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遵义新蒲人孙林: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了,我还开了两间店。”看着店里来来往往的顾客,新蒲新区松源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孙林有些难以压抑心中的那份激动和喜悦。

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过程中,2017年12月31日,孙林一家从永乐镇工农村搬迁到了新中街道松源社区,从此便开启了孙林一家的幸福新生活。

孙林有四个孩子,刚搬迁到松源社区那年,大女儿刚上大学,小儿子正在读小学5年级。“为了供孩子上学,那一年我和妻子还是外出打工了,把老人和孩子留在了新家里。”孙林说,当时看到松源社区里漂亮的楼房,一家人总算有了个温暖的家,也就安心地出去打工了。

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挪穷窝”,而是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激发搬迁群众自身发展动力和发展需求,实现搬迁“换穷业”“去穷根”的目的。

遵义新蒲人孙林: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新蒲新区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保障服务工作中持续发力。“一对一”帮扶促安居、“一户一就业”扶持保稳定、医疗保障安民心、子女就学有保障、社区服务聚民心的“五大举措”得到全面实施,“就业、就学、就医、购物、办事、文娱、学习、健身、存取款”的“九个不出院”政策相继出台,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九个不出院”政策在实施之前,社区工作人员到搬迁群众家里去做摸底和动员工作,告诉他们如果有想要创业的群众,也可以在社区开店铺,还有相关政策补助。得知消息后,孙林向社区提出了想要开设店铺的申请。“对于我来说,能在这里开个店,是在新家发展的一个机会。”孙林告诉记者,由于有政策的扶持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他的店很快就开起来了。

遵义新蒲人孙林: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生意的,我就开始思考,我们小区缺什么?需要什么?后来我就慢慢地改成了做副食。”凡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此前,孙林还做过手工画、卖过螺蛳粉,但都失败了。

“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这么努力地帮助我们搬迁群众,我就应该更加努力地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孙林已经有了两个店铺,每个店每月的收入都在5000—6000元钱左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得到了解决。“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有自己的事做,我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遵义新蒲人孙林: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相对于孙林的生意路,孙林孩子们的求学路就容易多了。在松源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和当地群众子女一样,享有“就近入学”的“特权”。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松源社区2019年解决226名适学儿童的入学问题,其中,幼儿园30名、小学125名、初中71名。

“孩子们上学方便了,他们学习起来就更加安心了。” 孙林说,现在小的两个孩子都在遵义市第四十二中上学,离家只有几分钟的车程,走路也不到半个小时,孩子们对新学校喜欢得不得了。

遵义新蒲人孙林: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今天社区医院的医生打来电话,叫我抽空去测量一下血压。”看见儿子孙林和儿媳妇回来了,刚忙活完的孙登全老人就朝店铺隔壁的社区卫生院走去。“我有点高血压,每个月都要到社区医院测量血压。有时候我忘记了,医生就会准时给我打电话叫我去。有时候还到我家里来为我看病呢!”说起现在的医疗条件和医生的服务态度,孙登全老人连连点赞。

现在,孙林一家人已经完全融入了新生活,他们在新的生活环境里继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微新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