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皇子弘時真的是被雍正賜死的嗎?

一撇在一捺


雍正沒有賜死三皇子弘時,典籍上也沒有留下任何這方面的相關記載,但弘時鬱鬱而終年僅二十四歲就過早離世,絕對和雍正脫不了干係。有人說弘時的下場是雍正“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這話講起來是有一定道理的。



雍正一繼位就秘密立儲,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背後儲君的名字除了雍正按道理誰都不知道是哪個皇子,但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明擺著大清的皇位繼承人將來是皇四子弘曆。

雍正元年和雍正二年連續兩年,雍正派年僅十三歲的弘曆去康熙的景陵祭拜,這可是代表皇帝去的,其暗示意義非凡。那裡放著已經二十出頭的成年三皇子弘時不顧,反而讓一個未成年人去替皇帝執行祭祀大禮,其中暗藏的信息量不是一般的大。雍正又賞賜弘曆祚肉,別小看這一塊沒有任何作料烹飪的豬肉,它本用來供奉祖先,皇帝賜予皇子是代表讓其延續祖宗香火,更有讓其擔當祖宗江山的含義。


這些一連串的動作,是傻子都能看出來雍正心儀弘曆而冷落弘時,在皇家爭嫡的場合裡,很難做到寵辱不驚,得失泰然,弘時也沒有例外,他的反應相當偏激,甚至讓雍正感到難堪。

弘時竟然倒向了自己父皇的政敵老八允祀,和他們一起明的暗的攻擊雍正,這很大地刺激了雍正,雍正當即就把弘時一家趕出了紫禁城。原來弘時雖然成家生子,但還是隨雍正住在皇城裡,這下雍正非但把他趕了出去,還勒令弘時去給允祀做養子。雍正覺得既然弘時站隊在允祀那邊,那麼就乾脆把這個兒子“送”給允祀算了,親生父子之情從此一刀兩斷。雍正也夠狠的,老八“阿其那”是豬,把親生兒子踢給“阿其那”當兒子,虧雍正做地出來,想必雍正也夠恨的吧。


不過弘時似乎還不甘心,還不收斂,雍正的處罰措施立馬升級,他撤去了弘時的黃帶,把他從玉牒中除名,將其由皇叔允祹管束教養。雍正不承認這個兒子,更不承認弘時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事鬧到這份上,弘時已經沒有再生存的意義和勇氣。

弘時被趕出宗籍後禁不住如此打擊,第二年便憂鬱而死了。作為父親,雍正心腸夠硬,親兒子都可以不要,作為皇帝他原則性很強,對於任何有礙於政權的人,不管是誰他都要拋棄。


看遍山川


愛新覺羅·弘時,滿族,1704年3月18日出生,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異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注:弘盼因幼殤未被序齒,所以弘時排行第三。

《清史稿》雍正十子——弘暉, 弘盼、弘均、弘時 、弘曆、弘晝、福宜、福惠、福沛、弘瞻,其中,除了弘時,弘曆,弘晝,弘瞻這幾個兒子,其他兒子均早夭,在幼年就去世。

《皇子世表》——“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

《清史稿》——“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清世宗實錄》——乾隆帝下諭旨: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死去的皇帝,在位帝對先帝的稱呼)特加惡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現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官職名稱,不是姓王的大臣)酌議具奏。

總結一下:弘時犯過錯,而且錯誤非常嚴重,絕不僅僅是“放縱不謹”,否則怎至於削除宗籍,如此處罰必定涉及四字——大逆不道。


《清皇室四譜》——“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少年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八月,高宗(乾隆)即位,追覆宗籍。”

推測出來的“歷史”——弘時之死,不是被殺,就是自殺,並非什麼抑鬱而終。

雍正的前三子皆早亡,對於第四子,且是成功存活到成年的第四子弘時,雍正對他不可能毫無感情(當然,不能跟弘曆比),而就在弘時死後一個月,雍正帝是如何說的呢——

“朕尚有阿其那(即允禩)、塞思黑(即允禟)等叛賊之弟云云云云,不但兄弟,便親子(弘時)亦難知其心術行事也。”

瞭解九龍奪嫡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雍正對允禩和允禟的入骨忿恨,而雍正帝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弘時與兩位勢不兩立的政敵兄弟相提並論,這表明了雍正帝是有足夠的理由和怒火殺死弘時的,另,字裡行間不見半分喪子悲痛,有的只是深深的忿恨。

皇帝的兒子也是人,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再皮能有康熙帝小時候皮麼?“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就“削宗籍”?我們只能認為這裡面有黑料可挖,事情絕不是那麼簡單。

推論:

“世宗處兄弟之酷,諸子皆不謂然。弘時不謹而有所流露,高宗謹而待時始發也。”

雍正帝殺了弘時,而殺死弘時的原因就是弘時同情允禩、允禟這些雍正帝的政敵,而這些早先欲除胤禛而後快的奪嫡勢力“團伙”恰恰是雍正帝最為痛恨的。弘時這是赤裸裸的吃裡扒外,自己的兒子同情那些曾經想把自己搞死搞臭的人,這讓雍正情何以堪,難道不經意間替別人養了兒子?真痛心。


於是,面對弘時“吃裡扒外”這種令人費解的行為,又有了新的猜測——

即,弘時的年齡和受重視程度。但據此推論的結果是,雍正帝並未殺死弘時。

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死於雍正五年,而這一時期朝堂上發生著諸如康熙建儲、九龍奪嫡、當然還包括了雍正繼位以及繼位後的清理宿敵、剪除黨羽等等等等大事件,弘時那個時候可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目睹了這些事件的全部過程,他有他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一向不得寵愛,地位上無法和弘曆相比,所以對雍正帝這個父親,弘時從心理上的矛盾上升到了行為上的抗爭,並且和雍正帝的宿敵發生了某些勾結!什麼勾結呢?我不知道,史書上沒寫,我也不能瞎編,多說這麼一句“廢話”是要適時的提醒大家一句,這只是推論。

二十郎當歲的弘時城府不深,再加上年輕氣盛,難免對雍正頗有微辭,並且當面有所表露,所以最終雍正帝對弘時給予懲戒,並且這絕不是小衝突,小矛盾,否則雍正帝不會如此決絕——

雍正帝勒令弘時為 允禩 之子,並斷絕與弘時的父子關係。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削其宗籍,交由履親王允裪“約束養贍”。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弘時終因長期鬱悶不樂而死。很多答友就奇怪了,古代很多人的屬相是麻雀麼,氣性那麼大,動不動就鬱悶不樂而死,抑鬱而死,鬱鬱而終等等,其實這只是一種筆法,您也可以把它當做一種隱晦的寫法——不方便寫,寫出來史官也要死,或者史官也不知道,又或者史官總覺得遭受迫害而又無疾而終的都是心情不佳造成的,所以我們要以史為鑑,天天好心情,小小挫折不要放在心上。好,題外話就講到這裡。

由此可以看出“少年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中,所謂削宗籍死並不是同步的,削宗籍在先,而弘時身死是後續發生的。

大家可以想想看,允禩和允禟這類人,雍正帝尚且暫時留條活命,而弘時只不過是被允禩“牽連”怎麼會先死一步呢。


古今通史


三皇子弘時非雍正賜死,但是與父皇雍正對他的態度脫不了關係。

據正史記載雍正的兩個嫡長子在他為雍親王時皆早夭,三皇子弘時其時是雍正真正意義上的長子。

按照正統世襲制,雍正本該大力培養弘時,讓他學習文治武略,可是爺爺和父親的偏心,讓弘時性格扭曲,率直不懂通達,任性而忤逆。

那麼弘時是怎麼一步步與父皇走向對立面,以致二十四歲青春年少就早早而亡呢?

一、弘時年輕時目光短淺站錯隊,投向八爺黨,是雍正不喜之根源。

康熙帝在位時九龍奪嫡風波中,弘時業已18歲,見父親當時沒有爭皇位的野心,(無奈雍正藏得太深,連兒子都看不出他的城府)而八爺卻風光無限。

十四爺很可能繼大統,有事沒事與八爺套近乎,甚至成了八爺黨的有力支持者,他攀附儲君,目的是希望將來謀個好前程。

然而,康熙遺詔,雍正繼位,只怪弘時當時目光短淺,不會審時度勢,沒有政治敏感度。

只看到眼前形勢,站錯隊伍,連父親都信不過,不但不持父親奪皇位,反而投向八爺黨,這是雍正不喜的最初根源。

二、雍正兩次派弘曆祭祖,立儲意象明確,弘時與父皇矛盾加深。

按清朝立儲君常規慣例,立長不立幼,立尊不立卑。從這兩點上弘時都是不二人選。

然而康熙大帝喜歡弘曆,親自教導,有意培養。

康熙駕崩後,雍正皇帝偏心,讓只有13歲的弘曆代替自己去康熙陵前祭拜(也許是出於康熙大帝喜歡弘曆的緣故),但是弘時和大臣們卻卻以為雍正的意思是讓弘曆為儲君。

這自然引起了弘時的不滿,在祭拜時滿嘴放炮,把平時父皇對政敵八爺十爺等的壓制,唸唸有詞的“彙報”給康熙,口無遮攔地對父皇表示不滿。

以致雍正一氣之下,見他與八爺這麼投緣,將他過繼給八爺允禩為子,讓他不在紫禁城居住,還削去了他的爵位。

從此與儲君沒有任何關係。父子隔亥越來越重,矛盾愈來愈深。

三、弘時因八爺允禩獲罪連坐,削宗籍後,鬱鬱而終。

雍正即位朝政漸入正軌,對九龍奪嫡的政敵開始進行懲治與清算,在當時與自己為敵親王,大臣都遭到打壓。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八爺允禩和十四爺、十爺。雍正四年2月,雍正將八爺降為阿其那,削了宗籍,關押在宗人府,給八爺黨沉重一擊。

然而弘時情商低到不開竅,居然不知求父皇原諒自己的政治幼稚,弘時沒有任何表現,反而對父皇更加不滿。

過了兩個月,雍正下旨,弘時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交由允祹關在府內。這在清皇室四譜裡有記載。

弘時從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心頭更加鬱結,一個本可成為儲君的人。

卻因為與父皇格格不入,沒政治敏感度,不懂得帝王的馭權術,而被打壓成這樣,怎不抑鬱鬱寡歡!

一年後,24歲的弘時就抑鬱而終。

弘時雖不是雍正賜死,卻是因父子關係越來越僵,不被父皇看重而死!

在帝王之家求生存,要麼強大,無人能敵,成為九五之尊。

要麼厚黑學學到家,永遠裝孫子,才能給自己留一條活路,不然就只能任人宰割,聽天由命!


有書博物館


古代皇室對於內部爭鬥,往往是諱莫如深,在記載上普遍是一筆帶過或選擇性遺忘。這也導致一些事件看上去煙霧繚繞,留給後人許多想象空間,雍正的兒子弘時的死就是如此。歷史上從未記載雍正賜死弘時,但可以肯定的是弘時因雍正而死。

不受父親寵愛的長子

弘時是雍正的第三個兒子,因前面兩個夭折,按照排名,弘時居長子之位。然而,弘時從小就沒有享受到長子帶來的優勢,在胤禛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及兩個弟弟(弘曆與弘晝)。

康熙五十九年,康熙曾經封過幾個皇子的長子為世子,當時只用皇子象徵性地提名即可。弘時作為胤禛的長子卻沒有受封,這說明胤禛根本就沒有推薦過弘時。

康熙六十一年,胤禛邀請康熙到暢春園賞花。在這次家庭聚會中,胤禛安排弘曆與弘晝出場,卻沒有給已經成年的弘時任何機會。

當一個家庭的子女比較多的時候,父親即使想一碗水端平,恐怕也只能嘴上說說。在皇室裡面,可謂贏家通吃,而雍正只能選一個,做選擇題時註定只能用排除法。

弘時從小不受寵,就基本宣告在皇位上已經出局。實事也是如此,雍正在繼位的第二年,就秘密建儲,將弘曆定位接班人。雖然是秘密內定,但明眼人心裡都清楚得很:

首先,雍正給弘曆安排的導師團隊就比弘時的豪華幾個級別;

其次,安排未成年的弘曆參加許多重要活動,比如祭拜景陵,而弘時只能靠邊站。

面對如此偏心的父親,弘時心裡只怕是有苦難言。

胳臂肘往外拐

雍正奪嫡時最大的對手是胤禩,即位後也沒有放過他,處處打壓。可能是覺得雍正的手段過於殘酷,或是對雍正偏心的不滿,弘時流露出對“八叔”胤禩的同情。

弘時的表態,完全將自己擺在了雍正的對立面。這就不僅是父子矛盾、家庭糾紛了,衝突已經升級到了敵我矛盾。

雍正這種“直男”,好起來可以“掏心窩”,壞起來也十分刻薄,根本不會管對方是“舅舅”、兄弟還是“恩人”,一律剷除。既然父子關係已經變味,雍正也不會對弘時手軟,直接將弘時過繼給胤禩,然後將其趕出紫禁城,你弘時不是跟八叔很投緣嗎,那我成全你。

這種身份上的落差造成了多大的心裡創傷,只有弘時心裡清楚。事情還沒完,雍正還將弘時定性為“性情放縱,行事不謹”,並削除宗籍,從玉牒除名。這完全就是斷絕了父子關係,也宣告了弘時的路走到盡頭。


雍正打壓弘時,還有一個原因,很可能就與奪嫡有關。雍正雖是“九子奪嫡”的勝利者,卻是慘勝,其中的兇險與刀光劍影,雍正是能夠體驗的。當時的雍正既然已經確定弘曆為儲君,而弘時是最大的障礙,為了避免歷史重演,只能舍弘時而扶弘曆。

沒過多久,弘時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具體死因不明,享年24歲。關於弘時被雍正賜死的說法,只是後來部分專家學者的一種推測。既然是推測,我認為還應該加上一種可能:

在弘時出生前,他母親齊妃李氏已經生過和碩懷恪公主、弘昐、弘昀,兩位皇子全部夭折,公主也沒有活到雍正上位,由此可以判斷:齊妃生的子女,身體的健康狀況可能都不太好,弘時也是其中之一。本就身體不好的弘時,因受打擊,整天提心吊膽,心情鬱悶而終。


秋媚讀史


弘時不是被雍正賜死的,而是被削籍圏禁之後鬱鬱而終,享年24歲,子女早殤,無後無封,是清代命運最為悲催的皇子之一。在《雍正王朝》中,弘時因與老八允禩相互勾結,意圖謀害皇四子弘曆,東窗事發後被雍正賜自盡而死。

死因考證

但據專家考證,歷史上的弘時並不是被雍正賜死的。清代玉牒有述: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母齊妃李氏,知府李文輝之女。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卒,年二十四歲。而根據史料記載,弘時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就已被雍正削除宗籍,令為允禩之子,至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去世,前後相隔1年6個月,這足以說明雍正儘管對弘時勾結政敵,謀害手足的事情痛恨不已,卻沒有賜死弘時,否則也不會讓他再活一年多時間。不過雍正這招非常狠毒,竟讓自己的兒子去做允禩的兒子,導致弘時鬱鬱而終。

獲罪經過

弘時排行第三,因前面的哥哥早殤使他成為實際上的長子。按照古人立嫡立長立賢的原則,弘時做為長子是非常有可能成為儲君人選的。但雍正即位後卻非常明顯得表現出對皇四子弘曆的偏愛,最明顯的事例是:雍正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恰逢康熙帝週年忌辰,雍正帝並不親至景陵祭拜,而是派年僅13歲的皇四子弘曆代其前往。這就很明顯的表示儲君人選的歸屬,令弘時感到沮喪。一年之後,雍正再次命弘曆代為祭拜康熙景陵,弘時的幻想從此徹底破滅。

不甘人後的弘時決定孤注一擲,想起八叔允禩對自己一向關愛有加,便向其吐露心扉,相互勾結,買通江洋大盜意圖謀害奉旨到江南辦差的皇四子弘曆。弘時的舉動引起了十三爺胤祥的察覺,臨終前向四哥雍正提出警告,促使雍正秘密調察,果真發現這起驚天陰謀。因而龍顏大怒,下旨削除弘時宗籍,過繼為允禩之子。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聖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

最終下場

失去皇子地位的弘時被囚禁看管,一子二女也相繼夭折,在次女夭折後的第四個月,弘時也病死於寓所,年僅二十四歲。弘曆(乾隆帝)即位後,將弘時收入族譜內,恢復其宗室待遇。

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上諭:前因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據此可以看出,弘時雖未被賜死,但與雍正的削籍圏禁措施脫不了干係,這一切都怪弘時的咎由自取,要是像五弟弘晝那樣韜光養晦,弄出些“活出喪”的怪異舉動,當個王爺,享盡富貴,安度晚年,豈不也挺美滿。



歷史茶坊


弘時是得了很重的抑鬱症無法醫治,想不開而氣死的。只不過雍正的推手是他得抑鬱症的主要原因,但問題其實還是出在弘時自己身上。

按照傳統的皇位繼承製度,在雍正的嫡長子和皇次子均早逝的情況下,三阿哥弘時是第一人選。

然而,因為弘時同情自己的叔叔,被雍正賜名阿其那的老八胤禩,和自己的父親離心離德,這樣的弘時怎麼可能會得到雍正的喜歡!


其實在雍正繼位之初,對弘時的期望還是很大的。

當時弘時已經結婚生子了,但並沒有單飛,跟隨雍正一起進入紫禁城皇宮居住,而大儒王懋竑就是雍正為弘時選的老師。

只是雍正的秘密建儲洩露了天機,先後兩次讓弘曆至前往景陵祭祀康熙的忌年,讓弘時對儲位的幻想徹底破滅,這就導致了父子關係惡化的原由。

雍正四年(公元17276年)初,雍正皇帝將弘時逐出紫禁城皇宮,讓他去做胤禩的兒子,首先斷絕了和弘時的父子關係,剝奪了弘時的法定繼承權!

性格固執的弘時並沒有按雍正的設想而改變立場,反而惡化了和雍正之間的關係。


同年二月,雍正將胤禩撤去黃帶,從玉牒中除名,剝奪了老八皇族的身份,從此只是一個普通人了。

一個月後,弘時也受到了同樣的懲罰,並交由他的十二叔,胤裪約束。

相比之下,弘時要比胤禩親子弘旺發配熱河充軍並圈禁要好得多,畢竟他身上流的是雍正的血。

可憐的弘時,就此徹底失去了皇位繼承權。

他也無法從情感上消除對八叔胤禩的同情,彌補和父親雍正的關係,得了很深的抑鬱症!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八月,在恢復宗籍無望的情況下,弘時抑鬱症加重,追隨他的八叔胤禩去了。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在弘時身上,透著一股讓人浮想聯翩的神秘感。

《清皇室四譜》關於弘時的記載: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

上面,是關於弘時史料記載的主料,還有一些提到弘時的奏摺,那都是輔料。



(弘時劇照)

弘時身上的疑點很多。

第一,其罪名“年少放縱、行事不謹”究竟指的什麼?

第二,身為皇長子,其母齊妃是雍正的側福晉,比弘曆的母親鈕祜祿氏當時地位高。為什麼雍正登基後,毫不猶豫地將大位要傳給弘曆?

第三,雍正為什麼要將弘時送給政亂允禩做兒子?

第四,他是雍正直接賜死的嗎?

因為史料的缺失,主要是人為缺失,乾隆和嘉慶搞沒的,所以下面我會進行“大膽地假設,抽象地求證”。

弘時的罪名是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可以理解為兩條罪:年少時行事放縱和成年後行事不謹。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弘時的年少放縱會是什麼行為?

弘時死時不滿24歲,在17歲上有了獨子永紳,那麼他的“年少”應該指的是16歲之前。

一個放縱的少年郎,出事不超過錢、權、色三個方面,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不“慎獨”。

弘時少年時代在康熙晚年,爭權爭錢的事還輪不到他,那是他父輩們的事。那麼就只能在“色”和“慎獨”方面來找註腳。

儒家講慎獨,要求修身時在人前人後一個樣,這就是慎獨的意思。例如:人前時你正襟端坐、沒人時你翹起二郎腿。這可不行,你沒有做到慎獨。

曾國藩說自己不慎獨,因為到菜市口看殺犯人了;蔣公日記說擼guan,更加不慎獨。

如果弘時在慎獨方面犯了錯,例如:愛看戲聽曲、遛鳥鬥蛐,雍正不可能即位之初就斷然把他排除在繼承人的名單之外。

弘時最大可能是在“色”字上頭犯事了,並且還是影響極壞的事。

在有清一朝,皇帝們可不挑食,例如皇太極可以娶了姑姑以後再娶姊妹花的姑侄,沒什麼心理障礙。

弘時正常地好色,甚至是和親眷們擦槍走火,應該都不叫一個事。

我認為:弘時和尼姑發生了姦情,並且被曝光。

清朝的尼姑被抓姦情,是會罪加一等的。在許多縣誌中記載:尼姑穢亂庵內,會遭到非刑被燒死,象蝗蟲一樣,毀屍並且被清除餘毒。

弘時可能就是犯了這條,還被曝光,導致雍正在繼承人的名單中,壓根就不考慮他。

至於說弘曆蒙承康熙聖眷、入宮讀書什麼的,根本就經不起推敲。

康熙最愛的可是弘皙,廢太子的世子,那才真叫入宮撫養,稱雍正為“皇父”。

弘曆入宮讀書時間短,當時還只是個奶娃子,頂多是個“小大人”。參照乾隆七拼八湊的“十全武功”,因子傳父就是另起一行的故事,吹噓罷了!



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康熙帝週年忌辰,弘曆代表雍正親至景陵致祭。

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帝“再期忌辰”,弘曆第二次“祭景陵”。

到此為止,弘時就是再傻,也知道“正大光明”牌匾後的名字已經和自己擦肩而過。他心中的天平已經倒向了允禩,這也是後面“行事不謹”的起因。

其實,不管是弘時的行事不謹還是允禩的覬覦皇位,都算不上是一場真正的鬥爭,頂多算是文鬥,斗的是心機。準確地表達就是“其行不顯、其心可誅”。

“其心可誅”在雍正這塊是過不了關的。



(弘時劇照)

於是,時間到了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

雍正說:“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

翻譯成白話就是:弘時呀弘時,你和你八叔好,你就給他做兒子吧!你爹都削籍除名了,你就照著樣子來吧!

可見,雍正是多麼痛恨自己的兒子與政敵勾連!即便如此,雍正仍然是父子情深,把弘時交給了允祹來管束。

管束分為很多種,例如允禟交給李紱管,是上著四根鐵鏈子的管法,管了幾個月,上吐下瀉流黑水。死了!

時間上很巧合,雍正五年後,雍正整明白完政敵,要求弘曆協助他理政。

同年的八月初六,允祹就把弘時管死了。

下面我列幾個事例,大家幫我猜猜弘時死因的內情。

雍正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恢復胤裪多羅履郡王爵。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胤裪奉命先回宮,負責辦理大行雍正帝喪儀。

雍正十三年十月初五日,正式任命胤裪管理禮部事務。

雍正十三年十月十七日,乾隆諭:“……其宗人府一切事務既有履郡王管理,果親王亦停其監管……”履郡王管理禮部和宗人府事務。

十月十九日,“履郡王允裪在朕諸叔中年齡最長,具實心辦事,朕意欲晉封親王。”不久,胤裪晉和碩履親王。

十二月初七日,宗人府遵乾隆旨議敘,因辦理喪儀有功,特獎勵胤裪“郡王記錄一次”。

乾隆三年十月,胤裪奉旨辦理端慧皇太子永璉安葬典禮事宜。

乾隆六年後,乾隆帝出巡出京,留胤裪在京總理事務。

乾隆十三年三月,胤裪奉命總理皇后富察氏喪儀。

乾隆十五年正月初七日,乾隆諭:“……除履親王同輩王等及餘王公年老者,仍令乘轎外,餘惟年節列儀仗,乘轎上朝,常期俱著乘馬。”66歲的履親王被乾隆列入可乘轎上朝者之首。

乾隆十五年三月二十日,胤裪獨子12歲的弘昆夭折。乾隆勸慰其“以禮節哀,承侍太妃,勉副朕意”。將永珹過繼胤裪。

不說了!人在的,天在看。

聽說,民國年間有個軍閥叫孫殿英的,十分可恥地幹起了盜墓的勾當,炸開了乾隆皇帝的裕陵。

他這算是在替弘時報仇呢?還是在替弘時報仇呢!

作者心語:閒來無事,翻閱粉絲信息。其中多數只關注不到二十人,僥倖有我,與大V和幾十萬粉的大神並列。餘來頭條號,開康、雍、乾專欄不足半月,承蒙關爰,心甚感激。感謝頭條!感謝有你們陪伴!


鏈天絕


弘時是自己鬱悶死的。

應該說,弘時與老八有較多來往,或者確是老八在投資弘時。不過雍正很早就發現了,訓斥弘時但不聽,雍正四年二月,發狠的雍正將弘時改為老八兒子。從而在理論上徹底斷絕與弘時的父子關係。第二年八月,弘時死。

弘時死後,雍正下令撤銷弘時宗籍,不承認為宗室。乾隆繼位才將哥哥弘時收回宗籍。

大體上,從雍正四年二月開始,弘時被交給十二叔允綯監管,但並未如老八的兒子弘旺那樣被流放。第二年8月,雍正已將老八集團徹底收拾乾淨,無需再對弘時進行嚴厲處分,十二允綯也不可能有什麼虐待。所以弘時當是自己死的。


四川達州


第99期總680期

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時被“賜死”的說法不能成立,把“弘時”都氣哭了!雍正皇帝把弘時交給八阿哥胤禩做兒子是毫無疑問的,是窩囊死了!
【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時】

滿清歷史的《清史稿》是這樣記載弘時的:愛新覺羅·弘時;清朝皇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異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生,母李氏為雍正皇帝齊妃。雍正四年,命弘時為允禩之兒子,做“阿其那”的兒子?

這就是說;到了雍正四年,弘時已經二十二歲,但是弘時不是雍正皇帝的“嫡出”,雖然這樣,有好多資料表明雍正皇帝非常喜歡他這位皇子的,因為在雍正皇帝登基以後,弘時已經年滿十八歲,一直跟隨父皇雍正住在大內紫禁城。

那麼弘時被雍正皇帝“賜死”一說是從何而來的,這必定與胤禩有關。
【弘時被八阿哥胤禩牽連】

看來弘時與八阿哥胤禩走的太近定是有其事,至於弘時的野心從資料及野史記載一定存在,但是被八阿哥胤禩利用的可能性比較大。

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弘時長大,且已有子,忽於雍正五年,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他這個記載“削宗籍死”就非常讓人值得深思,而且最容易誤讀。

因為八阿哥胤禩“阿其那”已經削除宗籍,那為什麼雍正皇帝要把自己的兒子“過繼”到一位削除宗籍的人家庭做兒子,這樣弘時必定也是阿其那改為(姓豬)必定窩囊。
【雍正帝給弘時派差抄家】

作為皇子的弘時一旦落入八阿哥胤禩家門,如同人間與地獄一般,如同豬狗,這樣的落差極難度過。

雍正四年,胤禩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同年囚禁胤禩,將其囚禁於宗人府,秋;胤禩因嘔病死於監所,認為他是被毒死野史故事眾多,所以後人認為弘時為雍正帝賜死,多是因對此句的誤解。

黃帶子意味著皇帝的兄弟兒子為皇室皇帝嫡親,革除黃帶子在滿清王朝是奇恥大辱恥,而且沒有了皇室宗親的優越感,人鬼兩重天。
【看看他們腰帶子就知身份】

在滿清王朝,有時候只認腰間的帶子不認人,黃帶子不用說,不是皇帝的兄弟就是皇帝的兒子,這是不敢惹的高貴皇家人。紅帶子那就有可能是皇帝的叔伯兄弟,叔伯子侄一類人,也不敢惹,還有一種是“藍帶子”,那就是與皇帝沒有初五福的本家,也姓愛新覺羅。

看看雍正帝這一道聖旨的詳細旨意,由莊親王允祿執行:“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


【八阿哥胤禩知道生還無望】

這道雍正皇帝的聖旨由莊親王允祿監督執行,內容看起來寥寥數語,可是非常苛刻殘酷,意思:你弘時既然是“阿其那”的兒子,阿其那已經撤出黃帶子,玉蝶除名,你弘時也要必須照此辦理。

無論弘時犯的錯誤有多嚴重,但是作為一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遭此打擊非常有可能急火攻心,因為圈禁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那樣輕鬆,有站著圈,有坐著圈禁,不但沒有自由,就是散步的空間都沒有。
【雍正皇帝的整治很嚴厲】

記載弘時是二十五歲死於禁所,傳言說是賜死,其實是窩囊死的,這要比賜死還要難受,還要殘酷。不過查看弘時的足跡看,雍正皇帝這位皇三子弘時是不安分的。

猜想他與八爺黨的往來超出了雍正皇帝可能容忍的範疇,或者弘時的這個“放縱”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可想而知一定是出格了。

“處事不瑾”這四個字含義很深,也可以說勾結八爺黨亂政,也可以說有可能窺探謀取“儲君位置”,以上兩種情況都是雍正皇帝不能容忍的。

本文屬於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帶你繼續解剖分析雍正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


日堯居


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弘時是被父親雍正賜死的。按道理講,雍正沒必要賜死自己的兒子。

弘時按敘齒是雍正第三子,所以又稱為“三阿哥”。雍正的大阿哥是嫡子,名字叫弘暉,生母是孝敬憲皇后那拉氏,十歲夭折。雍正第二次子名字叫弘昐,生母齊妃李氏,兩歲夭折,沒有敘齒。敘齒的二阿哥名字叫弘昀,生母還是齊妃李氏,但是二阿哥也在十歲的時候夭折了。

弘時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他出生的時候正是他的嫡長兄弘暉死的那年。弘時六歲的時候他唯一兄長弘昀也死了,也就是說,在雍正是和碩雍親王胤禛的時候,在他身處奪嫡鬥爭中的時候,一廢太子風波發生的時候,他只有弘時一個兒子。

一直到康熙五十年弘曆和弘晝的出生讓弘時變成大哥。三個都是庶子,弘時生母李氏的地位比弘曆生母鈕鈷祿氏、弘晝生母耿氏都高。弘時是長子,這也是優勢。但是弘時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壞了。康熙五十九年的時候,聖祖給皇孫們封爵,誠親王胤祉的兒子弘晟、恆親王胤祺的兒子弘昇都被封為世子。作為雍親王長子的弘時這時候已經十七歲,卻沒有得到世子封號。因為祖父康熙非常不喜歡這個為人放縱不法的孫子。

雍正五年,弘時被削除宗籍。《高宗實錄》裡的記載是,雍正說這個兒子“性情放縱,行事不謹”,於是對他進行了嚴懲。感覺沒有說得這麼簡單,放縱是一直的,為什麼雍正五年前不嚴懲?行事不謹又說得比較模糊。隨後弘時就死了。

其實雍正用不著殺子。只要把弘時圈禁起來不放出去也不會引起什麼問題,何必還非要落個殺子的惡名?但也可以猜出來,一方面固然是雍正為人性格嚴恪,但弘時一慣不法,肯定在此基礎上又做了什麼觸及雍正底線的事才會落得這個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