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洗牌时刻来临,9万多家开发商还能剩几家?

随着楼市调控的持续发酵,支撑中国房地产高速扩张的原因,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了。比如说,棚改货币化安置退温。以前很多人的经济收入,连首付都无力承担。因此,对于买房也就没有热衷。然而,在棚改货币化安置下,手中有了钱后,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实现“买房梦”。

洗牌时刻来临,9万多家开发商还能剩几家?

在人们旺盛的买房需求下,房价也迅速攀升。就连三四线的小县城的房价,基本也都实现了翻倍。然而,棚改货币化安置逐渐降温,人们手中没有太多的闲钱,自然难以支撑房地产行业火热发展。再加上限购、限贷等政策,曾经一路高歌的房地产,如今逐渐偃旗息鼓。

在行业整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开发商的日子变得不好过。表面上是土地和砖头的生意,但实际上就是吃“居民存款”的生意。那些钢筋水泥的价格,最终都是由居民买单。然而,居民存款是有限的。等到“居民存款”吃的差不多了,开发商就算给出丰厚的优惠力度,居民也无法进行买单。

当市场供过于求的时候,开发商的运营方式,就会变成了“吃自己人”。有的开发商会选择收购同行企业,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有的开发商则“磨刀霍霍向着内部员工”,比如说开发商对内部员工举起了“反腐大刀”。当然,还有一些开发商选择了另一种发展方式,比如说欧洲国家开启了征税。

洗牌时刻来临,9万多家开发商还能剩几家?

在这场行业竞争中,各大开发商究竟会走向何方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给出一个预测方向。在2019年12月26日,黄奇帆在参加在“2020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上指出,2018年,我国房地产建设规模约17亿平方米,大体上已经是中国房产规模的天花板。预计到2030年,将逐渐减少至10亿平方米左右,形成新的平衡。

洗牌时刻来临,9万多家开发商还能剩几家?

黄奇帆预计,到2030年,现在的9万多家房地产企业中,可能剩下3万家,悲观预期下,可能仅留存1万家左右。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大小小的9万多开发商,未来很有可能只剩1万家。看到这个数据,可能有人会感到不可思议。毕竟,房企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堪称“吸金利器”般的存在。

不过,仔细想想黄奇帆的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黄奇帆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房地产企业有9万多个,前10家,造了整个中国房子的30%;前100家,造了开发量的70%,前1000家基本上造了90%。这个意思还有8.9万家或者9万家做了百分之几,绝大部分是空壳公司,完全可以关掉。”

在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开发商,可以找到发展的空间,挖掘财富。但是,随着随着房地产建设规模减少,那么,各大开发商的发展目标就会发生改变。在竞争力上,小型开发商很难与大型开发商竞争,只能逐步走向没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将你的观点,分享在下方的评论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