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一號工程!襄陽今天迎來歷史性時刻!

歷經4年艱苦卓絕的建設

今日

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順利通水!

襄州北、棗陽北、隨縣北等傳統鄂北崗地

7000平方公里供水區

220萬人口、379萬畝耕地

率先告別“十年九旱”!

一號工程!襄陽今天迎來歷史性時刻!


1月3日,鄂北工程棗陽東郊明渠,丹江水抵達“旱包子”鄂北崗地。

湖北水利“一號工程”

鄂北工程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產物,是省委、省政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果實。

鄂北“十年九旱”,是湖北有名的“旱包子”。從2009年起,連續4年大旱,每年省“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提出上馬“唐東工程”(將襄陽引丹渠延伸到唐河以東的鄂北崗地)。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結合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省委、省政府提出:樹立問題導向,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要求站在戰略高度,加強規劃研究,通過工程措施,從根本上解決鄂北長期缺水問題。

省水利廳迅即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研究治本之策。經過反覆研究討論,提出從加高大壩後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方案。新方案不借助襄陽引丹渠,而是另闢新渠,全程自流,經老河口市、襄陽市襄州區、棗陽市、隨縣、隨州市曾都區、廣水市,終點至大悟縣,跨越鄂北3市7縣(市、區)。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名稱由此誕生。

一號工程!襄陽今天迎來歷史性時刻!


“鄂北工程是民生工程,湖北砸鍋賣鐵也要上。”省委、省政府決定舉全省之力建設鄂北工程。省水利部門組織精兵強將,研究規劃、編制項目,採取壓時推進、同步推進。省裡成立領導專班,向水利部和國家發改委彙報項目,爭取支持。

規劃方向正確,大員上陣,高位推進,構想變宏圖。2014年5月,鄂北工程列入國家172項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之一。

2015年7月,國家發改委批覆鄂北工程可研報告;10月22日,鄂北工程在大悟王家沖水庫正式破土動工。項目總投資180億元,其中,中央投資58億元,湖北省政府投資89億元,貸款33億元,項目資本金佔80%以上,為降低水價、造福鄂北群眾創造了條件。

鄂北工程是湖北省投資規模最大、覆蓋面積最廣、受惠人口最多的民生工程,被譽為湖北水利“一號工程”。

強強聯合,突破工程“攔路虎”

隧洞、倒虹吸、渡槽、暗涵、管橋、明渠、進水閘、退水閘……水利工程的各種類型,鄂北工程中都有體現,堪稱湖北“水利工程百科全書”。工程技術標準高、難度大、戰線長,地質環境複雜,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作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工程,落實新發展理念是應有的題中之義,創新是突破工程“攔路虎”、啃下“硬骨頭”的必然選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踏訪工程沿線,長江設計、中國電建、中國鐵建、中國中鐵……工地人員安全帽上的醒目字樣顯示,建設主力軍是國字頭的央企,他們是水利水電行業、鐵路隧洞施工的“王牌部隊”。鄂北工程隧洞多、技術難題多,讓最強的“水電軍團”和最強的“鐵路軍團”強強聯合,組成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聯合體,即EPC總承包,這一新的組織模式,在我省水利建設工程中首次運用。

一號工程!襄陽今天迎來歷史性時刻!


鄂北工程還在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領域首創臨時黨支部工作指導書,指導建立健全3個臨時黨支部、35個參建單位臨時黨支部,高峰期教育管理流動黨員278名。讓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飄在工地上,黨員教育管理實現項目工地全覆蓋。合理應用“小業主,大監理”管理思路,科學引進代建制等管理模式,有效發揮了設計、監理、施工等專業隊伍的技術優勢,降低了建設成本,提高了建設質效。

由省優秀技術專家牽頭組建的鄂北工程技術委員會定期研究探討工程建設中出現的重大技術問題,為破解技術難題、攻克技術瓶頸提供智力支持;設立QC質量小組和技術攻關小組,集中研學隧洞爆破、渡槽澆築、暗涵澆築、PCCP管生產等施工技術,深基坑暗涵工程應用龍門布料機配液壓鋼模臺車施工工法、箱涵止水施工工法等4項工法獲得“全國水利工法”,10多項QC質量成果榮獲國家級、省級水利系統QC成果獎。獲得工程建設應用型發明專利23項,產生技術成果論文40餘篇。僅一個孟樓渡槽工程,就獲國家專利12項。

一號工程!襄陽今天迎來歷史性時刻!


孟樓渡槽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

2015年10月的開工動員會上,省領導要求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理念,嚴格工程建設管理,按期保質完成鄂北工程建設任務。

工程建管單位落實要求,齊心協力把鄂北工程建設成“歷史性、遺產性工程”。2015年,鄂北局出臺創建國家優質工程實施方案,從精品設計、質量管控、安全文明生產、移民徵地拆遷、廉政建設等10個方面建設打造精品工程。2019年,全面落實質量、安全、進度、生態“四大中心”任務,完善“十二大保障體系”,以確保如期實現通水目標。

一號工程!襄陽今天迎來歷史性時刻!


建立質量監控體系,強化質量監督問責機制,全面落實項目負責人終身質量責任制;嚴把市場準入關和工程材料關,落實監理監督檢查責任,強化質量檢查抽查,建立跟蹤檢測、平行檢測機制,增加抽檢頻次等一系列措施,夯實質量監控。

2016年下半年開始,水泥、鋼筋、中粗砂、碎石等主材價格大幅上漲,到2019年3月,比2015年5月—6月編制初步設計時的價格分別上漲56%、68%、583%和28%。主材大幅漲價導致的資金壓力大大超過建設單位的承受能力。這一局面對工程質量和進度帶來了嚴峻挑戰。

省委、省政府持續高位推進,為工程建設提供了政治保證。項目開工以來,省委、省政府領導針對鄂北工程建設的有關問題,多次聽取情況彙報,或作出專門批示,或協調各方推進,或深入工地現場調研,切實解決了工程建設中遇到的現實難題。省水利廳黨組主動作為,鄂北局敢於擔當,依法依規,採取一系列措施有效緩解施工單位資金壓力;襄陽市點對點供應砂石料,隨州市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在砂石料來源、運輸等方面,破解了許多政策難題。

這些措施保證了鄂北工程建設質量和進度,各類質量考核中,多次受到水利部、長江委和省水利廳充分肯定。

為保綠色生態,工程地下潛行

鄂北工程建設過程,是推進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過程。

2019年12月底,記者深入襄州區和棗陽市踏訪,如果不是工程人員引導介紹,誰能想到莊稼地下面有潛龍在淵,一條巨型水利工程長龍在地下潛行?

鄂北工程是飲水工程,更是生態文明工程。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水質汙染,最大限度地減少耕地佔用,隧洞或管涵輸水成為主要輸水方式,全程有隧洞55個、119公里,倒虹吸11座、76公里,暗涵38座、31公里,地下輸水總長佔84%。偌大的工程,永久性佔地僅4931畝,佔鄂北工程用地總量的10%。

一號工程!襄陽今天迎來歷史性時刻!


在棗陽市郊,中國水電基礎局承建的暗涵施工現場,建設者像卷地毯一般,將耕作土層分類堆放。施工人員告訴記者,工程完工回填復墾後,上面照樣可以耕種莊稼。

在襄州倒虹吸安裝現場,記者看到施工人員提來一桶10公斤裝食用植物油,“食用油用於PCCP管接頭處潤滑。鄂北工程是飲水工程,絕對不能用對水質有汙染的材料。”施工人員說。

全長近4.99公里的老河口孟樓渡槽,猶如巨龍飛天。地方政府請杭州設計院規劃設計,建設融水利遺產工程與小微溼地於一體的“水利公園”“水利博物館”,使之成為獨特的觀光勝地。

圍繞建設“綠色生命工程”,同步推進環保水保工作,與地方生態環境規劃對接,對鄂北工程生態建築工程總體規劃設計。編制王家沖水庫、封江口水庫等水源地保護和生態環境設計方案,並啟動建設。開展施工區環保水保專項監理和監測,整個施工區未發生嚴重水土流失事件和環境汙染問題。6個標段榮獲全國水利文明工地,10個標段榮獲全省水利文明工地。

鄂北工程將續寫“新傳奇”

以通水為標誌,鄂北工程水脈自今日開始搏動。襄州北、棗陽北、隨縣北等傳統鄂北崗地7000平方公里供水區、220萬人口、379萬畝耕地率先告別“十年九旱”。

鄂北是國家糧食主產區。襄陽市襄州區、棗陽市、隨州市曾都區、隨縣、廣水市和大悟縣是全國糧食主產縣(市、區)。鄂北工程通水後,解決城鎮居民用水和工業用水,將被擠佔的農業用水還給農業,糧食生產將邁上新臺階,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鄂北襄十隨孝城市群是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帶和重要支撐區。鄂北工程通水,可保障沿線城市工業用水,促進沿線汽車製造、交通、物流、商貿、信息、旅遊等產業發展,推動“一芯兩帶三區”區域與產業佈局譜寫新篇章。

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即將上馬,鄂北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正紮實推進,鄂北工程二期工程供水範圍將擴展。屆時,鄂北工程將續寫“新傳奇”,湖北水資源配置將更加優化合理,荊楚兒女生活將更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