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軍進入雲南屯墾屯邊,留下了哪些有特徵的地名?

阿鼎AD


在雲南的曲靖、玉溪、保山、騰衝、石屏、建水、祥雲、麗江等地,有許多鄉鎮,甚至村莊都以屯、營、堡、旗、衝為地名。這些具有強烈軍事色彩的地名記載了有明一朝一段可歌可泣的屯墾戍邊歷史。如果您有機會到雲南採風,可以從雲南農村的祠堂、家廟、墓地石碑上找到屯墾屯邊的悲壯歷史。

想知道這些具有軍事色彩的地名的由來,得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說起。公元1367年朱元璋攻陷南京改朝換代,建立明朝,但是南方的雲南,還是在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的統治之下,在1381年九月,也就是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做了充分的準備,親自部署,派大將傅友德為首,沐英為副,率領三十萬明軍出常德,穿洞庭,過辰州,進貴州,攻曲靖。那時候,雖然梁王把匝剌瓦爾經營雲南多年,手下還有十幾萬軍兵,但是架不住朱元璋精密部署的進攻路線,直取曲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更兼有沐英率領鐵騎,深入敵後,俘士兵二萬,不殺,悉數放還,使其各歸其業,使明軍軍威大鎮,元軍士氣大落,臨陣投降者無數。不到三個月,進逼昆明,元軍不戰而降,梁王把匝剌瓦爾自殺身亡,雲南的元軍殘餘勢力被消滅殆盡。

為了表彰沐英的戰功,更為了穩定雲南,將沐英封在雲南,時代鎮守,將士兵留在雲南曲靖、玉溪、保山、騰衝、石屏、建水、祥雲、麗江等地,保衛祖國的邊疆,實行軍屯,為了便於管理,以屯、營、堡、旗、衝這些軍隊中的名為地名。大力鼓勵開墾,朝廷明文規定,凡是自己開墾的荒田,國家永不收賦稅,使當地農業得到迅速發展。但是由於當地老百姓的種地本領實在低下,生產工具落後,沐英又親赴南京,向朱元璋說明,在南京徵召了一批能工巧匠,士農工商,獲罪氏族,拖家帶口,滿門皆往雲南,為邊疆的農業發展,經濟繁榮,穩定,做出了極大地貢獻。


歷史是個這玩意


不能光算明朝的,最早屯墾戌邊的,在雲南建立行省的是元朝的忽必烈。是忽必烈滅了大理國段氏,雲南這一塊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元朝也在雲南屯墾戍邊。留下大量的回族,蒙古族村寨。如尋甸,沙甸,魯甸,施甸。玉溪大營,文山平遠街。都是回族。


田野小直


祖籍大理祥雲徐旗營,以我祖先命名


這個點兒還不錯


沒有這些一代又一代的守邊人墾邊人,就沒有現在的共和國,永遠記住這些真正的英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