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文 / 夢精靈2019

圖 / 網絡


重讀中學課本中的兩則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刻舟求劍》,居然品讀出了莊子思想: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和結果,也同時成為了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決定境界的主要因素是眼界的大小。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莊子名周,是戰國時蒙人,戰國時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寓言"一詞正式出現是在《莊子》一書中。寓言就是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達對人生的認識和感受。這些故事簡短,含有比喻和象徵的意思,蘊含著人類的知識和智慧,是藝術化的人生哲理。寓言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簡單的故事中,運用擬人手法,語言簡潔鋒利,容易理解並廣為傳誦。

寓言裡的主角有時是動物,有時是人。中國的寓言有時會借歷史人物來增添故事的趣味,使故事更加真實。例,我們熟知的《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鄭人買履》等都是戰國時期韓非子所作,均以人物做主角。

莊子本就是古之博大真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

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閒;

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

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

不為福先,不為禍始;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獨與神明居。

莊子是大智之人,大智慧者,永遠不會只教給我們小技巧,而是把一個個小的故事及意義蘊含在寓言中,讓人久久回味。

莊子用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看待事物的能力,大境界,方會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小境界,則會一生碌碌無為。尤其在《逍遙遊》中,他無限拓展了我們的想象空間,並且告訴我們,真正的眼界是由境界決定的。

以下,我們將從兩則寓言故事《鄭人買履》《刻舟求劍》來解讀莊子思想,並在第三部分闡述莊子思想帶給我們的啟示。

01.《鄭人買履》是典型的教條主義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鄭人買履》講述的是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而買不到鞋子的故事。諷刺了那些恪守陳規、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因循守舊,不會變通,終將一事無成,同時告訴我們遇事要隨機應變,不要死守教條。

《鄭人買履》是一則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原文為: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到市上買鞋時不信自己的腳,而相信落在家裡的尺碼,無論旁人怎麼勸說,他固執己見,始終認為量出的尺度比自己的腳還要準。

由此可見,他是典型的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會從實際出發、不懂變通。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鄭人"是做事時"寧信度,無自信"的人。現實生活中,像"鄭人"這樣的人並不少見,例如,有科學依據說:"堅持每天喝八杯白開水,有益身體,要形成習慣,不渴也得喝。"有些人就會照做,絲毫不考慮實際情況及身體需求,盲目信他,其實這就是"鄭人"再世,因為他"

無自信"身體"渴"的生理需求,寧信科學。

人們往往在生病、擇偶、工作、升學時,在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中,常常會不自覺的以"鄭人"的標準來衡量,現代的"鄭人"其實遍地都是。做事時要自信、要隨心所願、勇敢地做自己、不在乎別人的臉色和看法,其實很難。大家都覺得鄭人太荒唐,與己無關,別人也沒有那麼傻。其實這才是重讀《鄭人買履》的意義所在。

《鄭人買履》這個2000多年前的成語不僅在古代有警示作用,放在當下依然具有警示意義。現在,我們都被各種高科技的各種各樣智能設備包圍著,學校、家庭、手機均充斥著大量的數據宣傳,但我們沉浸其中卻忘記了人本身的重要性。

仔細揣摩,我們就像2000年前的鄭國人,把各種報表、流量表,柱狀圖、餅狀圖、數據看作為了買鞋的"尺子",然而卻忽視了我們要買鞋的初衷。這些"鄭人"因為眼界狹小,所以也決定了他們的境界小,看不到事物發展的一面,從而也阻礙他們看到真相,其實也進一步阻礙了社會及個人的發展,可見,眼界是多麼重要的因素。


02.《刻舟求劍》是典型的固守陳規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刻舟求劍》的故事源於《呂氏春秋·察今》,是一個由寓言故事演化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而世界上的事物,是在不斷髮生變化的,怎能憑主觀做事情呢?

原文如下: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楚人坐船不小心把劍"撲通"一聲掉入了水中,他急忙在船邊掉劍的地方刻了一下,說:"這是我劍掉下去的地方,船翁快靠岸,我要找我心愛的寶劍!"船停下後,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裡去找劍,找了半天卻一無所獲。這樣找劍,怎麼可能找到呢?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這個故事其實蘊含著兩層道理:

① 人的思想認識如果不符合客觀實際,做事情就不會成功且有好的結果。

② 客觀世界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人的思維應該隨著事物的發展變化而變化,改變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能把陳規舊章當成解決問題的法寶,這就會造成一事無成。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傳說在古代西方,戈迪亞斯在牛車上打了一個複雜的繩結,稱作"高爾丁結",傳說誰能解開它,誰就會成為亞細亞王。自此以後,每年都有很多人來試解,可他們根本不知道從何入手,因為繩頭根本找不到。亞歷山大對這個預言也非常感興趣,他仔細觀察著這個結許久,始終連繩頭都沒找著。

這時,亞歷山大拔出劍來,對準繩結狠狠一劍劈了下去,這個保留了數百載的難解之結,就這樣輕易地被解開了。

面對這個數百年的難解之結,我們可能會陷入如何解開、不能斷開的傳統思維定勢中,而隨著年齡一天天增長,我們的固有經驗很容易就變成了我們的思維定勢,只有不斷提醒自己,學會跳出自己的思維侷限看問題,我們才有可能與時俱進,推動社會前進的步伐。

在現代,科技的創新一直在與時俱進,如果科技不發展,我們現在的5G從何而來,網絡的視頻通話,語音通話從何而來;對餐飲業來說,同樣如此,創新菜,新式菜均在原來的傳統菜式上進行了改革和創新,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改革和創新已經遍佈各行各業,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中體現出越來越高的價值。


3.莊子思想告訴我們,開闊眼界,學會變通,對人生如此重要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人活世上,有苦有樂,既有孔乙己的落魄,也有范進的瘋狂,有李逵的仗義,也有林黛玉的嬌羞,但不管怎樣,我們如果一成不變,即便像孔丘那樣博學,像呂尚那樣善謀,也可能會落個窮困潦倒的下場。所以,做人,一定要有開闊的眼界,並懂得靈活變通,那麼,如何學會變通呢?

① 不要死板教條,要善於變通

其實,人生沒那麼多困難,只是我們的無知讓人生變得迷茫了,是我們的固執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做人,不能太死板,不能自以為是,盲目的執著。做人做事,不論何時,都要要學會變通,具體問題具對待,才能衝出習慣性思維的籠子,去改變自己,去創造幸福。

② 反向思維,大膽地突圍

莊子對惠子曰: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莊子·逍遙遊》

如今你有容量五十斗的大葫蘆,為什麼不考慮用來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於江湖,卻要憂慮大葫蘆太大不知該盛什麼呢?

葫蘆本來是用來盛酒水等液體的,由於這隻葫蘆太大,如裝滿水肯定會炸裂,倘若鋸開用它礌一半當瓢舀水用又沒有那麼大的缸。於是莊子說話了,你們只知道把水裝在裡面,而不知把水裝在外面,把它放在河中當船用不是很好嗎?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是啊,人生很多事情,都像變戲法。不同水平和層次的魔術師,能變出不同的精彩。當人生一條路行不通的時候,要學會換一條路走,或是找高人指點下再走。要不,就會侷限在個人的想法中,被拘泥於原地,左右為難,無法走出。

一個人或許不能依靠某一種技能給自己的人生提供一個永久的保障,但是他可以擁有一個不斷學習的能力。這樣,才可以在不同的時刻應對不同的環境,隨時擁有的學習能力,可以幫助我們不會被淘汰。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三類人:

第一類:面對變化的時候不為所動,固守著自己已有的規律,這樣的人就是我們俗稱的“鑽牛角尖”,這類人是最吃虧的。

第二類:看到變化,知道跟隨變化而變化,這樣的人雖然多少也有點固執,但還不至於太落後。

第三類:也就是最有智慧的人,是能夠提前預知變化,讓自身能夠擁有更好的狀態和智慧,來應對變化。

莊子認為,經驗和知識的固化將嚴重製約人的認識能力;倘若打開眼界,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就有了更豐富的可能性。因此,思考問題時,既需要借鑑已經有的的經驗,還要勇於打破陳舊思維,這樣才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結語

有個比較流行的詞,叫認知的舒適區,比喻人們習慣在自己已有的思維區域裡看問題做決定。鄭人用一把尺子作為參照的工具,必然會限制自己的眼界,從而不可避免地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行為。

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是基於對客觀事物的見識、理解和認知,而境界與眼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常常用“井底之蛙”形容眼界窄小,有“蠅頭小利”形容境界低微,用翱翔於長空的雄鷹比喻目光遠大,志向高遠,這,正是眼界對境界的意義。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以莊子思想解讀寓言《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眼界大小決定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