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历史一书生


这个问题咋一看挺有意思的,但真去认真分析的话,这道题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题中说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下这所谓的“都享国276年”是怎么计算的。

按照通常的观点,明朝起于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称帝,终于1644年京师被攻破崇祯帝自缢身亡。按照这个计算方法的话,明朝确实是享国276年。而清朝的享国时间通常是以1644年顺治入关起算到1911年清朝被推翻为止,这期间一共是267年。

题目中说的清朝享国276年显然是以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起算到1912年清帝退位为止,按照这种算法的话,清朝确实也是享国276年。那么这种计算享国时间的算法有没有存在问题呢?显然这种算法并不客观。

明朝276年的享国时间是以明朝对国家的实际掌控时间来算的,从朱元璋时期到崇祯时期,整个国家主要还是在明朝的控制下,明朝末期后金等势力对明朝的统治形成一定的制约,但那时候明朝还是整个国家的主要掌控力量。所以明朝享国276年的说法是比较符合史实的。

清朝对整个国家拥有绝对控制是从顺治入关才开始的,之前无论是努尔哈赤的“后金”还是皇太极的“大清”都不是当时掌控整个国家的主要力量,所以并不能从皇太极的“大清”开始算享国时间。

所以明朝享国276年的说法比较客观,而清朝真正的享国时间还是应该从1644年算到1911年,也就是267年。题中说的明清两朝享国时间都是276年,显然是有些勉强的,这种说法既不是巧合也不是天意,完全只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历史守望者


明朝: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83年台湾明郑政权覆灭,历时327年。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306年。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88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政权,到1683年台湾明郑政权覆灭,历时319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政权,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298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政权,到1644年你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80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83年台湾明郑政权覆灭,历时315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294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76年。

目前历史学界采用的是1368-1644年,明朝历时276年。

清朝:

从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历时296年。

从皇太极1636年建立大清,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历时276年。

从顺治皇帝福临1644年率军入关,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历时268年。

从1661年南明永历帝被俘,南明灭亡,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251年。

目前历史学界采用的是1644-1912年,清朝历时268年。

明朝276年,清朝268年,这是历史学界的共识,所以不是什么巧合。


坐看东南了


史学界目前公认的是:明朝1368-1644年,共计276年;清朝1644年-1911年,共计267年。这种纪年方法虽然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也有不同意见。

比如,明朝1368年建国的时候,许多地方都没有打下来,元朝虽然主动放弃北京,但是元顺帝一直还活着,活到1370年,人家有整建制的朝廷,有皇帝,有广袤的领土,1368年怎么就被灭亡了呢?所以也是有争议。

明朝直到1662年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处死,才算是真正灭亡,但是正史学界,都把崇祯皇帝1644年上吊当做明朝灭亡额标志。

清朝是在后金基础上建立的,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自称可汗,不是皇帝,所以没有史学家硬要说清朝是1616年建立的。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建立大清,称帝建号,所以,就有一些史学家认为,清朝是1636年建立的,到1912年2月清朝皇帝宣布退位,正好276年,这样说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毕竟1636年明朝的统治还比较完整,当时相对于明朝而言,那时候清朝才是地方偏安的政权。

清朝1912年灭亡也有争议,因为这年元旦中华民国已经宣告成立,而清朝是1912年2月12日才宣布退位的。如果从字眼上分析,清朝这个朝代的确存在276年,但在正史学界,清朝前面1636-1643这八年是被当做地方政权的,1912年被当做被中华民国推翻了的政权,头尾加起来去了9年,所以剩下267年。


旗山小旗主


说是巧合也算,毕竟如果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到1644年崇祯帝煤山自缢殉国算起,正好是276年。清朝如果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清朝的统治宣告结束,也是276年。但是,这两个朝代从创立到结束,实际统治时间却有另外说法。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遁漠北,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之后,又西征消灭割据川渝的大夏国明升、南征讨灭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收降辽东的元太尉纳哈出,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破京师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殉国。史学家,一般都把这一年当做是明朝的结束,但是与此同时,明朝宗室在南方又建立了多个政权,继续延续明朝的在局部地区的统治,这些政权,史学家统称为南明。


北方沦陷,崇祯帝殉国后,明朝宗室在南渡大臣的拥立下,在南方组建了多个政权: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鲁王朱以海建立的鲁监国政权、唐王朱聿鍵建立的隆武政权、唐王朱聿隩建立的绍武政权、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历政权、郑成功建立的明郑政权。这些政权,短则几个月,多则十几年,其中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地盘最大,与大顺国、入关的清朝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永历与郑成功抗清时间最长,永历政权直到1662年才覆灭,坚持抗清长达十六年,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延平王郑克塽投降,奉明正朔的明郑灭亡,明朝至此才宣告彻底结束。


明朝的历史止于崇祯帝煤山自缢,这完全是清朝统治者一手制造的。由于清兵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在立足未稳之时便着急诏修《明史》,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否定自弘光政权起所有南明政权的合法性,崇祯帝的死就代表明朝结束。这显然是有悖于历史,但在如今又成为了史学家共识,因为有《明史》在先,当然,明朝的历史,有276年之说,也有305年之说 ,总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种说法其实都成立。


清朝的立国时间同样争议很大,按照史学家普遍的说法,清朝是从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算起,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清朝的统治结束,享国刚好也是276年。

清朝的立国时间,除了普遍得到公认的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16年)这种说法,还存在着另外两种说法:


清朝是在前身后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金,建元天命,称天命汗。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即位,改元天聪,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追尊父亲努尔哈赤为清太祖,清朝与后金一脉相承,所以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也可以算是清朝的一部分,这样算,清朝总计296年。


另有一说,清朝的立国时间应从1644年挥师入关,定鼎中原算起。因为历朝历代,得中原者即为正统,明朝与清朝僵持于辽东的时候,清朝因为统治面积小,只能算是一个割据政权,崇祯十七(1644年)清朝入关并入主北京城之后,才被视为清朝全国统治的开始,从地方割据政权过渡到大统一的中央政权,如此,则清朝享国为268年。

所以说,明清两国都享国276年没有什么天意、冥冥之中注定这说,这完全就是巧合。更何况,仔细梳理这两个朝代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明朝在亡国时间上和清朝在立国时间上都存在争议,只是就目前来说,276年的历史成为了公认,但每一个人的算法不一样,所以各人见解自然也不同。


大国布衣


明清两个王朝虽然寿命差不多,但是所处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同样历史挑战也不同,而且两个王朝倒台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明清对比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就是清朝远胜于明朝,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明朝是一个内敛性王朝,清朝是一个开拓性王朝。而且清朝面对的传统威胁不比明朝少,而且清朝也没有明朝那么好的地缘环境,但是清朝对于传统威胁的反应以及处理结果,比明朝好了不少。比如说解决北方边患、大规模开疆拓土、缓解土地兼并等问题。同时,清朝在民生、文化等方面比明朝更加出彩。换句话说,清朝达到了中国古典王朝的极致。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两个王朝完蛋的原因。明朝完蛋的原因是无法应对传统威胁,而清朝灭亡的原因则是因为近代化的冲击。明朝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导致国力虚弱,无法应对满洲人的崛起,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愈加激化,以至于最后的爆发。而清朝的问题在于,由于满洲人已经完全儒家化,失去了清初的灵活,导致无法应对近代化浪潮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以至于最终倒台。

清朝最悲催得一点在于,就是赶上了近代,遇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当然,不只是清朝,亚洲传统的地区性强国,莫卧儿、波斯、奥斯曼都和清朝一样被洋人爆锤,而且清朝还算是结局比较好的。近代化浪潮除了冲击传统的小农经济、手工业以及君主专制制度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引进了西方宪政这一概念。

宪政的意思其实很简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法治,即政府依照宪法治国,宪法为一个国家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准则。因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即宣告中体西用这一思维的破产,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简单点说就是以不改变政治体制以及社会主流价值为前提,引进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所以清政府一直到了20世纪才开始准备进行彻底的。

如果了解清末宪政历史,就知道清朝的目标是先建立二元制君主立宪,之后再一步步推行政治改革。这其实也没有错,立宪是破天荒的大事,没有成例可以参考,只能徐徐图之,再说政治改革本来就是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才可以推行。但是中国人就是这么奇怪,因为当时的中国人普遍都得了一种病,就是不快立宪会死,在没有建立起一套近代化的教育、经济、社会制度的情况下就要搞政治改革。说白了就是走了立宪万能的极端,想要花九年就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完的路(清政府原定的立宪准备期是二十年,因为需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行的)。据记载,当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的时候,一群青年学生,或者说是粪青大呼小叫:中国立宪矣!中国富强矣!我看到这段就纳闷了,连近代经济制度都没有完善,如何富强?

而清政府就是没顶住压力,被舆论所操控,把立宪准备期从二十年压缩至九年,并且组建了一个过渡性质的责任内阁,等到1903年国会大选以及制宪之后就解散。但是由于内阁成员皇室占了一半而被污蔑为皇族内阁。这个皇族内阁有没有问题,没有也有。一方面,内阁大臣不分满汉皇族都是支持立宪的宗亲官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清政府无人可用的尴尬,因为实在缺乏宪政方面的人才。这反而说明了九年立宪没有可行性。但是中国人是这么等不起,无视清政府组建内阁、颁布宪法大纲的立宪举措以及清政府无人可用的尴尬,疯狂得污蔑清政府没有诚意、借立宪抓权;再加上革命党这群野心家挑拨满汉关系,导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曾经有个叫卡梅伦的英国学者曾经指出,辛亥革命并非社会改良,还指出如果当时的中国不是急于进行政治改革,而是建立并完善近代化的教育、经济、工业、社会、军事制度之后再进行政治改革,中国在近代化的历程中将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清史不管是在古典历史还是在近代史当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清朝被拉入近代国际秩序之前,清朝是古典中国的延伸,是古典中国的巅峰;而清朝的衰落也见证了古典中国的衰落,因为夕阳永远是最灿烂的,研究清史我们可以找出古典中国相较于西方存在的不足和差异。在近代史当中,清朝又为后人提供了绝佳的借鉴,因为清朝在近代化浪潮中跌跌撞撞的前行给后人留下了足够多的关于转型的经验教训。

当然,清朝的历史地位是明朝比不了的,明朝有什么呢?海禁、户籍制度、打击工商业、思想控制,比理学还要极端的心学,传统数学走向衰落甚至是倒退,等等。而清朝在进入近代之前,大规模开疆拓土奠定现代中国雏形,推动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等新政缓解了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宽文网促成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梁启超、胡适的评价),促进传统数学、天文学的复兴,发展工商业,等;即便是进入近代,清朝也能尽最大可能保障海外华人利益,及时调整政策减损,并借助清末新政留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最后说一句,我现在越来越喜欢研究清史啦。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谁说清朝和明朝一样都是享国276

清朝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公元1616年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总共295年,清朝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制唯一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国长达两百年以上的王朝。



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关于明史与清史,在正史和野史之间还存在另一个版本,一直到现在,坊间不依不饶的坚信着。



这不是神话,也不是神侃,张三丰一生研究太极阴阳,在华山玄武洞闭关30年,终于在103岁那年,创下绝世神功【太极龟息大法】,张三丰出洞了。走出洞口281米时,面对着鸟语花香,奇石古藤,顿感一股热气至丹田冲向任督二脉。燥热的张三丰向华山天池走去。



华山天池,鬼斧神工,于苍松翠柏之间,四季水温怡人,无论是浴是饮,补肾壮阳,是阳痿早泄的克星。让张三丰痴呆的是,此刻碧潭之中,一个美颜女子,裸身水中,小心翼翼地梳理着秀发。李莫愁,张三丰一眼认出这个靓绝江湖的美人,没想到时隔多年,李莫愁面如少女,体如玉雕。



也许天意如此,浑身燥热的张三丰腰中之物再不冷静,撕下道袍,口中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三丰爱莫愁】。李莫愁回头,嫣然一笑说【死不要脸】。张三丰托起李莫愁来到牡丹花下,一番问世间情为何物之后,终于两情相悦。



李莫愁与张三丰隐居黄山光明顶,第二年李莫愁生下一个女孩,起名张晓枫。三口之家幸福快乐。朱元璋晚年游黄山,相遇张晓枫于黑龙潭。十八岁的张晓枫,一见天子威严,芳心倾倒,要嫁就嫁朱元璋。



朱元璋已是68岁,看着为自己痴迷的张晓枫,朱元璋说【大叔不想害了你,我已经给不了你想要的】。倔强的张晓枫说【不,我要你给,我想要】。面对天下第一美女,朱元璋何许人也?只不过是装谦虚,龙鞭飞舞,惯会玩女人。瞬间给了张晓枫六次,一朵鲜花蕊败叶残。



朱元璋随同张晓枫见岳父张三丰,二人进行了13个小时的长谈,张三丰打开【太极图】,告诉朱元璋大明江山,历经276年而亡国,三年后,71岁朱元璋将龙归大海,驾崩于6月。朱元璋跪于张三丰面前大哭【岳父救我】。张三丰拿出【太极龟息大法】说,要想千年不死,万年活着,必练【太极龟息大法】,龟寿延年。



朱元璋从此一心苦练【龟息大法】,71岁那年,朱元璋【龟息大法】只练到第三重。为了速成,张三丰让张晓枫与朱元璋合练,以助朱元璋阴阳平衡。二人裸身花丛,朱元璋看着美艳的晓枫,两人一天走火入魔几十回。



张三丰说【这货死到临头,还这色?】又让李莫愁陪练。李莫愁美艳如少妇,裸身陪练朱元璋。朱元璋看着丰满的李莫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两个人26分钟后,又偷偷走火入魔。张三丰大骂【老子赔了夫人又折兵,看来还是亲自下手】



张三丰腾空而起,左掌放在朱元璋头顶,蒸腾的白烟,从朱元璋头上冒出。李莫愁看着张三丰白发飘然,说【不要脸,臭显摆】,张三丰忽然落下,口吐鲜血。李莫愁说【不是有本事嘛?吐血干嘛?我和女婿慢慢走火入魔,关你屁事,多管闲事】。

朱元璋71岁那年,偷偷隐居光明顶,按照【推背图.】【太极图】【仕女图】的指引,带着自己的爱妃张晓枫出关。



朱元璋为了大明江山,孤身去了长白山,在长白山苦修【太极龟息大法】,37年后,朱元璋收了唯一一个徒弟李清云,活到256岁。明太祖朱元璋,一直貌若中年,娶满人八旗首领的八个女儿为妻。皇太极就是明太祖。据很多人说,朱元璋是最长寿的人,活到276岁,重新建立清朝,让朱元璋死不瞑目的是,明清两朝是他一手建立,也都只有276年的国运。


白这个颜色


明朝①1364~1644共280年,②1368~1644共276年。

清朝①1636~1912共276年,②1644~1912共268年。

如果按第①方案,则明朝有280年,清朝有276年。

如果按第②方案,则明朝有276年,清朝有268年。

如果按宣称国号算起,刚好明朝与清朝都是276年,但是这不符合当时实际局势,因为1636年皇太极把国号金改为清的时候,只是苟据关外一小片地域,与明朝对决还胜败未知,所以不能按国号为朝代起点,只能按局势为朝代起点。

因此历史学家按第②方案为标准,第①方案为参考。

如果按标准方案详细划分,明朝1368年1月朱元璋称帝建明,1644年3月崇祯帝煤山自缢,共276年。清朝1644年10月顺治帝入主北京,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南方诸省宣布独立,共267年。虽然宣统帝溥仪退位在1912年2月(1912年1月1日袁孙联合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但是在1911年10月南方诸省独立后,直接导致了清延不得不把军权交给袁世凯,实际上就已经决定了清朝的覆亡,所以清朝实际存在时间为267年。

标准方案细分法结果:

明朝276年,清朝267年。

下为福临顺治帝1644年10月由沈阳迁都到北京后清朝前期局势图


降塱盐海


清粉为了给清朝洗地,真的是太拼搏了!

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总共276年,清朝从1644年到1912年,总共268年,说明清两朝完全存在时间相同的,你的数学是在体育课上学的吗?

1644年崇祯在北京自杀,李自成灭亡明朝,随后李自成被清军灭掉,顺治小皇帝在北京即皇帝位,宣告继承明朝的江山社稷。如果不承认顺治从崇祯那里继承得来的帝位,那清朝如何能算统治中国的正统王朝。

有人说,清朝成立于1636年,当时皇太极在沈阳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所以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可是一定要记住,皇太极只是把割据东北的“金”改为了“清”,金国和清国有什么不同?还是同一伙抢劫犯,穿上马甲就不认识你了吗?

清朝,开国皇帝是6岁小娃娃,亡国之君是3岁小娃娃,这有什么的?兴与摄政王多尔衮,亡于摄政王载沣,这有什么的?不丢人吧?为什么不承认?

其实原因很简单,清朝得国不正,总想压明朝一头。

朝代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生活在2018年和2019年,同样也不可能同时生活在明朝和清朝。退一万步说,可以同时生活在明朝和清朝,明朝的国运还是比清朝要长!

清朝的国运想上追溯到1616年,总共是276年。既然在东北割据的清国政权可以是正统王朝,那么在云贵苟延残喘的明朝也可以是正统王朝,南明小朝廷最后灭亡于1662年,算一下明朝的存在时间总共是294年。

我国的朝代存续,大多数时候是旧王朝灭亡新王朝立刻出现,甚至直接方式就是有禅让典礼进行。但在元朝时,这一情况发生变化。元朝成立于1271年,当时金朝已经灭亡36年,8年后才彻底灭亡南宋,期间两个王朝并存,算是南北朝。

朱元璋是在攻占北京之后的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的,没有超前,中规中矩。崇祯1644年自杀亡国,可是明朝势力依旧控制着中原大部分土地,其中南明弘光朝廷和历史上的南宋面积差不多。把明朝灭亡年代算在1644年,已经是很苛刻了。

哦,对了,如果皇太极称帝就可以否认崇祯皇帝的合法性,那也太儿戏了吧?貌似皇太极称帝的合法性唯一证据就是从林丹汗那里抢来的一个假的传国玉玺和一个俏寡妇。皇太极你是要当袁术还是要当曹操啊?

还有,如果1636年到1644年的清国割据政权也算中国正统,那么1932年到1945年的伪满洲国,土地面积比清国还要大,要不要也算清朝国运呢?

另一个问题是,清朝总共有多少个皇帝?


正确答案是10个皇帝,关外的抢劫犯兼草头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算!

为了方便记叙,说清朝十二帝也行,谁让清朝遗老遗少那么多呢?可是最不能忍的是,居然有人打出了“满清十三王朝”的旗号!原来,皇太极改一下年号也算是一个王朝。

这些辫子拖进脑子里,跪在地上生了根的人,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历史知事


那要看明朝和清朝的起止年份怎么算了。

题主说明清两朝均享国276年,估计你的算法是这样: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并扫灭元朝,一统天下算起,共276年;清朝则是从1636年皇太改国号为清算起,亦是276年。

但一个朝代开国和结束的时间,往往是有争议的。比如明朝的结束时间如果按照南明灭亡的时间1662年算的话,那就是294年;再比如清朝如果从1644年入关定鼎中原算起,那就应该是268年。



不过一般说来,一个朝代的起止年份,应该从它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开始,到它失去对全国的控制告终。所以,明朝应该是从1368年至1644年,共276年;而清朝应该是从1644年至1911年,共268年。

至于巧合或是天意,则实在无从谈起。但我们可以发现,秦以后的王朝几乎没有超过300年的,这倒是个巧合,但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往往是因为一个王朝建国初期人口少而土地多,资源承载量足以支撑人口的需求,加之统治阶级励精图治,节俭治国,轻徭薄赋,这使得百姓的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一般来说,王朝建立100年左右便进入盛世,盛世滋生,进而超越资源的承载量,加之统治阶级开始腐败奢侈,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量自耕农沦为无地少地者,国家的税收也大打折扣,贫穷也就逐渐袭来,随即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在王朝中后期,国家为应对对外战争大肆增加赋税,人民不堪忍受贫穷,开始发动起义,而为镇压起义,朝廷又要更多的增收赋税以满足军费的开支,甚至授权地方实力派去镇压起义。由是中央衰微,地方分权增强,王朝逐渐失去民心和权威,进而走向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