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李岩与刘宗敏并无交情,为何被杀之后,刘宗敏却勃然大怒?

李岩,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李自成进京的关键智囊,更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悲情英雄。

然而,在李岩被杀之后,与他并无特别交情的刘宗敏,却勃然大怒甚至要为李岩报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岩与刘宗敏并无交情,为何被杀之后,刘宗敏却勃然大怒?

李自成得到李岩之前,虽然犹如打不死的小强,但却屡战屡败。然而,李岩加入队伍之后,李自成越战越强,最终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最典型的是“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得以建号大顺,挺进京师。

可以说,李岩对李自成事业而言,就是一个关键人物,能起到质变作用。但李自成败退京师撤往河南时,牛金星阴谋陷害李岩,最后李自成密令除掉李岩!

《明史·李自成传》牛金星阴告自成曰:“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因谮其欲反。自成令金星与岩饮,杀之,贼众俱解体。《明季北略》牛金星曰:李岩此去必不返,叛形早已露,不如诛之。自成信其言,令金星设酒诱而杀之。

牛金星杀李岩的过程很有趣,犹如演义小说中狗血套路“伏三百刀斧手于帐后,摔杯为号”,一声令下,将前来赴宴的李岩和其堂弟李牟砍死。总之,牛金星是直接谋杀李岩第一人,李自成是幕后凶手。

李岩与刘宗敏并无交情,为何被杀之后,刘宗敏却勃然大怒?

这里有一个问题,李岩对李自成帮助极大,李自成为何要杀了李岩?笔者认为,应该与秦昭襄王杀白起一样。

秦昭襄王攻赵不利,损失极为惨重,白起获悉之后却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由于白起三番两次不想担任秦军主帅,又说出这些反衬秦昭襄王无能的话,最终在范雎谗言刺激之下,秦昭襄王赐死白起。

李自成能够打到北京,李岩是一个关键人物,但李自成进京之后,李岩曾进谏四件事,提出不同意见,其中就有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项重要建议。但李自成的态度是:“自成见疏,不甚喜,即批疏‘知道了’”,最终铸成无可挽救的大错。

因此,李自成的失败,反而衬托出李岩的正确。于是,恼羞成怒之下,李自成下令处死“反衬他无能和错误的李岩”,以后不用面对李岩了。至于牛金星的嫉妒谗言等,只是次要原因。

李岩与刘宗敏并无交情,为何被杀之后,刘宗敏却勃然大怒?

然而,除了李岩等之外,起义军在京城几乎集体犯错,包括刘宗敏(追赃索饷等,学者考证陈圆圆当时不在北京,刘宗敏抢陈圆圆是史家污蔑)。既然李岩死了,那么对刘宗敏而言,这也算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在开会时,面对李岩可能的“鄙视”眼光了。

令人奇怪的是,至少史书记载来看,刘宗敏与李岩没有交情,那么李岩被杀之后,刘宗敏为何勃然大怒甚至要为李岩报仇?

《明季北略》:宗敏怒曰:彼无一箭功,敢擅杀两大将(李岩和李牟),须诛之。

刘宗敏获悉李岩被杀之后怒曰,牛金星没有一点功劳,却擅杀两个大将,我一定要除掉他。

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三个:一是李岩能文能武有谋略,当前局势艰难,这不是自断膀臂吗?二是在军中弥漫失败的悲观情绪之下,无理由的杀李岩,只会加剧军队离心离德,不利于未来作战,三是刘宗敏与牛金星将相关系不太好,涉及到大顺内部权力斗争,李岩被杀,刘宗敏有借机除掉政敌的想法,对牛金星“

彼无一箭功”的评价,其实也暗指李自成宠信无能之辈。

李岩与刘宗敏并无交情,为何被杀之后,刘宗敏却勃然大怒?

刘宗敏是李自成手下的第一骁将,坐武将第一把交椅,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们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兄弟友情,可以说李刘班底是成就大顺事业的基石。

然而,在兵败一片石之后,通过李岩被杀之事,可以看到两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巨大裂痕。虽然刘宗敏没有直接指责李自成,但刘宗敏焉能不知李自成才是幕后真凶?既然知道真凶,刘宗敏还勃然大怒,甚至要对牛金星“

须诛之”,岂不是打脸李自成?

更为重要的是,从此之后,大顺内部不稳,《明季北略》记载是“由是自成将相离心”。一路败退之下,本身战斗力不如清军,内部又纷争不断,如此焉能不败?说到底,不是战争实力的问题,而是内部人心的问题,才导致大顺军一溃千里,所谓“祸起萧墙”,堡垒从内部被攻破,明朝、大顺之败都是如此。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李自成是成也李岩、败也李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