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肺部浸潤性腺癌會好嗎?

lovebenyao


按照風險程度,肺腺癌分為兩個時期:非侵襲性腺癌和侵襲性腺癌。在非侵襲性腺癌時期做手術效果是最好的,有研究認為其5年生存率接近100%。

細說非侵襲性腺癌

非侵襲性性腺癌包括三個時期: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潤腺癌(MIA)。其中非典型增生和原位腺癌,被最新的病理定義為癌前病變,治療上以隨訪觀察為主(惰性病灶),即使選擇手術治療,也是以楔形切除為主,對肺功能影響很少。

微浸潤腺癌指的是孤立性、以鱗屑樣生長方式為主且浸潤灶≤0.5CM的小腺癌(腫瘤≤3CM)。治療上一般選擇局部切除或者肺段切除。

上面這些情況,是安全的手術時期,不會發生轉移,幾乎都可以手術治癒。


這是一位60歲女士,體檢發現右側肺結節,呈混合磨玻璃密度,CT值約508Hu,形態不規則,手術病理是微浸潤肺腺癌。

微浸潤肺腺癌的特點:

1.病灶以混合磨玻璃影為主,少數病例呈純磨玻璃影,典型病變表現為純磨玻璃影中出現小於5mm的實性成分,薄層掃描加三維重建是診斷的關鍵。

2..病灶大小多在1cm左右,CT值在-450Hu左右。

3.病灶可有1-2個惡性徵象(分葉、臍凹徵、毛刺、胸膜凹陷徵、空泡徵、空氣支氣管徵等)。

4.如果懷疑微浸潤腺癌,臨床上不建議長期隨訪(已經具備了加速成為浸潤性肺腺癌和轉移的風險)。

接下來我們談談浸潤性肺腺癌(侵襲性肺腺癌)的特點:

1.病變幾乎均呈混合磨玻璃影,純磨玻璃影少見。

2.病灶多在1cm以上 CT值在-300HU左右,甚至更高。

3.病灶常見2個以上惡性徵象(分葉、臍凹徵、毛刺、胸膜凹陷徵、空泡徵、空氣支氣管徵等)。

4.病理特點:以附壁樣(鱗屑樣)、腺泡樣、乳頭狀、實性、微乳頭狀生長,其中微乳頭狀生長方式最為兇險,以附壁成分生長為主者預後良好。

簡單來說,腫瘤的分化程度、病灶的大小、周圍侵犯和遠處轉移的情況都影響愈後。總的治療效果不如非侵襲性腺癌。

因為肺癌早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一半以上的病人在確診時就已經是侵襲性腺癌,手術範圍要擴大至肺葉切除,有些還需要配合術後化療,降低複發率。

像這位50多歲的女性,按照上面的特點,混合膜玻璃結節伴有胸膜牽拉、邊緣分葉、可見空氣支氣管徵、血管進入並略增粗,屬於典型的浸潤性肺腺癌,需要做肺葉切除。像這類病人手術切除後,長期生存的也很多。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謝謝閱讀,歡迎關注!


影像科豪大夫


你好,一般臨床治療浸潤性肺腺癌術後方法都有:放化療、生物治療等;放化療屬於雙刃劍,好的細胞也會同時被殺死。可以採用生物免疫治療是繼手術、放化療之後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方法,多細胞免疫療法是通過用血液分離機從患者60ml外周血分離出自體抗癌免疫細胞,在具有GMP標準的實驗室中進行配置,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後回輸給患者;其次生物免疫治療被廣泛應用於臨床併成功治療眾多腫瘤患者,有效率達90%以上,控制病情發展,殺死癌細胞;沒有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