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981年的五块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的购买力?

普法帮


1981年,我十三个年头了,许多事记得清楚。

那年,普通工夫钱一元/天,五元值现在450元。

那年,小孩理发一元/年,五元值现在5σσ元。

那年,猪肉7毛/斤,五元值现在21σ元。

那年,盐8分/斤,火柴2分/盒,作业本2分/本,大作业本5分/本,油条5分/条,米25分/斤,清汤1O分/碗,包子5分/个,肉炒粉2o分/盆……

那年,请裁逢师傅做衣服,一天要缝剪七、八件。

那年,家有几百元,就有盖房子的雄心。

那年,我的压岁钱可能没有,有的话也是1o分20分。

所以说1981年五元值现在多少钱,这很难说清,但那几年的活泼、快乐、天真和无邪,那是无价的。


周沛建


1981年元月我进一家化肥厂上班,学徒工每月生活费是20元,外加营养费7元,每晚大小夜班还有几毛钱补贴和几两粮票,厂里有免费洗澡堂,幼儿园,医疗室,图书室,有集体单身宿舍与家属区,单位发劳保鞋、帽、手套、工作服和肥皂等福利,八月半和过年还会发些过节礼品,工会亦经常发电影票、戏票。



写以上内容的目的是,我想说明在单位的人家中不增置生活大件用品,靠所得工资日常花费是卓卓有余的。那时每月5号开工资,我就交给母亲20元,补充和改善自家生活,余下的钱自己零用,遇上车间师傅们家儿子娶亲、女儿出嫁就出5块钱喜礼,反正我靠自己的零花钱,半年内买了一块40元的防震钟山手表,一年内又购置一辆156元的长征牌自行车……


书归正传,当年吃的粮油肉、穿的布料棉花、烧的煤球都是凭证按计划供应,十分便宜,又因为年代久远,当年各方面的日常商品价格已经糊涂不清,硬要用当年5元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那就按友友们所言,800元以上。


老伙计610322


1981年的五块钱相当于现在多少购买力?

这个问题有点笼统,真的不好说。

那时候火柴两分钱一盒,现在火柴两毛钱一盒,基本是十倍。

油条一毛钱一根,现在一块钱一根,也是10倍。

冰棍五分钱,现在一块钱,是二十倍。

小学学费两块五,现在免费。

十五寸黑白电视机七百多块钱,还没有货,现在二十五寸液晶电视也是七百多块钱。

……

所以,真的不好说。


基层微课堂


放在1981年,一张10元钱的钞票(当时叫“大团结”),都可以说是不小的一笔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里,形容一个人有钱,都常说“摸出几张大团结”。而倘若兜里揣着五块钱,放在1981年左右的年月里,也真心能办不少事情。

比如1980年冬,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火爆开业,中学生陈林与父母在大雪里等了两个小时才等来位子,三口人要了烧锅鸭、鱼香肉丝、扒白菜加一份鸭架豆腐汤,还喝了一瓶啤酒。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陈林,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欢呼“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菜”。这难忘的“三菜一汤”大餐,总共花了不到四块钱——陈家四天的伙食费。

而1981年时,著名分析师张化桥正在湖北财经学院读大二,他大学时的吃穿生活费“大约每个月六元”。两年后张化桥考取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每月除工资外还有五块钱的副食补贴,“日子也能过得去”。他的师兄还嘱咐他,如果你想在五年内成家,现在起“每个月至少要存15元”。五块钱,关乎“终身大事”。

也是在1981年,未来红遍全国的《西游记》艰难开机。由于经费人手稀缺,包括“唐僧师徒”在内的年轻演员们,每个人拿一份演出费,却要干好几份活,比如装车卸车、充当群众演员、摆灯光布景等苦活。导演杨洁实在看不过去,又给演员们申请了各种补贴,比如“群众演员补贴”“剧务补贴”“特技补贴”,其实每次也就三五毛钱,却足以让演员们集体激动,之后每次再有“额外活”,大家都纷纷欢呼:“今天又有啤酒喝了”。
哪怕在七年以后,即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中国店在北京前门大街开业。之后的几年里,这家快餐店曾是北京人心中的豪华饭店,以至于每周都有新人在肯德基办婚礼。有多豪华?当时店里一块原味鸡要卖两块五,所以为了吃顿肯德基,“不少家庭要攒上一个月的收入”。
可见,五块钱,放在1981年,真是“大钱”。

五块钱在当时有多“大”?也可以参考下日用品物价。1981年的农副产品国家牌价:大米是0.142元一斤,食用油0.80元一斤,猪肉1.01元一斤,鲤鱼1.08元一斤,活母鸡1.16元一斤。再看看北京的菜价:1981年上半年,菠菜每斤7分钱,芸豆每斤2角钱,茄子每斤3角钱,菜花每斤2角6分。揣着五块钱逛一趟农贸市场,如果想全花光,肯定满载而归。

这么比的话,五块钱的购买力,真心比较强。1981年也似乎是个“物价便宜”的幸福时代。甚至一些故事刊物上,也有过穷苦的主人公“穿越”到1981年,然后拼命扫货的剧情。但事实是,1981年上半年,北京市民就曾向报社反映“菜”太贵。而五块钱的价值,也得比比当时的工资。

先看农村工资,别说1981年,到1983年时,中国的农村年人均收入也只有309元。五块钱放那时农村,重要性可以想。而在城镇呢?1981年时,实行“八级制”的城镇企业职工,二十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每月平均工资在四十到五十元之间。1983年在北京读研的张化桥也回忆过:“当时北京的国营企业工人的平均月薪也不过40多元人民币”。同时期姑娘择偶的顺口溜里,就有一句“七十元钱”——小伙月薪七十元?抢手!

同样可以类比的是教师工资,1981年有20年教龄的教师,平均工资是每月41元。入职两年的年轻教师,平均工资是31元。以这个意义说,1981年的五元钱,对比今天的购买力,相当于教师平均工资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工资制度改革”的呼声,在1981年,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并在强烈的呼喊中步步推进。

而且不止是工人教师,即使今天很多“高收入”群体,放在1981年,收入也真心不高。比如1981年正在辛苦拍摄的《西游记》,演员们的片酬,哪怕最大牌的“腕儿”,每集最高片酬也不过六十元。就这,还有人不停提意见,认为给的太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红遍全国的影星杨在葆,1984年尝试第一次做导演,想去广州商讨改编话剧《南方的风》。但当时北京至广州高达百元的单程机票前,却让月工资只有88元的杨在葆纠结不已。直到广州方面主动表态,解决杨在葆等人的一切交通费用,此事才顺利成行。然后,就有了那部改编自《南方的风》,且震撼一代人的经典电影:《代理市长》。

更能说明这工资水平的,还有1981年全国六十个城市试点的“公有住房全价出售”改革。一套住房的售价在每平120—150元之间。今天看是白菜价,当时对比工资,却是天文数字。以《经济日报》记者谢然浩的记录说:“由于当时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实在太低,1981年底也就基本停顿了下来。”
所以,“1981年五块钱购买力如何”的问题,与工资物价一比,也清楚折射了1981年的生活状况:在改革开放的伊始,大多数人,真是捏着荷包过日子。

而且,别看五块钱在“买菜”“餐饮”等消费项目上,在1981年能办不少“大事”。但放在八十年代另一些“消费项目”上,却也办不成什么事。

比如买牛仔裤,这个当时的“新鲜玩意”,1985年登陆中国后就引爆全国。当时一条牛仔裤的售价,最便宜也要25元,贵的要30多元。一些年轻人参加工作的头一个月工资,估计还买不了一条裤子。但即使这样,手里稍有点钱的青年,砸钱也要美一下,因为“小格子呢的夹克衫配水洗牛仔裤是最流行的”。但大多数人买一条,都是一穿穿到坏,缝缝补补接着穿,谁家要有两条以上牛仔裤?那是标准土豪。

再比如摩托车,在当时经济发达的广州,1981年拥有一台摩托车,是个非常拉风的事情。广州街头的私人摩托车,一辆价格在1900元以上,以很多“过来人”的体会说:“那时候骑摩托车,比现在开奔驰宝马感觉还要好”。

电器等日用品消费更是“大头”,比如彩电,在1981年的时候要数千元,就算黑白电视机,最便宜也在380元以上,比普通农民的年收入还高。自行车也不便宜。1981年时,“凤凰”牌自行车卖65块钱,“红旗”牌自行车卖77块钱,当时结婚,有“全鸡全鸭”(彩电、录音机、洗衣机、鸭绒被)和“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音响)等说法,置办每一样,都不少花钱。

而在这些消费上,并不富裕的1981年,却展现出了和以前不同的气象:当时全国平均每人用于买衣服的花费,是42元。用于买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日用品的花费,占中国日用品零售额的比重,攀升到了百分之二十五。这个今天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数字,却代表了中国人消费方式的变化,确切说,是生活质量的变化。

这样的“伏笔”,正如张化桥的一声感慨,那时的中国,“空气中流动着希望”。20世纪八十年代,接下来中国多少激动人心的变化,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在1981年的诸多“消费”景象中,就已埋下伏笔。

参考资料: 陈煜《中国生活记忆之80年代: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张化桥《谁偷走了我们的财富》 杨洁《敢问路在何方》 、经济观察报《开放中国:改革的40年记忆》、 黄新建《谈谈我国现行工资制度的改革问题》、连祥卿《关于武汉农副产品市场的调查》


我们爱历史


我们先来看看1981年,5块钱可以买到什么东西?

1、1981年5块钱可以买到什么?

  • 猪肉0.78元一斤,5块钱可以买到6.4斤猪肉

  • 大米0.142元一斤,5块钱可以买到35斤大米

  • 白菜3分钱一斤,5块钱可以买到166斤白菜

2、1981年的5块钱相当有现在多少钱的购买力(按CPI计算)

1981年的CPI价格指数112.2(1978=100)

2018年的CPI价格指数637.5(1978=100)

37年间价格指数上涨5.68倍,按照CPI上涨的速度,1981年的5块钱相当于现在的28.4元。

3、1981年的5块钱相当有现在多少钱的购买力(按货币贬值计算)

1981年M2货币余额在9000亿左右,2018年M2货币月1827000亿。

37年间增加203倍,按照货币贬值的速度,1981年的5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015元。个人认为按照货币贬值计算的更可信。


互金圈


1981年的5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的购买力?这个没有一个官方数据,只能以我们的印象数据进行对比。而我印象中的记忆就是那时我父亲一个月工资也就25元!

在这之前,说一个悲惨的故事,有一个奶奶,去世之前,把孙子单独叫到身边,避开其父母,交给孙子一大叠粮票,告诉孙子,这是奶奶一辈子攒下来的,一旦以后有饥荒,可以不被饿死。而这个时间已经是2000年!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那个年代的物质的紧缺程度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而那时的社会,物质极度缺乏,虽然我父亲25元的工资,却够我们全家生活开支,比如,我们姐弟三人的学费(大约一个学期每人5元),家庭一切开支,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比如一切的礼仪来往,比如一切的家庭水电费,房租开支(那时我们太小,不记得房租是多少),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生活开支,按照三四线城市一个月基本开支为4000来算,25元的购买力等于目前的4000元,那么,5元就相当于现在的800元左右。

这个数据可能不具有准确性和对比性,因为那时,什么都是凭票供应,比如猪肉票,布票,粮票,凡是可以买的东西,基本上都凭票供应。而且那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国有企业里,企业负担了很大的比如医疗,教育和一些生活福利,所以,真正要对比购买力也比较困难。只能按照目前的月开支对比以前年代的月开支。

那时,因为没有房价和购房支出,因此,25元的月工资基本上可以勉强应付家庭开支,我记得祖辈那时如果有500块钱,就算非常有钱了,可以买下一套房,大约是100平左右。的如今,即使有自住房,每月也要支出将近几百元的物业费用开支,如果算上按揭买房的,每月基本上按揭贷款利息支出要占到家庭收入的50%的水平甚至以上。

因此,我毛估,大约81年的5元钱,相当于目前的1000左右,可能是比较接近真相的购买力对比吧。




屠龙刀fei0598


1981年,那会新进单位的员工叫“学徒工”,月工资收入是18.80元,三年后转为正式工,收入可以略微增长几元钱。那时候工龄长的月工资收入也不过20多元。有几十年工龄的老员工工资收入会比较高,但是,很少有超过50元的。

八十年代初,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光荣妈妈”,95%以上的家庭都有五个以上子女。我们小区街坊邻居还有几户人家的子女达到十二、三个人。那会,倘若哪家的子女是四个人以下的,绝对是属于非常稀少的,会被人议论的。

大伙儿或许会感到不可思议了吧,当初,就这么一点点工资收入,能够扶养起这么一大家口子的人吗?答案是肯定的!

那个年代和现在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家庭妇女”多,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只有男人在上班挣钱,女人一般都闲赋在家,这种家庭的生活条件会比较紧巴巴一点。如果是妇夫俩人都上班挣钱的话,家庭条件会宽裕得多,两个人挣钱总比一个人挣钱强嘛。

时下,住房、就学、就医是生活支出的主要方面,是大头。但是,在八十年代初,在这几个方面恰恰是不需要你化费多少钱的。住房是供给制(单位无尝分配),子女学费一年才一二元钱,就医靠劳保。

在吃的方面,一斤大米才一角几分钱,一斤白菜是1~2分钱,一斤肉才7角钱,一包香烟是8分钱。坐公交车化上一角钱,可以坐二十多公里的路程……

八十年代初,最大面额的人民币是10元钱的纸币,俗称“大团结”。当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张大团结,走遍天下都不怕”。

看了以上论述,大家一定了解八十年代初的五元钱相当于现在多少购买力了吧。


讲述百姓身边故事


1981年的五块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的购买力?说实话,那时候光有钱也没用,因为买东西还需要各种票进行配套。比如说,粮票、布票、自行车票等等。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幸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一定最有发言权。反之,如果单凭简单粗暴的数据去分析,一定会显得生搬硬套。而我本人正是80年代走过来的,虽说那个时候还仅仅是小学生,但对于儿时的那段美好时光至今记忆犹新!

时至今日,已过去了38年,也许大家的工资收入都早已翻了上百倍,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很多人的幸福感都下降了不止万倍!很可能有人不信,没关系只需要去问一下您身边的长辈,听一听他们或者她们的说法便知。

上世纪80年代初,绝大多数人的月薪不过就是20-30元左右,但也就是这几十元钱足可以解决一个家庭的生活全部开支。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小学生如果手里拿着1毛钱就可以买2-5个冰棍儿,为什么会是一个区间呢?原因就在于中午的时候只能买2个解渴,而到了放学后小商贩箱子里剩下的就“不值钱”了,可以批发至5个。


小时候,我清晰的记得只需要花10元左右就能把家里种地所需要的农具、种子、化肥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油盐酱醋一切全部包揽了。还有就是当初上小学时,好像除了缴纳2元钱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费用。最有印象的是,那时候农村经常停电,以及烧火做饭都离不开火柴,家里必须要常备一盒火柴,而买一墩子火柴(里面有10盒)仅仅是5毛钱。此外,80年代的一斤牛肉不到2元钱,而现在近30元。

现如今,北上广有近三成的人月薪过万,可就算如此,他们在上海地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一平方的房子。哪里有什么幸福可言?因为按照当前上海地区的均价都在5万以上,相当于一年下来不吃不喝也就够2平方米左右。但是在1981年时,房子的问题完全由国家解决。

198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935.80亿元,而去年我国经济总量GDP已经突破90万亿元。从人均GDP来看,1981年我国人均GDP497元,而去年我国人均GDP达9700美元。但即使是90年代末,我国广义货币M2仅为15293.4亿元,相当于当时整个GDP的0.8192倍;但目前国内的M2已经突破190万亿元,达到了同期GDP的2倍以上。由此可见,近年来国内通货膨胀率之高。


总之,1981年的20-30元钱差不多够一个普通家庭几口人一个月的生活开支。而现在一个普通家庭的月开支恐怕得3000元左右(备注:还月供以外)。从购买力来看,当时的5元钱解决一个人一个人一月生活,而现在不够一顿早餐。


东震木


1981年的物价与现在来比较,不能简单孤立的去比较某一个商品的价格,而那时候又没有商品房销售,同时,那时的轻工业品(如电视机、自行车、手表等)属于稀罕商品(还要凭票购买),与现在没有可比性。那就只能比较一下日常生活费吧。81年我在县城中学读书,一个学期回家一次,从开学到学期结束,大概将近5个月,仅伙食费一共不超过30元(扣除米饭,因为米是自家运来),平均每月伙食费6元左右。加上学费、来回车费以及其他开销,一个学期下来50元左右。去年,我老家一个亲戚的孩子在县城读高中,一个学期下来,光伙食费就花了6千元,平均每月1300元左右,扣除现在的生活标准高多花费500元,最低也需要800元才能相当于81年的6元钱开销。这样一比较,就能看出81年的6元钱值现在的800元。也就是当年5元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600多元,现在的基本生活费是81年的120倍以上。


山萱子


1981年5块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的购买力?关于这个问题,那个时候物资比较紧张,一般工人都是三四十元钱工资,那时候公社书记才四十五元工资一个月,一个家庭四五个人,就靠几十元工资生活,都不会饿到,还能活得下去,但是那时候物价都很便宜的,青菜,罗卜只要几分钱一斤,猪肉,牛肉,魚都是8角钱到1元钱一斤,那时我是农民,我们生产队每10工分有丨元钱,每年能分四五百元钱,还是很不错的,现在农民工每个月有三四千元工资,现在物价很高,工资差不多也涨了100倍,但是粮食价格涨了十几倍,肉也涨十几倍,总的来说现在生活富裕多了,比以前过得舒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