲除佞臣的首选。

此时明珠六十大寿,正值大清忙着解决蒙古准格尔部叛乱的时候,明珠担心自己过六十大寿不合时宜,便向康熙征求自己是否要过六十寿辰的意见。结果康熙十分爽快的告诉明珠,让他不仅要过六十寿辰,还会亲自给他祝寿。
明珠



明珠六十寿辰的那一天,明珠府上,皇宫大臣们前来祝寿,热闹非凡。此时李光地带来了康熙给明珠的寿礼,四个大字“亮辅良弼”,这对明珠来说,能得到皇上这样的夸奖,那可谓是无上的荣耀。

正当皇宫大臣们为明珠获得皇上嘉奖而纷纷赞许的时候,李光地拿出了一份弹劾明珠的奏折,并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起来。此时众人大惊失色,明珠更是面如死灰,有些朝内重臣指责李光地做事不分场合,过分至极。

那么,李光地弹劾明珠,为何偏偏在其寿宴上动手呢?其实,李光地是为了公报私仇。

混迹于官场,是非常的现实和残酷的。按官场的生态环境来说,一个人是很难独善其身的,往往必须做出站队,要不然,很容易遭受其他人的攻讦。在朝廷里,李光地必须要懂得拿捏尺寸,在索额图和明珠之间采取平衡之术。

李光地和索额图

李光地没有入仕之前,为福建的孤儿们向容妃和蓝齐格格请命,此时的李光地非常的淳朴善良。李光地受到举荐入仕后,虽然做了京官,但他既不是皇亲国戚,也没有加入朋党,也就没有其他同僚帮衬。李光地的官场理想是老实本分的做个清官,忠于皇上,谁也不得罪,就像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一样单纯。

李光地这样的为官作风,最终使他在官场吃了亏。索额图、明珠、太子、大阿哥都在拉拢李光地,让李光地利用职权安排他们的人上位。由于名额不够,难以安排,李光地没法,结果直接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也就是说,李光地同时把索额图、明珠、太子、大阿哥全部供了出来。结果,明珠当场撺掇索额图反咬了李光地一口。
李光地


康熙并非不是不知道明珠、索额图的罪行,但李光地如此唐突、不经大脑的把那四个人的罪行摆到康熙面前,显得非常的低智商和缺乏变通。康熙不可能因为李光地而罢免那四位,因为处理不好,整个康熙朝都要倾覆。

明珠的反咬一口以及康熙的反应,李光地此时明白了朝堂的黑暗,要想扳倒索额图和明珠,不仅要在官场上处事圆滑,还要比他们更加的狠毒。

李光地成为了心狠手辣的人,并等待着报仇的机会。最终,李光地选择在了明珠的寿宴上弹劾明珠,将明珠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